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治療看焦慮

2020-12-02 騰訊網

問題的本質

像「焦慮狀態」這樣的術語指的是普遍性的焦慮感受,它並不限定在特定的外在情境,也不與在恐懼症中廣泛出現的逃避行為特徵有關。

因為許多處在焦慮狀態的人經常在沒有任何明顯的威脅的情況下感到焦慮瀰漫開來,以致於焦慮狀態有時候會被描述為「游離性的焦慮」或「來源不明的焦慮」。然而,認知治療者對這樣的觀點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像游離性焦慮這樣的概念是基於觀察者的角度,而非病人的。在晤談的時候,處在焦慮狀態下的病人經常報告那些會使人聯想到他們正面臨一種令他們意識到極大危險的想法或景象,且他們的焦慮似乎是對這種不好的感覺的可理解的反應。這些觀察引導著認知行為治療的發展:試圖藉由協助病人去確認、評估與減輕他們不切實際的對危險的評價和可能會維持這些評價的行為來治療焦慮狀態。

焦慮狀態的類型

有兩種焦慮狀態可以被有效地區分出來。

第一種,比較普遍的問題是那些無法預期且幾乎在任何情況下一再發生的恐慌發作。那些突然襲來且與一系列廣泛的身體感受有關的恐慌發作造成一種極度恐懼或死亡逼近的感覺,這些感受包含呼吸急促、心悸、胸痛、窒息、頭昏眼花、手腳顫抖、忽冷忽熱、流汗、暈眩、發抖和失真的感覺。這些感受所具有的這種突如其來且劇烈的特性經常使得病人認為他們處在一種身體上或精神上的災難或危險之中,例如將會昏倒、心臟病發作、失去控制、或發瘋。在沒有經驗到恐慌發作的時候,有些病人非常的平靜,然而大部分的病人在兩次發作之間仍然會存在著一些焦慮,經常是因為他們會預期下一次的發作。

第二種類型的焦慮狀態裡面,普遍的問題是對各式各樣生活情境有不切實際或過度的焦慮和擔心,而與對恐慌發作的預期無關。有很廣泛的身體症候可能會跟這種焦慮有關,包括肌肉緊繃、痙攣和顫抖、坐立不安、容易疲勞、呼吸急促、心悸、流汗、口乾舌燥、頭昏眼花、噁心、腹瀉、臉紅、打寒顫、頻尿、吞咽困難、如坐針氈、無法專心、失眠和易怒。跟這種焦慮有關的想法各式各樣,但以覺得無法應付、預期別人的負面評價、害怕自我表現和廣泛的身體擔心等主題為核心。

這兩種焦慮狀態大體上來講與DSM-III-R(精神與心理異常診斷準則)的恐慌症(Panic Disorder)和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兩種類型相符和,但是要注意的是有蠻大比例的病人這兩種類型的焦慮都經驗過,而因為這兩種焦慮在治療上所會用到的程序有些不同,所以一個同時具有這兩種焦慮的個體經常這兩種形式的治療都需要。

焦慮狀態的認知模型

情緒異常(包含焦慮)的認知模型的中心思想是:並不是這個事件的本身,反而應該說是這個人對事件的期待和解釋,引起了這些負向的情緒。對憂鬱而言,這個解釋被認為與意識到關係上、地位上或功能上的喪失有很重大的相關;至於焦慮,主要的解釋或認知牽涉到對身體或心理的威脅的感知。

在每一天的生活裡面,客觀上來說具威脅性的情境有很多,在這些情境裡面,個體的知覺大多能夠合乎現實地評估威脅到底有多大,然而,Beck(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在焦慮狀態中,個體有系統地高估了情境本身所具有的威脅性,這些高估自動地且反射性地活化了「焦慮程序」(anxiety programme),這是一系列我們從過去的演化中所繼承而來的的反應,其原先的設計是為了保護我們在原始的環境中免於損傷,它們包括:

1.自動化喚起的變化以便逃跑(flight)、戰鬥(fight)、昏倒(fainting);

2.抑制進行中的行為;

3.有選擇性地掃描環境中威脅的可能來源

在原始的環境中有許多的危險是身體上且危及生存的(例如遭受到肉食動物的攻擊),這種焦慮程序將提供一個有用的功能好讓人類能保護他們自己或從危險的情境中逃離;在現代的生活中,焦慮在很多包含著實際威脅的情境中同樣提供了有用的功能(例如在路上閃躲高速行駛的車輛時),然而當這個威脅因為知覺的錯誤而升高的時候,由焦慮程序所活化的反應對情境而言是不適當的,不僅沒有提供有用的功能,反而經常被解釋為更進一步的威脅的來源,並導向一系列使焦慮反應傾向於維持或加重的惡性循環。例如:臉紅可能會被視為是一個人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的徵兆並引起進一步的困窘和臉紅;一隻顫抖的手可能會被視為是即將失去控制的徵兆並引起更大的焦慮和顫抖;或一個急跳的心臟可能被視為是即將心臟病發作的證據並引起進一步的焦慮與心臟病症候。

