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的童年生長環境不斷地忽視、輕視、懲罰個人的情緒表達,並且不把個人的情緒表達「當回事」。
例如「你總是反應過度,你沒有什麼好難過的,你太脆弱了」。
久而久之,我們習得了使用問題行為(比如情緒升級、關閉自我等)來應對自己的情緒,現在的你內心感到痛苦。
沒關係,在這裡,我們將分享新的接納情緒的方法。
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學習新的思維方式、情緒調節方法、人際溝通和正念放鬆技巧。
改寫舊的人生腳本,踏上少有人走的路,開啟心智成熟的旅程。
今天,我們來聊聊在痛苦狀態中,如何去接受一份痛苦。
我們可能因過去的經歷而痛苦,或者常常因擔心未來而變得焦慮。
我們怎麼從這種不健康的狀態中脫離出來呢?
首先我們要學會的是接受事實,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別讓煩惱演變成痛苦。
不過接受現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例如親人離世等。
所以這裡分享幾個科學有效的方法來說服自己接受事實。
1.使用應對陳述
接受現狀要從轉變想法開始,因為想法影響著人的情緒和行為。如果你不幸陷入了壓迫性情緒,需要分兩步走來應對。
第一步,你可以利用「應對陳述」來鼓勵和提醒自己。
例如,曾經的經歷中,可能在嬰幼兒時期,你遇到困難媽媽都不在場,你很想有人關注你,陪著你歡笑,可是媽媽不在或消失了,作為孩子的你,這意味著你的生命安全無法保障了。
而現在的你在遇到困境時,經常感到非常地焦慮。
過去的信念仍然影響著你,認為「你改變不了困境」和「你的生存將無法保障」的假設和信念,因此深陷痛苦之中,反覆思考這個困境而處於焦慮狀態。
而如今的你,已經不是小孩子了,遇到困境不至於就會發生生命的危險。
你使用應對陳述,就可以告訴自己「我影響著周圍的環境」和「我此刻並不危險,是安全的」,以此來激勵和安慰你。
另外,積極的自我激勵的應對思想有「我曾經歷經很多困苦,都挺過來了」,「我也許焦慮,但還能積極應對」。
第二步,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的描述是讓你發現自己的優點,給遭遇困境的你以力量和恢復能力。
這類陳述提醒你,有時在痛苦情緒的後面,是一個能用更健康的方式面對痛苦並充滿關愛的人。
例如,「我妹妹說我自私,因為我沒有早點下班帶她去購物」,新的應對思想是「她活在自己煩惱的世界裡,那就是她面對遺憾的態度」。
另外,自我肯定的陳述還有「我接受我本來的樣子」、「我接納我的優點和缺點」、「我或許有缺點,但仍然是個好人」、「我每天都有進步」。
2.培養自己的目標意識
培養自己的目標意識,也就是銘記自己的人生價值觀,這是幫助你克服環境壓力的強大力量。
有的時候,我們在做一件事,遇到困難之後,就非常氣餒。
而這時如果我們能夠提醒自己:「我的初心是什麼?」、「我想實現的價值是什麼?」。
這能讓自己記起為什麼要去做一件困難的事,從而克服困難,創建更完美的人生。
具體怎麼做呢?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設定一個人生目標,並列出達到這個目標要採取的可量化行動。
比如你可以這樣寫:
我的人生目標是實現「情緒自由」。
具體來說就是「看破別人的喜怒其實與你無關,即使被討厭,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自由運轉,別人的情緒也不會打擊到你的自信」。
我要採取的行動是「學習心理學課程,覺察自己不合實際的核心信念,將新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應用到關係中」等等。
然後你再把這些小目標細分,用重要的活動來填充自己的人生。
永遠朝著自己的長遠目標前進,偶爾被絆倒了也要立即整頓自己,繼續努力。
3.定期的自我撫慰
第三,定期的自我撫慰,放鬆身心。
醫學中有一個觀點:在放鬆的狀態下,大腦更容易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每個周末你都可以放下手機和工作,出去開開心心地玩兒一天,讓自己的身心得到徹底放鬆。
或者做自己喜歡的飯菜、找到自己喜歡的味道、去田野中玩耍、觀賞春天萬物復甦和生機盎然、聽音樂、跳舞等等。
最後,總結一下應對壓迫性情緒的三個方法:
首先要學會接受現實,你可以藉助三個技巧來幫助自己。
分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