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活得不健康,是生理時鐘不讓我睡!

2020-11-29 脈脈

怎樣才算活得健康?

晚上十一點前入睡,早上六點半起床,堅持晨跑,吃飯注意營養搭配,不吸菸不喝酒不熬夜每天鍛鍊的現代都市人,我真的沒見過幾個。

能做到早睡早起的人常會有一種優越感,「我是個有自制力且可以控制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時常沉迷遊戲or追劇,不知不覺就玩到深夜的我們,在高尚的早睡黨面前難免有一點自慚形穢。

但最近火起來的一個調查,卻打破了我們一直以來的思維定勢:

原來每個人早起遇到的阻力都不同,「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的你,也許僅僅是因為生理時鐘和大家不是同一類型!

根據專家對接受調查人群的生理時鐘評估,人至少存在三種早起偏好類型——

1

晨型人:早睡早起的雲雀

晨型人只在白天精力充沛兩眼冒光,晚上稍晚一點就犯困,渾身上下都格外疲憊,所以往往早早上床,倒頭就睡,很快進入夢鄉享受一夜好眠。

因為睡得早,所以起的也早,安靜的早上擁有格外充足的時間,可以做做鍛鍊,規劃一下整天的安排,讓自己的一切行動都顯得那麼從容自如。

小陳就是晨型人,對他來說「一日之計在於晨」絕不是口號,早起洗漱、鍛鍊後,他往往還能以極高效率學習、工作個三四十分鐘,日積月累之下,成就了他在公司越來越出色的表現。同事朋友們對早起拼搏的他讚不絕口,但對小陳來說,一切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雲雀們是幸運的,得天獨厚的早睡早起天賦,讓他們在主流評價標準裡成了「勤奮、努力、積極向上」的代名詞。

2

夜型人:晚睡晚起的貓頭鷹

阿夢表示真的不是自己活得不健康,可是到了晚上就是睡不著啊!早上一臉迷糊睡到恍惚,牛奶能倒到杯子外面的她,晚上卻兩眼精光四射,舉一反三反應敏捷,機智得一塌糊塗。

網際網路公司加班是家常便飯,早上加班和熬夜加班時,阿夢的工作效率相差簡直不止三倍,早上是動作慢吞吞接到命令要反應好幾秒的菜鳥,晚上卻是聞一知十解決難題如砍瓜切菜的精英,兩者反差之大,讓上司不由得感慨:「你真是天生加班的命啊!」

阿夢因為早上愛睡覺,晚上睜大雙眼的習慣被麻麻每天批判生活習慣不健康,可惜就算九點爬上床,關上所有的燈,她也依然故我,瞪大雙眼在天花板上找不同。因為她是生理時鐘先天調到「夜晚on」的夜型人,so sad。

貓頭鷹們背了太久「不好好睡覺」的鍋,直到現在才得到正名,但晚睡晚起就是個loser的偏見,的確是時候被推翻啦。

3

普通人:whatever的蜂鳥

其實並不是所有人入睡早晚都那麼明顯,也有第三類中庸人士,早睡就能早起,晚睡就要晚起,只要睡眠時間足夠就好。

有的人更傾向於賴床,有的人更熱愛早起,但普通人起床後是否呵欠連天完全取決於長久以來培養的睡眠習慣,並沒有不可抗拒的生理時鐘影響。

蜂鳥們不在乎早晨還是夜晚,只要鮮花盛開,有蜜可採,就能在生活的小確幸裡開開心心地度過一天又一天。

你是晨型人,還是夜型人?

到底早睡早起身體好,還是晚睡晚起更棒棒?科學界尚且存在爭議,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也是傻傻分不清楚,過分熬夜當然不好,但清晨起床對健康有幾分助益,也尚未可知。

