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S基因檢測,外送與院內開展的辯論

2020-12-05 健康界

今天早上在鼎鼎大名的業內專家周在威博士的朋友圈裡看到一條消息,說他正準備參加一個關於NGS檢測是採取在院內開展還是外送檢測的趨勢的辯論,他將作為反方參加。不知道是哪個聰明的傢伙想出來的這個辯論主題,我覺得特別棒,當時就在朋友圈裡打了幾條,手機碼字太累,有些內容沒說完,而且當時只說了反方觀點,但我大腦裡的左右互搏根本停不下來,現在花了點時間把正反方的想法都總結了一下,如下:

支持外送的觀點

1. 中國經濟在往集約化方向發展,如果醫院自己開展檢測,勢必要購置相關設備和開展實驗室建設,並且還要投入資源招聘和培養與之相匹配的專業數據解讀團隊;進一步的,單個醫院的樣本量不足,所以存在資源投入的利用率低問題,不符合集約化趨勢。

2. 醫改在朝控費大方向改革,必然要求相關環節包括檢測環節的價格可控,而醫院自行開展在對控費政策的落實上不利,如果是集中到第三方檢測,對政府主管部門來說管理難度和工作量都要低很多。就如藥品一樣,如果未來主管部門取消檢測加成,那麼沒有了利潤空間的院內檢測就會從利潤部門變為成本部門,儘管醫院不以盈利為目的,但至少不能長期虧損。

3. 醫院自行開展往往意味著單獨採購,導致在採購招標環節存在更多尋租空間,間接產生了社會資源的浪費,這些浪費最終都會轉嫁到患者頭上。

4. 第三方集中檢測採用三班倒的工作模式,交付效率更高,而且第三方只能向管理要利潤,所以會倒逼它們提高管理水平,形成科學管理SOP,交付質量也更穩定。在整個協作體系中,政府負責管理,第三方負責交付,醫院負責驗收,形成一個彼此協作又互相監督的穩定關係,最終讓患者受益。

5. 就如現在醫改中的帶量採購政策一樣,第三方集中採購議價空間更大,成本更低,相關環節的尋租機會大大減少,減少了資源浪費,而且由於無法直接往醫院銷售,會倒逼上遊企業研發創新,良幣驅逐劣幣,利於我國該行業整體技術進步升級。此外,國內上遊企業可以直接和第三方對接,減輕了上遊企業因需要對接眾多醫院而帶來的市場營銷和管理成本,可把節省下來的資源投入到更具長遠價值的研發環節中。

6. 第三方集中檢測更有利於行業標準的制定和推行落地、檢查結果的跨院互認,最終對患者有利。如果大量的醫院自行開展,由於不同醫院之間採購的設備型號、使用的技術手段、甚至是相關人員的經驗及偏好差異都使得統一的檢測標準很難落實,這可能會導致患者跨院轉診時面臨著需重新檢測的問題。

7. 如果在院內開展,則經驗積累、技術改進和創新應用只能服務於本院患者,與之相對的是第三方檢測的每一個改進都可以讓更多的患者受益,使得經驗積累、知識沉澱、技術創新應用的社會效益達到最大化,讓儘可能多的患者都能享受技術進步和知識經驗富集帶來的紅利。

8. 第三方檢測質量更高。因為那是它的生命線,管理必須更加精益科學。目前的混亂狀態只是暫時的,未來格局確定之後質量一定會更加穩定。如果醫院自己檢測自己驗收,質量問題存在不能及時暴露的可能,反而對質量不利,大量事實證明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模式很容易出問題。我們不能孤立地看某一個醫院,有實力的醫院質量是很好,但大量實力不足的醫院卻無法保證,而統一交第三方能做到全局上的質量穩定可靠。總之,拋開全局只考慮少數醫院去談質量對於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都是不夠全面合理的,我們需要注意到中國醫療服務水平發展不平衡的特點。

