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依靠三磷酸腺苷可將藥物靶向癌細胞
科技日報訊 據英國《自然通訊》期刊3月12日發表的論文稱,一種利用癌症細胞內部的「能量分子」來引起在腫瘤部位釋放藥物的載體,現被證明可成功治療小鼠的癌症。該成果證實了現有一種新工具可將抗癌藥物直接導入到癌細胞中,或許提供了又一種治療癌症的方法。
納米粒子已經可以將藥物輸送到腫瘤部位,但需要提高對於腫瘤細胞的治療靶向性。三磷酸腺苷(ATP)分子能為細胞代謝提供能量,它作為一種核苷酸,就像細胞內能量傳遞的「分子貨幣」,負責儲存和傳遞化學能,是生物體內最直接的能量來源。ATP的好處是促使機體各種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增強細胞代謝活性,但以往科學實驗發現,癌細胞處於一個可使細胞快速增殖的獨特代謝程序中,癌細胞中也往往具有更多的ATP。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教授顧臻(音譯)與其科研團隊決定利用癌症細胞的這一特點來開發治療手段。他們描述了一種依靠高濃度ATP引起化療藥物阿黴素釋放的納米粒子藥物載體,在周圍存在ATP時,該載體會改變形狀從而釋放藥物。
這其實是一種外殼摻入透明質酸(HA)的球形納米顆粒,當靶標癌細胞與HA接觸時,細胞會吸收整個納米顆粒。納米顆粒在癌細胞內部分解,釋放出一些包含抗癌藥物多柔比星(Dox)的複合DNA分子,Dox則靶向癌細胞的細胞核。研究人員將這些DNA分子設計成只有在與高濃度的ATP接觸時才會展開釋放藥物,而這種高水平ATP通常只存在於細胞內部,因此釋放時距離細胞核非常近。
研究人員隨後在實驗中發現,新方法可以增強培養細胞和小鼠體內阿黴素引起的癌症細胞凋亡。
刺激觸發遞藥系統已在相關醫藥領域越來越多地被使用。這是科研團隊第一次將細胞中普遍應用的能量載體——ATP作為控制釋放抗癌藥物的觸發器,使藥物直接導入癌細胞中,從而提供了一個更為複雜的藥物輸送機制,其可以區分ATP水平,促進藥物的選擇性釋放,而這些成果都將有助於開發新的治癌策略。(張夢然)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