早起也是8小時,晚起也是8小時,說到底,無論你是晨型人還是夜型人,抑或可塑性最強的普通人,只要認真度過每一天就好~

相關焦點

  • 床睡對了,對健康有重要影響!當心別把生理曲線睡沒了!
    雖然我們經常說挺直腰杆,但挺直也不意味著腰椎變成一條直線,因為腰椎是腰椎是有著其生理曲度的!追問患者病史,患者表示:早年間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醫生建議睡硬板床,這些年來就一直睡硬板床,就算腰疼症狀加重的時候,也堅持。那麼,患者腰椎生理曲度完全消失是不是和睡硬板床有關係呢?
  • 一整天關在房間、曬不到太陽……生理時鐘會跟著變化嗎?
    這種時鐘是嬰兒睡眠法的基礎,我將在這一章介紹背後的科學知識,包括時鐘的組成、位置及影響因素。我們每個人都有生理時鐘,這個時鐘調整我們的行為和生理功能,藉以幫助我們組織一天的生活,它告訴我們夜晚要睡覺,早上要起床;要吃早餐、午餐和晚餐,讓我們的身體在那些時間做好準備,以便達到最佳的消化吸收效果;它調節我們的體溫和免疫系統。
  • 如何把生理時鐘調回來?熬夜傷肝傷皮膚啊!
    自打行動管制開始,相信有很多人已經漸漸地日夜顛倒 作息不正常了吧?我們總是有一個不正確的觀念,「只要睡足八小時就沒問題了」 。其實人體器官是有自己的工作時間表的,要是在該休息的時候不休息那麼針對的器官功能也會隨著長時間慢慢減弱而且還會讓大腦反應遲鈍。
  • 寶寶有自己獨特的生理時鐘
    作者:寶寶知道 小花貓呵呵噠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獨特的生理時鐘,一般新生兒每天的睡眠時間約16-18個小時,也就是成人的2倍多,而隨著年齡增長,每天睡眠時間會自然減少,3個月大約15個小時、6個月大約14個小時、1歲大約13個小時。
  • 被時鐘操縱
    ◎ 王國華 (長春 媒體人) 臨睡前,我是一定要上鬧鐘的;跟人家有約會,比如約到九點到某某地方,我計算好路上的時間,再預留幾分鐘提前量,把鬧鐘調到八點半;單位三點有個會,我一邊忙著手頭的活兒,一邊把鬧鐘調到兩點五十五分……據不完全統計,我這一天差不多要上四五次鬧鐘。 其實,我的生物鐘已經進化到跟時鐘差不多準確。
  • 大溫的小夥伴們又可以多睡一小時了!
    等到11月1日周日凌晨2點大家可以將時鐘撥到1點鐘(或周六臨睡前請將時鐘撥慢一小時)在在周日的早上就可以多睡一小時啦(2)換了冬令時後,加拿大東部時間(多倫多/蒙特婁等)和北京時間將相差13個小時,而不是原來的12個小時。溫哥華和北京時間將相差16個小時,而不是原來的15個小時。(3)加拿大國家並非全國一體實行夏時制。
  • 哈佛醫學院開發AI生命時鐘,能夠預測剩餘壽命
    準確評估衰老程度要知道,人們的生理年齡和實際年齡往往不相符。事實上,每個人衰老的速度並不一致。所以,與實際年齡相比,生理年齡更能準確反映每個人的衰老。其中 DNA 甲基化時鐘已經用於測試老鼠生理年齡。然而,由於其昂貴,耗時且需要抽取血液或組織,因而無法達到重複測量的目的。因此,找到一種更便宜或更不具侵入性的方法來測試步態等生理信號的分子基礎,將有助於人類更早、更準確地預測和幹預健康和壽命。
  • 哈佛科學家開發預測壽命的「生命時鐘」
    然而,這種實際年齡(chronological age)未必真正體現一個人的生理年齡(biological age)。畢竟,遺傳、營養、感染、壓力等種種因素會讓老化速度因人而異,每個人「顯老」的程度不一樣。
  • 美國科學家發現DNA生物時鐘
    原標題:美國科學家發現DNA生物時鐘   據英國《衛報》近日報導,一名美國科學家發現生物體內部的DNA生物時鐘,這種生物鐘可以測量生物體組織和器官的使用壽命。研究者稱如果能「重設」生物鐘,或將改變人體的衰老速度,永駐青春。
  • 平時睡不醒,放假睡不著,有同款嗎?
    誰料,竟high到睡不著覺?吃、逛、玩,看劇追劇……計劃一大堆……等等!為什麼假期還沒開始,就被失眠搞得精神萎靡了呢?同款的還有這樣一撥人:平時上班總想賴床,假期能賴床了卻輾轉反側睡不著……這又是啥情況?睡眠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能幫助人恢復體力和腦力。如果睡眠出現問題,你的生活肯定會蒙上一層灰暗的底色。失眠的痛苦,你懂我也懂!
  • 每晚睡8小時死得快?到底該睡多久
    在這項實驗中,研究對象的年齡、病史、健康情況等都已被考慮進去,他們是跟與自己身體狀況相似的對象作比較的。 研究發現,每天僅睡6、7個小時的人,比每天睡超過8小時,或少於4小時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其中,每天睡7小時的人死亡率最低,而即使是只睡5小時的人,這個係數也要低於睡夠8小時的人。