總結陳詞:我們不反對少數綜合實力強的醫院或醫聯體自行開展,但未來基因檢測會更加普及,不可能大部分醫院都自行開展,不管是從成本控制、政府管理、醫保控費、研發創新、交付質量來說,還是為了避免出現散沙狀的業態被國外巨頭分而擊之長期淪為無技術創新的純下級市場而言,以及從現在的普檢第三方化趨勢來觀察總結,未來一定是第三方集約化檢測佔主流,這符合事物發展的科學規律,利國利民,我們只有不計較眼前的小得失,才能迎來整體受益的美好前景。

支持院內檢測的觀點

1.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首先,儘管目前來說NGS檢測存在湊樣問題,但隨著技術的進步,支持少量樣本甚至單樣本就能檢測的技術和產品一定會出現,屆時湊樣的問題將不復存在。其次,隨著技術發展,NGS還將會被更先進的技術替代,比如說納米孔測序,硬體成本更低,少量樣本即可使用,對於這樣的設備送到第三方集中檢測並不帶來優勢。再次,NGS下機後的數據分析困難也只是目前的問題,隨著科研進步和技術發展,未來數據分析將會向設備集成化和傻瓜化發展,縱觀科技發展史,人類發明的機器設備都遵循這一模式,屆時簡單培訓就能上手使用,不再如今天一般要配備一個經驗豐富的數據分析團隊。所以,拋開了技術會持續發展這一客觀規律去談趨勢恰恰是忽略了科技發展中最核心的要素。

2. 院內檢測更安全,管理成本更低。相對於樣本外送,院內檢測發生損毀的概率要低很多,且省去了物流成本。此外,考慮到患者信息的安全保密等因素,外送的時候必然需要做信息隱藏處理,而院內直接使用已經部署好的信息系統,無需再為信息管理支付成本,隨著國人隱私意識的覺醒,會有越來越多的患者關心自己的信息安全問題,現在外送檢測中沒有做隱私處理的問題必將需要解決。

3. 在檢測過程中和檢測結果交付時在院內可以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檢測科室的相關人可以深度參與到診斷和治療團隊中來,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未來的醫療服務一定會轉換到以患者為中心來,那麼基因作為其中一個維度必然要和患者其它的信息維度進行深度綜合考慮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準治療,基因檢測只是手段,為患者服務才是終極目的。如果外送,則溝通和協同工作的成本就要高很多甚至不可能做到。

4. 大量的上遊企業要生存。儘管第三方集中採購會有成本優勢,但始終只能向少數企業採購,那麼大量的上遊企業必然會尋找出路,它們一定會設法通過各種渠道進入院內,可能會導致更加隱蔽的尋租和更加嚴重的資源浪費。歷史證明,對於需求,採用堵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倒不如直接開放院內檢測,讓這些企業都有更多的出路,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至於擔心上遊企業創新力不足產品質量不過硬的問題,醫院可以通過質量審核來把關,而且由於存在大量的企業,它們彼此之間會形成一種百舸爭流的競爭狀態,這也會倒逼它們持續改進和研發以及重視產品質量,還可形成多樣化的需求供給。如果市場中只有少數寡頭存在,就會面臨大量的低頻需求無法滿足的可能,而且碰到問題向其反饋也存在處理低效甚至不響應的風險。

5. 第三方檢測公司對成本十分敏感,它們首先考慮的是利潤,所以導致在關鍵資源上的配備可能會出現不足甚至是缺失,比如團隊中缺少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導致交付的檢測結果不夠合理,醫院拿到檢測結果之後還需要反覆溝通甚至出現需要重測的極端情況,如果從完整的服務周期來看,外送檢測的效率未見得就一定好過院內檢測。此外,第三方集中檢測的進步和創新確實可以讓更多患者受益,但這是一把雙刃劍,它們的失誤也可能會讓更多的患者受損。

