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藏冰到人工製冰,沒有冰箱的古代,人們夏季照樣吃「冷飲」

2021-01-21 小白趣侃

每到夏日,頭上有炙烈的陽光讓人避之不及,草叢的蟋蟀、蚱蜢也嗷嗷直喚惹人心亂,想靠枕小憩一會兒卻因悶蒸之氣輾轉反側,通風的窗、手搖的扇都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若是能在此時,喝上一口涼水,吃上一碗涼粉直入脾胃,透徹心扉豈不美哉。那麼在沒有冰箱的古代,人們是如何製作解饞消暑的呢?

古代有哪些令人喜愛的冰食

在美食方面,人們從不厭倦對它的研究和開發,為了能解決在炎熱天氣下既能愉悅地享受美食,又能降溫解暑,古人們可謂費盡了心力。

不僅要解決讓食物變涼的問題,還要增添食物的口感豐富化和多樣化滿足不同人群的味蕾。

1、冰鎮美酒:《大招》有曰:「清馨凍飲,不醊役只。」冰鎮美酒的起源相對於其它的冰鎮美食起源要早。

據考古記載,將酒進行冰鎮從春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像《周禮》、《詩經》中就有把酒放入盛有冰塊的容器中,待冷卻之後再倒入酒器中飲用,尤其是在君王設的宴席中,或是貴族接待重要客人時會擺出冰酒來共同享用。

古代著名比較著名的冰鎮酒飲有:冰鎮清酒、椰子酒、梅花酒等。

2、冰鎮水果:《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了許多用直接水果製作的冰食,製作方式簡單。即把切好的水果或者直接將整個未去皮的水果放入裝有冰水或冰塊的木桶中等待至涼。

然後再拿出來食用,既保持了水果原有的風味,同時增添了冰涼的爽感,並且因為沒有添加任何其它材料,所以從老人到小孩都可以食用,深受眾人的喜愛。

3、冰鎮飲品:在《本草綱目》裡有關於「渴水」的記載,即一些果蔬飲料。飲品的製作比起直接將水果冰鎮後食用要複雜講究的多。

首先需要準備一些可食用的冰塊或者冰水,然後將水果擠榨成汁或搗碎成泥,配上一些喜歡的蜂蜜、牛奶等,最後將三者分別倒入碗中用調羹舀食。

在過去的各朝各代中都有具有代表意義的冰鎮飲品。比如:秦漢的白糖蜂蜜水、隋唐的「引子」等等。

4、涼糕:《都門雜詠》:「新搏江米截如肪,制出涼糕適口涼。」涼糕屬於一種小吃類的冰食,前期的製作時間比較長,因為要先把涼糕的主要食材冰糕製作出來。

這裡的冰糕是用米磨成漿進行加熱使其變得濃稠,然後加入一些能夠凝固液體的材料,在裝入盆等容器中等待冷卻成一整塊,最後根據食用多少切開成小塊加入調料,冰水等裝入碗中便可食用了。

古代冰食的製作要素及準備過程

冰食的製作需要長時期的前期準備工作,因為在古時冰塊、冰水只有冬季才有,所以想要製作冰食首先就要解決冰塊、冰水的獲取和儲存的問題,那麼,如何能讓冬季的冰塊留存到夏季,並且隨時能夠使用呢?

1、選擇藏冰地址:想要留住儲藏的冰塊首先需要選擇一個不容易遭到太陽輻射且不被雨水侵蝕,常年保持溫度較低又較為乾燥地方十分重要。

在古時,為滿足宮廷需要,會設置專門的「掌冰」機構,負責藏冰地址的選擇和規模的確定。《水經注》中載有:「室有數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古代的藏冰選址一般在山的陰面或者宮殿之下,以減少溫度對冰塊的影響。

2、修築冰窖:《燕京歲時記·打冰》:「凌陰者,今之冰窖也。」在古代選好地址進行冰窖修築是一件耗時耗力的大工程,這是根據對冰塊的需求量來確定的,所儲藏的冰塊需求量不僅要考慮到日常的用量,還要考慮到在儲藏過程中冰塊的損失量。

冰塊每次的儲藏量會是實際用量的三倍,更有《大清會典》中記載單在紫禁城的內窖中就儲藏了二萬五千塊冰。

在修築冰窖的同時還要考慮到融冰的排水問題以保證上部冰塊的質量,所以通常還需要修築一些乾井。考慮到其造價古代的冰窖主要有官冰窖、府第冰窖、商民冰窖三類。

3、確定食用的材料:製作冰食除了冰塊、冰水的必不可少之外就是可食用的材料了,這主要在於個人的喜好,高品質生活的嚮往以及人們對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