  • 吃「時鐘藥」調回正常生物鐘 夜貓子們今後有救了
    原標題:吃「時鐘藥」調回正常生物鐘 夜貓子們今後有救了   原標題:夜貓子、夜班族今後有藥可救了生物鐘規律  出國海外飛行,時空不適應;加夜班,內分泌紊亂;娛樂嗨翻天,半夜睡不著……這是體內生物鐘紊亂的現象。
  • 翠西艾敏睡沒睡過《我的床》已不是問題
    原標題:翠西艾敏睡沒睡過《我的床》已不是問題   翠西艾敏睡沒睡過《我的床》已不是問題   翠西艾敏睡沒睡過《我的床》已不是問題   《我的床》創作於1998年,因此他認為翠西·艾敏床上的這些皺褶和痕跡並不是來自於真正的生活。那些床單和被子的皺褶是艾敏睡後的痕跡嗎?在經過這麼多年的搬運、展出,甚至是蓄意破壞之後,這些皺褶還能保持原樣嗎?   佳士得拍賣的回應是這件作品在出售之前是艾敏「真正」的床。艾敏在出售這件作品之前擁有這件家具,並根據這件家具創作了藝術作品,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 揭秘生物鐘的諾獎得主羅斯巴什:夏令時損害人類健康,應該取消
    具體來說,夏天的白天更長,而通過將時鐘前移一個小時,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尚好的日光進行活動,而不是直接開燈,將能源浪費在照明上。到了秋季,再把時鐘調回。那我豈不是很棒棒圖|Giphy羅斯巴什教授斬釘截鐵地回答:「不需要。夏令時並不是一個好主意。我認為應該取消這個規定。」
  • 獨家丨揭秘生物鐘的諾獎得主羅斯巴什:夏令時損害人類健康
    具體來說,夏天的白天更長,而通過將時鐘前移一個小時,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尚好的日光進行活動,而不是直接開燈,將能源浪費在照明上。到了秋季,再把時鐘調回。 2020年3月8日星期日凌晨2點整,幾乎美國所有的州的時鐘都會失去一個小時,自動轉為凌晨3點。
  • 哈佛開發AI生命時鐘,能夠預測剩餘壽命
    準確評估衰老程度要知道,人們的生理年齡和實際年齡往往不相符。事實上,每個人衰老的速度並不一致。其中 DNA 甲基化時鐘已經用於測試老鼠生理年齡。然而,由於其昂貴,耗時且需要抽取血液或組織,因而無法達到重複測量的目的。因此,找到一種更便宜或更不具侵入性的方法來測試步態等生理信號的分子基礎,將有助於人類更早、更準確地預測和幹預健康和壽命。研究人員發現,虛弱指數(FI)評分優於以上測量方法,因而可作為研究人類死亡率的強大預測指標。
  • 哈佛醫學院開發AI生命時鐘,能預測壽命
    研究人員補充道,由於FI評分也適用於人類,因此開發一個人類預期壽命時鐘並不難。只不過目前還沒有一個大型數據集,可以追蹤 60 多歲到 90 多歲的人,以及死亡率隨訪數據。該研究團隊目前也在朝著這個最終目標繼續努力。準確評估衰老程度要知道,人們的生理年齡和實際年齡往往不相符。
  • 規律起居 健康生活的起點
    ,沒有隔鄰高樓遮蔭,每天陽光或天空亮度催促我起床;工作壓力適中,日落後不久就回家休息,晚上11時就寢,生活像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生理時鐘 體內自發  規律生活有益身心,科學可證明。我們體內有個以24小時為周期的生理時鐘,默默循環運轉,影響休息、清醒、動作量、基礎血壓和體溫及荷爾蒙濃度。這個時鐘是體內自動產生的,把人放進全暗房間,科學家發現他的行為和生理狀況仍以24小時為周期,顯見人體體內有個自發時鐘,藉由射入眼睛的光線校正時間。
  • 專家解讀「健康睡眠」:日間思睡對人體有害
    趙忠新教授介紹,睡眠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生理需要,人類的1/3時間處於睡眠中。睡眠的生理作用表現在鞏固記憶、促進腦功能發育、促進體力與精力恢復、促進生長、增強免疫功能、保護中樞神經系統。趙忠新教授特別強調,缺少睡眠和日間思睡,都會對人體帶來傷害。
  • 哈佛醫學院開發AI生命時鐘,能夠預測剩餘壽命
    其中 DNA 甲基化時鐘已經用於測試老鼠生理年齡。然而,由於其昂貴,耗時且需要抽取血液或組織,因而無法達到重複測量的目的。因此,找到一種更便宜或更不具侵入性的方法來測試步態等生理信號的分子基礎,將有助於人類更早、更準確地預測和幹預健康和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