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點心理學:全然接受痛苦事件的3個有效方法

2020-11-30 情緒自由心理研習社

也許你的童年生長環境不斷地忽視、輕視、懲罰個人的情緒表達,並且不把個人的情緒表達「當回事」。

例如「你總是反應過度,你沒有什麼好難過的,你太脆弱了」。

久而久之,我們習得了使用問題行為(比如情緒升級、關閉自我等)來應對自己的情緒,現在的你內心感到痛苦。

沒關係,在這裡,我們將分享新的接納情緒的方法。

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學習新的思維方式、情緒調節方法、人際溝通和正念放鬆技巧。

改寫舊的人生腳本,踏上少有人走的路,開啟心智成熟的旅程。

今天,我們來聊聊在痛苦狀態中,如何去接受一份痛苦。

我們可能因過去的經歷而痛苦,或者常常因擔心未來而變得焦慮。

我們怎麼從這種不健康的狀態中脫離出來呢?

首先我們要學會的是接受事實,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別讓煩惱演變成痛苦。

不過接受現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例如親人離世等。

所以這裡分享幾個科學有效的方法來說服自己接受事實。

1.使用應對陳述

接受現狀要從轉變想法開始,因為想法影響著人的情緒和行為。如果你不幸陷入了壓迫性情緒,需要分兩步走來應對。

第一步,你可以利用「應對陳述」來鼓勵和提醒自己。

例如,曾經的經歷中,可能在嬰幼兒時期,你遇到困難媽媽都不在場,你很想有人關注你,陪著你歡笑,可是媽媽不在或消失了,作為孩子的你,這意味著你的生命安全無法保障了。

而現在的你在遇到困境時,經常感到非常地焦慮。

過去的信念仍然影響著你,認為「你改變不了困境」和「你的生存將無法保障」的假設和信念,因此深陷痛苦之中,反覆思考這個困境而處於焦慮狀態。

而如今的你,已經不是小孩子了,遇到困境不至於就會發生生命的危險。

你使用應對陳述,就可以告訴自己「我影響著周圍的環境」和「我此刻並不危險,是安全的」,以此來激勵和安慰你。

另外,積極的自我激勵的應對思想有「我曾經歷經很多困苦,都挺過來了」,「我也許焦慮,但還能積極應對」。

第二步,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的描述是讓你發現自己的優點,給遭遇困境的你以力量和恢復能力。

這類陳述提醒你,有時在痛苦情緒的後面,是一個能用更健康的方式面對痛苦並充滿關愛的人。

例如,「我妹妹說我自私,因為我沒有早點下班帶她去購物」,新的應對思想是「她活在自己煩惱的世界裡,那就是她面對遺憾的態度」。

另外,自我肯定的陳述還有「我接受我本來的樣子」、「我接納我的優點和缺點」、「我或許有缺點,但仍然是個好人」、「我每天都有進步」。

2.培養自己的目標意識

培養自己的目標意識,也就是銘記自己的人生價值觀,這是幫助你克服環境壓力的強大力量。

有的時候,我們在做一件事,遇到困難之後,就非常氣餒。

而這時如果我們能夠提醒自己:「我的初心是什麼?」、「我想實現的價值是什麼?」。

這能讓自己記起為什麼要去做一件困難的事,從而克服困難,創建更完美的人生。

具體怎麼做呢?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設定一個人生目標,並列出達到這個目標要採取的可量化行動。

比如你可以這樣寫:

我的人生目標是實現「情緒自由」。

具體來說就是「看破別人的喜怒其實與你無關,即使被討厭,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自由運轉,別人的情緒也不會打擊到你的自信」。

我要採取的行動是「學習心理學課程,覺察自己不合實際的核心信念,將新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應用到關係中」等等。

然後你再把這些小目標細分,用重要的活動來填充自己的人生。

永遠朝著自己的長遠目標前進,偶爾被絆倒了也要立即整頓自己,繼續努力。

3.定期的自我撫慰

第三,定期的自我撫慰,放鬆身心。

醫學中有一個觀點:在放鬆的狀態下,大腦更容易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每個周末你都可以放下手機和工作,出去開開心心地玩兒一天,讓自己的身心得到徹底放鬆。

或者做自己喜歡的飯菜、找到自己喜歡的味道、去田野中玩耍、觀賞春天萬物復甦和生機盎然、聽音樂、跳舞等等。

最後,總結一下應對壓迫性情緒的三個方法:

