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CN:新發現!全穀物為何會促進機體健康?或通過改變腸道中血清素的...

2021-01-10 生物谷

2019年5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芬蘭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相比攝入低纖維小麥麵包的成年人而言,攝入全麥黑麵包的成年人機體中血漿的血清素水平較低。研究者發現,攝入來自黑麥或小麥的穀類纖維或能降低小鼠結腸中的血清素水平,全穀類食物所帶來的健康效益或許部分與攝入者機體腸道中血清素產生的改變有關,腸道組織是機體中血清素產生的主要場所。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攝入全穀物能夠降低多種疾病的患病風險,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等,但其背後的分子機制研究者並不清楚,或許是因為全穀物食物中含有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者腸道菌群所產生的不同代謝產物所衍生的植物素和纖維等。這項研究中,研究者深入闡明了攝入全穀物黑麥如何調節機體血液中不同代謝產物的水平,研究者採用非靶向性代謝產物分析(代謝組學)來檢測多種代謝產物,其中就包括以前未知的代謝物等。

在研究的前4周,參與者每天攝入6-10片低纖維小麥麵包,隨後持續4周攝入等量的全麥黑麥麵包或添加黑麥纖維的小麥麵包,研究同時參與者並不改變其飲食習慣,在不同研究階段結束時,研究人員提取參與者的血液樣本,利用液相色譜和質譜法進行聯合分析,比較參與者在不同時期機體中血漿代謝產物的組成和特性。相比攝入低纖維小麥麵包的參與者而言,攝入全麥黑麥麵包的參與者機體中血清素的水平會明顯降低,此外研究者還對小鼠進行檢測來闡明是否在飲食中額外添加穀類纖維能夠改變其腸道中血清素的水平,隨後研究者利用黑麥麩,麥麩或纖維素粉補充小鼠的飲食,持續9周時間,結果發現,攝入黑麥或麥麩的小鼠的結腸組織中血清素的水平明顯下降了。

血清素是一種大腦中的神經遞質,然而,腸道中產生的血清素卻與大腦完全分離,其能夠提供多種外周功能,包括調節腸道的運動型等,增加血液中血清素的水平還與機體高血糖有關。研究者Kati Hanhineva說道,從另一方面來講,全穀物能夠降低糖尿病的風險,根據當前研究結果,我們推測,這種影響效應或許部分是由於血清素水平下降所導致的。

此外,研究者還非常感興趣血清素與結直腸癌風險之間的關聯,最近有研究發現,癌症患者機體血液中血清素的水平要比健康個體高,攝入全穀物黑麥麵包或與血漿中牛磺酸、甘油磷脂醯膽鹼和兩種內源性的甘油磷酸脂類的濃度下降有關,此外研究者還鑑別出了15種黑麥植物素,當攝入黑麥纖維後這些植物素在血漿中的水平會發生增加。(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Pekka Keski-Rahkonen,Marjukka Kolehmainen,Jenni Lappi, et al. Decreased plasma serotonin and other metabolite changes in healthy adults after consumption of wholegrain rye: an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9). DOI: 10.1093/ajcn/nqy394

