青春正當年,心中激情無限,熱血激蕩不熄。好男兒當投身於軍旅,如八百壯士一般,豪情萬丈,精神昂揚不滅,心中有國家,有大愛,方能為人民心中之英雄。觀完八佰,心中無限悽涼,更是怒吼連連。如電影之中何香凝那句話一般:「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心中感慨良多,可恨!可悲!可嘆!
首先,影片於一開始就引入戰爭中一些荒涼的景象,採用冷色調將戰爭的殘酷襯託的淋漓盡致。影片開頭採用了大量的鏡頭切換,給人感覺一片突兀以及無限悽慘之景。影片之中給我感觸最大的一共有兩個鏡頭。第一個鏡頭是陳樹生將後事辦好,縱身一躍,慷慨赴死。正如影片之中所講:「這些孩子那個不是爹生娘養啊。」採用了一個遠鏡頭,將這一躍一炸描述的淋漓盡致。僅僅如此,一條鮮活的生命卻止步於此;第二個鏡頭是刀子送電話線,影片以狙擊手的狙擊視角和一個遠鏡頭不同切換,將緊張、刺激、無情的情節描述的生動形像。人們的目光跟著刀子不斷前行,他們的心也跟著前行!中國人,沒有一個是孬種!
其次,拍攝本片的導演管虎是一位以印象派為主的導演。他拍攝的《八佰》之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絕對的主角與配角,參與本片的每一個角色於本片之中都是主角。中國人民應當銘記這八百壯士,他們每一個人都是這戰爭中的主角!
最後,影片之中有一個鏡頭令我印象頗深。劇中角色端午騎於白馬之上,站於百萬大軍之前,一開始是站立到最後一個鏡頭的衝鋒代表了一個人於本次戰爭之中的成長。他從一個少年成長為了一個真正的戰士!一個不屈的戰士!一個真正敢於赴死的戰士!在最後與飛機的對射之中,他英勇犧牲了,他真正的成為了英雄!
管虎導演把這一個個小人物用這一場戰爭聯繫了起來,符合管虎導演個體敘事的風格,將這一個一個小小的靈魂凝聚成中華精神。這八百壯士是一個虛幻的數字,他們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們自己,更是我們中國全體軍民啊!我們青年一代更應該延續這種精神,傳承這種精神。如這八百壯士一般,拋頭顱,灑熱血,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投身於奮鬥之中,讓我們幸福終生,不留遺憾。中國復興必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