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組合拳接踵而至 碧水攻堅戰正「配齊」海洋治理

2020-11-26 環保在線

  「大力發展藍色經濟、保護海洋環境、建設海洋強國。」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的藍色經濟,也成了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要發展板塊。毋庸置疑,海洋可持續發展與海洋治理,是「藍色經濟」潛力巨大的組成部分。
 

  在2019年5月首次由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面反映我國管轄海域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2018年監測的194條入海河流斷面中,劣Ⅴ類水質斷面29個,佔14.9%,同比下降6.1個百分點。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水質級別為一般,主要超標要素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另據公開數據,我國沿海面積在100平方公裡以上的44個大中型海灣中,每年有近一半全年四季均出現劣四類海水水質。
 

  近年來,我國在海洋生態環境治理上不斷前行。在養護海洋方面,《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汙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海洋傾廢管理條例》《防治陸源汙染物汙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等20餘部配套法規相繼落地,為加強海洋生態保護提供了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同時,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已整合到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設立海洋生態環境司,打通了陸地和海洋環境保護職責不清、分工模糊的問題。
 

  海洋汙染的根源來自於陸地。亦如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指出,「海洋生態環境問題表現在海裡,根子在陸上,即80%汙染物來自陸上。」通常認為,河流輸入和汙水直排是河口、海灣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也是近岸海域富營養化的直接原因。面對嚴峻的近岸海域汙染問題,從2007年就開始將海洋垃圾納入海洋環境例行監測範圍,2016年將海洋微塑料納入海洋環境常規監測範圍。
 

  海洋汙染治理是一個大工程,又是一場持久戰。隨後一年裡,啟動國家重點研發專項,系統調查近岸海域海洋微塑料汙染,深入開展海洋微塑料傳輸途徑、環境行為和生物毒性研究。將鞏固圍填海管控、海岸線保護、海域海島有償使用等改革成果,健全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制度,逐級分解管控和保護目標,結合各地實際制定地方監管措施。為掌握入海河流汙染情況,生態環境部設置195個入海國控監測斷面,其中110個納入水環境質量排名。
 

  作為我國近年環境治理領域重要制度之一,生態環境紅線制從陸地延伸到了海洋。在強化了企業落後環境治理工藝的淘汰力度,提高企業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程度和再利用率的同時,也將重要、敏感、脆弱的海洋生態系統納入生態紅線區管控範圍並實施強制保護和嚴格管控。但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海洋生態紅線要實現保護目標,成為人們不敢輕易逾越的「高壓線」,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2019年,我國將建立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制度體系,大力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努力實現由點狀保護、政府單一投入向面狀保護、系統修復、多元投入轉變。強化監測預警排名通報,推動精準治汙。加大海洋垃圾清理力度,開展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汙染綜合防控示範。同時,推進海上排汙許可制度建設、「灣長制」納入中央深改任務,推動建立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至此,從嚴管海、生態用海、系統護海、著力淨海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下一步,包括海洋垃圾防治工作責任制、建立海洋垃圾監測系統、加強垃圾分類處置及回收監管、提升公眾意識、參與全球海洋垃圾治理等具體措施將陸續而至。屆時,相應監管措施升級與技術、裝備的升級更新,是一片真正的「藍海」。

