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發射成功,沒有任何慶祝,沒有絲毫休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的發射準備工作便片刻不歇、緊鑼密鼓地展開了。由於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的特殊性,任何一項工作的拖延都可能對整個發射任務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在中國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成功的背後,是無數家庭辛勤的付出。
地面設備恢復是每次火箭發射後都要開展的例行工作,對火箭發射臺、噴水裝置、供配電設備、擺杆管路和連接器等進行檢修,確保可以滿足下一發火箭發射需求。由於長徵五號火箭發射臺規模龐大、構成複雜,地面設備恢復工作成為火箭發射準備階段工作量最大、工作周期最長的工作,直接關係到火箭測試發射的進度安排。
此刻,擺在地面恢復團隊面前的是一長串困難「清單」:酷熱的天氣、更短的周期、疫情的影響、連續奮戰的疲憊……對此,他們的選擇堅定而直接,迎難而上、超常工作,從困難中闖出一條路!
徐錚是火箭發射臺檢修恢復團隊的一員,為了確保工作按時完成,他的做法就是「拼」。白天,他「見縫插針」,與其他系統工作巧妙配合、互不幹擾;晚上,他「廢寢忘食」,常常工作到12點以後。年近50歲的他拿出了仿佛20歲的旺盛精力,把每一天的時間都用到極致。在一次工作期間,他的腎結石突然發作,咬牙強忍巨大的疼痛,他堅持完成了當天的工作,結束時身上的工作服已經被汗水浸透,豆大的汗珠不時從臉上滑落。為了工作進度,他悄悄把這件事瞞了下來,此後每天上崗,他都帶著止疼藥,疼痛發作時就吃止疼藥緩解,直到圓滿完成了恢復工作。在他的帶領下,發射臺檢修恢復周期比以往縮短近10天,創下歷史最快紀錄。
噴水裝置的恢復工作需要在室外完成,在酷熱的烈日下高強度的工作,每個人都是汗流浹背、衣服全部溼透,為了防止身體脫水,還需要及時補充鹽液,不少隊員由於忘我工作出現了抽筋或者中暑的現象。即使這樣,他們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更沒有一個人臨陣退縮。皮膚曬到脫皮,他們毫不在意;出現中暑現象,喝點藥繼續幹;所有人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的完成工作。團隊的拼搏與堅守,換來了恢復工作高質量的提前完成,為後續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地面恢復團隊中,也有不讓鬚眉的巾幗英雄,楊俊恆就是她們的代表。當得知團隊中有人因為疫情隔離無法按時趕到現場,她毅然臨危受命,第一時間說服家人,將年幼的孩子託付給公公婆婆照顧,收拾行裝逆行而上,奔赴工作一線,一直堅守到任務完成。工作最忙的時候,甚至顧不上給家裡打個電話,用她自己的話說,個人力量雖然微薄,但依然要付出100%的努力。
「今年的航天日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勉勵新時代航天工作者『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長徵五號研製團隊就是這樣不畏艱難、含淚奔跑的隊伍,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真正的強者」。長徵五號第一總指揮李明華如是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肖歡歡 通訊員姜哲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肖歡歡 通訊員姜哲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