首先要學會接受現實,你可以藉助三個技巧來幫助自己。

分別是: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會感覺到痛苦?心理讀書會:200個心理學故事
    一個故事能改善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怡人性情,使人恍然大悟;一個故事可以使我們沉思生存之意義;一個故事可以使我們接受新的真理,或給我們以新的視野和方式去體察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古今中外最有智慧的人,也是最會應用心理學知識和技巧的人。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我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非常有趣且一點詭異的心理學效應,許多人也許身處其中卻不自知。飛輪效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在做任何新鮮事情的事情總是非常困難,比如我們學開車的時候,一開始怎麼都學不會,甚至還會出現各種問題。
  • 擺脫「拒絕」痛苦的5種有效方法
    很少有事情像拒絕一樣痛苦。無論採取什麼形式-不被邀請參加朋友的聚會,面試後不被提供職位,批評您的舉動或試圖推銷自己的想法時失敗-每一個「否」都表示我們關門了。當然,影響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接受拒絕的人的身份以及將其分發出去的人,但是大多數人都在努力尋找重新組合和恢復的最佳方法。
  • 心理學案例分析:如何直面內心的痛苦
    地生了個女兒,小心翼翼地撫養,但是剛剛3歲,又因白血病不治而亡。她和丈夫悲痛萬分,從此每天以淚洗面,生活在愧疚自責當中。在經歷了孩子天折的痛苦後,她開始每天失眼,不斷想念死去的兩個孩子,有時候連在工作中都不能集中精力。她還總是埋怨自己沒照料好孩子,導致他們一個個離地而去。 這種罪感使她一蹶不振,陷入無休止的自我譴責和自我折磨,就好像孩子還活著一樣。
  • 怎樣看待密集恐懼症 消除密集恐懼症的3個方法
    原標題:怎樣看待密集恐懼症 消除密集恐懼症的3個方法   密集恐懼症就是人們看到非常密集的事物首先在視覺上感到疲勞,從而導致心理煩躁甚至惡習的現象,其實本身圖片是毫無問題的,只是看見他的人在心理上有一些不舒服的反應,覺得他揪心。輕度的密集恐懼症患者在生活中還可以自我克服,但是嚴重的患者這種極度敏感的心理反應可能影響他們的生活。
  • 3個心理學定律幫你得到「想要的」
    前不久,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發了一篇題為《你想要的,總會在合適的時候到來》的文章,戳中了不少人的痛點,同時也用一個簡單的心理學道理——只要堅持、堅信就會有所收穫,給了他們拼搏的信心。   文章講述了一個女孩獨自在北京打拼的故事:她熱愛電視,為了這個夢想,從一所普通大學考上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讀研期間,她努力進入一線電視媒體實習,雖然實習期很艱辛,工作和未來都不確定,但她依然堅持。
  • 心理學:你痛苦是因為你沒看透愛的兩個真相
    心理學:你痛苦是因為你沒看透愛的兩個真相文,王彥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歡迎留言探討)一位網友說:明明知道相思無用,還是想念他;明明知道自己受傷了、受騙了,還是不肯回頭。我知道是我陷得太深了,期待有個朋友把我罵醒吧!
  • 心理學:擁有暴力傾向的人,通常會有3個特徵,你要留心!
    1、具有虐待心理心理學將其稱為暗黑人格。擁有此類人格的人,內心的黑暗、扭曲,每天遭受精神上的折磨,非常痛苦。最常見的一點也就是虐待心理,這種人不僅虐待自己還會虐待他人,極其可怕,而且虐待的行為更是你想像不到的,當然有嚴重的也有輕微的,嚴重的我們根本難以想像,更無法想像,所以遇上這種人請遠離!2.不懂得換位思考有的時候換位思考能讓人更加體會到別人的情緒,感受別人正在經歷的痛苦。
  • (100)第十一章 (3) 試圖解釋偶然事件的傾向 偶然性在心理學中的作用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楊中芳教授審校
    (3) 解釋偶然所造成的虛幻聯繫和控制錯覺人們喜歡對偶然事件進行解釋的行為,在心理學家研究的 一個稱為虛幻聯繫現象(illusory correlation)中看得最清楚。在一 個研究中,兩個不同公司的僱員賣彩票給他們的同事,對其中 一些同事,他們只是簡單的派發他們每人一張彩票,而對另一 些同事則讓他們自行抽取一張。當然,在隨機抽獎的事件中, 無論彩票是在給予他們選擇權利的情況下買的,還是被硬性派 發的,都沒有區別,中獎率都是一樣的。但是,第二天,當這 兩個僱員試圖向這些同事買回那些彩票時,給予選擇權利的被 試對彩票的要價是硬性派發的被試要價的4倍。
  • 雙語 | 5個科學方法,快速走出失戀痛苦
    外國專家表示,如果你遵循以下的5個科學辦法,痛苦的過程可以進一步縮短。了解一下?The only way to truly get over a breakup is to give it time.真正走出失戀痛苦的唯一辦法就是給它時間。
