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新冠病毒接觸量越高,重症住院風險越大

2020-11-04 搜狐健康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編輯 | 袁月

「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這句名言是否適用於新冠病毒感染?CNN近期發布一份報告稱,接觸新冠病毒的劑量可能與發病症狀有關,有可能是無症狀、輕度症狀,或者是重症乃至死亡。

達特茅斯麻薩諸塞大學生物學副教授Erin Bromage解釋,很多病毒感染都與接觸劑量有關,比如流感病毒、水痘病毒等。如果實驗動物接觸很低劑量的病毒,它們就可以避免發病;當這個劑量到達某個水平時,就可能引發感染,導致動物患病;若我們用超過這個感染劑量的病毒攻擊動物,那麼高劑量的病毒就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新冠病毒感染不一定需要特定劑量的病毒才能導致細胞感染,而是增加了病毒進入細胞並感染的機率,從而觸發連鎖反應。就像受精一樣,數千萬個精子中只有一個能讓卵子受精,如此巨量的分母只是為了提高一個精子最終到達卵子,衝破她的防禦的機會。

病毒接觸劑量還有一個維度就是「時間」。究竟在哪一個時間點接觸病毒並不重要,而是在一段時間內接觸病毒的總和。因此,公交車司機、急診室醫生被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他們處在一個高危環境中,在較高的劑量下暴露很長時間,意味著接觸更多的病毒。

因此,10月中旬美國CDC將「密切接觸」的定義修改為與感染者多次短暫接觸,總時長大於15分鐘——此前的定義是與感染者持續接觸15分鐘。多次小量接觸,等於一次大量接觸。

病毒感染與個體有關,每個人被感染所需的病毒量是不同的,免疫力弱的人、精神壓力大的人只需要少量的病毒就可以感染。因此,老年人、有吸菸飲酒不良嗜好、運動很少、失眠的人,他們反覆接觸病毒就容易被感染,而健康人群感染風險更低一些。

當然,以上只是一種可能性的探討,真實的感染因素要複雜的多。舊金山加州大學的傳染病醫學教授Monica Gandhi說,我們無法通過實驗確定一個人究竟接觸多少病毒會被感染。這種實驗意味著要讓參與者主動接觸病毒,極不道德。

我們可以在雪貂、倉鼠等動物模型上進行測試,這兩種動物可以被新冠病毒感染,接觸的量越大,患病機率就越高。這能夠證實接觸量和感染風險存在聯繫,但實驗結果還不能用於人類。

從當前的人類病例報告來看,病情嚴重程度與病毒載量有關,病情越重,病毒載量越高。所以無症狀或輕度症狀患者可能接觸病毒量較少,他們可以冷靜處理,接受隔離即可,不太會導致嚴重的疾病。

接觸極少量的病毒,是否可以在無症狀感染的條件下產生免疫,類似於疫苗的效果?Gandhi曾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9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介紹,阿根廷遊輪和幾個美國食品加工廠的陽性患者無症狀感染率超過80%,超過CDC估計的40%約一倍。口罩似乎是保護他們的主要因素。

口罩可以過濾掉一定量的病毒顆粒,密切接觸者在接觸少量病毒的條件下觸發人體免疫系統消除病毒。就像在天花疫苗發明前,人們對抗天花的方式就是主動接觸病人的一點點含有病毒的體液觸發免疫作用。在這種免疫作用下,一些人完全沒有出現新冠肺炎症狀,但體內已經有了針對病毒的抗體。

