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比地面試驗驗證效果還要好。」已是數日前的精彩,但談天宮...

2020-12-02 遊俠網

「萬裡穿針」是怎麼成功的——「天神」對接控制系統核心技術研發紀實

堅定不移謀創新

  「在軌表現卓越,甚至比地面試驗驗證效果還要好。」儘管已是數日前的精彩,但談起天宮神八的「太空之吻」,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三室副主任李彬仍抑制不住激動。

  在這次任務中,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負責了整個交會對接制導、導航與控制(GNC)系統的方案設計、技術設計與實現、軟體設計、實現、測試與評測、系統產品集成與試驗和飛行控制等任務,首次在軌成功應用天宮一號單框架控制力矩陀螺,140米以內承擔相對位置和相對姿態測量的CCD光學成像敏感器等核心產品。

  穩:自主設計的控制力矩陀螺讓重約八噸的龐然大物在精準對接前先剎車

  對於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控制技術,好比是在高速飛行(比子彈的速度快8倍)的兩個太空飛行器之間,歷經幾十萬公裡的追逐,完成穿針引線的動作,並最終聯成一體。也有人將它比喻是在高速飛馳過程中將鑰匙插入鎖眼中。這是一個是世界級的難題,此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能夠掌握此項技術。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機電中心研製團隊做的工作,是讓重約八噸的龐然大物在精準對接前先「穩」下來,這就是我國首次交會對接中首次在軌應用成功的天宮一號單框架控制力矩陀螺。

  作為姿態控制系統的關鍵部件之一,控制力矩陀螺產品具有輸出力矩大、控制精度高、不消耗工質等優點。國外在控制力矩陀螺產品研製領域起步較早,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將其用於通訊及氣象衛星上,但在國內,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這項研製工作還處於空白狀態。

  1998年,國家863計劃專家組面向未來空間實驗室和大型衛星發展的需要,確定了預先研究課題,經過綜合比較,最終確定由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承擔研製工作。

  歷經十餘年,先後更換了幾任設計和生產負責人,走過原理樣機、工程樣機、初樣、正樣階段。此過程好比蓋房子,虎剛研究員打下堅實的地基,徐映霞研究員構建了牢固的架構,最終由武登雲、魏大忠、李剛等人蓋起了房子。

  即使如此,對一支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下的年輕研製隊伍來說,依然困難重重。

  「感覺最缺乏的是經驗。」產品總工張激揚說,年輕的研製團隊一度也希望得到國外同行的幫助。

  俄羅斯聖彼得堡指揮儀表所是研製控制力矩陀螺的專業院所,建所以來一共生產各型號控制力矩陀螺產品1000多臺套,用於俄羅斯各種型號衛星和空間站,其控制力矩陀螺研製水平在國際上首屈一指。

  2006年,張激揚隨研製團隊前往聖彼得堡,獲得與儀表所研製人員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當時我們非常興奮,準備了很多問題,想與俄方進行技術交流時,卻被委婉拒絕。」張激揚印象深刻的是,每一次交流,都有俄方的商務官員全程陪同防止洩密,戒備心理很強。

