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百歲老人的生活環境可能是長壽的關鍵

2020-10-10 每日小科學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您居住的地方對您進入百歲年齡的可能性有重大影響。最新研究表明,生活在高度步行,混合年齡社區的人們可能更可能活到100歲生日。

該研究小組的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雜誌》上,並根據華盛頓州的死亡率數據,表明生活在高度步行,混合年齡社區的華盛頓人更有可能活到100歲生日。他們還發現社會經濟地位是相關的,另外的分析表明,達到百歲年齡的可能性較高的地理集群位於具有較高社會經濟地位的城市地區和較小的城鎮,包括西雅圖地區和華盛頓州普爾曼周邊地區。

WSU大學二年級醫學生Rajan Bhardwaj表示:「我們的研究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社會和環境因素對延年益壽有重大影響。他說,較早的研究估計,遺傳因素僅能解釋一個人進入百歲年齡的機會的20%至35%。該研究的資深作者,WSU社區衛生與空間流行病學(CHaSE)實驗室的助理教授Ofer Amram解釋說:「我們從以前的研究中知道,您可以通過行為來改變對遺傳性疾病的敏感性。」

換句話說,當您生活在支持健康衰老的環境中時,這很可能會影響您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成功克服遺傳機率的能力。但是,關於準確的環境和社會因素的知識差距很大,而這種環境和社會因素構成了最能支持百歲老人生存的環境,這項研究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Bhardwaj和Amram與合著者Solmaz Amiri和Dedra Buchwald合作,研究了國家提供的有關2011年至2015年之間將近145,000名75歲或以上的華盛頓人死亡的數據。這些數據包括每個人的年齡和地點信息死亡時的居住狀況,性別,種族,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狀況。

根據人的居住地,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美國社區調查局,環境保護局和其他來源的數據,為附近的不同環境變量分配值或得分。他們研究的變量包括貧困程度,獲得過渡和初級保健的機會,步行能力,勞動年齡人口的百分比,城鄉地位,空氣汙染和綠地暴露。隨後,他們進行了生存分析,以確定哪些鄰裡和人口統計學因素與百歲老人死亡的可能性較低有關。他們發現,鄰裡的步行能力,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以及較高的勞動年齡人口百分比(衡量年齡多樣性)與達到百歲老人身份呈正相關。

Bhardwaj說:「這些發現表明,混合年齡的社區對每個人都非常有益。」 「他們還支持不斷發展的城市中心的大力推動,以使街道更宜步行,這使老年人更容易運動,並使他們更容易獲得醫療保健和雜貨店。」 Amram補充說,提供更多年齡差異的社區通常位於城市地區,老年人在這些地區可能會遇到較少的孤立感和更多的社區支持。

同時,Bhardwaj說,他們的發現也突出了繼續努力解決非裔美國人和美洲原住民等種族少數群體所經歷的健康差異的重要性。例如,與先前的研究結果一致,數據顯示,白人與100歲以下人口相關。研究人員從性別上也發現女性更容易達到百歲年齡。

最後,研究人員希望了解該州哪些地區的人們進入百歲年齡的可能性更高。他們為每個鄰域計算了可能喪命的年數,或者死者必須繼續生活到100歲的平均年數。對於那些可能喪命年數較低的鄰域,他們被認為具有較高的可能性。達到百歲年齡,反之亦然。

當他們繪製全州所有社區可能喪生的年數時,他們發現在全州城市中心和小鎮(包括較大的西雅圖地區和鉑爾曼地區)中較高的社會經濟區中,有可能存活到百歲年齡的人群。研究人員說,儘管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擴展他們的發現,但研究結果最終可能會被用來創建更健康的社區,以促進老年人的壽命。