因為察覺到威脅與焦慮的症狀之間有這種交互的關係,認知行為治療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在於處理對身體的、行為的和認知的焦慮症狀的恐懼。

相關焦點

  • 認知行為矯正療法,解決焦慮、抑鬱、失眠、社恐等心理障礙
    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的認知行為矯正治療,就是通過了解患者這些消極的想法和認知的誤差,重構來挑戰舊有的認知規則。認知行為矯正治療,對於焦慮、抑鬱、失眠、社恐等心理障礙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就是因為它讓我們察覺到自己平時不自覺的內在思維和行為習慣,可以讓患者看到這些看不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其實環環相扣。
  • 孫燕教授:關注焦慮障礙患者的全病程治療,陪侍人同樣重要
    以下為採訪實錄—— 抗焦慮治療的關鍵詞 孫主任您好,很高興邀請到您接受我們的採訪。基於您的臨床觀察,焦慮障礙長期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素有哪些,可否提煉幾個關鍵詞?
  • 陳根:從恐懼產生到解鎖焦慮,治療焦慮新靶點
    文/陳根時下,不論是以擔心或恐懼為特徵的焦慮障礙,還是人口愈發龐大的抑鬱症群體,都已成為現代社會人們日益關涉的問題。對於焦慮來說,儘管焦慮在進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面對迫在眉睫的危險時,它會激發人們戰鬥或逃跑的反應以保護人們。
  • 權威論文提前看!最全《焦慮檢測與綜述》
    2.2.1 焦慮障礙的症狀臨床實踐中主要用其症狀進行診斷,近年來也興起利用EEG腦波進行輔助診斷的趨勢[16, 17]。國際通用的焦慮診斷標準,如HAMA焦慮量表,共有14大類:緊張、害怕、失眠、認知功能、抑鬱心境、肌肉系統症狀、感覺系統症狀、心血管系統症狀、呼吸系統症狀和會談時行為表現等[18]。
  • 焦慮:阿茲海默症的先兆?
    阿爾茲海默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它會導致認知功能的衰退,使人失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過去的研究表明,抑鬱和其他精神病學症狀也許是阿爾茲海默症在臨床前期的徵兆。在此期間,纖維狀澱粉樣蛋白和病理性tau的腦沉積物累積在患者的大腦中。這一過程可能發生在患者出現輕微的認知衰退十年之前。
  • Nat Comm | 觸覺豐富促認知、抗焦慮的機制
    很多研究表明,正性觸覺刺激可以促進認知發育、舒緩壓抑情緒,而一些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存在觸覺信息加工整合障礙。然而,觸覺經歷調節認知和情緒的生物學機制尚不清楚。王曉東團隊採用嶄新的觸覺豐富和早年應激小鼠模型,結合行為學、活動神經元標記、化學遺傳學、神經環路示蹤和深度學習等技術,揭示了觸覺豐富促進記憶、緩解焦慮的神經環路機制
  • 長期焦慮和抑鬱會引發帕金森?關鍵還是早發現早治療!
    除了病情本身的困擾,許多帕金森患者還深受抑鬱和焦慮的折磨,甚至有自殺傾向,所以及時發現帕金森患者的情緒改變,進行抗抑鬱治療尤為重要。帕金森患者為什麼會出現抑鬱帕金森其實會跟抑鬱共存,帕金森的非運動症狀裡常見的就是焦慮和抑鬱。
  • 學習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樹立整體育兒觀,做不焦慮的父母
    幼兒園開學季,群裡的媽媽紛紛分享送娃入園心得,傾訴柔腸百轉的情感,陷入分離焦慮不僅是孩子,還是父母,有的媽媽的半天看了幾十遍監控,娃哭她也哭,有的媽媽說讓爸爸去送,爸爸從幼兒園出來在門口就哭了。娃在學校能吃好飯嗎?會不會心理壓力大?會不會尿褲子,都是爸媽擔心的問題。
  • 焦慮症最嚴重會怎麼樣 疫情過後焦慮失眠怎麼辦
    專家建議通過RSHWHO渡氧調節腦內神經傳達物質的變化,有助於減輕工作壓力,緩和疲勞的症狀,和抗焦慮,以及通過心理疏導和認知的調整,能夠讓你的睡眠恢復正常。 怎樣治療焦慮失眠呢?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80%的焦慮症和抑鬱症患者都存在失眠問題。
  • 給社恐,6個技巧克服社交焦慮
    當處在一個緊張的環境中時,很多人都會感到焦慮。 你可能覺得大家都在看你,評判你,這時候,你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自己的身體感覺上。 你對待自己身體的方式,會顯著的影響到你的焦慮水平、管理焦慮症狀的能力以及你的整體自信。 雖然僅僅改變生活方式不足以克服社交恐懼症,但會對你的治療進程產生一些輔助效果。以下生活小技巧或許能降低你的焦慮水平,並為治療做好準備。
  • 「認知療法先驅」威克斯博士:逃離焦慮,成為一個幸福健康的人!