6. 集中化檢測的成本確實可能更低,但這和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的背景是分不開的,所以它不見得是完全合理的,因為這可能背離了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在緊急情況下,院內檢測可以不計成本走特殊加急流程,但外送第三方就很難應對這種突發情況,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出現不可挽回的後果。

7. 院內檢測涉及的流程和環節更少,相關專業人員的配備上首要考慮的不是成本因素,而且因人員流動性更低所以更容易讓知識經驗產生累積效應。由於檢測科室和臨床科室並非同一部門,所以使用科室對交付的檢測結果質量仍然可以做到客觀評價,不用擔心同時扮演裁判員和運動員的問題,因為沒有人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總之外送的檢測質量未見得就一定會比院內檢測更好。況且國家在推進醫聯體的建設,這可以大大緩解沒有能力自行開展檢測的醫院的困難。

8. 院內檢測並不一定會導致我國長期處於純應用市場,而集中化檢測是把雙刃劍,當它們向國內企業採購的時候確實可能有利於本土企業的創新發展,但並不能排除它們向國外企業採購的可能性,因為第三方檢測是純商業行為,它們一定會追求收益最大化,那麼在採購時它就完全有可能置民族產業的長遠發展於不顧。而院內檢測不以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同時由於數量眾多,所以不可能全都選擇國外產品,所以反而更有利於民族企業的發展。在我國,由於醫院管理制度的特殊性,所以國家完全可以從保護民族產業發展的角度要求醫院採購國產設備,但如果是一個純粹的第三方商業公司,政府就很難要求它們必須採購國產設備。

總結陳詞:我們認為不管是從讓整個行業百花齊放良性發展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角度而言,還是從檢測質量而言,以及隨著技術的升級進步會使得湊樣問題及分析困難不復存在的可能性而言,院內檢測都是更好的選擇,醫療服務並非只需要考慮純商業因素,為患者服務的過程中也並非只需要面對那一串串冷冰冰的損益數據,我們需要的是真正以患者為中心這一科學理念的落實執行。

最終總結:正反雙方辯論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患者,共同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發展模式。長遠來看,受政策傾向影響會較大,但二者一定會並存,一部分醫院一定會不同程度地開展自檢測項目,但也一定會有很多醫院外送第三方,這兩種模式互相彌補,共同發展,希望我國的醫學檢驗檢測產業能夠迎來健康發展,造福廣大患者。

朋友,請問您支持哪一方呢?您的觀點又是什麼?