相關焦點

  • 百歲老人的研究表明,居住地方可能是長壽關鍵
    發表在國際環境研究和公共衛生雜誌根據華盛頓州的死亡率數據,研究小組的發現表明,生活在高度步行、混合年齡社區的華盛頓人更有可能活到100歲生日。研究作者rajan bhardwaj說:「我們的研究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社會和環境因素對長壽有很大影響,他是WSU醫學院的一名二年級學生,在擔任他年邁的祖父的家庭護理助手後對這一話題產生了興趣。他說,早期的研究估計,遺傳因素只能解釋一個人達到百歲年齡的機率的20%到35%。」
  • 《PNAS》:超百歲老人長壽原因大揭秘——細胞毒性T細胞是關鍵!
    然而,大多數的研究都是針對年輕到100歲的捐獻者,在超級百歲老人中循環免疫細胞仍然很大程度上未被探索。據研究觀察,長壽老人普遍具有一個共性:健康。他們一生中似乎對感染和癌症等疾病有相對較強的免疫力。研究人員不禁猜測:這一群體是否有優於常人的免疫系統呢?
  • 科研人員在百歲老人健康長壽保護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新網昆明11月7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及海南醫學院專家近日通過研究發現,自噬-溶酶體信號通路基因表達上調為百歲老人最為顯著的信號,且該信號同樣存在於百歲老人F1後代。研究還發現,自噬-溶酶體信號通路功能增強可能有助於人類健康壽命延長。
  • 百歲老人首超3000人,上海成為名副其實長壽之城,中國最長壽老人...
    當天,上海市民政局公布稱,上海百歲老人首次突破3000人。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我國各地的百歲老人也越來越多,我國最長壽同時也是世界最長壽的人,是來自新疆喀什的阿麗米罕·色依提,她在今年6月度過134歲的生日。
  • 來看厚街兩位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
    1月4日,省市有關領導到厚街鎮調研人口普查數據質量工作,並探望慰問了該鎮兩位「百歲老人」。這兩位老人分別是珊美社區106歲的葉群章和寶屯社區102歲的李義。在探訪過程中,兩位「百歲老人」分享了他們的「長壽秘訣」,一起來看看。
  • PNAS:揭秘超級百歲老人健康長壽的奧秘!原來是細胞毒性T細胞在發揮...
    146人,而且有研究表明,這些個體在其一生中對諸如感染和癌症等多種疾病存在一定的免疫力,這或許就表明,其機體中存在著非常強大的免疫系統,因此研究人員就非常感興趣對此進行研究解釋。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對一組超級百歲老人和年輕對照人群進行研究,觀察了其機體中循環的免疫系統,他們從7名超級百歲老人機體中共獲得了41,208個細胞(平均每人5887個細胞),同時從50歲至80歲的5名對照人群機體中獲得了19,994個細胞(平均每人3999個細胞),結果發現,超級百歲老人機體中的B細胞水平較低,而T細胞數量大致相同,然而其中一組T細胞亞群的水平發生了增加;當對著細胞進行分析後
  • Frontiers in Genetics :超級百歲老人常見的疾病遺傳易感性
    根據由波士頓醫學研究中心(BMC)和波士頓大學公共健康與醫學學院開展一項新研究,不尋常的和共同的遺傳現象有助於人類更長壽。一月三日發表在Frontiers in Genetics上的一項研究,報導了一項整個基因組序列的全面分析,這個分析關於年齡超過114歲的男性和女性的基因組。
  • 百歲老人長壽是由基因決定?專家:生活環境或才是關鍵影響因素
    為了讓三者能夠順利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在18°(低溫)、25°(室溫)和28°(高溫)三種不同的溫度環境下(溫度是對果蠅壽命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之一)養育了70209隻不同性別,攜帶有不同基因變異的果蠅,並且逐一記錄了這些果蠅的壽命。通過這種方式,輔以極其複雜的統計運算,研究人員從果蠅中成功的鑑別出了1008種對壽命有影響的基因。
  • 來看這兩位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
    1月4日,廣東省市有關領導到東莞厚街鎮調研人口普查數據質量工作,並探望慰問了該鎮兩位「百歲老人」。這兩位老人分別是珊美社區106歲的葉群章和寶屯社區102歲的李義。在探訪過程中,兩位「百歲老人」分享了他們的「長壽秘訣」,一起來看看。
  • 廣西巴馬:百歲老人還能下地幹活,有何奧秘?