  • 佛說:一切痛苦都是我執,唯有放下,痛苦才會消失,3個方面修行
    當我們處在痛苦中,我們常常陷入這樣的思維和疑問;為什麼我總是這樣倒黴?為什麼這個世界對我不公平?為什麼我這麼好的人,卻得不到別人的理解?我本身要求不高的訴求,為什麼總得不到滿足?事實上你一直執著的在別人眼中的我,不是真正的我,那個帶著面具生活,痛苦壓抑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當你撕下偽裝,不在執著於自己的重要感的時候,不再苛求自己完美,也不再苛求別人理解的時候。你就會輕鬆很多。
  • 重讀《傲慢與偏見》:審視愛情與婚姻背後的3個扎心心理學真相
    也就是說,伊莉莎白也傾心於一表人才的達西,只是達西的"傲慢"是伊莉莎白理智意識下難以接受的。 伊莉莎白拒絕了達西跳舞的邀約,達西卻開始為之著迷,"他以前還從未對任何女人如此著迷過。他心裡正經在想,假若不是因為她有幾個低賤的親戚,他還真有點危險呢"。
  • 如何能讓自己每天多自律一點?(文章很長請耐心看完)
    老實說現代人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憂慮,不過是每天對又玩了一天手機、吃了一天大餐、沒有好好工作認真學習的自己止不住的失望罷了,而且人總是越失望越墮落。為什麼自律那麼難呢?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行之有效的自律?你聽說過mental energy嗎?
  • 心理學:有2個方法,可以幫你走進男人的內心深處
    在心理學中有2個方法,可以幫你走進男人的內心深處。 很多女人在感情中更像一種孤注一擲的付出,她們給予的是自己決定好的東西,但卻從不考慮對方是否喜歡,是否想要接受。 也因此總是覺得愛的用力,愛得太累還得不到反饋,問題在於理解搞錯了方位,就好像他喜歡蘋果,而你用所有的錢買了一車香蕉,你還問他"為什麼你不感動?
  • 心理學:小心了,擁有下面3個特徵的人,很可能有暴力傾向
    從心理學角度看,他們往往具有這3個特徵。(1)缺少同理心的人同理心是指對他人情緒感同身受的能力,就像大多數人,看到別人的痛苦自己也會感到難受一樣。但是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大多數有暴力行為的人,缺乏同情心、憐憫心。他們不具備這樣的正常情感反應。
  • 書香組工 | 「一分鐘心理學」告訴你,6個簡單姿勢可點燃你的小宇宙
    >心理學很高深?《一分鐘心理學》告訴你並非如此!本書以個體與世界的連接為線索,用生動的圖畫科普心理學知識,解讀你身邊的心理學現象,告訴你用心理學改變生活的實用方法。書中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將繁冗的方法立體化,使你不再為深奧的心理學知識所累,輕鬆地了解心理學。主要看點
  • 心理學:最有效的五個方法,徹底控制你的負面情緒
    心理學上曾提及過踢貓效應即負面情緒帶來惡性循環:某公司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務,許諾自己將早到晚回。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報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時間,為了不遲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駕駛,結果被警察開了罰單,最後還是誤了時間。這位老董憤怒之極,回到辦公室時,為了轉移別人的主意,他將銷售經理叫到辦公室訓斥一番。
  • 《持續的幸福》:提供方法,簡單有效
    0,關於作者,關於本書馬丁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之父」,曾以最高票數當選美國心理協會主席。暢銷書作家,創作了20多本心理學暢銷書。到今天,咱們已經拆讀完他完整的積極心理學五部曲。蓬勃的第五個元素,是人際關係。在被問及積極心理學是幹啥的的時候,積極心理學的另外一個創始人克里斯多福·彼得森,回答說:「他人。」他人,是人生低潮時,最好和最可靠的解藥。
  • 2020心理學考研:普通心理學之心理學概論
    (1)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現象的一門科學,既研究動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現象為主要研究對象。既研究個體心理也研究團體和社會心理。  (2)人的個體心理現象的三個重要方面:認知、情緒和動機、能力和人格。
  • 《心理學與生活》閱讀筆記精華
    顏色判斷任務支持稍微若一點的觀點:語言上的差異產生了平行的認知上的差異。第三,他強調訓練和機會可以影響智力,而且他也在尋找可以幫助弱勢兒童的方法。最後,他用經驗編制他的測驗——他收集了數據看它是否有效——而不是試圖根據一種特定的智力理論來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