最為簡單的就是白糖、蜂蜜了,然後就是黃豆、牛奶、果醬、蜜餞等等在商業的推動下越來越豐富的食材。

4、確保食物的冷凍:唐人賈公言:「冰若有鑑,則冰不消釋,食得停久。」冰食最重要的特點就在一個冰字。無論是家中自用,還是作為買賣。

如何讓能讓食物保持較長一段時間的冰冷而不融化是人們一直思考的問題。為了方便冰塊的保存,人們製作出了冰盒子,也就是「冰鑑」。

冰鑑實際上是利用紅木、花梨等名貴木材製作出的雙層實木桶,圓形或者方形,下方有厚實的基座,上方有密封的蓋子,中間設置夾層以放冰塊。

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冰塊與空氣的接觸,從而延緩了冰塊的融化,同時也能保持其中冰鎮食物的新鮮。

古代冰食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利用冰塊製作美食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並在這千年中不斷地進行著創新和發展,這不僅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勤勞,同時也體現出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

1、從自然藏冰到人工製冰:在唐代以前人們都是在乾淨的水源地帶修築水壩將水圍住,等冬季到來時自然結冰,然後進行人工挖鑿搬運至冰窖。

在冰窖的地面鋪上當年的稻草和蘆葦,將冰塊放置其上,放好冰塊之後再在上邊用樹葉覆蓋起來,最後封好冰窖的入口來維持窖內的溫度。

而到唐朝時人們偶然發現當硝石落入水中溶解時會使得水的溫度降低,甚至凝結成冰,當然這種冰不能像天然冰塊一樣讓人直接使用,但這一發現大大降低了冰塊的儲藏成本,同時使得冰塊能夠被普通人使用,這也就促進了冰食的大眾化和廣泛化。

2、從社會上層到民間街坊:《清嘉錄》:「土人置窖冰,街坊擔賣,謂之涼水。或雜以楊梅、桃子、紅花之屬,俗稱『冰楊梅』、『冰桃子』。」

從西周至宋前,夏季冰塊的使用,以及相關的冰食是社會上層階級的特權,普通民眾沒有錢財之力能能夠享用,就算是朝中大臣都需要憑票獲取冰塊供家中製作冰食以降溫解暑,這就大大限制了冰食的發展。

到了宋朝,商業得到重視,冰窖不再是官家專用,民眾皆可自行挖製冰窖或者從地方冰窖中購買冰塊用於家用或商用。

於是在許多的商業街道中,便有了專門的冷飲店,也有一些人在家製作好冰食到街頭小巷叫喊售賣,從而使得冰食從達官顯貴的家中流入到千家萬戶。

3、從單一到多樣:《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在最開始時,冰塊冰水的使用僅在少數人當中,而且融化速度較快,加上每天的吃食也都有相關講究,冰食吃的多了容易對脾胃造成損害,不利於身體健康,

所以冰食的品種是比較有限的,比如在冰水中加入一些糖、香料等,到了唐代人們才製作出了冰棍,直到宋朝冰食的品種才多樣化起來,不僅有各樣的冰鎮飲料還有刨冰,到元代則有了原始的中國冰激凌,到明清時就更是琳琅滿目了。

4、從昂貴到廉價:《雲仙雜記》:「長安冰雪,至夏日則價等金壁。」冰食剛開始售賣的時候價格是十分昂貴的,這當然首先是因為冰塊的來之不易,再者就是物以稀為貴了,這些本是皇家貴族才能享用的宮廷美食剛到民間時當然不能賤賣了。

價格高而製作成本隨著冰窖民用的發展製作成本變低,看到其中商機的商人們自然是不能放過的,於是湧現出了越來越多樣式的冰制美食,以及專門以此為營生的店鋪。

漸漸下來,冰食的價格也就自然的趨向平民化了。正如《憶京都詞》中所說:「冰窖開後,兒童舁賣於市,只需數文錢購一巨冰。」

總結

古代的人們不僅講究日常生活中的細緻周到,在美食方面也同樣具有深遠造詣。冰食是人們利用冰水、冰塊在酷暑之時製作的一道道具有獨特口感的美食。

不僅解饞還能降溫解暑,讓人們度過一個又一個難熬的熱季。比如爽口的冰鎮美酒、沁人心脾的冰鎮水果、口感豐富的各樣冰涼飲品等等。

為了解決冰的獲取和儲藏等相關問題,人們進行了專門的研究,製作出來令人讚嘆的冰窖和冰鑑,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人們發現了人造冰塊的可能,從而使得冰食也漸漸地從社會上層走向民間,從單一向多樣化發展。

