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公開發表了著名的『互補原理',雖然當時玻爾的言論並未被認可,甚至遭到了頗為嚴重的抵制,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反對者卻不得不在長期的實踐中,承認它的正確性與價值性,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惠勒,甚至稱讚它為,本世紀最有革命性的科學概念,然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關於量子力學的解釋上,愛因斯坦卻始終,不肯承認玻爾的理論,他們兩人從第一次見面,就開始了無休止的論戰,至愛因斯坦逝世也不曾說服對方,這場物理界著名交戰堪稱諸神之戰,各種世界最頂級的大佬輪番上陣,真的非常精彩。
我們回到玻爾身上,玻爾的生活從1933年開始改變,這一年,希特勒奪取政權,德國成為法西斯國家,戰爭的開始,讓玻爾平靜的科研生活支離破碎,法西斯的種族政治迫害,更讓他感到無比的憂愁和憤怒,於是,他在國內四處奔走,用自己的金錢,人脈創立丹麥救援移民委員會,盡全力幫助從德國逃難而來的可憐人,想要為和平盡一份努力,1940年4月9日,德國侵佔的步伐很快就向丹麥逼近。
德國不足萬人的兵力,僅用4個小時就佔領了丹麥,丹麥政府不得不宣布投降,為了避免遭到迫害,玻爾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有驚無險逃到了中立國瑞典,兩個月後,根據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籤署的《魁北克協議》,美英兩國的物理學家都團結起來,共同對抗德意志帝國,玻爾被任命為英國的顧問,與查德威克等一批英國原子物理學家,遠涉重洋到達美國,參加曼哈頓計劃,作為堅定的和平主義者,玻爾曾在是否要製造,原子彈的糾結中反覆徘徊,擔心德國率先製造出原子彈,給世界帶來不可挽回的悲劇。
並與愛因斯坦一樣,選擇以科學顧問的身份開展工作,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原子彈研製計劃,試驗成功後,玻爾發現原子彈具有,毀天滅地的強大威力,他並沒有為自己的創造歡欣鼓舞,反而馬上提出要求實行國際控制,並堅決反對在今後的,任何一場戰爭中使用原子彈,堅決堅持和平利用原子能,並通過自己的社會地位,與美英兩國政治家取得聯繫,要求禁止核實驗,積極呼籲各國科學家們加強彼此的合作,和平利用原子能,為全世界各個民族今後,能夠無所顧慮地發展科學文化,獻出自己的力量,二戰結束後。
玻爾以丹麥原子能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出席了1955年原子和平會議,並當選為該屆會議的主席,1957年,獲得福特原子和平獎,1962年11月18日,玻爾因心臟病突發,在丹麥的卡爾斯堡寓所逝世,享年77歲,回顧玻爾的一生,努力與天賦是他的代名詞,他不但擁有關於細節的全部知識,而且還始終堅定地注視著基本原理,毫無疑問,他是我們時代科學領域中最偉大的發現者,他還是一位忠誠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和平主義者,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勇士,玻爾不僅屬於丹麥,也屬於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