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五火箭發射成功背後:50歲航天「老兵」腎結石靠吃止痛藥硬撐

2021-01-07 大洋網

今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發射成功,沒有任何慶祝,沒有絲毫休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的發射準備工作便片刻不歇、緊鑼密鼓地展開了。由於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的特殊性,任何一項工作的拖延都可能對整個發射任務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在中國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成功的背後,是無數家庭辛勤的付出。

地面設備恢復是每次火箭發射後都要開展的例行工作,對火箭發射臺、噴水裝置、供配電設備、擺杆管路和連接器等進行檢修,確保可以滿足下一發火箭發射需求。由於長徵五號火箭發射臺規模龐大、構成複雜,地面設備恢復工作成為火箭發射準備階段工作量最大、工作周期最長的工作,直接關係到火箭測試發射的進度安排。

此刻,擺在地面恢復團隊面前的是一長串困難「清單」:酷熱的天氣、更短的周期、疫情的影響、連續奮戰的疲憊……對此,他們的選擇堅定而直接,迎難而上、超常工作,從困難中闖出一條路!

徐錚是火箭發射臺檢修恢復團隊的一員,為了確保工作按時完成,他的做法就是「拼」。白天,他「見縫插針」,與其他系統工作巧妙配合、互不幹擾;晚上,他「廢寢忘食」,常常工作到12點以後。年近50歲的他拿出了仿佛20歲的旺盛精力,把每一天的時間都用到極致。在一次工作期間,他的腎結石突然發作,咬牙強忍巨大的疼痛,他堅持完成了當天的工作,結束時身上的工作服已經被汗水浸透,豆大的汗珠不時從臉上滑落。為了工作進度,他悄悄把這件事瞞了下來,此後每天上崗,他都帶著止疼藥,疼痛發作時就吃止疼藥緩解,直到圓滿完成了恢復工作。在他的帶領下,發射臺檢修恢復周期比以往縮短近10天,創下歷史最快紀錄。

噴水裝置的恢復工作需要在室外完成,在酷熱的烈日下高強度的工作,每個人都是汗流浹背、衣服全部溼透,為了防止身體脫水,還需要及時補充鹽液,不少隊員由於忘我工作出現了抽筋或者中暑的現象。即使這樣,他們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更沒有一個人臨陣退縮。皮膚曬到脫皮,他們毫不在意;出現中暑現象,喝點藥繼續幹;所有人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的完成工作。團隊的拼搏與堅守,換來了恢復工作高質量的提前完成,為後續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地面恢復團隊中,也有不讓鬚眉的巾幗英雄,楊俊恆就是她們的代表。當得知團隊中有人因為疫情隔離無法按時趕到現場,她毅然臨危受命,第一時間說服家人,將年幼的孩子託付給公公婆婆照顧,收拾行裝逆行而上,奔赴工作一線,一直堅守到任務完成。工作最忙的時候,甚至顧不上給家裡打個電話,用她自己的話說,個人力量雖然微薄,但依然要付出100%的努力。

「今年的航天日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勉勵新時代航天工作者『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長徵五號研製團隊就是這樣不畏艱難、含淚奔跑的隊伍,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真正的強者」。長徵五號第一總指揮李明華如是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肖歡歡 通訊員姜哲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肖歡歡 通訊員姜哲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林靜

