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南方網評:良法與時代同步 善治讓國家富強

2020-12-05 南方新聞網

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國的前提。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

  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十三五」時期,我國立法與時代同步、與改革同頻、與實踐同發展,一批重要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相繼出臺,良法善治的生動局面加速形成。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在「十三五」時期,我國的立法工作呈現出三大鮮明特點:其一是數量多,其二是分量重,其三是節奏快。從憲法的修改到民法典的編撰,從國家安全法的出臺到監察法的制定,在短短的五年時間裡,一大批分量極重的法律法規應運而生,這既補齊了相關領域立法的短板,更推動著以法律護航經濟社會發展。

  時間短,節奏快,立法多,有人可能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那就是立法的質量有沒有保證?事實上,我國每一部法律的出臺,都是集中眾人智慧的體現,都經過了長時間的醞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民法典的編撰,不僅有著之前四次起草積累的相關經驗,在此次編撰過程中更先後10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就確保了最終出臺的法律集中眾智、體現民意。「十三五」時期,之所以立法工作成果豐碩,既是適應時代需要加快立法的體現,更是從量變到質變的水到渠成。

  法律是治國的重器。截至2020年8月,我國現行有效法律279件、行政法規600餘件、地方性法規1萬餘件,這可絕對不是一組簡單的數據,而是從中央到地方構築起的完整的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不斷完善,這既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法制保障,更有力地推進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我國「十三五」時期立法工作的成果,絕不僅僅體現在立法的數量上,更在於這些法律法規推動著我們的國家在更好地向前行。無論是電子商務法讓網購大軍維權更有底氣,還是慈善法讓慈善事業步入良性發展的法治軌道,抑或是作出多項授權決定和改革決定確保有關改革試點在法治框架內依法有序推進,這都讓我們生活的社會更加美好,都使得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

  九鼎重器,百鍊乃成。儘管「十三五」時期我國的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立法的腳步可以停滯不前。回應時代呼聲,應答民意訴求,繼續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好立法工作,良法善治的局面將進一步得到拓展,全面依法治國將結出更殷實的果!(南方網高永維)

相關焦點

  • 良法與善治的辯證法
    良法與善治的辯證法 南充市順慶區一社區法治走廊一角。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善治是良法生命力之體現。8月底召開的全省依法治省工作推進會上明確,在全省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總體形成的進程中,「堅持制定良法與善政善治相結合」是重要經驗之一。
  • 法治應當是良法與善治的結合
    作者:胡建淼專家工作室供稿 戴建華  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標誌,而「良法善治」又是現代法治的基本標準和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
  • 以「良法善治」推動創新體系建設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的目標,亟須構建一個「良法與善治」的創新型法治環境,以「良法與善治」推動和保障科技創新和轉型發展。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良法善治對創新型國家社會利益的劃分和調整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一個創新型國家社會利益分配與調整的制度基礎。
  • 《法治:良法與善治》
    作者王利明  《法治:良法與善治》分為六編共計70篇文章,標題分別為:法治的一般理論、法治的實踐、立法制度、司法、教育與個人隨感,由本書作者將新近發表在各類媒體上的作品和小文章匯集而成。良法和善治的有機結合是法治建設的目標和方向。
  • 「良法善治」的傳統進路與歷史經驗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乃善治之前提。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經歷過無數次的滄桑巨變,但始終保持著國家與法制發展的穩定性、連續性,並且不斷地走向文明與進步,積累了豐富的關於「良法善治」的歷史經驗,構成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推動良法善治的有益的本土資源。
  • 良法是發揮善治職能的前提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強調以良法保障善治,深刻揭示了我國經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蹟背後的制度邏輯,為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指明了方向。
  • 解讀何謂良法善治
    書名:法治:良法與善治(隨想錄第二輯)     作者:王利明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具體任務,強調「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 良法善治:現代法治的本質與目的
    【理論周刊·學術·學者論壇】  作者:王淑芹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正確理解現代法治的本質和目的。筆者認為,良法是法治的本質規定,善治則是法治的目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能偏離良法的本質和善治的目的。
  • 論中國古代的良法、賢吏與善治的統一性
    原標題:張晉藩:論中國古代的良法、賢吏與善治的統一性 [關鍵詞]良法;賢吏;善治;良法善治 [中圖分類號]D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314(2018)06-0004-08 [收稿日期]2018-10-15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
  • 如何以「良法」求「善治」
    (以上問題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方世榮作答)   如何以「良法」求「善治」? 《決定》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這是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的一個重要思想。那麼,什麼是「良法」?如何以「良法」求「善治」?
  • 良法善治: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原標題:良法善治: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矛盾積聚,穩定風險增大,迫切需要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從依法而治走向良法善治,是法治中國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路徑。
  • 專家: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用良法規範政府職能
    專家: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用良法規範政府職能 2014-10-30 08:55:05  讀者提問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與法治政府之間是什麼關係?良法對於依法行政有何意義?
  • 以良法促善治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法治中國」理念和「法治建設」的目標,同時還提出了良法和善治的概念,指出以良法促善治,「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為什麼要以良法促善治?
  • 【法治熱評】全面認識個人信息保護 科學立法確保良法善治
    【法治熱評】全面認識個人信息保護 科學立法確保良法善治 2020-12-02 14: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民法典護航社會良法善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從「五四憲法」到新頒布的民法典,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中國法治建設的點滴進步和成效中我們能清晰的認識到,良法善治是人民幸福生活、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石。以民法典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 【地評線】大洋網評:「讀懂中國」,讀懂大國擔當
    【地評線】大洋網評:「讀懂中國」,讀懂大國擔當 2020-11-20 20:46:47 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等將齊聚花城,透過廣州這扇「窗口」,讀懂中國故事,分享中國智慧。廣州,再度匯聚全球智慧,吸引全球目光。  審時、度勢,此次「讀懂中國」非同尋常。眼下,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經濟政治格局劇烈變化,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疊加。在如此大變局中、大考驗下,進一步「讀懂中國」無疑具有特殊的意義。
  • 【地評線】魯網網評:解讀三組數字背後的「十四五」
    【地評線】魯網網評:解讀三組數字背後的「十四五」 2020-10-29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怎樣「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簡而言之
    在講話中,他特別指出:「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良法善治是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出的要求。那麼,什麼是社會主義的良法善治?在新時代應怎麼進一步實現良法善治呢?簡言之,良法,即符合時代要求,滿足人民需要的法律法規;善治,即優良的治理,也就是要實現我國治國理政的最佳狀態。
  • |怎樣從「良法」走向「善治」
    13集主題系列短視頻,邀請權衡、桑玉成、唐亞林、葉青、李琪、陳東、黃曉春、文軍、諸大建、劉統、嚴安林、黃仁偉、吳海紅等13位滬上知名專家學者擔當採訪嘉賓,緊扣四中全會《決定》內容,從13個方面系統解讀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偉大成就及完善、發展之路。
  • 「接地氣」的良法推動善治
    對自己城市裡的「自家事」可以有限度地「自立家規」,得益於 2015年5月28日,中山正式獲得地方立法權。獲得立法權至今近4年時間裡,中山市人大常委會聚焦改革發展難點,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先後出臺了《中山市水環境保護條例》 《中山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 《中山市供水用水條例》和《中山市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共4部地方性法規,成為以「良法」引領「善治」的生動中山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