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大氣網訊:鑑於很多小夥伴對「碳「的概念主要停留在二氧化碳上。(二氧化碳,又叫CO2。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無味或無色無嗅而略有酸味的氣體,也是一種常見的溫室氣體,還是空氣的組分之一。)沒錯,我們確實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過今天61姐姐要普及的是那些相對陌生的」碳「概念,一呢加深對61星球碳中和平臺的理解,二呢又可以get新的知識點,建議保存下來,反覆食用哦!
碳交易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於1992年5月9日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即《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
《議定書》把市場機製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二氧化碳排放權
排汙權又稱排放權,是排放汙染物的權利。
它是指排放者在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部門分配的額度內,並在確保該權利的行使不損害其他公眾環境權益的前提下,依法享有的向環境排放汙染物的權利。
而二氧化碳排放權就是排放者依法享有的向環境排放二氧化碳的權利。
碳匯
綠色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復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
藍色碳匯,也稱海洋碳匯,是指一定時間周期內海洋儲碳的能力或容量。海洋是地球系統中最大的碳庫,海洋碳庫是大氣的50倍,陸地生態系統的20倍,全球大洋每年從大氣吸收CO2約20億噸,佔全球每年CO2排放量的1/3左右。
碳排放權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中和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形式,目前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大型活動和會議採用,同時也在大力倡導個人碳中和。碳中和能夠推動綠色的生活、生產,實現全社會綠色發展。
碳配額和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
碳配額指經政府主管部門核定,企業所獲得的,一定時期內向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當量計)的總量
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指依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施行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經其備案並在國家註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量。
碳盤查
以政府、企業等為單位計算其在社會和生產活動中各環節直接或者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稱作碳盤查,也可稱作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
碳標籤
為了緩解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廣低碳排放技術,把商品在生命周期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產品標籤上用量化的指數標示出來,以標籤的形式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稱之為「碳標籤」。
碳足跡
碳足跡,英文為Carbon Footprint,是指企業機構、活動、產品或個人通過交通運輸、食品生產和消費以及各類生產過程等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集合。它描述了一個人的能源意識和行為對自然界產生的影響,號召人們從自我做起。
低碳&低碳生活
低碳,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
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創新減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汙染,減緩生態惡化。低碳生活可以理解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
破壞容易,修復難
伐樹容易,植樹難
汙染容易,恢復難
說到容易,做到難
希望每個人心中常駐「低碳」概念
低碳生活
低碳出行
……
用低碳未來呵護共同的家園!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