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電冰箱的古代,人們夏季消暑用的冰塊都是在隆冬時節採集、收藏的。清代震鈞所著《天咫偶聞》記載:「以歲十二月藏冰,來歲入伏頒冰,各部院官學皆有之。」
採冰之前先「涮河」
藏冰的歷史源遠流長,我國現存最早的農事曆書之一——《夏小正》中,就有炎熱的夏天朝廷給士大夫等官員頒冰解暑的記載:「頒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古人藏冰的習俗一直延續下來。
冰塊採自寒冬季節,據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記載:「臘八日御河起冰貯窖,通河運冰貯內窖,太液池起冰貯雪池冰窖,開門運之。各門護城河打冰,於河邊修土窖貯之,夏日出易甚便。」
採冰又稱為「斬冰」「打冰」,每年到臘月七八的三九天,冰窖就要開始儲冰了。每天凌晨,採冰人手持「鉤鐮槍」、繩子,帶上運冰塊的排子車,到北海、護城河、什剎海等河湖中取冰。冰塊大小為「方尺五寸」,採冰人先畫好線,再用鉤鐮槍按線戳冰,然後將一塊塊大小差不多的冰鉤到岸邊,放到排子車上,用繩子捆好,靠人力運到冰窖貯藏起來等夏天使用。
每年採冰、儲冰和開窖取冰時,都要舉行大小不一的祭祀活動,祈禱一切順利。每年打冰分為一茬、二茬……次數不固定,但最多不過五茬。
採冰之前要先「涮河」。每年立冬後,筒子河等處都要涮河淨水,就是先把水草雜物清除掉,再把浮面上的髒水放走,最後建臨時壩蓄水,待冬至後冰凍瓷實,就可以打冰了。
涮河以後,天氣愈加寒冷,河水冰凍結實,冰窖掌柜看冰結了相當厚度,便開始組織打冰。打過一茬冰後,提閘放水,方能水復原平。再凍再打二茬,以至三茬、四茬、五茬。打冰以第一茬最為堅厚,二三茬較潔淨,四五茬就薄脆多了。清朝工部定章:官冰是一尺五寸見方,私冰尺寸三尺長、二尺五六寸寬,比官冰幾乎大了一倍。
開冰窖打冰之前,租河要花錢,買水要花錢,閘官閘兵也要額外得些小費,費用不菲。為逃避繳費,民間有私自開冰窖的現象發生。據北京市檔案館民國檔案記載:1934年12月底,北平冰窖同業公會呈報北平社會局,有人私開窖,積五個水坑,用河水不繳費,稱為養魚用,實為僱工賺錢,經北平社會局調查核實後,予以制止並處罰。
王公貴族憑票領冰
如今,北京現存以冰窖為主體的文物保護單位有三處,一是紫禁城內的冰窖,二是雪池冰窖,三是恭儉冰窖。
故宮冰窖位於隆宗門外西南的造辦處外,已向遊人開放。雪池冰窖位於雪池胡同,在景山公園西門至北海公園東門中間,目前尚未向社會開放。恭儉冰窖保存完好,也向遊客開放。
京城的冰窖分成官窖、府窖和民窖三種類型。官窖和府窖均由內務府和工部共同管理。據清會典記載,清代官窖藏冰,分別位於紫禁城內、景山西門外、德勝門外、正陽門外四處,最多時有18座,藏冰215700塊。
清代震鈞所著《天咫偶聞》記載:「以歲十二月藏冰,來歲入伏頒冰,各部院官學皆有之。掌以工部司員一人;以數寸之紙,印為小票,名冰票,為領冰之券。」每年冬季藏冰,伏天由工部負責冰窖事務的官員,給皇族和王公大臣等人頒發冰票,憑著冰票領冰。後來有官員貪腐,私下販賣冰塊獲取暴利,將一尺五見方的冰塊賣到五兩銀子。「年久弊生,雖有此票,而給冰絕少,殆不能供一人之需。故亦不復領票,而冰多售於市矣。」於是冰票逐漸被取消,改成市售冰塊。
雪池冰窖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官窖,建於明代萬曆年間,重修於清代康熙年間。雪池,典出自「雪窖冰天」。《天咫偶聞》記載:「雪池冰窖,在北海陟山門內,為諸冰窖之冠,御用取給於此。」雪池冰窖原有六座,沿北海東牆東西排列五座,東部盡頭橫列有一座。
王府設立的冰窖稱為府窖,清代禮王府、肅王府、豫王府、睿王府、慶王府、恭王府都有冰窖。這些冰窖都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取冰方便。禮王府窖在阜成門外西護城河西;肅王府窖在前門外打磨廠深溝前三門護城河南;豫王府窖在崇文門外前三門護城河南;睿王府窖在東直門外東護城河東;慶王府窖在宣武門外前三門護城河南;恭王府窖在地安門外什剎海後海畔。如今,這些府窖都已消失。
恭儉冰窖抱冰堂
辛亥革命後民窖興起
昔日雪池等官窖冰塊如果當年用不完,會切割成冰核,在市面上銷售,價錢只有十餘銅錢一塊,市民可以在市面上買到。據銖庵《北夢錄》記載:「每歲冬季取湖中泳塊窖藏之,次年用之不竭,為方數尺,值才銅元十餘耳。往日冰窖皆官營,以供上方之用,有餘則頒諸群僚,民間交易又其次也。」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後,皇族失去特權,無力維持龐大的消費,於是準許王府的當差人承租冰窖,除每年上繳52兩白銀外,可自行經營。
1914年,北洋政府正式行文,準許民間在許可的地點開設冰窖。恭王府的寶泉冰窖,當年就由恭王府的管家裕繼昌承包經營。
開辦冰窖業務,銷售冰塊,是賺錢的買賣。民國時期由市工務局管理冰窖業務,負責辦理營業執照、收繳租河費和水費。
民窖和府窖一樣,也多開在護城河邊、什剎海沿岸。不過,民辦冰窖可不容易。據民國檔案記載,1935年12月9日,寶泉冰窖經理裕振卿向北平市工務局申請,懇請提閘放水,以維持營業。稱「在李廣橋東街什剎後海開設寶泉冰窖,往年閘區放水在小雪前,今歲節期已過,而閘區尚無放水日期……」後海閘如果不按時放水,就無法保證三九時按時採冰。寶泉冰窖的顧客主要是地安門外、鼓樓前的餐館、海鮮鋪、水果鋪、肉鋪等,夏季都需要冰塊保鮮食材。
如今家家戶戶都有了冰箱,冰窖早已成為歷史,一個個與當年冰窖有關的地名,作為歷史信息,會一直留存下來,讓我們知往鑑今。
(原標題:採冰備夏正逢時)
文/沙敏(作者單位:北京市檔案館)
來源/北京日報
內容來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