戴口罩就能達成自然免疫嗎?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證實這一點。就目前來看,人們無法了解到自己是否已經感染了病毒,更不知道接觸了多少的病毒,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普遍提倡的公共衛生措施:保持社交距離,室外接觸,保持手部衛生,戴口罩!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很安全 新冠病毒重症風險基因以印度、歐洲為主
    新冠病毒在全球感染了3300多萬人了,死亡超過100萬了,目前疫情主要是在美國、印度、南美,歐洲也開始第二波感染了。中國已經在上半年基本控制了國內的疫情,靠的是大面積的檢測和嚴格的隔離措施。不過在這個問題上,除了各國自己的控制手段之外,有沒有科學上的區別?不同人種或許先天性就有不同風險?
  • 新冠病毒對胖子太殘忍:容易感染、容易重症,連接種疫苗效果也打折扣
    來源:健康時報俗話說「心寬體胖」、「胖是福氣」......但在新冠疫情當下,胖可不是福氣,因為新冠病毒對「胖子」太殘忍!權威期刊:新冠疫苗,胖人打了可能效果不好!2020年10月,世界權威期刊《自然》(nature)雜誌,刊發了一篇新冠的研究。研究人員指出,新冠疫苗,肥胖人群打了可能效果並不會太好!
  • 為什麼住院多天也不檢測新冠病毒?
    繼一名來自布拉班特省Altena的49歲婦女於2月21日至28日在戈林赫姆(Gorinchem)的醫院Beatrixziekenhuis就診,於昨天(星期日)正式檢測出感染了新冠病毒後,今天,在鹿特丹的馬斯斯塔德醫院(Maasstad Ziekenhuis)的一名重症病人也屬於這種情況,經過兩次檢測,最終確診感染了病毒。
  • 最新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降低新冠住院患者的死亡風險
    這項研究發現,在住院治療的COVID-19患者中,為預防心血管疾病而每天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的患者相比於那些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前者的新冠併發症和死亡風險將顯著降低。這預示著阿司匹林將是一種安全、有效和便宜的新冠預防藥物。
  • 鍾南山說新冠病毒溯源尚未完成|新冠病毒溯源|新...
    當地時間15日,英國首相府發布消息稱,首相鮑裡斯·詹森因接觸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患者而需自我隔離據報導,詹森接到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檢測與追蹤系統通知,其接觸者中有人感染新冠病毒。「目前,首相狀況良好,沒有出現感染新冠病毒的任何症狀。」12日,詹森與幾名議員進行了會晤,其中包括英格蘭諾丁漢郡西部阿什菲爾德區議員李·安德森。隨後,安德森出現了新冠病毒感染症狀,並在檢測中呈陽性。今年4月,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曾經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在重症監護病房度過了三晚。
  • 研究發現2元廉價藥或降低80%新冠死亡風險,加速清除體內病毒
    會有更多抵禦新冠的治療方法出現!進入2021年,世界各國對新冠病毒的研究也在不斷突破深入。根據最新發現,一種叫「伊維菌素」(Ivermectin)的藥物,可將住院新冠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多達80%,並大大縮短康復進程!
  • /閔軍霞團隊等發布全球最大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風險薈萃分析
    由於目前缺乏有效疫苗或抗病毒藥物,而且新冠感染患者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的病死率差異很大。探索引發重症及死亡的風險因素、優化治療策略及降低死亡率是當務之急。浙江大學王福俤教授團隊及閔軍霞教授團隊通過系統性分析新冠患者的臨床大數據,針對重症及死亡風險開展了薈萃分析並發現: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顯著增加新冠肺炎(COVID-19)重症發生的風險;急性心臟及腎臟損傷與死亡風險高度相關。
  • 研究發現:維生素D或無法預防新冠病毒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2日發表了題為《維生素D能預防新冠病毒嗎?》的確,通過服用維生素來預防新冠肺炎的想法頗為誘人。9月3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開放》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D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幾乎是維生素D水平充足者的兩倍。另一項10月27日發表在《臨床內分泌學與新陳代謝雜誌》月刊上的研究發現,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缺乏維生素D的現象高於對照組,後者沒有感染新冠肺炎,但其維生素D水平是在疫情暴發前測量的。
  • 法國科學家最新發現:新冠病毒在部分患者體內毒性顯著增強
    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的發現,證明了新冠病毒在一部分病人體內擁有超強的毒性,導致他們被送進重症監護室。此前臨床醫生認為新冠重症原因,包括病人體內的免疫細胞被過度激發,引起細胞因子風暴。「這與我們傳統看到的流感病毒或者其他的呼吸道病毒完全不同。」她表示,「新冠病毒與MERS和SARS這些冠狀病毒也很不一樣,這也解釋了為何病毒的傳染性如此強。」
  • 當肥胖遭遇新冠病毒,風險指數急劇飆升