首頁 1 2 下一頁 共2頁提示:支持鍵盤「← →」鍵翻頁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運營3年成果豐碩 天宮二號研製全面展開
    王兆耀表示,為了充分發揮天宮一號的綜合效益,2013年6月神舟十號飛船返回後,我國科學家針對天宮一號超設計壽命飛行特點,綜合考慮飛行器自身的平臺狀態和設備功能,以及我國後續載人航天技術試驗驗證需要,科學制定天宮一號飛行任務規劃,精心運營維護,嚴密實施監控,先後進行了多項拓展技術試驗和驗證。   記者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看到,天宮一號已成功運行1092天。
  • 中國今年將發射天宮二號 試驗航天員中期駐留
    據中國權威媒體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日前對外公布了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詳細建設時間表,而這一時間表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發射與在軌實驗的技術含金量更是讓外界咂舌。這次載人航天任務有哪些亮點與難點?中國未來的空間站又將是什麼樣子呢?
  • 太空養蠶小CASE 「天宮」實驗個個「高大上」
    日前,航天員景海鵬在「天宮二號」指尖「遛蠶」的視頻令網友大呼過癮。其實,「太空養蠶」只是此次航天員在天宮二號眾多科學實驗中的一個。藉助太空特殊的環境,利用空間飛行器的特殊平臺,開展許多地面上無法實現的科學實驗和研究活動,這是人類探索太空、建立空間站等航天平臺的終極目標之一。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發射已制訂200餘種故障預案
    按照計劃,天宮一號發射升空後,經兩次變軌進入高度約為350公裡的近圓軌道,進行在軌測試。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前,天宮一號降軌至高度約343公裡的近圓軌道,等待神舟八號飛船。神八發射入軌後兩天內,完成與天宮一號的第一次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組合體飛行12天左右,擇機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結束後,飛船於1天內返回地面。
  • 神舟與天宮成功對接 航天員已進入天宮二號
    從相繼成功發射到「天神之吻」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於9月15日晚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已在軌運行一個多月。天宮二號有效載荷進入太空後,陸續進行了加電自檢、在軌初始狀態設置和初步功能測試,各有效載荷和在軌支持設備運行正常,性能穩定,狀態良好。
  • 搭載十四項應用載荷 天宮二號「回家」帶來好消息
    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接近三年的工作時間裡都忙了些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了解到,天宮二號共搭載14項應用載荷,以及航天醫學實驗設備和在軌維修試驗設備,共開展了60餘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科技|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天宮」到底是座什麼「宮」?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紹,發射天宮二號的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訪問,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面向長期飛行的乘員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關技術;接受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訪問,考核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以及在軌維修和空間站技術驗證等試驗。
  • 朱樅鵬:從天宮二號到航天技術試驗,航天人就是要面對一個個新徵程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從天宮二號到航天技術試驗,航天人就是要面對一個個新徵程》朱樅鵬採訪視頻:「南方夏天晚上熱,乘涼時就能看見衛星在頭頂上飛。」空間站工程航天技術試驗領域負責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憶起兒時。「宇宙的恆星看上去是不動的,但衛星跑得很快,一個亮點,從頭頂上幾分鐘就飛過去了。」朱樅鵬家裡有一套《十萬個為什麼》,他喜歡看那些會飛的東西。「飛機、火箭、衛星……小孩兒看著就特別好奇。」15歲時,他看見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招生海報——航天、衛星、藍天。他意識到,自己可以從事這個行業。
  • 歸去來兮——追憶天宮一號
    這個方案已比航天大國早期交會對接的試驗方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並且技術風險較小,比較穩妥。    2008年9月,神七飛行乘組圓滿完成太空行走任務後,中國載人航天的工程能力和技術儲備站到了新的起點。    最為關鍵的技術是交會對接。這項技術的突破,是沿襲10多年前制定的方案,還是按照新的技術水平更大步地跨越發展?中國航天人又一次面臨著重大抉擇。
  • 天上三年,「天宮二號」都幹了啥?
    它總共在軌完成了數十項空間應用試驗和航天醫學試驗,成為我國已發射的規模最大的多任務、多載荷、高集成度空間試驗平臺,為我國後續空間站建造和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積累了寶貴經驗。二是接受了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訪問,考核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是我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功能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圓滿突破了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它還成功進行了自主繞飛、快速交會對接等技術試驗。三是開展了大規模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以及在軌維修和空間站技術驗證等試驗。
  • 行業首家開展臨床試驗,雅萌堅持臨床功效數據驗證美容儀效果
    第一、看該產品所採用的技術是否先進;第二、此技術在理論上是否能夠對人體皮膚產生有效作用;第三、是否有權威的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來支撐這種作用;第四、還要看其是否經過有公信力機構所施行了嚴謹、科學的臨床試驗,以證明其用在人體皮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對於功效,最高等級檢測證據來自於人體檢測臨床試驗。在賴維教授看來,社會上有一些"網紅"和檢測機構所採用的功效評價方法是不夠科學和嚴謹的。
  • 「天宮二號」:奠基中國空間站時代
    「天宮二號」與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在升空前,要進行一系列的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 11日中午「天宮二號」發射任務進行了發射區各個系統聯合演練,這次的聯合演練相當於對「天宮二號」的健康狀況進行全面體檢,對每個系統都有著重要意義。 據了解,這次演練的是火箭點火向前數3小時「關鍵時期」的任務,可以說是口令最密集、動作最多的階段。
  • 揭秘: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接待一名航天員
    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解讀天宮二號對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意義—新聞—科學網
    中國距離自己的空間站還有多遠   天宮二號的發射時間定了,9月
  • 總設計師: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載一名航天員
    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天宮二號今晚發射 這些「秘密」不知道怎麼行!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15日22時04分發射,恰逢中秋佳節,一個對中國人來說有著特殊意義的時間。  太空又將迎來中國航天的使者,「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即將奔赴太空,由此展開的空間應用試驗、太空中期駐留驗證、推進劑補加等,這些對中國人意味著什麼,對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又意味著什麼?
  • 天宮二號相比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哪些改變?
    天宮二號的發射升空將是繼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之後,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的第二次飛行。   臨發射的時間越來越近,天宮二號準備好了嗎?「目前天宮二號已扣上整流罩並與長徵二號2F T2運載火箭對接,整體狀況不錯,已從總裝廠房移至發射塔等待發射。」
  • 【科普秀】天宮一號絢爛謝幕 關於天宮一號的精彩瞬間
    千龍網綜合報導 剛剛,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完成最後的「謝幕」再見,天宮一號!2011年9月29日,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天宮一號」設計壽命為兩年,實際在軌工作四年半,超期服役並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及多項拓展技術試驗,取得豐碩成果,為我國空間站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名副其實的「大功臣」。圓滿完成使命的「天宮一號」這幾天就將返回地球懷抱。在它「謝幕」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它所走過的輝煌。
  • 天宮二號「回家」帶來不少好消息
    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了解到,天宮二號共搭載14項應用載荷,以及航天醫學實驗設備和在軌維修試驗設備,共開展了60餘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量子密鑰分配:不可洩露的「天機」天宮二號搭載的量子密鑰分配試驗空間終端,通過高精度自動跟瞄(ATP)系統與量子密鑰分配地面終端配合,在地面站與目標飛行器之間建立起量子信道,並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空—地量子密鑰分配試驗。
  • 「天宮」全信息:「天宮一號」上天幹啥去?
    「天宮一號」試驗目的很明確,突破無人交會對接技術。這是空間站最基本最關鍵的基礎。  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實際上是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