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日,頭上有炙烈的陽光讓人避之不及,草叢的蟋蟀、蚱蜢也嗷嗷直喚惹人心亂,想靠枕小憩一會兒卻因悶蒸之氣輾轉反側,通風的窗、手搖的扇都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若是能在此時,喝上一口涼水,吃上一碗涼粉直入脾胃,透徹心扉豈不美哉。那麼在沒有冰箱的古代,人們是如何製作解饞消暑的呢?
古代有哪些令人喜愛的冰食
在美食方面,人們從不厭倦對它的研究和開發,為了能解決在炎熱天氣下既能愉悅地享受美食,又能降溫解暑,古人們可謂費盡了心力。
不僅要解決讓食物變涼的問題,還要增添食物的口感豐富化和多樣化滿足不同人群的味蕾。
1、冰鎮美酒:《大招》有曰:「清馨凍飲,不醊役只。」冰鎮美酒的起源相對於其它的冰鎮美食起源要早。
據考古記載,將酒進行冰鎮從春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像《周禮》、《詩經》中就有把酒放入盛有冰塊的容器中,待冷卻之後再倒入酒器中飲用,尤其是在君王設的宴席中,或是貴族接待重要客人時會擺出冰酒來共同享用。
古代著名比較著名的冰鎮酒飲有:冰鎮清酒、椰子酒、梅花酒等。
2、冰鎮水果:《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了許多用直接水果製作的冰食,製作方式簡單。即把切好的水果或者直接將整個未去皮的水果放入裝有冰水或冰塊的木桶中等待至涼。
然後再拿出來食用,既保持了水果原有的風味,同時增添了冰涼的爽感,並且因為沒有添加任何其它材料,所以從老人到小孩都可以食用,深受眾人的喜愛。
3、冰鎮飲品:在《本草綱目》裡有關於「渴水」的記載,即一些果蔬飲料。飲品的製作比起直接將水果冰鎮後食用要複雜講究的多。
首先需要準備一些可食用的冰塊或者冰水,然後將水果擠榨成汁或搗碎成泥,配上一些喜歡的蜂蜜、牛奶等,最後將三者分別倒入碗中用調羹舀食。
在過去的各朝各代中都有具有代表意義的冰鎮飲品。比如:秦漢的白糖蜂蜜水、隋唐的「引子」等等。
4、涼糕:《都門雜詠》:「新搏江米截如肪,制出涼糕適口涼。」涼糕屬於一種小吃類的冰食,前期的製作時間比較長,因為要先把涼糕的主要食材冰糕製作出來。
這裡的冰糕是用米磨成漿進行加熱使其變得濃稠,然後加入一些能夠凝固液體的材料,在裝入盆等容器中等待冷卻成一整塊,最後根據食用多少切開成小塊加入調料,冰水等裝入碗中便可食用了。
古代冰食的製作要素及準備過程
冰食的製作需要長時期的前期準備工作,因為在古時冰塊、冰水只有冬季才有,所以想要製作冰食首先就要解決冰塊、冰水的獲取和儲存的問題,那麼,如何能讓冬季的冰塊留存到夏季,並且隨時能夠使用呢?
1、選擇藏冰地址:想要留住儲藏的冰塊首先需要選擇一個不容易遭到太陽輻射且不被雨水侵蝕,常年保持溫度較低又較為乾燥地方十分重要。
在古時,為滿足宮廷需要,會設置專門的「掌冰」機構,負責藏冰地址的選擇和規模的確定。《水經注》中載有:「室有數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古代的藏冰選址一般在山的陰面或者宮殿之下,以減少溫度對冰塊的影響。
2、修築冰窖:《燕京歲時記·打冰》:「凌陰者,今之冰窖也。」在古代選好地址進行冰窖修築是一件耗時耗力的大工程,這是根據對冰塊的需求量來確定的,所儲藏的冰塊需求量不僅要考慮到日常的用量,還要考慮到在儲藏過程中冰塊的損失量。
冰塊每次的儲藏量會是實際用量的三倍,更有《大清會典》中記載單在紫禁城的內窖中就儲藏了二萬五千塊冰。
在修築冰窖的同時還要考慮到融冰的排水問題以保證上部冰塊的質量,所以通常還需要修築一些乾井。考慮到其造價古代的冰窖主要有官冰窖、府第冰窖、商民冰窖三類。
3、確定食用的材料:製作冰食除了冰塊、冰水的必不可少之外就是可食用的材料了,這主要在於個人的喜好,高品質生活的嚮往以及人們對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
最為簡單的就是白糖、蜂蜜了,然後就是黃豆、牛奶、果醬、蜜餞等等在商業的推動下越來越豐富的食材。
