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課堂】如何運用消退法減少孤獨症兒童不良行為的發生?

2021-01-14 星星亮

今天星星課堂教大家如何運用消退法減少孤獨症兒童不良行為的發生,我們先一起來看一個案例。

涵涵今年四歲,由於父母在家比較寵愛她,因此她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其中有一點就是在家中,當涵涵在吃飯時間需要加飯時只是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父母就會給她加飯,也沒有及時糾正她的行為並教她如何正確表達,長久以來就強化了她這一不良行為。因此,在幼兒園裡涵涵在就餐時間需要加飯時,總是通過哼哼唧唧的叫聲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說:「老師,我的飯吃完了,請給我加飯。」(正確的表達方式)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決定採取消退法。每當小麗通過哼哼唧唧的叫聲這種不良行為表達需求時,老師就像沒看到一樣不予理睬,繼續照顧其他小朋友吃飯。只有當她說「請給我盛飯」時,老師才理睬她,給她盛飯,並對她進行口頭表揚。慢慢地,涵涵就不再用哼哼唧唧的叫聲來表達自己加飯的需求了。


由於涵涵是在家裡養成的這個不良習慣,因此,老師要求小麗的父母在家中也對小麗的這個行為採取同樣的方法。當涵涵在家中通過哼哼唧唧的叫聲表達加飯需求時,父母也不理睬她,直到她能用正常的語言表達需求時才對她進行回應。這樣,小麗徹底改掉了這個不良習慣。

那麼在這個案例中,消退法就是對涵涵的不良行為(哼哼唧唧的叫聲)不予理睬,而當其表現出良好行為(用正確的語言表達需求,如「請給我盛飯」)時,成人及時對良好行為給予關注並且用盛好的飯和口頭表揚作為強化物。


現在大家對消退法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接下來我們再一起認識一下消退的概念及如何實施吧。

 

消退是指在確定情境中,行為者產生了以前被強化的不良行為,若此時這個不良行為之後並不跟隨著通常的強化,那麼當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境時,該行為的發生概率就會降低。


消退法通常可用於減少或消除兒童的發脾氣、神經性厭食症、偏食、撒謊等問題行為。

 

1.確定要消退的目標行為。選擇的問題行為應該是一種具體行為,如吐口水、咬指甲、玩手等。


2.建立行為基線。行為基線指在幹預問題行為前,對被幹預兒童問題行為的觀察、記錄,以便和幹預後進行對比,證實消退是否有效。


3.找出不良行為的強化物。找出支持不良行為的強化物,以便在實施消退時有效撤除該強化物。


4.找出替代不良行為的良好行為。如正確的表達需求的方式。


5.確定替代性的良好行為的有效強化物。為了增加良好行為的出現率,以替代不良行為,必須對良好行為予以強化,因此,一定要確保強化物的有效性。


相信各位家長現在對消退法有了較充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消退法,消退孤獨症兒童的不良行為,增強他們的良好行為。