相關焦點

  • Illumina邀請10位業界大咖,詳解NGS院內實驗室建設與檢測!
    近年來,隨著精準醫學的快速發展,NGS技術在臨床腫瘤檢測領域大放異彩
  • NGS基因檢測的時間花費
    NGS基因檢測方法為病人帶來了最先進的檢測技術,現在大多以前不明原因的遺傳病都可通過基因檢測得到答案,也可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
  • 吸金超200億,醫院外風靡、醫院內艱難,基因檢測憑什麼?
    精準醫療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加之基因檢測技術落地成本斷崖式下降,基因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已經覆蓋早期篩查、疾病診斷、精準用藥、精細研發、精確隨訪的多點位、全鏈式場景。眼下正在做的,便是提升基因檢測在各個應用場景下的滲透率。在基因檢測的上一個年度盤點中,動脈網嘗試將基因檢測的落地模式區分為院內和院外兩類。
  • 腫瘤NGS檢測一哥之爭:行業進入下半場 頭部玩家掀IPO熱潮
    這些公司的營收主要來自於一個明確的臨床應用場景——腫瘤用藥基因檢測。晚期癌症患者在用靶向藥與治療之前,醫生都會建議其去做基因檢測,明確了患者發生突變的基因位點,才可以進行精準用藥和治療,從而提高療效,節省開支。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腫瘤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也催生了國內以燃石醫學為代表的企業。此前,國內基於PCR的單基因檢測已經在腫瘤臨床上成功應用,這也為國內基於NGS的多基因檢測奠定了一定的市場基礎。由於一開始就劃定了自己的細分領域——腫瘤治療的NGS服務,燃石醫學在這一領域具有先發優勢,從2018年獲得「腫瘤NGS檢測試劑盒第一證」,到如今成為「中國腫瘤NGS第一股」,燃石醫學對外的品牌形象是國內腫瘤NGS服務的第一。具體到商業模式,燃石醫學開創了由中心實驗室和院內檢測雙管齊下的商業模式。
  • 腫瘤NGS檢測公司與藥企掀起合作潮 誰將成功挖掘基因大數據第一桶金?
    基因檢測是精準診療的基石。如果說人類的基因中隱藏著生命的密碼,基因檢測便是解密的鑰匙,能夠根據每個人基因位點的不同,為其尋找最有效的藥物。和瑞基因也正與包括羅氏、阿斯利康等在內的多家外資藥企及國內創新藥企共同推進一些項目並探討在更廣泛的層面開展合作。   在NGS伴隨診斷試劑盒問世之前,一代測序(PCR)常用於伴隨診斷,檢測時間短、可靠性高、當天可出報告。但是,其也存在著檢測基因突變靶點單一及只能對已知靶點進行檢測等缺點。
  • 對比DNA-NGS與RNA-NGS檢測融合基因的臨床意義
    MSK-IMPACT 468基因DNA大Panel檢測為驅動基因變異泛陰性的NSCLC患者中,融合基因的漏檢率達14.2%。DNA-NGS檢測到的融合基因斷點無法推測更具有功能意義的mRNA的融合模式RNA-NGS檢測除了能夠有效避免融合變異的漏檢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優勢呢?
  • 腫瘤NGS檢測公司與藥企掀起合作潮 誰將成功挖掘第一桶金?
    基因檢測是精準診療的基石。如果說人類的基因中隱藏著生命的密碼,基因檢測便是解密的鑰匙,能夠根據每個人基因位點的不同,為其尋找最有效的藥物。所以,對藥企來說,與檢測公司的合作無疑意味著在一款新藥研發與上市的全流程中,能夠更快、更準地「錨定」患者,從而大大節約時間與成本。而對檢測公司來說,也是公司實現快速發展、延伸產業鏈的必然趨勢。
  • 扎堆上市背後: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腫瘤基因檢測問世前,一般腫瘤出現後才介入檢測和治療。NGS檢測改變了傳統的診療手段和效果,在腫瘤預防和治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是目前最終攻克腫瘤的助力之一。大眾開始熟知腫瘤基因檢測技術,是從兩位名人開始,一位是賈伯斯,賈伯斯是第一位嘗試使用癌症基因檢測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的癌症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知名人士。
  • 國內基因檢測行業細分趨勢:62起融資、吸金超200億元,競爭向醫院院...
    精準醫療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加之基因檢測技術落地成本斷崖式下降,基因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已經覆蓋早期篩查、疾病診斷、精準用藥、精細研發、精確隨訪的多點位、全鏈式場景。眼下正在做的,便是提升基因檢測在各個應用場景下的滲透率。在基因檢測的上一個年度盤點中,動脈網嘗試將基因檢測的落地模式區分為院內和院外兩類。
