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掉躲不開!高山、海底、偏遠海岸布滿可能侵入人體的塑料微粒

2020-12-01 前瞻網

逃不掉躲不開!高山、海底、偏遠海岸布滿可能侵入人體的塑料微粒

 黃琨 • 2020-12-01 18:39:31 來源:前瞻網 E630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近年來,科學研究不斷證明,我們的身體正在不斷吸納一些自己無法利用、無法消化也很難排出的廢物,那就是塑料微粒。

微塑料指的是那些尺寸小於5毫米的塑料產品,或者是從化合材料服裝、一次性塑料製品以及其他物件中分解出來的塑料碎屑。這些微粒通過種種渠道進入環境,隨之擴散到淡水和海洋環境、土壤甚至我們呼吸的空氣中。

近日,波特蘭州立大學、奎諾特印第安民族大學和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奧林匹克海岸的太平洋剃鬚刀蛤蜊中發現了微塑料,這證明,即使窮鄉僻壤、人煙稀少的地區,也無法逃脫塑料汙染。

這一發現和早前的一項發現相對應。上周,研究人員報告稱,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峰頂附近檢出了微塑料,雪花樣本中存在大量的聚酯、丙烯酸、尼龍和聚丙烯纖維。

同時,埃克塞特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了4種生活在英國沿海海床附近的海底鯊魚後發現,即便是這種離人類生活圈較遠的物種,內臟中也都已經出現了塑料微粒。

研究團隊分析了從華盛頓海岸8個海灘採集的剃刀蛤蜊體內微塑料含量,進而估計通過飲食進入人體的量。

太平洋蛤蜊是華盛頓最受歡迎的貝類之一,也是當地奎諾印第安民族最重要的食物、文化資源和重要的收入來源。該州魚類和野生動物部稱,在最近的一個季節裡,該州蛤蜊採集業共出動28次,收穫了400萬隻蛤蜊。

而研究團隊在138個蛤蜊樣本中發現了799種疑似微塑料,其中99%是超細纖維。平均來說,每隻蛤蜊體內有7塊微塑料。

在普吉特灣最北端的卡拉洛赫海灘,蛤蜊的微塑料含量明顯高於其他7個地點。儘管這項研究沒有探究其背後的原因,但他們指出,幾個地點土地覆蓋類型沒有重大差異,但卡拉洛赫距離人口稠密的西雅圖地鐵地區最近。

研究團隊還比較了整隻蛤蜊和乾淨的蛤蜊。後者經過簡單處理,去掉內臟,清除了沙礫,和下鍋前一樣。他們發現,在徹底清潔的蛤蜊中,微塑料的數量減少了一半。

對當地蛤蜊消費情況進行調查後,研究人員估計,奧林匹克海岸剃刀蛤蜊的消費者每年會接觸到60-3070種微塑料,如果是不加清理直接吃,那麼數量會上升至120-6020種。

值得注意的是,貽貝和牡蠣這樣的軟體動物有一個濾食系統,這使得它們很容易攝入這些被汙染的塑料碎屑。而在塑料微粒中,包括來自北大西洋中部的塑料微粒中,發現了一種名為弧菌的海洋細菌數量高得驚人。

此前,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這類微塑料不僅會進入人類的消化道,然後被排出,它們可以被人類器官和組織吸收。

研究小組研究了之前為了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症——而準備的人體組織儲存庫。他們共測試了47個肺、肝、脾和腎樣本,因為這4種器官最可能接觸、過濾或收集微塑料。

他們將組織樣本暴露在一系列微塑料中,隨後通過質譜儀檢測,結果顯示,每個樣本都含有塑料的痕跡,包括聚碳酸酯(PC)、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乙烯(PE)。這類塑料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1]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11/psu-erc112520.php