相關焦點

  • FASEB J:一種常見的口腔細菌或能通過改變機體腸道微生物組來促進...
    2020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眾所周知,牙周病是機體代謝症候群發生的一種重要風險因素,而代謝症候群則是一組增加機體心臟病和糖尿病風險的疾病,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FASEB Journa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京醫科牙科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誘發牙周病的細菌—牙齦卟啉單胞菌的感染或會通過改變患者機體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
  • PNAS:揭示腸道菌群負面影響機體血糖水平的分子機制
    全球數百萬人都經歷著引發糖尿病的嚴重血糖問題,近日,來自福林德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腸道菌群影響血清素從而負面影響機體血糖水平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
  • 腸道微生物組對機體心血管健康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目前的研究結果並沒有令人非常驚訝;在人類和動物研究中,近些年來,研究人員發現,特定的微生物能通過特殊的方式來調節宿主機體的患病風險,而這通常是通過與宿主的飲食進行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儘管研究人員認為,抗生素只是一種實驗性的工具,並不應該被視為促進人類心血管健康的潛在方法,有時候研究人員也會調查其它的方法來深入分析腸道和心血管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開發出新的治療方法。
  • 重磅級研究成果解讀腸道菌群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近年來不斷有研究發現機體中的微生物與許多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尤其是腸道菌群更是與多種疾病發生密切相關;近年來對於人體內微生物尤其是腸道微生物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科學家們希望通過研究人類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了解人腸道中細菌的物種分布以及與人體互作的關係,最終為研究腸道微生物與疾病的發生機制,以及如何調節人體健康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論依據。
  • 研究發現:腸道不健康或會誘發精神類疾病,腸道是人類第二大腦?
    後來我發現這並不是特例,因為只要我心情不舒服,腸胃是第一個出現反應的。後來我查閱文獻發現,在我們的腸道中有著數百萬神經元和複雜的腸道菌群,和我們的情緒以及思維能力密切相關。因此,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別名「腸腦」。
  • Cell:改變腸道菌群和腸道間的共生關係或可延長機體壽命
    來自巴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果蠅進行實驗,改變其腸道中的細菌和吸收細胞之間的共生關係來促進果蠅的機體健康並且可以有效改善其壽命,這就為研究以腸道老化為特性的機體代謝異常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模型,並且為揭示腸道細菌作為延長機體壽命的重要角色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礎。
  • 科學家們在腦腸軸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大量研究都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體內的微生物菌群會出現功能失調的表現,而此前研究人員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機體中相同的腸道微生物改變會促進小鼠出現精神分裂症樣的異常機體行為;此外,研究人員還利用宏基因組關聯性研究分析(MWAS)識別出了83種與精神分裂症相關的細菌群落,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體內的腸道微生物中發現了27種發生改變的神經活性,其中就包括SCFA的產生;研究者還發現,多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腸道中水平較高的細菌都能夠產生
  • 科學家在機體腸道中發現長壽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是一種能夠破壞細菌和其它有害病原體的特殊免疫細胞,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小鼠腸道內的某些巨噬細胞能夠存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這些長壽的巨噬細胞對於胃腸道內的神經細胞的存活非常重要,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科學家們深入理解腸道,乃至大腦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的分子機制。
  • PNAS新發現:腸道菌如何對血糖水平「下手」
    眾所周知,腸道微生物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並導致各種類型的疾病數不勝數,除了肥胖、癌症、心血管等常見疾病外,它還與如抑鬱症等心理疾病有關。在今年年初發表的一項研究還發現了其與糖尿病的直接證據:腸道微生物產生的丁酸,能改善人體的胰島素響應。而就在前天,又有一篇研究發現了腸道微生物組與糖尿病之間的關聯。