    沒去過巴馬的人只是聽說那裡有很多長壽老人,卻不知道巴馬老人長壽的奧秘在哪。廣西巴馬的長壽老人不僅能吃能喝,還耳聰目明且思維敏捷,一些百歲老人還能夠下地幹活。其長壽之道,是遵循大自然的規律,與當下的生態文明建設高度契合。
  • 古巴:百歲老人已有1551人 最長壽者126歲
    新華網哈瓦那5月19日電 古巴衛生部的調查顯示,古巴健在的百歲以上老人已達1551人,比去年增加10人,其中年齡最大的是一名126歲老婦。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腸道菌群|微生物|益生菌|解密|長壽|疾病...
    研究發現100歲義大利老人的腸道菌群種類分布與30歲義大利人相比,出現了較明顯的變化,厚壁菌門中的擬桿菌XIVa明顯減少,而芽孢桿菌上升,身體的炎症反應狀況高,因此科學家得出長壽的關鍵因素:菌群種類的改變,更好的應對和調節炎症反應。
  • 江蘇省調查兩千多名百歲老人,發現活到100歲的人,特徵明顯
    但是,這些真的是百歲老人的特徵嗎?早前,江蘇省發布了一份《江蘇百歲老人調查報告》。這是對424位百歲以上的男性和1671位百歲以上的女性,進行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多方面進行探究,最後得出來的研究成果。報告結果顯示,活到100歲的人,以下特徵明顯。可能報告結果不是完全科學,但是對普通人認識「百歲老人」這一群體,還是有很大參考價值的。
  • 山東「百歲老人」達6491人!其中棗莊有183人
    看書、聽戲、散步......近日,山東濟南101歲的老人劉潤生迎來了又一個「老人節」,引來不少網友關心和關注。作為全國老年人唯一超過2000萬的老年人口大省,山東還有6490多位百歲老人,他們都生活在哪兒?哪些地方「壽星」最多?長壽有啥秘訣?大眾網·海報新聞進行了多方了解調查。
  • 聯合國百歲人大數據看長壽真相
    這預示著一個有越來越多的普通老人邁入百歲大門的大眾化百歲人新時代正向我們走來。2,世界百歲人大潮的主因與長壽遺傳無關。1990-2010全球百歲人數量從10.7萬猛增到35.3萬,增長230%,是同期全球總人口(從53億發展到69億)增長30%的7.6倍。這是人類歷史亙古未有的百歲人大潮,在不到一代人的短短20年中,全球百歲人突然增長兩倍多,從遺傳上是無法解釋的。
  • 720名百歲老人中89.17%都是心態好的樂天派
    健康長壽向來是人類的共同追求。「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的這句話闡述了長壽的一大關鍵要素——樂觀。放下得失心,一切聽任自然,日日笑口常開,這就是人類可以共用的長壽法門。樂觀是百歲老人唯一共性縱觀國內外文獻,關於老壽星長壽秘訣的報導很多。他們中不乏一生坎坷、生活艱難者,但有一個共同點是:他們都是樂天派。山東文登是全國知名的長壽之鄉,百歲老人達72人。《生命時報》記者春節期間拜訪了文登宋村鎮98歲高齡的董奶奶。老人身子骨硬朗,整個冬天都沒感冒,可以獨自料理洗衣、做飯等家務。
  • DNA破譯四川118歲老人長壽密碼 「樂天派」或是主因
    原標題:DNA破譯四川118歲老人長壽密碼 「樂天派」或是主因   並非都是好基因好基因+好環境=長壽   但老人也並不是沒有存在有風險的基因。「像她糖代謝能力風險就偏高。」姜俊成說。不過,付素清並沒有患糖尿病等疾病,這又是為什麼呢?
  • PNAS:帶「毒」T細胞竟是長壽的關鍵?
    研究發現,相比於普通人,這些老人在一生中不太容易患上感染和癌症等疾病。他們具有與年齡相關疾病的延遲發作和發病率降低的特徵,這表明他們的免疫系統仍保持強大的功能。近日,來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的研究團隊開始尋找可能解釋這一現象的原因。
  • 德國科學家確認FOXO3A基因能夠助人長壽
    阿根廷《21世紀趨勢》周刊網站2月7日文章,題:德國科學家發現全球範圍內都存在長壽基因  德國基爾大學醫學院的一項調查表明,人體DNA中存在一種名為「FOXO3A」的基因能夠助人長壽,而與年輕人相比,這種基因存在於百歲老人體內的情況更加普遍。
  • 10:1 「衝繩比例」揭長壽奧秘?
    值得注意的是,每10萬衝繩居民中就有68位百歲老人,超出美國同等人口中百歲老人數量的3倍。衝繩人長命百歲的概率也比日本其他地區高出40%。難怪科研人員一直試圖揭開衝繩人長壽的秘密——他們的基因和生活方式。最近,衝繩人攝入更多碳水化合物和更少蛋白質的飲食方式引起科研人員注意。在雪梨大學從事營養和衰老研究的薩曼莎·索倫—比特指出:「這與當下流行的高蛋白、低碳水飲食倡議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