[2]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0.588481/full

[3]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8626737/Plastic-pollution-oceans-spread-fatal-diseases-food-chain-seafood.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地球最深處也沒逃過「塑料災難」 英國海底鯊魚內臟發現塑料微粒
    ,即便是這種離人類生活圈較遠的物種,內臟中也都已經出現了塑料微粒。這種情況對鯊魚健康有沒有不良影響,目前還不清楚,但研究人員說,這顯示出了「塑料汙染的普遍性」 讓研究人員驚訝的是,除了塑料微粒之外,鯊魚內臟中還有合成纖維素等顆粒物,這種物質最常見於紡織品(包括一次性衛生用品,如面罩)和衣物中。 關於其來源,他們認為各種類型的塑料微粒主要來源應該是釣魚線或漁網。
  • 人體內存在塑料微粒?科學研究表明,有可能應驗霍金預言!
    人體內存在塑料微粒?科學研究表明,有可能應驗霍金預言!奧地利的科學家在一次意外中發現,雨水中含有大量的微塑料顆粒,暗示著塑料已經進入水循環,長期以往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可以想像如果頻繁的降雨,這些微塑料顆粒會隨著雨水進入土壤。人出門行走時,也會不小心吸收到身體中去,這些危害都是大家能夠設想到的。人體內存在塑料微粒?科學研究表明,有可能應驗霍金預言!
  • 我們一年會吃下多少塑料?塑料微粒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當這些含塑料微粒的物體被丟棄並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逐漸分解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隨即進入河流和海洋,被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吃掉,但是人類作為地球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這些塑料微粒不可避免的一定會隨著食物被人體攝入。蔬菜和水果中也有塑料微粒來自義大利卡塔尼亞大學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地農產品,如西紅柿、洋蔥、西蘭花、馬鈴薯、蘋果和梨等,都含有微塑料。
  • 澳研究稱全球深海有1400萬噸微塑料,或對人體存在危害
    「我們的研究對海底有多少微塑料進行了第一個全球性評估。結果表明,即使深海也容易受到塑料汙染問題的影響。微塑料確實正在沉入海底。」他們發現,此次記錄的微塑料量比以前深海研究記錄量高25倍。研究人員將此次採樣所獲的深海微塑料密度按比例放大到全球海洋,估算出了全球海底微塑料總量。 研究參與者丹妮絲·哈迪斯蒂說,此次在偏遠的深海發現高聚集的微塑料令人驚訝。研究發現,深海就像一個匯聚微塑料的「水槽」,因此迫切需要解決塑料汙染的有效方案。
  • 人類糞便首次發現塑料微粒後,我再也不敢用塑料吸管了......
    這些侵入人體的塑料從何而來?答案是:食物、飲用水、護理及生活用品雖然目前沒有具體研究量化表明塑料微粒對身體的傷害但已有研究發現微塑料會攜帶各類汙染物隨洋流運動對生態環境產生化學危害並透過各種載體進入人體
  • 塑料微粒通過飲水進入人體
    2018年10月22日,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胃腸病學會議上,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全球一小部分受試者的每份糞便樣本中都檢測到了微塑料成分。這項研究清楚表明,微塑料已經滲入全世界海洋,並已然侵入許多生物體,也包括我們人類。關於塑料汙染問題,近年來報導越來越多,但沒有切膚之痛總難以引起重視。可有沒有想到,我們正在一口一口吃著塑料,並且塑料微粒已在人體內被發現?
  • 塑膠微粒無處不在人體器官也有
    從高山到海洋到北極,塑膠微粒已汙染整個地球,現在人類透過食物和水、呼吸吸入體內,沒有理由懷疑人體內沒有塑膠微粒,但一直沒有科學發現,且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也還不清楚。現在有科學家團隊找到新技術,幫助發現人體器官真的有塑膠微粒和塑膠奈米微粒。
  • 螢光染料可標示海洋中潛藏的99%塑料微粒
    每一年,都有數百萬公噸的塑料被衝到海裡,而我們根本不清楚它們到底去了哪裡。海洋的腐蝕性力量會讓瓶子等塑料廢棄物破碎,使得追蹤它們的去向變得很難。 不過華威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們發現,「尼羅紅」這種螢光染料可以與漂浮在水中的塑料顆粒相結合。
  • 對這三個星座而言,愛情是一場浩劫,逃不開躲不掉,甚至喪失自我
    或者換句話說,這類人若是不經歷感情的話,往往能夠格外的快樂。但是一旦觸碰到感情,雖然不排除會更加的幸福,但更多的時候是一場深入骨髓的疼痛。逃不開躲不掉,甚至讓他們在這其中喪失自我,而之後,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射手座:終究避免不了一場浩劫射手座一個人的時候從來都是非常的快樂,並且在他們身上的這種快樂,往往有著很強的渲染力,吸引人不斷的靠近。
  •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令人憂慮的事實:海床上鋪滿了塑料微粒
    稍微有些環保意識的人都知道,漂浮在海洋上的塑料垃圾可能是最令人憤怒的深海洋流就像傳送帶一樣,將微小的塑料顆粒帶過海底 —— 類似于洋流在海洋表面形成的漂浮垃圾帶。研究人員專門從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 Sea)採集了樣本,這是位於義大利西海岸外的地中海地區。他們之所以選擇了這個區域,是因為此地流經的洋流以及海底狀況,與大多數的海域相似。研究人員從海底採集樣本,然後在陸地上進行分析。每個樣本都含有微塑料。