  • 對機體腸道的連環出擊或會誘發多發性硬化症
    最近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組在多發性硬化症病理生理學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在多發性硬化症動物模型(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EAE)的早期觀察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口服而非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療的療法能夠改善小鼠模型的疾病,而無菌小鼠則對EAE存在一定的抵抗力,此外,將多發性硬化症微生物菌群轉移到小鼠機體會加劇其機體EAE的表現,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機體中的微生物組發生了明顯改變,儘管已經取得了這些研究發現
  • 腸道微生物對睡眠調節中的影響
    )的人們提供新的希望。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柳澤正史教授說:「我們發現微生物的消耗消除了腸道中的血清素,我們知道大腦中的血清素水平會影響睡眠-覺醒周期。」 「因此,通過改變飲食來改變腸道中的哪些微生物有可能幫助那些睡眠困難的人。」這項新的研究建立在先前工作的堅實基礎上,該工作建立了認知和大腦發育要素與腸道微生物健康和新陳代謝之間的緊密聯繫。該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 煮熟的蕃茄醬可以促進腸道健康?
    蕃茄醬能促進腸道健康?如果是的話,應該選擇生的還是熟的?如果你像我一樣,也喜歡偶爾用番茄醬做的義大利麵,或者愛吃西紅柿炒雞蛋的話,那麼這篇文章對你來說一定是個好消息。一項研究發現,熟番茄醬有助於改善腸道益生菌的活性。
  • 膳食成分是如何影響腸道健康的?
    飲食是腸道菌群組成的關鍵調節因素之一,它不僅直接影響宿主的體內平衡和生物過程,而且還能通過微生物發酵產生的一些重要的代謝產物,特別是短鏈脂肪酸。這種人類宿主與腸道菌群之間的互惠共生關係可以通過飲食習慣的改變而改變,這可能會影響腸道屏障功能和免疫系統。
  • Cell:科學家揭示血清素調節機體行為的精細化分子機制
    2020年3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流行的經驗中,關於血清素如何調節大腦的故事看起來似乎很簡單,服用抗抑鬱藥物就能提高血清素水平,從而改善機體情緒,但目前神經科學們並不是非常清楚,在非常複雜的人類大腦中神經遞質是如何影響大腦的迴路和機體行為的,為了揭示血清素真實的工作機制,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對秀麗隱杆線蟲進行研究揭示了血清素調節機體行為的分子機制
  • Immunity:腸道菌群竟會誘發機體衰老?
    ,甚至會降低機體的壽命,儘管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他們仍然並不清楚腸道菌群是如何影響機體健康的。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後如何誘發宿主機體發生共生失調,從而促進年齡相關疾病的發生。
  • 最新研究:健康腸道菌群對於大腦健康很重要,調節大腦功能與情緒
    過去很多研究發現,腸道菌群與大腦一些疾病存在可能的關聯,比如老年痴呆症,並且發現主要通過腦腸軸來實現調控,因為腸道擁有人體第二多的神經細胞。最近,巴斯德研究所、CNRS和Inserm的一個科學家聯盟發現,慢性壓力引起的腸道菌群變化可以導致類似抑鬱的行為,特別是通過導致血液和大腦中的脂質代謝物(內源性大麻素)減少而引起的。
  • 特殊的腸道菌群如何代謝膽固醇從而影響宿主機體的整體...
    Host Cholesterol Level」的研究報告中,來自MIT博德研究所和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聯合研究發現了一類特殊的腸道菌群,其或能代謝足夠的膽固醇來潛在影響人類機體的代謝狀況。研究者表示,相比沒有攜帶這些特殊腸道菌群的人群而言,攜帶這些腸道菌群的人群機體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較低,這一研究發現或許就能夠解釋為何有些人在飲食中攝入了較多膽固醇,然而這對其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卻影響甚微,這同時也提示,通過飲食、益生菌或其它療法來增強這些特殊菌群的水平或許有望未來作為一種有效的療法來幫助降低機體膽固醇水平。
  • 多篇文章解讀血清素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血清素受體位於機體多種組織的細胞膜上,包括大腦、胃部以及周圍的神經系統;抑制血清素受體的藥物能幫助控制患者術後的噁心,促進癌症療法,同時其能用來治療諸如腸易激症候群等胃腸道紊亂等疾病,這些抑制劑同時還能作為抗抑鬱藥物來促進個體機體的注意力和記憶力。【2】Cell:重磅!
  • 新研究揭示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據外媒報導,腸道微生物組變化可能導致許多負面健康後果,其中包括睡眠不佳,最近的研究發現它與腸道細菌群落的改變之間的聯繫。日本筑波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正在進一步揭示這種聯繫,描述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大量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 乳糖不耐受,改變機體腸道微生物組了解一下
    數據顯示全球大約三分之二的人群都會失去消化牛奶的能力,正如我們所知,斷奶後100%的非人類哺乳動物也會失去這種能力,進入成年期,持續消化乳糖(牛奶中的主要糖類)的能力是一種生物學異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