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徐令予】
3月14日在英國倫敦的書展上,《柯林斯學習》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籤署了翻譯出版上海小學數學課本協議。《柯林斯學習》是世界著名的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的英國分部,他們計劃從今年9月起發行英文版上海小學數學課本,全套為36冊供英國學生使用。
英國教育界決定釆用中國的小學數學課本意義非同尋常,在中英關係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前些日子,中國要為英國修核電站,網上傳出了一個段子:「女王陛下,不好了,洋人要給咱修核電站了!」現在請允許我把該段子改寫如下。
1876年,英國人決定強行修建從上海閘北到吳淞口的鐵路,儘管清政府萬般不情願,但弱國無外交,也無可奈何。當時中國的官員是這樣向慈禧匯報的:「老佛爺,英國人來給咱們修鐵路了!」
當時的大英帝國,世界第一強權。想當年,英國攜堅船利炮,踹開無數國家的大門,殖民地遍布全球。那時的英國米字旗在全球各處驕傲地飄揚,人稱日不落帝國,好不得意。
那時英國的女王,站在白金漢宮的陽臺上,得意洋洋地喊道:「艦炮在手,天下我有!」於是天下臣民齊聲高呼:「女王陛下千秋萬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一百多年如白馬過隙,物換星移、人事全非!時間到了2016年9月15日。年邁的女王老眼昏花地坐在白金漢宮的夕陽下,坐下的首相大臣低頭匯報工作:「女王陛下,洋人要給咱修核電站了!」
女王猛然站起來,怒道:「混帳,咱大英的核電品牌不是響噹噹的嗎?什麼時候輪到洋人給咱修核電站。」
首相大臣低聲說道:「女王陛下,那都是過去了事了。咱大英的核電敗得連家底都沒了。現在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不讓洋人修核電站,全國電力缺口無法填補,您老只能再用蠟燭了。」女王聽了,沉默良久。
沒過幾月,2017年3月14日,英國決定全套翻譯上海小學數學課本供英國學生使用。大臣向女王匯報工作:「女王陛下,你的子民要用洋人的數學課本了!」女王聽了,一聲長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根據《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最新報告,中國大陸(包括北京,上海,江蘇和廣東省)在數學成績的世界排名中位列第五[1]。該報告顯示,在新加坡、中國香港特區、中華臺灣地區和中國大陸有四分之一的學生都是數學優秀生。相比之下,英國在排名單上列於第27位,儘管在閱讀和科學方面表現更好。
數學成績的低劣引起了英國教育家的關注,他們希望看到他們的排名能提高到與中國齊名。 2014年,英國國家數學教學卓越中心(NCETM)與上海教育機構合作,在一小部分英國學校中實施亞洲風格的教學。到2016年,英國教育部已經撥款5,030萬美元資助,在8,000所小學實施數學教學改革。
英國教育部的新聞稿說,新計劃將重點關注「孩子們作為一個班級接受集體的教學,加強對數學結構的深刻理解」。根據這種方法,每節課都集中於一個數學概念,反覆講解和練習,直到每個學生都有深入的理解。這種教育改革的大部分資金將用於培訓教師,讓他們接受和採用這種新的教學法。
強化數學教學的另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使用高質量的教科書。到目前為止,NCETM依靠中文教科書來培訓英國教師,但最近出版巨頭哈珀科林斯(HarperCollins)和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之間的合作將讓英國學生也能使用這些教材。
「據我所知,這在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為中國學生制定的教科書將按原文精確翻譯後出版並出售給英國學校使用。」《柯林斯學習》的常務董事柯林斯·休斯對中國日報的一份聲明中如是說。
在過去幾年中,將中國教科書納入英國學校的想法在英國越來越受歡迎。英國學校改革部長尼克·吉布特別聲明,他認為國際教科書是提高教育標準的關鍵。他在2014年出版商協會會議上說:「在這個國家,教科書根本不符合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標準,導致資源設計不當,破壞和降低了良好的教學工作。」在同一會議上,他也引用了英國教育專家Tim Oates的研究,他認為教科書而不是教師要對英國教育標準的下降負責。
但其他一些專家對英國學校採用中文教科書有所保留,認為這可能會損害英國教育的許多積極方面。聖馬可大學和聖約翰大學的教授路特·梅特森(Ruth Merttens)在「衛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刀切的方法不可能改善兒童的學習。 「更糟糕的是,它破壞了我們的文化和遺產中更重要的特點,它會傷害學生的創造力。」
還有一些人擔心,英國的教育制度缺乏應對中國嚴格的課程教學的能力。例如在上海,許多學生除了在星期六參加私人輔導課之外,還可以承受平時10至12小時的課時。雖然世界各地的普通學生每周花費約5小時的家庭作業,但上海學生每周花費近14個小時完成作業。這個過程大部分是為了通過大學入學考試或「高考」。
英國翻譯出版上海小學數學課本供英國學生使用具有劃時代意義。國民的數學教育對於現代社會的作用怎麼樣強調都不為過。
為什麼要學習數學?因為數學激勵人們蓬勃向上,數學推進人類繁榮興旺(human flourishing)[2]。
幸福的生活必須是蓬勃向上、繁榮興旺的生活。對於繁榮興旺古希臘人有一個詞:eudaimonia,他們認為這是一切美好事物的集合。在希伯來語中有一個類似的詞:shalom,用作問候語。沙洛姆有時被譯為「和平」,但這個詞有著更為豐富的背景。向某人說「沙洛姆」是希望他蓬勃發展,生活美好。在阿拉伯語也有一個相關的詞:salaam。
亞里斯多德討論的一個基本問題是:如何實現人類的繁榮興旺?什麼是幸福的生活?亞里斯多德認為,獲得繁榮興旺是通過行使美德。希臘的美德概念是「卓越的品格,導致卓越的行為」。這裡的美德不僅僅是道德的概念,勇氣和智慧也是美德。
