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0微米:科學家發現了全新的微型無脊椎動物

2020-11-25 驅動之家

對3000萬年前的琥珀進行分析後,科學家發現了一種來自新生代的未知微生物。它們與緩步動物水熊有相似之處,人類以前從未見過的。

這種新發現的微型無脊椎動物Sialomorpha dominicana被鎖在來自多米尼加共和國的琥珀中。它的發現者——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喬治·波納爾和來自東田納西州立大學的無脊椎動物學家戴安·納爾遜——將這種動物命名為「菌子豬」, 以紀念它那肥胖的、豬一樣的外形和它主要由真菌組成的飲食。

這項發現的細節最近發表在無脊椎動物生物學雜誌上。

83歲的波納爾對琥珀中的化石並不陌生。1982年,科幻片作家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在他的研究論文中提出了從琥珀中提取恐龍DNA的想法,正如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中描繪的那樣。

波因納以研究琥珀為職業,他發現了蒼蠅、蜜蜂、蝙蝠和古代花朵的化石。然而這一次,波納爾和納爾遜發現了一種肉眼看不見的生物——一種長度不超過100微米的微型無脊椎動物。


琥珀裡面的菌子豬。圖:喬治·波納爾等人,2019年

「我花了從幾天、幾周到幾個月的時間來檢查(標本),然後在複合顯微鏡下觀察,」波因納寫道,「它們和最小的緩步動物一樣小,像緩步動物一樣有八條腿,但他們有下顎卻沒有爪子,而緩步動物有爪子和帶毛的口器。

波納爾和納爾遜分析的琥珀化石包含了數百個菌子豬的樣本,這讓他們能夠研究許多不同的生物學領域,包括解剖學、生殖行為、生長、發育和飲食。例如,菌子豬的特徵是頭部靈活,以及它們通過蛻皮來生長。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其他被鎖在琥珀裡的生物,包括偽珊瑚、線蟲、真菌和各種原生動物。研究人員發現,菌子豬更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它們以真菌為食,有時也以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因為無論是在滅絕的還是現存的科學記錄中,都沒有同類與菌子豬比較,它們被分配到一個全新的科、屬和物種。