  • 關於遺傳疾病基因檢測業務的一些思考
    從技術角度看,遺傳疾病基因檢測的難度總體上要比腫瘤靶向藥基因檢測大,主要難點在數據分析和報告上,如果要想保證穩定的高水平陽性報告率,對參與到分析和報告各環節中的角色要求是比較高的,這通常也就意味著人力成本相對較高。從市場端看,遺傳疾病診斷檢測的市場容量比腫瘤要小,當然這裡面涉及的主客觀因素比較多,暫時不展開。
  • 腫瘤用藥基因檢測納入醫保 千億市場放量第一步
    但一名北京三甲醫院醫生對健康界表示,醫生通常只認可院內做的基因檢測,對於院外基因檢測公司出具的報告,只作為參考。上述醫生也表示,下一步北京或將把院外檢測機構會納入醫保。而一旦納入到醫保報銷好,良莠不齊腫瘤用藥基因檢測行業,將會提高行業集中度,進行洗牌。據了解,不僅每家醫院會通過招標,使用第三方機構做基因檢測,還會有部分醫生推薦病人去院外的一些基因檢測機構。
  • 河北體育館全力保障「火眼」實驗室開展檢測工作
    河北體育館全力保障「火眼」實驗室開展檢測工作發布時間: 2021-01-15 10:39:02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1月13日,一位工作人員將部分環境樣本通過樣本傳遞窗送入位於河北體育館院內的車載「火眼」實驗室。本稿圖片由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1月12日,石家莊市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全面展開。
  • 國內基因檢測行業細分趨勢:62起融資、吸金超200億元 競爭向醫院院...
    精準醫療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加之基因檢測技術落地成本斷崖式下降,基因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已經覆蓋早期篩查、疾病診斷、精準用藥、精細研發、精確隨訪的多點位、全鏈式場景。眼下正在做的,便是提升基因檢測在各個應用場景下的滲透率。在基因檢測的上一個年度盤點中,動脈網嘗試將基因檢測的落地模式區分為院內和院外兩類。
  • 吉因加:依託自主品牌測序儀,為NGS入院提供一體化全流程解決方案
    一石激起千層浪,以高通量測序(NGS)檢測為代表的精準醫療發展勢如破竹。吉因加作為國內精準醫療浪潮下首批成立的精準醫療企業之一,自2015年4月起開始聚焦腫瘤基因檢測,以液體活檢ctDNA和大Panel為切入口,提供腫瘤NGS檢測服務。吉因加兩位核心創始人易鑫博士和楊玲博士在國內基因檢測領域深耕多年,見證並全程參與了國內NGS產業從技術到產品再到市場推廣的整個完整過程。
  • ArcherDX會議邀約:癌症靶向融合基因檢測-NGS在精準醫學中的應用
    數十年來,融合基因已被公認為是腫瘤發生過程中的驅動事件。其臨床診斷和靶向治療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腫瘤組織中融合基因的腫瘤特異性事件及其在癌變過程中的致癌功能也使其成為抗癌的有前途的工具。基於對BCR-ABL癌基因的研究,開發了一種靶向治療劑伊馬替尼,該藥物除少數其他激酶外,可直接靶向ABL激酶。現在,已經開展了預測測試並且創建了治療反應的指標。
  • 諾禾致源腫瘤NGS多基因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
    2018年8月13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諾禾致源的「人EGFR、KRAS、BRAF、PIK3CA、ALK、ROS1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半導體測序法)」下文簡稱「多基因檢測試劑盒」)。
  • 【聽會筆記】丨高通量測序(NGS)與LDTs?腫瘤NGS基因檢測將何去何從?
    6基因檢測試劑盒,那麼它就是IVDs產品(三類);如果商品銷售時,除了申報的3基因或6基因以外,還覆蓋了其他與靶向治療或信號通路相關的多個基因,那麼它就是LDTs產品,即使多覆蓋的基因沒有收取任何費用,它仍然是LDTs產品,而不能算是IVDs產品。
  • 賦能院內分子診斷,因美納新一代基因測序儀在滬完成首臺裝機
    採訪對象供圖日前,因美納宣布基於下一代測序技術(NGS)的NextSeq550Dx基因測序儀在國內上市。2020年10月,NextSeq550Dx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用於臨床人源樣本的人類DNA檢測診斷,成為因美納在中國第二款獲臨床應用批准的測序產品。
  • [FDA]正式批准基於NGS的MSK-IMPACT用於腫瘤基因檢測
    [FDA]正式批准基於NGS的MSK-IMPACT用於腫瘤基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