數學的學習和實踐能培養內心深處的美德,從而促進人們蓬勃向上。無論你選擇什麼職業,數學薰染陶冶出來的美德將為你一生服務,助你終生繁榮興旺。
數學是通過實施人的五種基本需求來培養美德的:
人的第一個需求是玩樂。許多智力遊戲和棋牌娛樂都與數學有關,數學甚至產生了「趣味數學」(recreational mathematics)這樣一個分支,這在其它學科是極為少見的。在求解數學難題時,我們培養了好奇性,加強了團隊合作精神,同時鍛鍊了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精神。
第二個需求是愛美之心。數學總是要求對命題作出最簡約明確的定義和描述,對於定理的證明不僅要求正確完整、無懈可擊,還特別強調證明的簡練和優雅,追求完美和對稱。學習數學使我們獲得追求卓越的美德。
第三個需求是尋找真理。數學訓練人們用嚴格的思維,從原始公理出發通過邏輯推演對各種定論作出正確或錯誤的判定。在數學證明過程中人們學會謹慎嚴密的思考習慣,明白每個定理都有其存在的條件和它適用的範圍。隨著真理探索的深入,人們懂得越多,方才發覺自已的幼稚無知。
偉大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牛頓說過: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象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數學的確能讓人謙虛謹慎。
第四個需求是追求正義。在西方國家中,特別在像美國這樣的多人種移民國家裡,數學界中的人種和性別的分布的失衡非常嚴重。數學能讓人興旺發達,如果數學只為某些人種和少數階層的人掌握,那麼社會上興旺發達的只可能是一部分人,而社會和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就無法繁榮興旺,最終也無人得以繁榮興旺。這和「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自己。」實際上是同一個道理。所以數學教學必須首先實施有教無類,對人群實行全覆蓋,數學課堂上一個孩子也不能少。數學的普及教學不僅是傳授數學知識和技巧,更是提升追求公平正義的道德情操。
第五個需求是愛和被愛。我們不能否認人與人之間有各種差別,實施數學教學的普及化、全民化一定會有各種困難。數學教師必須具有超常的愛心和責任感。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關懷和愛護是提高整體數學水平的關鍵。對於一些確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該有特別的照顧,也要引導優秀的學生幫助困難學生,結成幫扶對子。要讓每個處於困境中的學生感到溫暖看到光明。
愛是人類最大的需求。愛和被愛是人類繁榮興旺的最高標誌。因為它服務於其他需求——玩樂、愛美、尋找真理,追求正義——而且也被他們所服務的。
數學的知識和技巧有益於所有人,每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離不開數學,但這決不是學習數學的全部理由,更不是最重要的理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我們通過趣味遊戲培養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精神;在感受數學語言的簡練和優美中追求人生的卓越完美;通過尋找真理學會謙虛謹慎;在追求正義中提升道德情操;在愛與被愛中形成團隊共同進步。只有數學才能使人頭腦清醒,心胸開闊,使我們成為即有理性又充滿愛心的一個大寫的人。
數學讓人們蓬勃向上,數學推進人類繁榮興旺。數學水平每況日下的社會,又能有什麼民主和正義?美國去年的總統大選就是一個最好的反例。
在去年總統大選中,在諸如疫苗接種與兒童自閉症得病率,全球氣候變暖與人類活動,槍枝暴力與精神病患者等一系列問題上,共和黨候選人混淆視聽,站在反智、反科學的立場。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其中包括唐納·川普,克裡斯·克裡斯蒂,蘭德·保羅和本·卡森——都認為父母應該能夠為孩子選擇是否和如何接種疫苗。
儘管所有的研究一再表明,延遲或更改接種疫苗時間表對兒童是否得自閉症沒有影響,數據顯示兩者之間沒有相關性。2015年還有一個重要發現:研究人員分析了95727名兒童的醫療數據,其中的1929名兒童的長兄或大姐患有自閉症。這1929名兒童接種MMR疫苗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但因為自閉症具有很強的遺傳成分,他們很有可能最終被診斷出病情。總體數據顯示,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得自閉症機會並不低於接種疫苗的兒童。
受過良好數學訓練,按照邏輯思維,成熟的選民應該不會被這些拙劣的謊言所欺騙。不過民主黨的候選人也好不到那裡去,他們在臺上的表演,哪裡有一點謙虛謹慎的氣質,一眼可看出都是些未受過嚴格數學訓練的主。在沒有良好的數學普及教育、缺乏理性思維的人群中搞大民主那只能搞成一場讓天下人取笑的滑稽劇。
這幾十年來中國迅速現代化與中國的教育,特別是數學教學的成功是嚴格同步和完全正相關的。短短的一百多年,中英兩國的數學教學的前後對比太具戲劇性了,我想我們的前人無論如何不會猜到有今日之結局。一百多年前中國是一無所有,再看看今天中國自己的數學教師隊伍和成套的數學教材,這個結局來之太不易了,世界歷史上沒有一個貧窮的人口大國能做到這一點。這是幾代中國人為之奮鬥犧牲換來的,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一個持續奮鬥發展的過程,他值得全體中國人為之自豪。
[1]https://nces.ed.gov/pubs2017/2017048.pdf p.31
[2]數學推進人類繁榮興旺(human flourishing)這個觀點出自美國數學學會卸任主席弗郎西斯·蘇(Francis Su)。他也是位華人,他有許多的故事,我有機會將另作一文以饗讀者。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