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天文地理、下曉雞毛蒜皮,趣說古代全能型人才店小二

2020-12-05 青竹院的故事

說起店小二,稱謂很有意思,據說古代有一個服務員,叫王示,那會寫名字都是豎寫,因為他常常把「示」寫脫節,寫成「二小」,人們就親切地稱他為「王二小」,傳來傳去人們就傳成小二了,後來人們就把旅館、酒店中的服務人員統稱為「小二」。

更確切的解釋:這是根據一家店裡面的大小排行來稱呼的,一般來說,店老大是這家店的主人、老闆,而之下第二大的,就是跑堂的夥計了,順序延續下來,店主人是店老大,那麼夥計就是店小二了。

店小二作為古代「客棧」的主力服務人員,是整個服務流程的串聯者和執行者,別看幹的大多是迎來送往、端茶倒水、掃地鋪床等不起眼的工作,但對個人綜合素質要求很高,不僅要具備優良的服務能力,還有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和應變能。

首先,對客人稱呼這塊就不能馬虎,對不同的人要知道稱呼什麼,例如,對富家公子稱「相公」,軍士稱「長官」,秀才稱「官人」,年輕女子稱「小娘子」或「小姐」,當然最常見的就是「客官」。

另外得懂得多,客人問起當風土人情、地理常識,甚至奇聞異事得答得上來,《射鵰英雄傳》裡郭靖和黃蓉在滬溪一家酒店問店小二當地名勝古蹟,店小二說了很多,黃蓉聽後說滬溪畢竟是小地方,能有什麼好山好水?

哪知店小二十分生氣,說我們猴爪山的風景哪裡也比不上,黃蓉問猴爪山在哪裡?店小二惱她說自己家鄉不美,生氣走了,很有個性。

所以,一些優秀的店小二一瞧客人就能知道是哪的人,並提供相應的服務,起碼得聽得懂方言,還要尊重民族習慣,清代一些旅店就備有專門供回族商客禮拜時衝洗用的湯噴壺。

古人出行大多是騎馬或坐車,店小二不僅要幫忙照顧馬匹,還順便提供車輛檢修服務,至於跑腿自不必說,明代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中,宋四公讓店小二幫他去買吃的,對其說道:「店二哥,我如今要行,二百錢在這裡,煩你買一百錢爊肉,多討椒鹽,買五十錢蒸餅,剩五十錢,與你買碗酒吃」。這裡的店小二幹的相當於現在外賣員的活。

我們說「行行出狀元」,店小二中也有牛人,比如下邊這位,傳言明朝萬曆年間,北方女真時常侵擾邊境,萬曆皇帝為抗禦強敵,決心整修長城,當時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早已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關」題字中的「一」字已脫落多時,萬曆皇帝下令募集各地書法名家,希望恢復山海關的本來面貌。

於是,各地騷人墨客,紛紛前來提筆揮毫,卻沒有一人的字能寫出原來的韻味,萬曆皇帝無奈再下昭告,只要能夠雀屏中選,賞黃金百兩。

最後經過嚴格篩選淘汰,中選的竟然是山海關旁一家客棧的店小二,這成了一件奇事,在題字當天,觀者人山人海,只見此店小二抬頭看著山海關的牌樓,捨棄狼豪大筆不用,拿起一塊抹布往硯臺裡一沾,大喝一聲:「一」!立刻出現了個絕妙的「一」字,且難辨真偽、爐火純青,令人嘆為觀止。

有人問其原因,店小二回答自己的客棧正好面對山海關的城門,每天自己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汙之際,視角剛好對著「天下第一關」的「一」字。因此,便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著寫「一」,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巧而精通。

另外,店小二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因為天天接觸五湖四海各色人物,店小二可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所以在很多影視劇或者小說裡,店小二這個配角一直是綠葉人物的存在,承擔著傳達信息、銜接劇情、助推情節發展的作用,比如《水滸傳》裡的店小二。

陸虞侯要火燒草料場害林衝,正是滄州牢城營前開酒家的李小二向林衝報信,讓林衝有了防備,才有了林衝雪夜報仇的故事。發現時遷偷雞的也是個店小二,才引出了後來宋公明一打祝家莊。

金庸筆下也有很多店小二,印象最深的是這麼一位,《天龍八部》第三十二回,喬峰從馬夫人口中打探到「大惡人」的下落,想與阿朱趕往小鏡湖,但不知道路,恰好酒店裡的店小二知道,便為二人指路,這個店小二口才極佳,好似說了一出單口相聲:

小鏡湖在這裡西北,你先一路向西,走了七裡半路,便見到有十來株大柳樹,四株一排,共是四排,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一十二、四四一十六,共是一十六株大柳樹,那你就趕緊向北。又走出九裡半,只見有座青石板大橋,你可千萬別過橋,這一過橋便錯了,說不過橋呢,卻又得要過,便是不能過左首那座青石板大橋,須得過右首那座木板小橋。過了小橋,一忽兒向西,一忽兒向北,一忽兒又向西,總之順著那條小路走,就錯不了。這麼走了二十一裡半,就看到鏡子也似的一大片湖水,那便是小鏡湖了。從這裡去,大略說說是四十裡,其實是三十八裡半,四十裡是不到的」。

現在在回過頭來讀這段,一方面感覺這個但小二很有意思,另一方面,發現金庸大有深意,店小二曾在裡邊叮囑二人不要走那座青石板大橋,如果走,那便錯了。

可後來喬峰正是在那座青石板橋上誤殺阿朱,留下了一生的遺憾。

正是,小二是小二,但尋常人物大抵也會有不尋常之用。

相關焦點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元代科學家郭守敬
    凡事都有例外,在元代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研究領域還涉及到機械製造、農耕水利、物理數學等學術領域。他就是郭守敬,在國際學術界也享有盛譽,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將月球背面的一座山命名為郭守敬山,讓世人銘記他的功績。郭守敬出生於1231年,他是河北邢臺人。
  •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武漢大學:「地球物理不是地理」
    小時候特別喜歡聽電臺廣播的長篇評書《三國演義》,在講到群英會那一段時,對諸葛亮所說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理解不深。因為當時我的地理考了100分,便覺得將來把天文學會就成了諸葛亮式的人物,幻想著有朝一日也能呼風喚雨、叱吒風雲。
  • 古代詩詞散文中的天文知識,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假
    早上我的《中國歌留多》知乎專欄,收到一篇「詩詞中的地理知識」的投稿,仔細想來好像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地理詩,自然會有天文詩了,於是整編此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最常見的天文知識,我國的陰曆就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國人對此都不會陌生。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不過天狼星在南半球,蘇軾在我國領土上看,絕對不會是西北望,見天狼星的。
  • 道士裡的天文學家告訴你,如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國際漢學研究裡程碑一般的英國專家李約瑟曾經高度評價中國道家思想學說和道教,認為道教在中國科技發展歷程上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盤天經》中記錄大量氣象預測等問題,《玄真子外篇》記錄光的反射及雨後形成彩虹的分析等等,除了化學、物理外,道教還在古代醫藥學、地理學、天文曆法等方面都有所促進。
  • 想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才,去哪學這兩門學科最好?
    導讀 古代形容一個人博學有才,都稱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如今在大學中,天文學和地理學都是同學們可以選擇的、可以更加深入研究的基礎學科。不知道小夥伴們對它們之一有沒有興趣呢?
  • 高曉松為何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沒有被包裝?
    高曉松為何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沒有被包裝?在講究知識付費的今天,誰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也就意味著掌握了無窮無盡的財富。高曉松就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識型人物,用網友的話說,他是一個只要張口就能忽略了長相的人。這樣優秀的人,就是傳說中的「顏值不夠,才華來湊」。
  • 為什麼高曉松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大部分領域的常識,有兩三本書的積累就可以跟大眾顯擺了,領域稍一多,就被視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掌握常識不難,超過了常識的範圍後,再想深入才會越來越難,這才是看真本事的地方。 小時候,每年老師給我的評語裡都有一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實就是我三年級以前就把一套《上下五千年》翻完了,把一個地球儀裡所有的國家、位置、首都都背下來了而已,再加上讀點閒書。
  • 銀行筆試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高門檻等於沒門檻
    如果銀行招聘考試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會不會覺得很吃驚?這兩天,「中國銀行筆試」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據媒體報導,目前該話題在微博上閱讀有1.9億,討論為4.4萬,考題難度成為重點吐槽對象。據一位微博網友自述,她參加了當天的中國銀行筆試,四十分鐘內要完成英語30道單選和5篇長閱讀。
  • 如何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也想做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好孩子,有沒有什麼秘訣呢?距離地球1700光年的一次星系碰撞《認識宇宙》並非一部簡單的影集。書中詳細闡述了有關宇宙的各種學說和物理學原理。幸好,總有一些人沒有放棄夢想,他們說:中國很大,但是,再龐大、再複雜的事物不也是由無數個細小的單元組成的嗎?他們背上行囊,帶著相機,走遍了中國。他們的足跡和鏡頭匯成了這本《這就是中國》