相關焦點

  • 「託舉火箭的人」——「長徵五號」火箭成功背後
    來源:廣州日報「託舉火箭的人」他們戰鬥在火箭「心臟」 在「雞蛋殼」上精雕細琢隨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長徵五號」火箭再度大放異彩;長五火箭總指揮王珏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它的出現,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誌
  • 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此前,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和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連續發射成功,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關鍵技術瓶頸已經完全攻克,火箭各系統的正確性、協調性得到了充分驗證,火箭可靠性水平進一步提升。「此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意味著長徵五號火箭正式進入『服役』狀態。」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表示。這一次發射,除了要求火箭發射成功,載荷也要成功完成使命才能算任務成功。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背後 有這兩位河南小夥的付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於揚 李玉坤 通訊員 曹永倩編者按: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而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背後,凝聚著兩位河南小夥的智慧。
  • 長五火箭踏上探索火星徵程,冀希刷新中國航天裡程碑
    近日媒體曝光,在海南航天發射場,挺拔秀麗的長五火箭已整裝待發,即將開啟探「火」之旅,本次發射是中國用自主研製長五火箭並搭載自研火星著陸器-「問天一號」的首秀中國目前人造物體的深空探測記錄150萬公裡。此次中國能夠成功探「火」成功,那將再次刷新中國航天遙控人造物體的距離。同時將成為世界上第2個採用自主火箭、自研人造探測器登陸火星的國家(組織)【見下注解】,中國航天測控人已經摩拳擦掌,萬事俱備就待東風。
  • 每個面孔都有故事 滬航天人保駕長徵運載火箭第200次發射
    12月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路邊積雪依稀可見。然而,寒冷擋不住航天人追夢的步伐,在發射塔架上、測試廠房內,到處是上海航天人忙碌的身影。  昨天,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四號乙遙三十二火箭在這裡升空,執行中巴資源一號04星任務,這是中國長徵運載火箭的第200次成功發射。
  • 長五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嫦娥五號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發射
    【長五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嫦娥五號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發射】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航天電子讓「胖五」更強更壯
    在長徵火箭家族中,長五火箭無疑是真正能扛起大梁的「大哥」,未來它也將扛起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重擔。「長五」立項之初,就被賦予了將「嫦五」發射到月球上去的使命。在這份使命的背後,九院各單位發揮著重要作用。
  • 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航天發射從1次到300+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託舉著衛星騰空而起的是我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東方紅一號」衛星因工程師在其上安裝一臺可以模擬演奏《東方紅》樂曲的音樂儀器而著名。衛星的主要任務是向太空播放《東方紅》樂曲,同時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
  • 發射成功!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助力嫦娥五號「九天攬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71所、13所、704所、772所、7107廠、539廠、165廠、825廠、693廠、289廠、200廠、773所等單位全方位參與嫦娥五號探測器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的研製,助力嫦娥五號「九天攬月」。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製探測器及著陸巡視器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環繞器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一起來了解下吧!縱觀所有任務,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率僅為18%。「天問一號」任務以環繞器環繞火星、火星車著陸火星表面並開展科學探測為圓滿成功標誌。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是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是國際歷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攜帶科學載荷能力最高的國家,成為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
  • 50年航天報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創造多個「第一」
    原標題:從這裡走向星辰大海丨50年航天報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創造多個「第一」   今年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立50周年。
  • 從北鬥三號衛星發射,揭秘成功背後航天人的付出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於6月23日9時43分,在中國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標誌著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星座部署已經圓滿完成,這是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堅實一步,也將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仿佛是理所當然,隨著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噴出橘紅色烈焰,一飛沖天,全國人民歡欣雀躍。可也引來了專業人士從專業層面的深度思索。
  • 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人類探測火星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2020年之前共實施了44次火星探測任務,只有 8次成功著陸,比率僅為18%。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揭秘中國航天背後的科技力量
    曾幾何時,在航天研發過程中,研發少技術,理論缺實踐。但我國航天人迎難而上,集中力量攻重點,優勢互補顯其能。 許多專家曾感慨:我國航天人完全是靠「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八個字精神實現了中國的飛天夢想!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背後,商業航天的博弈與使命
    ,順利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具備5噸級運載能力的長徵八號火箭將和長徵家族新一代運載火箭一起,共同提升中國航天進出空間的能力;同時,將技術與經濟平衡的長徵八號也將成為商業發射的有力競爭者。而商業航天,正是近年來航天博弈的一大熱土。
  • 科技日曆|14年前,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聶海勝在太空度過41歲...
    科技日曆|14年前,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聶海勝在太空度過41歲生日  olivia chan • 2019-10-12
  • 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一生只幹航天這一件事
    1984年4月,我國成功發射試驗通訊衛星,使用的是長徵三號甲火箭,其中三級火箭使用了氫氧發動機。任新民後來回憶,這次成功,對他來說「算是一件大事完成了」,「因為發射地球同步通訊衛星是比較難的,上面用的氫氧發動機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69歲時 90米高鐵塔一層層爬上去看  任新民一輩子關心火箭發動機。
  • 腎結石發作痛苦難忍,吃什麼止痛藥最有用?
    腎結石發作時,會有腰痛或腹痛。大部分較大的結石是鈍痛或腰部鈍痛,活動後常加重。較小的結石會引起肌肉痙攣和絞痛。因此,如果腎病發作,患者疼痛相對較輕,可使用普通止痛藥。如果疼痛更明顯,碎石專家需要開強力止痛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建議多喝水,配合消炎止痛藥物治療,短時間內會好轉。治療腎結石的鎮痛藥很多,但應根據自身體質選擇。
  • 從清華博士到航天總師,為了長五的那些年
    時間回到2016年,這一年的中國航天因為有「長五首飛成功」而得到更大的社會熱度。隨著大家對長五火箭的認知不斷深入,不斷有問題需要研究。等到終於送遙三順利飛天,時間已經過去兩年多。  絕無僅有的發射  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此前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的數次發射,都屬於研製型發射,主要任務是考核火箭性能,驗證火箭相關技術,只要火箭發射成功,任務就算成功。
  • 追夢航天向天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50年全景掃描
    新華社西昌12月23日電隨著長徵八號首飛成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度發射任務圓滿收官。至此,這個中心組建50年來,先後使用10多型火箭實施160多次航天發射,成功將200多個各類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時間迴轉至1970年冬,一支隊伍從茫茫戈壁出發,穿河西走廊、越秦嶺、跨大渡河,來到四川大涼山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