作者們在論文中寫道:「化石(中的菌子豬)與緩步動物和蟎蟲具有相同的特徵,但顯然不屬於兩者之中的任何一類。」

波納爾說,它的主要特徵是「有口器但沒有爪子,有四對腿、肛門末端和生殖孔」。

研究人員不知道這個無脊椎動物家族是何時起源的,持續了多長時間,以及是否還有後代存活至今。

據波納爾說,這一發現表明,極其微小的動物能夠生活在新生代,這些生物可以以真菌作為自己的食物來源。

緩步動物,綽號水熊,以其極端的生存彈性而聞名——它們能夠長期在逼近絕對零度和真空的空間中生存。目前我們只能猜測這些菌子豬是否也有類似的能力。


一隻琥珀色的微生物小豬,通過顯微鏡可以看到。 圖片:喬治·波納爾等人,2019年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困在琥珀三千萬年的"黴菌豬"
    作者 | 卡麥拉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科學家最新發現一種遠古無脊椎動物研究人員將這種無脊椎動物稱為「黴菌豬」,它的體長不超過100微米,靠蛻皮生長,以真菌為食。它與緩步類生物有一些共同特徵,但不同於此前發現的微型無脊椎動物,因此專家認為這是一種遠古新物種。
  • 我國科學家發現214種全新脊椎動物相關病毒—新聞—科學網
  • 我國科學家發現首例具有哺乳行為的無脊椎動物
    中國科學院近日公布,該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人員發現一種俗稱為大蟻蛛的蜘蛛類動物具有長期的「哺乳行為」,並且這種哺乳行為在各方面都和哺乳動物極其一致。  這是國際上發現的首例具有哺乳行為的無脊椎動物,即發現了首例除哺乳動物之外還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方向打開一片新領域。研究成果論文已於11月3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
  • 僅20微米!科學家用納米機器人建造微型房屋
    僅20微米!科學家用納米機器人建造微型房屋2018-05-22 08:39出處/作者:驅動之家整合編輯:漢堡超人責任編輯:dengjinchao 法國科學家利用一種新的納米機器人系統,在一根厚度為75微米與人類頭髮一樣薄的光纖上建造了一個「微型房屋」。
  • 全球兩成無脊椎動物瀕臨滅絕
    圖片來源:WaterFrame/Imagebroker/FLPA 根據英國倫敦動物學會(ZSL)的一份最新報告,全世界1/5的無脊椎動物物種正面臨著絕滅的危險。從棋子蝶到巨型烏賊,無脊椎動物被認為代表了地球上99%的生物多樣性。然而,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從未試圖全面審視它們的保存狀態。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級LED:亮度比傳統LED增加1000倍,還能變身為微型雷射器
    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開發的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LED)可能是克服長期以來光源效率限制的關鍵。這一概念在實驗室用微型LED進行了演示,實現了亮度的大幅提高以及產生雷射的能力——所有這些特性都使其在大規模和小型化應用中具有極高的價值。 該團隊還包括來自馬裡蘭大學、倫斯勒理工學院和IBM託馬斯·J·沃森研究中心的科學家,他們的研究發表在同行評議期刊《科學進展》上,論文中詳細介紹了他們的工作。他們的設備顯示亮度比傳統的亞微米大小的LED設計增加了100到1000倍。
  • 科學家在雲南瀟湘動物群中發現志留紀最大脊椎動物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記者  吳晶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在我國雲南曲靖地區志留紀瀟湘動物群中,發現了距今4.23億年的志留紀最大的脊椎動物——一種被命名為鈍齒宏頜魚的硬骨魚這種魚體長可達1.2米,這一發現挑戰了學術界關於早泥盆世埃姆斯期(4.08億年前至3.93億年前)前不存在大型脊椎動物的傳統觀點。 12日出版的英國著名期刊《自然-科學報告》報導了這一發現。據介紹,經過近八年持續不斷的野外考察與發掘,朱敏團隊已在瀟湘動物群中取得了若干轟動性的科學發現,包括世界上最早的完整保存的硬骨魚——夢幻鬼魚等。
  • 科學家首次發現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脊椎動物
    、藻類、一些細菌以及很少的無脊椎動物能通過光合作用直接從陽光中獲取能量。現在,據著名的《自然》雜誌報導,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一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脊柱動物。  這種不可思議的動物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斑點鈍口螈(spotted salamander)。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其實科研工作者對斑點鈍口螈一點都不陌生,而且還知道該動物的胚胎和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有共生關係。
  • 「外星生物」塔利怪物,是七鰓鰻近親還是無脊椎動物?歸屬成問題
    化石很少有地方屬性,但是塔利怪物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不僅對伊利諾州具有獨特性,而且在動物中也具有獨特性。為何塔利怪物會給科學家們帶來如此大的困擾?塔利怪物如此不尋常,以致它似乎與任何已知的動物,活著的或滅絕的動物都沒有密切的關係。
  • 全球體型最小的脊椎動物:熱帶島國發現硬幣青蛙
    此前最小體型的紀錄保持者,在印度尼西亞泥炭沼澤發現的微型魚網易探索1月13日報導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熱帶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一片葉子上,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大學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科考隊發現了世界上體型最小的脊椎動物。這個最小脊椎動物是一種此前未知的青蛙,身長只有0.25英寸(約合6.35毫米),一枚5便士硬幣上便可以放下兩隻這種青蛙。
  • 科學家意外創造全新LED設計,發光功率提升1000倍
    這意味著要維持照明效率,LED 必須在較低的電流下工作,且由於 LED「光效下降」效應,我們必須增大 LED 器件的面積,或在一個燈泡中增加更多的 LED,從而在不犧牲效率的同時增加亮度,這不僅限制了所有商用 LED 的性能提升,也將亞微米級 LED 和雷射器的輸出功率限制為納瓦。不過,新的研究發現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情況。
  • 人是最聰明的有脊椎動物,那麼最聰明的無脊椎動物是什麼?
    人類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有脊椎動物,那麼最聰明的無脊椎動物是什麼呢?答案是:真蛸(xiāo),章魚的一種。研究發現,記憶的產生就和這些神經元有關,當兩個互不相關的神經元相連接時,就有可能形成一段新的記憶。學習能力也是如此,科學家曾經在猴子的大腦中植入過一個細小的電線,另外一頭連接著顯示器。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發現志留紀最大脊椎動物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在6月12日出版的《自然—科學報告》上,報導了目前為止志留紀最大的脊椎動物——一種被命名為鈍齒宏頜魚的硬骨魚。  鈍齒宏頜魚雖然目前只發現了兩塊下頜骨和一塊上頜骨標本,但對其展開的詳細研究卻為脊椎動物的早期演化及古環境演化的熱點議題提供了關鍵性證據。頜骨特徵表明,鈍齒宏頜魚是一種典型的硬骨魚。
  • 盤點驚豔全球的微型機器人都有哪些黑科技層出不窮
    不到一分鐘,這個機器人就組裝完畢,蓄勢待發。一秒前進3到4釐米。總體來說,這款微型纖毛機器人長220微米,高60微米,每根纖毛長75微米,最大速度為340微米每秒,在磁力驅動下,這種微型機器人比傳統微型機器人的速度快8倍,具有高機動性。
  • 無脊椎動物
    🌸🌸🌸🌸🌸無脊椎動物有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
  • 明亮而微小的光:科學家們製造出更好的納米級LED
    與傳統的亞微米尺寸LED設計相比,該器件的亮度提高了100到1000倍。由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開發的一種新的發光二極體(LED)設計可能是克服長期以來對光源效率的限制的關鍵。該概念已在實驗室中用微型LED進行了演示,可實現亮度的顯著提高以及產生雷射的能力,所有這些特性使其在一系列大規模和小型化應用中有價值。
  • 科學家開發全新納米工程水泥 可用於密封厚度僅為120微米的縫隙
    科學家開發全新納米工程水泥 可用於密封厚度僅為120微米的縫隙 來源:cnBeta.com • 2020-12-15 17:32:23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洩漏的天然氣井不僅浪費自然資源,而且通過向大氣中釋放甲烷而成為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
  • 生物學家發現:無脊椎動物燈蛾毛蟲生病也"吃藥"
    生物學家發現:無脊椎動物燈蛾毛蟲生病也"吃藥" 2009-09-01 19:43:26 來源:網絡資源
  • 世界上最聰明的無脊椎動物
    浩瀚的海洋孕育了各種神秘的生物,而章魚作為世界上最聰明的無脊椎動物,具有超過一般動物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被稱為「海洋裡的靈長類動物」。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章魚吧。首先章魚並不是魚,它是從頭足綱軟體動物中進化而來的,是章魚科26屬252種海洋軟體動物的通稱。
  • 全新的3D列印功能材料,實現了百納米至微米級別電子3D列印
    打開APP 全新的3D列印功能材料,實現了百納米至微米級別電子3D列印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發表於 2020-11-18 15: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