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星課堂教大家如何運用消退法減少孤獨症兒童不良行為的發生,我們先一起來看一個案例。
涵涵今年四歲,由於父母在家比較寵愛她,因此她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其中有一點就是在家中,當涵涵在吃飯時間需要加飯時只是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父母就會給她加飯,也沒有及時糾正她的行為並教她如何正確表達,長久以來就強化了她這一不良行為。因此,在幼兒園裡涵涵在就餐時間需要加飯時,總是通過哼哼唧唧的叫聲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說:「老師,我的飯吃完了,請給我加飯。」(正確的表達方式)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決定採取消退法。每當小麗通過哼哼唧唧的叫聲這種不良行為表達需求時,老師就像沒看到一樣不予理睬,繼續照顧其他小朋友吃飯。只有當她說「請給我盛飯」時,老師才理睬她,給她盛飯,並對她進行口頭表揚。慢慢地,涵涵就不再用哼哼唧唧的叫聲來表達自己加飯的需求了。那麼在這個案例中,消退法就是對涵涵的不良行為(哼哼唧唧的叫聲)不予理睬,而當其表現出良好行為(用正確的語言表達需求,如「請給我盛飯」)時,成人及時對良好行為給予關注並且用盛好的飯和口頭表揚作為強化物。
現在大家對消退法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接下來我們再一起認識一下消退的概念及如何實施吧。
消退是指在確定情境中,行為者產生了以前被強化的不良行為,若此時這個不良行為之後並不跟隨著通常的強化,那麼當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境時,該行為的發生概率就會降低。
消退法通常可用於減少或消除兒童的發脾氣、神經性厭食症、偏食、撒謊等問題行為。
1.確定要消退的目標行為。選擇的問題行為應該是一種具體行為,如吐口水、咬指甲、玩手等。
2.建立行為基線。行為基線指在幹預問題行為前,對被幹預兒童問題行為的觀察、記錄,以便和幹預後進行對比,證實消退是否有效。
3.找出不良行為的強化物。找出支持不良行為的強化物,以便在實施消退時有效撤除該強化物。
4.找出替代不良行為的良好行為。如正確的表達需求的方式。
5.確定替代性的良好行為的有效強化物。為了增加良好行為的出現率,以替代不良行為,必須對良好行為予以強化,因此,一定要確保強化物的有效性。
相信各位家長現在對消退法有了較充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消退法,消退孤獨症兒童的不良行為,增強他們的良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