相關焦點

  • 在沒有冰箱的古代,古人夏天有冷飲喝麼?都已經享受三千多年了
    咱們古人們算是沒福分享受WiFi和空調了,但炎炎夏日來杯冰鎮酸梅湯或來個冰西瓜倒也能略減暑氣,可惜古代又沒有冰箱,人在夏天可不就貪口涼食,古人們夏天想喝冷飲咋辦,他們有這個口福麼?這您大可以放心,早在幾千年前咱們老祖宗就在夏天享受冰塊了,雖然沒有電冰箱,但中國人照樣能在夏天吃上冰。
  • 古代沒有冰箱,古人要如何在夏天儲存食物,和製作冷飲?
    每個夏天,街上的冷飲店裡都會有一群買冰奶茶和飲料的年輕人,冰棍批發店裡也會有一些買雪糕給小朋友吃的父母,他們喝著冷飲,好像夏日的酷暑已經過去一樣。現在,家家戶戶都配有冰箱,冰箱是四季必備的電器,甚至有人說它是近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若無冰箱,食品不能冷藏保鮮,人們也無法方便地儲藏食品,給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煩。
  • 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在夏天儲存食物和製作冷飲的?
    每到夏天,街上的冷飲店就會聚集一大批購買冰奶茶和飲料的年輕人,冰棒批發店也聚集著一堆為小朋友購買雪糕的父母們,喝上一口冷飲,仿佛夏日的炎熱都被驅趕了一大半。 現如今挨家挨戶都配備一臺冰箱,冰箱是四季必不可少的電器,有人甚至認為,冰箱是近現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 冷飲冰鎮水果同樣也是古人的消暑必備
    入伏以後酷暑難耐,空調冷飲冰鎮西瓜齊齊上陣,現在的科技可以讓我們輕鬆的度過夏季,但是沒有這些科技手段的古代人一樣也喜歡用冰來抵擋酷熱,古人智慧無窮,吃冰花樣並不亞於現代人。據《周禮》記載,周王室為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冰政」,負責人稱「凌人」。
  • 古代沒有冰箱,夏天哪裡來的冰塊?冬天下雪藏冰可以保存這麼久?
    古代沒有冰箱,夏天哪裡來的冰塊?冬天下雪藏冰可以保存這麼久?但是帝王將相們又追求享受,堅決不能把自己熱到,自然就會有「製冰」「藏冰」了,就技術層面上而言,「藏冰」要先於「製冰」,因為藏冰只需要把冰保存好就行,比如放在地窖裡面。
  • 古時皇帝給大臣發冰塊消暑 周朝冬天藏冰夏天用
    如果穿越回古代,回到了沒電的時代,古人們又是怎樣消暑呢?讓我們來看看古人的消暑奇招。  周朝開始 冬天藏冰夏天用  雖然時代不同,但一年四季的更迭是不變的,夏季也都是一樣的炎熱。「古人消暑主要就是靠大冰塊,他們會在冬天把冰塊藏起來,來年夏天用。」
  • 揭秘《延禧攻略》中的冰鑑,帶你解讀古代藏冰「黑科技」
    《延禧攻略》裡有一集說到,皇后畏熱,瓔珞便在長春宮裡放了一臺冰鑑,用來冰鎮果子、冷飲,以備隨時取用,夏天裡很是受用。冰鑑,可以將其看作古代的「小冰箱」,是熱暑時節用來盛冰,並置食物於其中的容器。冰鑑箱體兩側設提環,頂上有蓋板,上開雙錢孔,既是摳手,又是冷氣散發口,為使冰箱處於一定高度便於取放冰塊和食物,配有箱座。此等巧妙構思,充分體現出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就有了儲藏食品的「冰鑑」了。《周禮》中曾記錄:「祭祀供冰鑑。」《詩經》中也有冬季鑿冰儲藏,供夏季食用的記載。
  • 古人是這樣製冰、保存冰的,竟然還能利用化學做冰激凌!
    隨著科技的發展,冰箱是我們每個人家裡的標配,隨時都能喝到冷飲、吃到冰棍,簡直香的一匹!也不知道古人有沒有冷飲喝,夏天不喝點冰的玩意兒,還能有啥意思!
  • 古人夏季吃什麼食物可以降暑?從「梅子金黃杏子肥」中可見一斑
    古代社會雖然沒有電燈、電話,以及具有科技感的通訊設備,但是他們卻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出了無與倫比的東方文化和文明。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古代人的生活雖然沒有現代人的便利,但是他們的生活其實也充滿了很多趣味。就拿古代人過夏天來說,他們雖然沒有風扇、空調和冰箱。
  • 防暑降溫,看古人的「藏冰」文化
    只是古時候哪裡像現在這樣,有冰箱,也有冷庫,還有專門的製冰廠。古人的條件,比現在可差了不止一點半點。然而,我們的祖先卻也有他們的聰明才智,其中一個就是藏冰。在夏朝曆書《夏小正》裡,就開始有了古人藏冰的記載,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比我們想像的要早得多。