  • 現代人也能和諸葛亮一樣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為什麼不能和他一樣邪乎
    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這句話出自《敦煌變文章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來比喻一個人的博學多才,無所不能。其實中國歷史上還真的有幾位人物獲得後人的公認,他們就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奇才,例如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一切,提出著名的《隆中對》,預知三分天下,而借東風更是其知天文的傑出表現。例如明朝開過功臣劉伯溫,《燒餅歌》就是軍師劉伯溫所作的一首甚為準確的預言詩歌,在民間流傳很廣,影響極深,難於理解,視為神撰。不知是後人牽強附會還是怎麼樣,反正社會各式各樣的巨大發展和變故它就是可以預知。
  • 原形畢露 梁宏達到底是做什麼的,為什麼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梁宏達到底是做什麼的,為什麼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說到梁宏達這位明星主持人,很多人還是比較熟悉的,當時的梁宏達主持的《老梁故事匯》是很多人茶餘飯後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有資格進銀行?背後的深意你可知道?
    這兩天,中國銀行的筆試突然上了熱搜,原因就是太難了!從計算題、語言題、英語題,再到洛朗級數展式、DES加密算法、天體運動、高階矩陣、粒子靜態能源公式等大部分人聞所未聞的知識點,網友紛紛表示「重在參與」,還有網友評論說「以前不知道,原來貴行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才!」
  • 梁宏達為什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呢?
    當然,很多人也會說,老梁在很多話題上都是淺嘗輒止,聊得並不透徹。但沒人能否認,如此涉獵之廣的老梁,國內並沒有幾個。首先聲明,我儘管肯定梁宏達的才華,但我不贊成他輕薄雷鋒。我有兩條理由:其一,人應該有所悲憫。一個孤兒,做了那麼多好事,死得那麼年輕那麼慘,你對他不能厚道一點嗎?
  • 天文科普:古代天文學說知多少|平塘研學行
    古代天文學說知多少地心說:米利都學派形成初步理念,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提出,後經亞里斯多德、託勒密進一步發展而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蓋天說,是古代漢民族的宇宙學說。這一學說可能起源於殷末周初,它在發展過程中也有幾種不同的見解。早期的蓋天說是認為天圓地方的,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穹隆狀的天覆蓋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但圓蓋形的天與正方形的大地邊緣無法吻合。
  • 高考前的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現在的我……
    高考前,可能是人這一生中最博學的時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得了三角函數、解得了方程求得了數列背得出歷史年表>外可說流利英語,內可誦飄逸古詩詞古今中外人文百科無不知曉電路圖小實驗樣樣精通寫起文章來妙筆生花知識水平在高考前
  • 天才總是孤獨的,即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星座也難逃寂寞的命運
    很多人都說,天蠍座太傻了,不懂得利用自己的資源,否則他們早已站在事業的巔峰,天蠍座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對於他來說,身邊的人脈根本沒有一點用,只有自己強大了,他們才能給予幫助,沒有利益的交換,就沒有所謂的人脈。
  • 為什麼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想很多人都覺得他非常的知識淵博吧,可以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雖然這樣的話說起來有些誇張,但確實給人一種這樣的感覺,這也讓一部分人產生了一絲的懷疑,一個人真的能夠這麼厲害嗎?他到底是幹什麼的才能練成如此本事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生眼中的「老梁」很全能
    有時候碰上調皮的學生,他還會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你再調皮,我頭上的頭髮就更少啦!」說著,還要有模有樣的捋一捋頭上的頭髮。在學生們中間,他的口頭禪大家幾乎都能脫口而出,「歲月不僅帶走了我的青春,還帶走了我幾根頭髮」。身為班主任,梁漢儒不僅僅是學生們的大家長,更像是他們的好朋友。
  • 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是一位舉世無雙的奇才
    說的大概就是諸葛亮了。他火燒博望坡,贏得了大家的認可。之前張飛,關羽都不服諸葛亮。甚至還與他爭風吃醋。三把火過後。所有人都佩服諸葛亮的才智。劉備曾經說過,我有了孔明,就相當於魚有了水。記得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和周瑜合作。一起對抗魏軍。當時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
  • 瞧你這電工當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不懂電……
    士兵經歷過4年戰爭之後違章停車這花臂,萌不起來1明哥曾經暗戀一個女孩,有她的QQ號,她的籤名是:我在遊樂園,坐在摩天輪上看城市,城市沒有看我。我幫他改了這樣一段:我在遊樂園,騎著旋轉木馬追逐,卻只看到你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