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三磷酸腺苷可將藥物靶向癌細胞

2020-11-30 人民網

原標題:依靠三磷酸腺苷可將藥物靶向癌細胞

  科技日報訊 據英國《自然通訊》期刊3月12日發表的論文稱,一種利用癌症細胞內部的「能量分子」來引起在腫瘤部位釋放藥物的載體,現被證明可成功治療小鼠的癌症。該成果證實了現有一種新工具可將抗癌藥物直接導入到癌細胞中,或許提供了又一種治療癌症的方法。

  納米粒子已經可以將藥物輸送到腫瘤部位,但需要提高對於腫瘤細胞的治療靶向性。三磷酸腺苷(ATP)分子能為細胞代謝提供能量,它作為一種核苷酸,就像細胞內能量傳遞的「分子貨幣」,負責儲存和傳遞化學能,是生物體內最直接的能量來源。ATP的好處是促使機體各種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增強細胞代謝活性,但以往科學實驗發現,癌細胞處於一個可使細胞快速增殖的獨特代謝程序中,癌細胞中也往往具有更多的ATP。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教授顧臻(音譯)與其科研團隊決定利用癌症細胞的這一特點來開發治療手段。他們描述了一種依靠高濃度ATP引起化療藥物阿黴素釋放的納米粒子藥物載體,在周圍存在ATP時,該載體會改變形狀從而釋放藥物。

  這其實是一種外殼摻入透明質酸(HA)的球形納米顆粒,當靶標癌細胞與HA接觸時,細胞會吸收整個納米顆粒。納米顆粒在癌細胞內部分解,釋放出一些包含抗癌藥物多柔比星(Dox)的複合DNA分子,Dox則靶向癌細胞的細胞核。研究人員將這些DNA分子設計成只有在與高濃度的ATP接觸時才會展開釋放藥物,而這種高水平ATP通常只存在於細胞內部,因此釋放時距離細胞核非常近。