  • 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科學家:全球50%人體內都有塑料微粒
    然而近日,歐洲聯合胃腸病學發布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估計全球約50%人口的體內都能找到塑料微粒。科學家研究了8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實驗對象,在他們的糞便中都發現了塑料微粒,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大小在50~500微米之間。
  • 科學家在人類糞便中,發現殘存的塑料微粒
    平均每年將近有800萬噸的塑料製品被陸地水流帶入海洋,然後通過洋流被帶到海洋各處,就連地球上目前最深的幾個海溝我們也在其中發現了塑料。如果我們能把海水都抽乾,你就會發現人類目前製造的大部分塑料都躺在了海底,塑料在海洋裡經過陽光和海水的侵蝕會分解成微小的塑料微粒。
  • 飲用水 海鮮和啤酒裡可能布滿「微塑料」
    2017年中國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開展的研究顯示,約76%的魚類腸道、消化道都檢出有微塑料。而這些含有塑料顆粒的海鮮,經常擺在我們的飯桌上,等待著不知情的人們享用。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11月25日,海洋中大約有5.25億噸塑料,其中92%都是塑料微粒。僅美國,每天就約有800萬顆塑料微粒被排放到海洋中,而這些微粒的年排放量足足可以繞地球7圈。
  • 海底一萬米沒有魚卻發現了塑料,這會給人類帶來多大威脅?
    有一群科學家從生物學的角度給出的答案是沒有,他們認為魚類的極限深度應該在8200米左右,當然這也只是一種推測究竟正不正確還需要更多的考察。你沒有看錯,這些塑料垃圾要比我們更早抵達海底一萬米。在1909年,美國的貝克蘭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那時候他還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發明將會很大程度上改變後來的世界。一般的塑料即便以百年為時間單位來計算也未必能夠降解,而填埋不僅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被佔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焚燒又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這就導致了塑料充斥在全球各地,從江河湖海到高山平原,從最深的海底到最高的天空,隨風飄蕩的不是理想,而是塑料。
  • 一個茶包泡出百億塑料微粒!塑料就是這樣出現在你的餐桌
    2004年,英國科學家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首次提出「微塑料」概念,通常認為是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纖維、顆粒或薄膜,有些可達微米乃至納米級。微塑料無處不在聯合國環境署出版的《2016年全球環境新興問題》報告指出,環境中的塑料微粒分布越來越廣,數量越來越多。
  • 汽車輪胎是海洋塑膠微粒主要來源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根據研究,風傳播的塑膠微粒是海洋汙染的最大來源,比河流帶來的汙染還要多。研究表明,每年有超過20萬噸的微小塑料顆粒從馬路吹入海洋,主要是因為胎和剎車片磨損時產生的微小顆粒。據估計,每年有55萬噸小於0.01mm的顆粒沉積,其中將近一半是沉入海洋中。
  • 塑料垃圾已進入人類體內!科學家發現,人體殘存塑料微粒
    塑料垃圾已經遍布了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在我們的生活中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先前衛星就拍攝到了海洋中漂浮的海洋垃圾,數目龐大令人咋舌,而地球上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塑料垃圾,與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繼糞便中的塑料微粒後,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了碳和金屬顆粒
    其中有數百萬噸的塑料還會流入到海洋,分解成微粒進入生物的體內,然後經過生態循環又再次回到人類的餐桌。如果在塑料製品上不加以節制,或者找到新的環保材料替代塑料的使用。未來地球總有一天會被塑料完全覆蓋。人類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峻性,所以也有相應的限塑令,提倡使用可循環的布袋子,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 塑料奶瓶危害大,每天釋放160萬微粒,專家:微塑料可能進入大腦
    對於非母乳餵養的寶寶需要用到最重要的工具——奶瓶,在奶瓶的質地選擇上,主要可以分為塑料質地和玻璃質地,因玻璃質地的特殊性,奶瓶不小心摔碎不算什麼,意外傷害到寶寶才是大事,因此,很多媽媽更傾向於選擇塑料質地的奶瓶。
  • 塑料微粒的雷射直接紅外(IR)光譜的快速化學分析
    它們各自都含有塑料微粒。這些混雜的微粒尺寸小於5毫米,是一個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因為它們侵入食物鏈並且未經檢測就混進淨化系統。 塑料微粒是來自日常物品的小塑料纖維和顆粒。這給飲料公司帶來了潛在的責任風險,他們正在探索如何最好地測量他們產品中的塑料微粒。海水中的廢棄塑料 及其對現有生物帶來的危害可怕的健康影響,科學證實在人體糞便中檢測到塑料微粒由於這一發現相對較新,目前尚不清楚塑料微粒汙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