4、確保食物的冷凍:唐人賈公言:「冰若有鑑,則冰不消釋,食得停久。」冰食最重要的特點就在一個冰字。無論是家中自用,還是作為買賣。
如何讓能讓食物保持較長一段時間的冰冷而不融化是人們一直思考的問題。為了方便冰塊的保存,人們製作出了冰盒子,也就是「冰鑑」。
冰鑑實際上是利用紅木、花梨等名貴木材製作出的雙層實木桶,圓形或者方形,下方有厚實的基座,上方有密封的蓋子,中間設置夾層以放冰塊。
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冰塊與空氣的接觸,從而延緩了冰塊的融化,同時也能保持其中冰鎮食物的新鮮。
古代冰食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利用冰塊製作美食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並在這千年中不斷地進行著創新和發展,這不僅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勤勞,同時也體現出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
1、從自然藏冰到人工製冰:在唐代以前人們都是在乾淨的水源地帶修築水壩將水圍住,等冬季到來時自然結冰,然後進行人工挖鑿搬運至冰窖。
在冰窖的地面鋪上當年的稻草和蘆葦,將冰塊放置其上,放好冰塊之後再在上邊用樹葉覆蓋起來,最後封好冰窖的入口來維持窖內的溫度。
而到唐朝時人們偶然發現當硝石落入水中溶解時會使得水的溫度降低,甚至凝結成冰,當然這種冰不能像天然冰塊一樣讓人直接使用,但這一發現大大降低了冰塊的儲藏成本,同時使得冰塊能夠被普通人使用,這也就促進了冰食的大眾化和廣泛化。
2、從社會上層到民間街坊:《清嘉錄》:「土人置窖冰,街坊擔賣,謂之涼水。或雜以楊梅、桃子、紅花之屬,俗稱『冰楊梅』、『冰桃子』。」
從西周至宋前,夏季冰塊的使用,以及相關的冰食是社會上層階級的特權,普通民眾沒有錢財之力能能夠享用,就算是朝中大臣都需要憑票獲取冰塊供家中製作冰食以降溫解暑,這就大大限制了冰食的發展。
到了宋朝,商業得到重視,冰窖不再是官家專用,民眾皆可自行挖製冰窖或者從地方冰窖中購買冰塊用於家用或商用。
於是在許多的商業街道中,便有了專門的冷飲店,也有一些人在家製作好冰食到街頭小巷叫喊售賣,從而使得冰食從達官顯貴的家中流入到千家萬戶。
3、從單一到多樣:《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在最開始時,冰塊冰水的使用僅在少數人當中,而且融化速度較快,加上每天的吃食也都有相關講究,冰食吃的多了容易對脾胃造成損害,不利於身體健康,
所以冰食的品種是比較有限的,比如在冰水中加入一些糖、香料等,到了唐代人們才製作出了冰棍,直到宋朝冰食的品種才多樣化起來,不僅有各樣的冰鎮飲料還有刨冰,到元代則有了原始的中國冰激凌,到明清時就更是琳琅滿目了。
4、從昂貴到廉價:《雲仙雜記》:「長安冰雪,至夏日則價等金壁。」冰食剛開始售賣的時候價格是十分昂貴的,這當然首先是因為冰塊的來之不易,再者就是物以稀為貴了,這些本是皇家貴族才能享用的宮廷美食剛到民間時當然不能賤賣了。
價格高而製作成本隨著冰窖民用的發展製作成本變低,看到其中商機的商人們自然是不能放過的,於是湧現出了越來越多樣式的冰制美食,以及專門以此為營生的店鋪。
漸漸下來,冰食的價格也就自然的趨向平民化了。正如《憶京都詞》中所說:「冰窖開後,兒童舁賣於市,只需數文錢購一巨冰。」
總結
古代的人們不僅講究日常生活中的細緻周到,在美食方面也同樣具有深遠造詣。冰食是人們利用冰水、冰塊在酷暑之時製作的一道道具有獨特口感的美食。
不僅解饞還能降溫解暑,讓人們度過一個又一個難熬的熱季。比如爽口的冰鎮美酒、沁人心脾的冰鎮水果、口感豐富的各樣冰涼飲品等等。
為了解決冰的獲取和儲藏等相關問題,人們進行了專門的研究,製作出來令人讚嘆的冰窖和冰鑑,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人們發現了人造冰塊的可能,從而使得冰食也漸漸地從社會上層走向民間,從單一向多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