  研究人員隨後在實驗中發現,新方法可以增強培養細胞和小鼠體內阿黴素引起的癌症細胞凋亡。

  刺激觸發遞藥系統已在相關醫藥領域越來越多地被使用。這是科研團隊第一次將細胞中普遍應用的能量載體——ATP作為控制釋放抗癌藥物的觸發器,使藥物直接導入癌細胞中,從而提供了一個更為複雜的藥物輸送機制,其可以區分ATP水平,促進藥物的選擇性釋放,而這些成果都將有助於開發新的治癌策略。(張夢然)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實現血清中三磷酸腺苷的靈敏檢測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生物電子技術研究室研究員楊良保課題組利用Raman探針及貴金屬納米單元修飾的針灸針實現了血清中三磷酸腺苷的靈敏檢測
  • 三磷酸腺苷(ATP)——新陳代謝的能量基礎
    ATP必不可少的ATP和磷酸原系統三磷酸腺苷(ATP)是由一個叫做腺苷的物質和三個稱為磷酸基(P)的簡單原子群組成的複雜化學結構。三個磷酸基組成的磷酸基團之間存在著特殊的高能鍵,而這些高能鍵分解之後會釋放能量直接作用於細胞,使細胞工作。在肌細胞中,ATP的分解可實現肌肉收縮,如果沒有ATP,肌肉就會停止收縮,並且ATP是新陳代謝的能量基礎。
  • Ang Chem:新型脂質體抗癌藥物運輸技術可對癌細胞實施精準地...
    2014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Angewandte Chemi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抗癌藥物運輸技術,其可以將藥物在釋放之前就運輸到癌細胞中,相比傳統的抗癌藥物運輸方法相比,這種新型技術可將癌症藥物置於細胞中對癌細胞可徹底地摧毀殺滅。
  • 科學家開發「納米鈣離子發生器」可幫助消除癌細胞的耐藥性
    化療仍然是對抗癌症的最佳療法之一,但令人沮喪的是,癌細胞會對這些藥物產生耐藥性。現在,鄭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鈣離子的爆發可以從內部削弱它們的防禦機制,使藥物再次有效。癌細胞可以用一種很聰明的方式來防禦那些會對它們產生毒性的藥物。
  • 【生命科學】是知識,從不「愚」你 ——《靶向磷酸二酯酶1的潛在抗癌藥物》
    讓人談之色變的癌症,一直是全世界致力想攻克的疾病,各種抗癌藥物的研發從不間斷。直到靶向藥物的發明為癌症患者帶來了新希望,今日我們就從靶向藥物作為切入點,分享《靶向磷酸二酯酶1的潛在抗癌藥物--螺羥吲哚衍生物》案例。抓住知識的潮流,讓疾病不再「愚」世界!
  • 新靶向藥物扭轉「這種突變,無藥可治」的傳說!
    癌症靶向治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了,簡單講,靶向治療藥物是專門針對腫瘤基因設計的,服用後毒副作用較小,一般不會出現脫髮、骨髓抑制等症狀,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癌症治療中的新生代明星。
  • 從沉寂到崛起,靶向癌細胞的藥物「飛彈」終於破繭成蝶
    我們希望藥物可以如同飛彈一樣,在體內精準摧毀癌細胞,但事實上,這並不容易。 靶向策略,精確制導 癌細胞與正常細胞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科學家們嘗試從這些不同著手,制定藥物的靶向策略。表面抗原就是其中之一。
  • 腫瘤治療之:靶向胺基酸代謝
    大量基礎及臨床試驗研究表明,靶向腫瘤依賴性胺基酸的代謝,發展新型藥物,可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本文就為大家介紹靶向胺基酸代謝治療腫瘤的幾種途徑。除常規化療和放療外,ADI與細胞凋亡誘導劑TRAIL的聯合用藥也可協同促進惡性黑色素瘤細胞死亡。因此,靶向精氨酸代謝藥物與其他癌症治療方式聯合在腫瘤的有效治療上是有前景的。
  • 黃芩苷對脂多糖聯合三磷酸腺苷刺激BEAS-2B細胞氧化應激的影響
    研究發現,黃芩苷可通過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抑制 NF-κB 信號通路的激活進而降低脂多糖誘導的急性肺損傷小鼠模型的炎症反應,為臨床治療急性肺損傷提供了有力的實驗依據。氧化應激:當機體受到刺激時,自由基過度產生,氧化/抗氧化失衡,機體就會處於氧化應激狀態。氧化應激被認為和機體炎症反應密切相關。
  • 婦科腫瘤靶向藥物治療的現狀
    片中提到的伊馬替尼Imatinib(格列衛,Glivec),是針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胃腸道間質瘤的分子靶向藥物。靶向治療,顧名思義就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明確的致癌位點設計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後特異性選擇致癌位點或針對特定的病變部位,在目標部位蓄積或釋放有效成分,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在提高藥效的同時抑制毒副作用,並減少對正常組織、細胞的傷害。
  • 印度合成新型化合物,可通過靶向治療殺死癌細胞
    印度合成新型化合物,可通過靶向治療殺死癌細胞 新華社新德裡5月14日電 印度研究人員最近報告說,他們新合成25種喹啉衍生物,在用實驗室培育癌細胞系進行的測試中,它們表現出強大的抗癌活性。
  • 血小板能將免疫治療藥物導向癌細胞
    原標題:血小板能將免疫治療藥物導向癌細胞   科技日報北京1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23日在線發表的一項重要醫學進展稱,幫助傷口血液凝結的血小板,可用於將抗癌藥物輸送至手術移除後的腫瘤位置。
  • 靶向三陰性乳腺癌的藥物研發進展
    三陰性乳腺癌(TNBC)死亡人數佔所有乳腺癌死亡人數的80%,且內分泌藥物治療基本無效,目前亦無可利用的分子靶向藥。但免疫治療有望成為乳腺癌特別是TNBC治療新的趨勢。MDSCs可控制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腫瘤免疫逃逸機制的研究認為,MDSCs是治療TNBC的重要靶點,而某些植物中萃取的化學物質可能作為MDSCs的有效抑制劑。
  • J Mat Chem B:開發出可攜帶藥物靶向殺滅胰腺癌細胞的碳納米管
    2014年6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特殊定製的短碳納米管,其或可以將藥物運輸之胰腺癌細胞中對癌細胞進行靶向殺滅作用,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上。
  • 靶向CDK12/CDK13或可治療三陰性乳腺癌
    靶向CDK12/CDK13或可治療三陰性乳腺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6:30:41 美國莫菲特癌症研究中心Derek R.
  • 腫瘤靶向藥物治療,你真的了解麼?化療藥物和靶向藥物的區別,你知道...
    為了減少腫瘤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腫瘤靶向藥物治療在腫瘤的臨床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腫瘤靶向藥物治療,是除外科手術、放療、化療外,治療腫瘤的一種新方法。它是一種以腫瘤為目標,採用有選擇性、有針對性、患者易於接受、副作用小的全身藥物治療。 究竟什麼是靶向藥物?靶向藥物和化療藥物有什麼區別?所有腫瘤患者都適用靶向藥物麼?
  • Angew Chem:新的脂質體遞送系統將大大增強抗癌藥物功效
    2014年5月11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抗癌藥物輸送方法,在觸發藥物釋放之前,基本上可將藥物「走私」進入癌細胞。該方法可以比喻為殺癌「炸彈」和「雷管」分開,直到他們進入癌細胞裡面,在那裡他們再結合破壞細胞。
  • 抗癌藥物發展的「三大革命」:化療、靶向治療、免疫療法
    抗癌藥物發展到目前為止,先後出現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是細胞毒性化療藥物,第二次革命是「靶向治療」,第三次革命是免疫療法。免疫療法的成功不僅革命性地改變了癌症治療的效果,而且會革命性地改變治療癌症的理念。相對來說,免疫療法是真正的抗癌革命,是解決癌症的最合理手段。
  • 科學網—血小板將免疫治療藥物導向癌細胞
    本報訊 本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稱,幫助傷口血液凝結的血小板可用於將抗癌藥物遞送至手術移除後的腫瘤位置。在小鼠身上進行的臨床前試驗證明,利用身體對創傷的自然反應能夠去除餘留的癌細胞,阻止腫瘤再生和預防癌細胞擴散。 在許多確診的癌症病例中,手術切除原發病灶是首選治療方法。但是,切除腫瘤後餘留在周圍組織中的任何癌細胞都可能導致癌症在幾個月後再生,通常表現為另一個器官內的轉移癌症。血小板會天然地在傷口處聚集,並與血液中的腫瘤細胞發生相互作用。
  • 人類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
    第一次革命:化學治療第二次革命:靶向治療第三次革命:免疫治療回顧歷史我們才能展望未來,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回顧、見證下這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化學治療1940年後開始出現的細胞毒性化療藥物。1943年耶魯大學的Gilman 將氮芥用於治療淋巴瘤取得了短暫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