  • 冷知識科普:古時候沒有冰箱,人們是怎樣製冰的?
    今天的話題是:古時候沒有冰箱,人們是怎樣製冰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家用電器也是越來越多,冰箱空調更是家裡的標配,那麼,古代人是如何夏天消暑的呢?古代消暑肯定是離不開冰的,那麼古人夏天的冰又是怎麼來的呢?在我們的認知當中,古代夏天好像是沒有冰的,即使是現代也只能在冰箱裡看到冰。
  • 沒有電的古代,夏天用的冰來自哪裡?真相令人感嘆:天才的發明
    酷熱的夏天到了,冰棍冰淇淋等物品再次重新進入公眾的視野,打開電視,發現古人竟在用冰塊招待客人,不禁要想一下,古代都沒有冰箱,怎麼電視劇裡面老是能看到古人吃冰呢?
  • 農曆中國|十一月初十 · 藏冰
    隆冬時節收藏的冰塊是古代夏日的奢侈品在我國古代,冬至節氣過後,便有 「藏冰」 的歲時習俗。藏冰,是指當河流湖泊冰凍三尺後,掘出冰塊,儲於冰室,以供夏時消暑所用。每到隆冬時節,冰面上伐冰之聲不絕於耳,《詩經》中就曾寫到:「二之日鑿冰衝衝, 三之日納與凌陰。」凌陰,即為冰室。自周朝以來,我國各代皆沿此俗,並由專門機構負責,以確保皇室夏日用冰。
  • 古代流行藏冰避暑 唐代用水亭納涼
    古人納涼圖   文/胡茂全   藏冰避暑,在我國古代由來已久。考古發現,早在周代就已經有了用來貯存冰塊的冰窖。明清兩代,大量藏冰。冰窖有官窖、府窖和民窖之分。這些冰塊都是在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後,由採冰者鑿成規定尺寸的方塊拉入冰窖,待來年夏天使用。   有專職官吏負責採集天然冰塊,貯存於「冰井」之中,炎夏期間取出,以供皇家和貴族使用。   皇宮內還採用冷水循環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產生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同時,還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簷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之目的。
  • 夏天,我家冷飲從不買,自己在家做,美味零添加,比買的好吃
    天一熱,各種冷飲成了解暑不二的選擇,尤其是孩子,更是離不開,吃雪糕、喝冷飲都停不下來。雖起吃冷飲能起到降暑去火的效果,但各種冷飲吃多了對腸胃的損傷也是蠻大的,特別是孩子,吃多了還會影響食慾,而且外面買的各種冷飲,飲料難免會有一些添加劑,吃起來也並不是那麼健康。
  • 古代採冰之前先「涮河」,王公貴族憑票領冰,辛亥革命後民窖興起
    在沒有電冰箱的古代,人們夏季消暑用的冰塊都是在隆冬時節採集、收藏的。清代震鈞所著《天咫偶聞》記載:「以歲十二月藏冰,來歲入伏頒冰,各部院官學皆有之。」採冰之前先「涮河」藏冰的歷史源遠流長,我國現存最早的農事曆書之一——《夏小正》中,就有炎熱的夏天朝廷給士大夫等官員頒冰解暑的記載:「頒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古人藏冰的習俗一直延續下來。
  • 哪些人宜吃「冰」?怎麼吃「冰」?
    這些「冷」知識您瞅仔細▌北京市順義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三伏天臨近,天氣越來越熱,各種冷飲和冰鎮食品成了許多人的心頭好。一口冰涼下肚的確舒爽,可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吃冰冷的食物,常吃冰鎮食物也會有很多危害。
  • 一塊冰西瓜,差點要了命!這些食物千萬別往冰箱放
    >一不小心,卻會變成「奪命元兇」深圳疾控發布提醒:有人吃隔夜冰西瓜後險喪命近日一塊冰西瓜,差點要了命隔夜西瓜這麼放很危險這怎麼回事?前幾天,劉女士看到西瓜賣得比較便宜,就買了一個回家,當天吃剩下的一大半放進了冰箱保存。西瓜放了兩天,劉女士捨不得丟掉,拿出來繼續吃。吃完沒過多久,她出現了發熱、畏寒的症狀,心想著沒有大礙,也就沒在意。第二天起床後,劉女士覺得兩眼發昏,雙腿乏力,路都走不了,還不停發抖,家人急忙把她送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