相關焦點

  • 為了那片「環保」藍——陽穀打出大氣汙染治理組合拳
    而這,只是陽穀縣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動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的一個縮影。2020年1月至11月,陽穀縣空氣品質綜合指數達5.24,同比改善15.5%,優良天數為228天,同比增加66天。  從溫飽到環保,從生存到生態,公眾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
  • 汙染防治攻堅戰完美收官
    隨著生態環境逐步改變,我省生態質量不斷提升,「藍天、碧水、淨土、美麗鄉村、原生態」正成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詞。2018年以來,我省統籌推進藍天、碧水、淨土、美麗鄉村、原生態五大保衛戰。經過三年持續攻堅,階段性目標全部實現,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湖北:打好轉動能增後勁降成本 優環境強保障政策組合拳
    胡玉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李建民    今年以來,湖北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成「自己人」,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27條,有力提振了民營企業發展信心。1~10月份,民間投資增長11.2%,比上年同期高2.9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導報:黨中央作出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是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戰略部署的具體落實。為打好三大攻堅戰,湖北省出臺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 明年汙染防治攻堅戰總基調:方向不變、力度不減
    會議確定,明年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要重點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完善相關治理機制,抓好源頭防控。會議強調,明年要「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要樹立全面、整體的觀念,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重大政策出臺和調整要進行綜合影響評估,切實抓好政策落實,堅決杜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 【碧水攻堅】加快構建海洋汙染防治新格局!湛江在行動
    【碧水攻堅】加快構建海洋汙染防治新格局!近年來,湛江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近岸海域汙染防治工作納入湛江市汙染防治三年攻堅戰指揮部協調議事事項,要求全市10個縣(市、區)切實落實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湛江市委書記鄭人豪多次實地調研近岸海域汙染防治工作,要求加強近岸海域水產養殖尾水排放治理,入海排汙口(河流)管控,減少陸源汙染物對海域的汙染。
  • 廣州出「組合拳」治理涉水違法行為 全市推行河湖警長制
    廣州出「組合拳」治理涉水違法行為全市推行河湖警長制 覆蓋197條黑臭河湧海珠區區級河湖總警長,海珠區副區長、區公安分局局長譚偉文在會上介紹,為嚴厲打擊涉水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水環境,2018年以來,海珠區把維護水環境作為「保民生、護穩定」的頭等大事,結合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探索建立河湖警長制度,堅持源頭治理,大力打擊涉水違法犯罪行為,積極開展水域周邊區域的綜合治理。河湖警長「發威」,河湧治理顯成效。
  • 山東部署渤海區域環境治理攻堅戰
    原標題:山東部署渤海區域環境治理攻堅戰 圖為黃河入海口溼地風光山東省政府日前印發《山東省打好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以下簡稱《作戰方案》),就渤海區域環境整治定目標、劃重點,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
  • 我國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 海洋呼籲法制組合拳
    對海洋經濟開發來說,雖然海水還是蔚藍色,但過度開發也在某種程度上把海洋變成了「紅海」。陸源汙染居高不下 藍色海洋呼籲法治組合拳來自國家海洋局近日的公開消息稱,2015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但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有86%處於亞健康和不健康狀態。
  • 打好海洋汙染防治攻堅戰
    原標題:打好海洋汙染防治攻堅戰 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著力增強監督實效,構建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保護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
  • 「6+1組合拳」攻堅京津冀及周邊秋冬季大氣治理
    第一次制定秋冬大氣治理方案據介紹,整個攻堅行動方案和強化督查方案、巡查方案、專項督察方案、量化問責規定、信息公開方案、宣傳方案等6個配套方案是一套組合拳。《攻堅方案》圍繞全面完成《大氣十條》考核指標,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汙染治理存在的薄弱環節,從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領域、重點問題入手,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標本兼治措施,並按照清單式制、臺帳式的方式,將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分解到各個城市,將具體任務一一落實到各個市區縣,推動治理措施真正落實到位。
  • 吳士存:警惕海洋治理的「逆全球化」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吳士存:警惕海洋治理的「逆全球化」本月以來接連爆出的兩個有關海洋汙染與安全的消息,再次讓人感受到全球海洋治理面臨的嚴峻挑戰。美國等西方國家日益盛行的「逆全球化」和單邊主義正令二戰之後建立的全球海洋治理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國家間、區域間開展海洋治理合作變得更為艱難和充滿變數。其挑戰主要是:其一,逆全球化思潮正從美國蔓延到歐洲乃至世界更多國家和地區,海洋領域的逆全球化趨勢抑制了全球海洋合作的意願和動力。
  • 深刻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意義
    打贏脫貧攻堅戰成為培養錘鍊幹部和人才的重要平臺。到貧困村和群眾一起脫貧攻堅,是培養鍛鍊幹部的重要形式之一。脫貧攻堅各種政策的落實,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具體支撐。第一書記、駐村幹部不僅有事幹,而且有條件幹事、幹成事,這對於年輕幹部是非常難得的鍛鍊機會,對於他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無疑是有價值的。
  • 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一江碧水 市中區這樣做——
    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守護好一江碧水 市中區這樣做—— 2020-11-30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葫蘆島治理海洋生態培育壯大海洋經濟
    葫蘆島治理海洋生態培育壯大海洋經濟 作者:王笑梅 2020-08-24 06:40   來源:遼寧日報     打一場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勢在必行。  2019年,葫蘆島市出臺《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市陸源汙染物入海量大幅降低,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管控和生態紅線保護制度,全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要穩定達到82%以上。  目標明確,各項整治工作相繼推開。
  • 我市聚焦「五大戰役」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今年以來,我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和市委決策部署,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聚焦「五大保衛戰」,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使天更藍、水更清,不斷推進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統籌推進,凝聚治汙攻堅合力。我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推進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汙染防治攻堅戰各項任務。
  • 全球層次治理海洋問題:關於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論與實踐
    基於此,緊扣國際公海的特性,從全球治理的一般理論入手,討論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全球海洋治理及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全球海洋治理研究的一個大的研究日程,向主要的治理海洋問題的全球行動者提出一些關鍵的政策建議。本文緊扣國家管轄之外的公海的特性,從「公域悲劇」和「集體行動的邏輯」等全球治理的一般理論入手,討論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全球海洋治理及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全球海洋治理研究的一個大的研究日程,向主要的治理海洋問題的全球行動者提出了一些關鍵的政策建議。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青山碧水映藍天...
    「十三五」期間,渝中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配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全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 慶雲投資6000萬建汙水處理廠 打造「碧水繞城」新景觀
    據悉,慶雲縣以「四城聯創」為工作總抓手,完善縣、鄉、村三級河長制工作體系落實河長制治河,清理河道、人工植草護坡、路基綠化,打造「碧水繞城流,綠蔭攏河岸」的沿河景觀帶。每條水系由縣、鄉、村三級河長組成小隊伍,徒步對水系違建、垃圾、漂浮物等情況進行摸底,治理因河施策,形成「一河一檔」「一河一策」;並制定詳細的「清河行動」明白紙、河長分工圖,在地圖上對每條河流標號,每號落實到人,督導按號可追溯到人。
  • 2020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部準備這樣打……
    2020年是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年,也是謀劃「十四五」工作的關鍵年。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
  • 汙水處理迎政策東風,行業龍頭有望受益
    熱點事件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委近日發布的《關於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國汙水收集效能顯著提升,縣城及城市汙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水環境敏感地區汙水處理基本實現提標升級;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畜禽糞汙和漁業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汙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