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房價將呈現何種走勢?註定是一個牽動著千家萬戶心弦的話題。
從本質上講,房子也是一種商品,因此,房價的漲跌也理應遵循一般商品價格的波動規律。
對於銀杏種植戶來說,近些年的遭遇簡直不堪回首,一場銀杏樹的滑鐵盧早已釀成。
大約在十年之前,銀杏樹的價格到達了頂峰。當時一棵30釐米徑粗的銀杏樹在市場上可以賣到三四萬元,但即便價格如此高昂,也一樹難求。
很多種植銀杏樹的大戶惜售情緒非常明顯,因為市場給他們的直覺就是銀杏樹的價格會只漲不跌,這一點與今天人們對房價的認識似乎出奇地一致。
但讓人意料不到的是,銀杏樹的價格在轟轟烈烈的行情當中迅速趕頂,然後急轉急下。
從此,銀杏樹的價格走向漫漫熊途,中間沒有任何像樣的反彈。時間到了2020年,一棵30釐米徑粗的銀杏樹的價格已經僅僅剩下一兩千元。
十年的時間,銀杏樹的價格縮水到了高峰期的二十分之一。
銀杏樹儼然遭遇了一場危機,一些擁有一二百棵樹的養殖大戶,在十年前身家高達四五百萬,而十年後只剩下區區不到20萬左右。
其實類似於銀杏樹一樣的悲傷故事在歷史上也曾多次上演,比如有名的「鬱金香泡沫」事件。
銀杏樹和鬱金香如過山車一般的價格波動軌跡,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造成商品泡沫破裂的因素多種多樣,但供求關係的改變則是其中最深刻的一條。
追漲殺跌的心態一直存在於商品交易當中。
價格上漲產生的往往不是恐懼反而是十足的誘惑,會帶來跟風似的追漲,在狂熱的情緒之下,商品的價值會被高估,最終產生泡沫。
在樓市當中這種追漲殺跌的現象尤其明顯。
近幾年許多地方的房價如同坐了火箭一般飆升,有些城市的房價在短短幾年內翻了兩三番。
如果要對比賺錢效應與追漲情緒,目前來說,也許沒有一種商品能比得上房子。
正如我們前面所講,房子也是一種商品,在如今樓市如此火爆的背景下,房價是不是也產生泡沫了呢?
不妨從供求關係角度來衡量一下當前房價是不是已經背離了房子的使用價值。
有數據表明,當前僅空置房的數量就有6500萬套,空置率大約在20%左右。而目前房子的總體存量,包括大產權商品房以及數量眾多的小產權房,據估計已經可以足夠30億人口居住使用。
為什麼房子在嚴重供過於求的情況,房價為何不跌反漲?這其中主要存在著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房子除了是人們的一種生活必需品之外,還被賦予了濃厚的心理消費因素。
房子與銀杏樹和鬱金香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人們離開銀杏樹和鬱金香仍然可以生活下去,但離開房子卻不行。
也就是說房子對人們來說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剛性商品,需求旺盛,除此之外,如今房子還關係著結婚、子女就學、人際交往等。
甚至房子還被當成了關於身份的重要標籤。
按照有些人的話講,如何界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不用扯別的,就說一下在什麼地方買了房?買了幾套?
其二,當前炒房成本過低。
與炒房獲得的高額回報相比,炒房所承擔的成本和風險實在太低。這從而導致了炒房者敢於囤房炒房,甚至炒房已經被當成了一種穩賺不賠的生意。
我們深信炒房終究會散場,但這一天何時才能到來?
七零後八零後可以說是房奴的主力軍,等他們的孩子長大成人,他們也基本能還完房貸。同時,七零後八零後許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這意味著等他們的孩子結婚時,至少能夠繼承兩套房產,也就再沒有買房的必要了。
換句話說,等七零後八零後的孩子長大成人之時,對房子的需求會達到一種相對飽和的狀態,存量房市場會徹底代替新房市場,房子也會失去炒作空間。
另一方面,眾所周知,房地產稅和空置稅正在漸行漸近,當這些「殺手鐧」出臺之日,也大概率是炒房灰飛煙滅之時。炒房不再是一本萬利的生意,由於成本高昂風險巨大而變得得不償失,房子的金融屬性也自然會被剝離。
將來房價會像大蔥一樣便宜的預言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當成了一種笑話,但如果把視線拉長一些,也許就能看清楚,這一天終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