    當肥胖遭遇新冠病毒,風險指數飆升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根據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最近發布的一項審計報告顯示:在英國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的新冠患者中,有60%以上的人為超重或病態肥胖。現有數據表明,抵抗力差的人更易感染新冠病毒。
  •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親身經歷,不僅肺一個器官衰竭!
    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只有侵入細胞才可以繁殖。 典型的情況是:病毒靠著飛沫傳染的方式經嘴鼻吸入後到達肺部,然後侵入氣道與肺泡的細胞。 老年及伴有基礎疾病患者由於機體免疫力低下,無法完成或需要長時間的誘導才能發展出有效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感染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依靠不斷加強的非特異性炎症反應來抵抗病毒侵襲和擴散,引發細胞因子風暴的風險更大,更容易發展成重症,病死率也更高。
  • 新冠重症風險識別:專家看重這個檢驗指標
    近日,在由羅氏診斷支持舉辦的「聚焦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管理」線上會議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醫院感染管理科胡必傑教授、解放軍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部/全軍呼吸疾病研究所解立新教授分別圍繞「新冠病毒肺炎中國診療經驗」及「重症肺炎與宿主免疫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享與探討,亞太危重症醫學顧問協會主席、紐西蘭霍克灣醫院重症監護主任Ross Freebairn教授與新加坡黃廷芳綜合醫院重症監護醫學主任兼高級顧問
  • 新研究稱攜帶尼安德特人某種基因或降低新冠死亡風險
    新研究稱攜帶尼安德特人某種基因或降低新冠死亡風險  Emma Chou • 2021-01-08 14:32:32 來源:前瞻網 E1296G0
  • 運動員不同於常人肺部結構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其實還有這個原因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科主任馮起校表示,運動員因身體強壯就應比普通人更能抵禦病毒的想法固然不正確,他們的免疫力也並非傳言所說的特別低,否則他們會患上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此外,運動員經常更換駐地和國內外往返訓練、比賽,如此長途跋涉後人體勢必會產生疲勞和損耗,新環境、飲食的轉變亦會影響人體狀態。 兩大原因致運動員頻頻「中招」 提及感染新冠病毒的因素,馮起校主任介紹,會否感染新冠病毒與個人身體狀況、病毒吸入量和是否有密切接觸這三個因素有關。
  • Nature重磅:中國人很安全,新冠重症風險遺傳自滅絕的尼安德特人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超過十個月,現在全球已超過3300萬人感染,超過100萬人因此死亡,絕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症狀輕微,由於缺乏特效藥,少數重症患者就很兇險了。之前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發展為重症的主要遺傳風險因素是在3號染色體上的基因簇,這項發表在 Nature 的最新研究則證實了這種風險是由從尼安德特人那裡遺傳的大約50 kb長度的基因組片段所引起的,這一遺傳風險在南亞和歐洲人群中最高,而在東亞和非洲則幾乎沒有。
  • 美國威斯康星州新冠疫情嚴重 新冠入院患者近四分之一在重症病房
    當地時間11月30日,美國威斯康星州衛生部門表示,由於感染新冠而在威斯康星州住院的患者中,近四分之一在重症監護病房(ICU)中。  威斯康星州衛生服務部報告說,該州目前還剩16%配備員工的病床可用,全州超過1800名患者因新冠病毒而住院。
  • 新冠病毒的常見症狀、少見症狀、重症症狀是什麼?
    新冠病毒的常見症狀、少見症狀、重症症狀是什麼?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以發熱、乏力、乾咳為常見的症狀表現。少見的症狀有患者出現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勤洗手多通風少出門,儘量避免去人員密集場所,出門一定要戴口罩,不要接觸和食用野生動物。規律作息,注意營養適當鍛鍊,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有哪些特徵?家族傳播呈現什麼特點?
    已有研究描述了各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特徵,但無症狀感染者的相關信息有限。近日,預印本網站MedRxir發表的一項流行病學研究,總結了南京24例無症狀感染者的臨床特徵,並揭示了無症狀新冠病毒攜帶者的傳播潛力。
  • ​美國威斯康星州新冠疫情嚴重 新冠入院患者近四分之一在重症病房
    當地時間11月30日,美國威斯康星州衛生部門表示,由於感染新冠而在威斯康星州住院的患者中,近四分之一在重症監護病房(ICU)中。 威斯康星州衛生服務部報告說,該州目前還剩16%配備員工的病床可用,全州超過1800名患者因新冠病毒而住院。
  • 新冠肺炎男性患者重症風險更高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一項涵蓋逾300萬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全球分析顯示,新冠肺炎男性患者需要接受重症監護的可能性幾乎是女性患者的3倍。這項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上的流行病學研究還發現:男性患者因新冠肺炎死亡的風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