相關焦點

  • 《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
    孤獨症至今病因未明。流行病學研究已經篩查出很多可能導致孤獨症的危險因素,但是沒有一種是導致孤獨症發生的直接因素。比較公認的原因是基因變異與不良環境的交互作用,特別是新生突變(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獨症發病的主因,但具體致病因素和機制不明。
  • 發現高功能孤獨症兒童的合作行為與正常兒童的異同
    孤獨症是一種神經發育的譜系障礙,典型的臨床特徵主要包括社會功能缺陷、交流和語言缺陷、限制性和刻板的行為和興趣。雖然孤獨症個體具有這三個方面的缺陷,但是社會功能缺陷被認為是最基礎的表現。大量的研究發現孤獨症個體在心理理論和移情上存在障礙。而判斷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對錯的道德判斷能力與心理理論能力密切相關,且移情也在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 教師節,致敬孤獨症兒童康復師!
    今年是江婉媛在孤獨症(自閉症)兒童幹預康復機構大米和小米度過的第5個教師節。「我的心願是希望每個孩子與世界自由溝通,能夠在大米和小米享受到更適合的幹預服務。」真摯的話語說出了這位一線孤獨症兒童康復師的心聲。  2016年,江婉媛從深圳大學心理學系畢業後加入大米和小米。
  • 兒童有這4個表現,可能是孤獨症的「警報」,越早發現越好
    孤獨症又稱為孤獨性障礙、自閉症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一般情況下,兒童也可能會出現孤獨症。在孤獨症發展過程中,通常會帶來明顯的身體損傷,出現各種不良症狀,因此家長需要多留意孩子的身體情況。如果發現孩子有一些異常的表現,需要提高警惕。
  • 關愛孤獨症患兒:專訪甘肅省婦幼保健院兒保科醫師李佳樾
    1、語言障礙 這是大多數孤獨症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語言障礙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語言缺乏交流性質,表現為無意義語言、重複性刻板語言、或是自言自語,語言內容單調,有些語言內容奇怪難以理解,模仿語言和「鸚鵡語言」很常見,不能正確運用「你我他」等人稱代詞。
  • 《天津市關於加強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的實施意見》正式出臺,為幫助...
    讓「特殊人群」得到特別的愛,這是天津給予孤獨症(又稱自閉症)兒童家庭的承諾。  今年7月,《天津市關於加強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的實施意見》正式出臺。日前,我市舉行推動會,就推進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孤獨症到底離我們有多遠?天津能給孤獨症兒童一個怎樣的未來?孤獨症兒童能否走出「一個人的世界」?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正確認識兒童多動症
    開學了,孩子們都已經回歸學校和課堂。有些孩子不太愛學習,比較調皮好動,家長可能會擔心,這是不是「多動症」啊?其實呢,好動情況和「多動症」並不是一回事,那具體什麼是多動症,有什麼典型症狀,該如何應對?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科學普及】走近星星的孩子
    每個孤獨症兒童都不一樣01孤獨症是一種發生在兒童早期的神經發育障礙,主要症狀包括社會交流缺陷、狹隘興趣和刻板行為、感覺敏感性異常等。中華醫學會發育行為兒科學組將幼兒期的孤獨症早期篩查症狀歸納為「五不」:1. 不(少)看,即目光接觸異常,對有意義的社交刺激的視覺注視缺乏或減少,對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視減少;2. 不(少)應,即幼兒對父母的呼喚聲充耳不聞,叫名反應不敏感,缺乏共同注意;3. 不(少)指,缺乏恰當的手勢,無法對感興趣的東西提出請求;4. 不(少)語,多數患兒存在語言出現延遲。
  • 關愛「星星的孩子」 溫暖「孤獨的心」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平 文/圖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聾,卻對聲音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對周圍人與物視而不見;他們不啞,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不會與人交流。這些孩子就是自閉症兒童。因為他們總是按照自己的生活規律沉浸在自我世界裡,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游離於現實生活之外,因此又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 關愛「星星的孩子」 照亮孤獨的世界
