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每人每天可排出約18144升二氧化碳,一輛車每年排放2.7噸二氧化碳,一些工業企業的排放量更是驚人。過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僅會引發冰川融化、北極熊數量驟減等問題,還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那麼,什麼是碳排放,如何才能有效實現碳減排,碳交易在其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這些你們都了解嗎?
一、什麼是碳排放?
首先我們要知道:碳排放,是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由於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碳,所以我們才將其簡稱為碳排放。
而二氧化碳的排放一旦超出大氣標準,便會造成溫室效應,使全球氣溫上升,威脅人類生存。因此,控制碳排放現在已經成了全人類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
舉個例子大家就很清楚了:100輛汽車一天就能產生近2噸的碳排放,2噸的碳排放需要2公頃的樹吸收才能補救回來。
而僅北京就有近600萬車主,難以想像全國每天會產生多少碳排放量,需要多少樹木吸收才能補救,那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
二、碳減排目標如何實現?
2019年的國務院常務會會議,給我們的碳減排定了一個小目標:即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家也對不同企業規定了不同碳排放指標,企業生產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不能超過這個數。
這時就會引發一些其他問題。比如企業A每年有100噸的碳排放指標,但它每年只生產50噸的碳排放;企業B每年同樣有100噸的碳排放指標,但實際每年需要130噸的碳排放。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B就可以通過碳交易所購買企業A剩餘的碳排放指標,但碳排放的總數卻始終保持不變,這就是碳交易啦!
三、碳交易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通過碳交易,成本低的企業可以多減排,將富餘的配額賣給減排成本高的企業,以成本效益最優的方式實現碳減排。
這種市場化手段,一方面能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通過科技創新降低排放強度;另一方面促進清潔能源開發力度,並最終實現激勵企業改進生產、轉型升級。這對於改善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有著重大意義。
而碳交易的存在,也啟發著我們去探索不同的碳減排方式。比如通過兌換獎勵的形式來引導車主參與到碳減排中來。
車主自願參與綠色出行,就能累計碳積分,通過停駛來兌換獎勵。這種鼓勵車主綠色出行的方式,無疑也有利於引導和傳播低碳理念,讓我們的天空變得更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