    這是個盛產焦慮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曾在焦慮區中掙扎,有的人成功逃離,而更多的人,卻被焦慮所裹挾,無法擺脫。有的人加緊學習,報班、考證、看書;有的人買買買,年底鬱悶地收到支付寶的「剁手」帳單。很多人兩個方法都試過:學習吧,堅持不下去;買買買吧,買成了月光族。然後束手無策了,每天在焦慮中,坐立難安,夜不成寐。
  • 總是焦慮自己的身材不夠完美?或許是得了軀體變形障礙
    即使你知道別人是正確、客觀的,你仍然承受著身體形象給自己帶來的壓力和焦慮。軀體變形障礙是一種真正的心理障礙,它是可以通過治療改善的。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首先,我們要了解患者的主要關注點。還有其他個人因素,如果你很容易感到焦慮或者是個完美主義的人,這些特質也會增加患軀體變形障礙的風險。四.軀體變形障礙的治療選擇軀體變形障礙的治療包括藥物、個人心理治療和團體心理治療。如果你的症狀較輕,以上提到的任意一種治療都可以幫到你,但心理和藥物的聯合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認知行為療法(CBT)。
  • 潤安傑大腦生物反饋治療技術——調節焦慮抑鬱情緒,百家公立醫院的...
    焦慮不單單是一種簡單的精神汙染,與之伴隨的還有抑鬱、失眠、緊張等其他情緒管理障礙。全民焦慮的時代,究竟該如何克服障礙,做好情緒管理?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助力調節情緒障礙相較於傳統的心理、行為治療方法,腦電生物反饋治療成為越來越多焦慮、抑鬱人群的選擇。
  • 越想擺脫焦慮越焦慮?是猴子思維在作怪,教你快速識別並改變它
    只要我們識別內心的小猴子,停止餵養焦慮的心,就可以跳出猴子思維,走出困境。《跳出猴子思維》這本書就可以幫助我們。這本書是美國作家珍妮弗·香農所寫。她是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專門從事焦慮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是當前治療焦慮症最有效的方法。
  • 焦頭爛額:焦慮對大腦的多重損傷
    動物及人類試驗中均觀察到,應激可引起杏仁核過度活躍、PFC及海馬結構受損,從而導致情緒調節及認知功能受損。可見,病理性焦慮/應激可對大腦造成損傷,但這一損傷是可逆的,可通過藥物及非藥物治療逆轉。即焦慮障礙患者在面對威脅時,杏仁核過度活躍,而PFC及海馬活動減退。焦慮症患者對環境中負面信息及威脅更加敏感,這種對於威脅的過度敏感,就是杏仁核作過度激活的結果,可見於驚恐障礙、社交焦慮障礙(SAD)、單純恐怖症、廣泛性焦慮障礙(GAD)、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中。
  • 防治「心靈感冒」 科學認知是第一步
    很多人以為到精神科看抑鬱症的,不是瘋就是傻,將抑鬱症等同於精神病,患者也容易產生病恥感,這些錯誤認知影響到患者的早期診斷。問診完最後一位患者,甘照宇看了下時間,已接近傍晚7點。「一個下午,15個預約號,還有幾個加號的。」甘照宇計算著病人數量。
  • 年紀大了睡不好、脾氣暴躁又焦慮…可能是老年痴呆!
    多年輾轉,63歲的媽媽黃女士(化名),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陳煒主任醫師團隊的努力下明確了診斷,揪出了「睡不著睡不好,抑鬱焦慮、愛發脾氣」的背後元兇——老年痴呆。 「這些年媽媽的治療走了不少彎路,當做『焦慮症、雙相情感障礙』治療,唯獨沒有重視到她記憶、生活能力等認知功能的改變。幸好在陳主任這裡找到了答案。」沈女士感慨。
  • 專家解讀:當前社會焦慮N種表現
    社會焦慮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種普遍性的社會存在,決定了破解社會焦慮的方法論:抓住主要矛盾,從解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是破解社會焦慮的方法 焦慮分為焦慮症和社會焦慮,前者屬於醫學範疇的個體焦慮,後者屬於社會學與社會心理學範疇的群體焦慮。
  •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蔡志利做客看大醫講述失眠抑鬱焦慮等問題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蔡志利做客看大醫講述失眠抑鬱焦慮等問題絕大多數的人都經受過或正在經受失眠的困擾,翻來覆去睡不著,天不亮就驚醒,睡著也一直做夢,醒來特別累;經常感到緊張、苦惱、焦慮,總是悶悶不樂、看什麼都不順眼、動不動就想發脾氣。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82期|孫伯民主任醫師發表美沙酮維持治療患者的認知衝動和藥物渴求行為研究成果
    【中文摘要】背景:美沙酮藥物維持治療能夠有效降低非法阿片類藥物的使用,或能夠促進戒斷。前人的小樣本研究提示美沙酮替代治療能夠部分緩解阿片類藥物成癮患者的高衝動和認知功能異常,但還有一部分缺陷仍然存在。然而,研究結論還需要大樣本研究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