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作為南通的傳統產業,化工、印染、鋼絲繩這三行業以不到全市20%的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收入,產生了超過全市一半以上的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和重金屬排放,是消耗生態環境的重點行業。「三行業」中的多數企業屬「小散亂汙」企業,工藝落後、能耗高、科技含量低。不少企業分布在市區城郊,數量多、規模小、布局散、汙染大、搬遷改造難,整治刻不容緩。
市委、市政府直面問題、堅定態度、應時而動,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小散亂汙企業整治要求,相繼制定《南通市「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南通市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明確目標、細化任務、落實責任,以政策為導向的鐵腕治理之網已經布開,讓那些「看得見」的汙染小企業無處藏身、無處遁形。
據統計,我市化工行業總量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16.3%,位居全市九大工業行業第二。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化工企業803家,其中化工生產企業713家,經營、儲存企業19家,港口倉儲企業及危化品碼頭71個。713家化工生產企業當中,349家在化工園區內,364家在化工園區外,入園率為48.9%。
今年3月,市政府下發《關於開展全市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對化工企業實施「關停一批、轉移一批、升級一批、重組一批」, 著力調存量、控增量、減總量,調結構、優布局、促規範,抓創新、提門檻、強監管,加快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通知》明確,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環境保護、安全、生態保護、城市規劃調整等多方面的要求,到2020年,全市化工企業計劃關停193家。其中化工生產企業關停170家;經營、儲存(構成重大危險源)企業關停2家;港口倉儲企業及危化品碼頭關停21家。今年我市計劃關停121家化工企業,1-8月已經關停化工生產企業84家(個),其中化工生產企業79家,危化品碼頭4個,經營倉儲企業1家,完成全年目標的69.4%。
體量小、分布散、高科技企業少等弊病,同樣存在於我市另一傳統特色產業印染行業。市經信委年初調查數據顯示,全市有印染企業201家,生產能力為印染及後整理布64.24億米,染紗17.89萬噸,年銷售收入141.3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0多家,而產值小於2000萬元的佔58%,綠色印染、高附加值印染企業偏少,有數碼印花設備的企業全市不超過15家。
針對這一現狀,市經信委牽頭制定全市治理印染行業相關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印染產業必須加快淘汰落後低端產能,嚴格執行印染行業準入條件和改造標準,促進和倒逼印染企業改造提升、節能減排,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競爭能力強、環境友好的骨幹企業,推進我市印染行業綠色高端發展。方案對「十三五」全市淘汰印染行業落後產能年度目標進行分解:到2020年,全市累計淘汰落後低端印染產能3億米,關停印染企業30家,印染企業集聚入區率達50%左右,全行業單位產品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削減20%以上,水重複利用率達35%以上。
「圍繞這一目標,2016年全市已淘汰落後產能6200萬米,關停印染企業9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市計劃淘汰落後低端產能14000萬米,各縣(市)區淘汰印染行業落後產能目標已有明確分解,將採取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關停落後企業、提升工藝裝備等多項具體措施。1-8月,全市已淘汰落後產能7100萬米,關停印染企業7家。
鋼絲繩行業的環境汙染,一直是我市環境治理的「頑疾」。據了解,我市鋼絲繩企業主要分布在南通開發區,有200多家。目前,市相關部門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走訪調研行業情況、企業現狀,學習外地成功經驗,將制定詳細、有效的措施「對症下藥」,維護全市生態環境。 本報記者 劉璐
?
編者按
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事關經濟持續發展,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國家目前實施的小散亂汙整治,正在進一步加大督查執法力度。我市從今年年初集中開展「263」專項行動,實施立體化治汙、項目化推進、一體化考核,一大批老大難問題已經得到或正在得到解決。本報從今天起,全媒體刊登鐵腕治汙系列報導,介紹我市主攻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著力解決好突出環境問題的布局和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