    &nbsp&nbsp&nbsp&nbsp關愛「星星的孩子」 照亮孤獨的世界&nbsp&nbsp&nbsp&nbsp「弘揚雷鋒精神,促進婦幼健康」活動組織志願者獻愛心&nbsp&nbsp&nbsp&nbsp
  • 來自星星的孩子
    2010年,第一部關於孤獨症的電影《海洋天堂》上映了,李連杰飾演的父親王心誠與文章飾演的22歲患有孤獨症的兒子大福相依為命。然而,平靜的生活卻因為王心誠身患絕症而被打破。為了在離世之前安置好兒子,王心誠四處打聽求助,終於為兒子找到一個「新家」——海洋館,可患有孤獨症的兒子卻無法適應。
  • 揭開孤獨症遺傳圖譜的神秘面紗,首個大規模中國人群孤獨症基因測序...
    其核心症狀表現為社會溝通和社會交往的缺陷和局限的、重複性行為、興趣或活動,是一種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孤獨症患者已超過1000萬,其中0~14歲的患兒超過200萬。不僅如此,中國孤獨症發病率依然在不斷攀升。
  • 兒童神經調控技術,幫自閉症、多動症孩子更好康復
    2020年8月,我院特別為家長和孩子們策劃了一場Q博士暑期特別課堂「大咖來了」。 邀請6位大咖,從兒童康復技術、親子相處、多動症家庭幹預策略、語言能力提升、兒童生長發育營養和心理調節等方面,為家長帶來滿滿的乾貨。
  • 關懷身邊的小謝爾頓,兒童強迫症小常識
    兒童青少年是強迫症的高發人群,兒童強迫症患者臨床表現具有年齡特性,如兒童強迫症中強迫檢查發生率高於對稱和清潔,攻擊或傷害的強迫思維發生率比成人高,如對災難性事件的恐懼,或擔心自己或父母死亡或疾病,這與兒童的發展水平和需求相關。
  • 願每個星星的孩子都能重歸地球
    孤獨症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在獨特的環境下發展的結果,只有尊重和理解才能讓孩子最大化恢復到大自然與社會文化賦予的一個自然人的常態。 其實,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帶有孤獨症特徵,只是不構成孤獨症障礙不需要特殊治療而已。孤獨症孩子的家庭都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彷徨無助,但無論如何家長仍然是孩子成長最核心的社會支撐。
  • 血小板減少症 如何預防血小板減少症
    血小板減少症是什麼?血小板減少症是血液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患病後如果病情發展嚴重的話會嚴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那麼,血小板減少症的原因是什麼呢?如何治療和預防血小板減少症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血小板減少症血小板疾病是由於血小板數量減少(血小板減少症)或功能減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導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數低於正常範圍14萬~40萬/μl. 血小板減少症可能源於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
  • 一文讀懂孤獨症、高功能孤獨症、阿斯伯格症候群
    孤獨症兒童更喜歡一個人獨處,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視覺中國 資料孤獨症,高功能孤獨症,阿斯伯格症候群之間是什麼關係?孤獨症,又稱自閉症,與阿斯伯格症候群同屬於孤獨症譜系障礙,臨床核心症狀表現有很多相似之處。
  • 「我行我素」的阿斯伯格症候群 一種容易被誤診的孤獨症
    多動症的孩子怕老師,老師一瞪眼能管一會兒;如果老師瞪眼也沒用,自閉症的可能性很大。」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華解釋,在自閉症患兒中,有一部分孩子語言發育正常、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但是不顧及老師的存在隨性而為,這類孩子往往都是孤獨譜系障礙中的阿斯伯格症候群。
  • 靜進醫生:孤獨症兒童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的各種身心狀態的認識、體驗、願望,具有目的行為及主觀能動性;它在人的自我防禦/保護方面起著至關重要作用。那就是知道自己「半斤八兩」、還是「無所不能」,避免與他人發生直接衝突而「忍辱負重」或是「臥薪嘗膽」。其基本認知元素就是「我是誰」、「我會什麼、不會什麼」、「我如何保持低調或是友誼,才能夠保全自己」諸如此類。
  • 【福州星田兒童發展中心】兒童語言障礙及語言障礙的病因是什麼?
    聽力障礙 聽覺是語言感受的一個重要的渠道,當小兒聽力受損害後,不管是傳導性的,還是感覺神經性的,都不能正確地察覺聲音傳導,產生程度不等的語言發育遲緩,其遲緩嚴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諸如吸力損害的程度、發生的年齡、矯治聽力的年齡、矯治的合適性等,傳導性聽力障礙伴有反覆和長期的中耳炎,這對早期語言發育可產生不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