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每年夏天都釣不到大板鯽?魚又沒消失,它為啥不咬鉤呢?

2020-12-05 釣魚路人甲

前幾天寫的篇文章是建議在夏天釣魚的時候首選耐高溫的魚種,比如草魚,鰱鱅,鯿魚之類的,不建議釣鯽魚。就有釣友說知道鯽魚不好釣,可為啥不好釣,難點在哪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鯽魚在夏天為啥不好釣的原因。

1,習性不一樣

雖說魚都是變溫動物,但習性也不盡相同,就拿鯽魚來說,它耐寒能力強,但耐熱能力差。活躍程度和覓食慾望會受到外界環境影響。比如說陸地上空氣溫度是25-30度左右的時候,它們就比較活躍,身體消耗的能量大,吃東西自然更積極。而且那時候也因為產卵消耗大量的體力急需食物補充營養,大方向也是有利的。到了三伏天,不耐熱的習性就會讓它們感到不太適應,會習慣性的到水溫更舒適的深水區納涼。所以夏天短竿很少釣到大板鯽,反而用磯竿,拋竿偶爾能碰到。

2,夏天的氣候特殊性

大家都知道夏天的天氣不確定性很高,不僅僅是單純的溫度高,氣壓也不穩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來了陣雷雨,導致氣壓波動大。這些變化會導致魚情發生變化,魚不愛吃東西也就很正常了。遇到這種情況其實不僅是鯽魚,其它魚也沒有覓食慾望,有時候連白條都不會咬鉤。出門釣魚之前一定要看天氣預報,最好看當天和第二天有沒有大的天氣變化。特別要注意氣壓的變化,不要剛到釣點天氣就悶悶的,浮漂一定會是定海神針。

3,溶氧量不足影響魚情

魚的活躍度和水中的溶氧量是密切相關的,即使在高溫天氣沒有出現大的氣候變化,水中的溶氧量也是偏低的。在溶氧量較低的情況下,個頭比較小的魚警惕性差一些還會到近岸淺水區來活動,但大個體的魚(並不僅僅代表鯽魚)會待在安全感相對足的地方,寧可少活動也不會去沒有安全感的地方,釣不到大板鯽也就不奇怪了。用短竿全都是小奶鯽和其它小雜魚,連續釣幾次也就沒動力了。

4,該怎樣應對呢?

出釣時間有講究,既然鯽魚不喜歡高溫,那麼我們可以選擇溫度相對低的早晚時分出釣,也可以選擇雨後出釣。在這些時候大氣壓是緩慢上升的(至少是比較穩定的),如果刮個微風就更好。這時候魚的活性和覓食積極性會比白天高很多,魚口自然不一樣。即使在白天做釣儘量選一些水溫比較低長期不見陽光的涵洞、水閘內部或者有遮陽的河道轉彎深水區。

另外,釣法和和餌料也可以適當調整,儘量選擇水底環境複雜的深水處。餌料以清淡為主,不僅是大個體的鯽魚喜歡本味餌,還因為小魚鬧窩會很誇張,用腥味餌料到不了底,想要誘魚快可以適當加點甜。

最後:說一千道一萬,釣魚都是需要隨機應變的,想要釣得好只掌握好基本功是不夠的,決定漁獲的往往是你能不能做到隨機應變。

相關焦點

  • 鄉村野河溝,草洞探釣「半桶」野生鯽魚,蚯蚓作釣野魚瘋狂咬鉤
    鄉村野河溝,草洞探釣「半桶」野生鯽魚,蚯蚓作釣野魚瘋狂咬鉤,行走在鄉間小路上已是豔陽高照,釣魚人也停不下來,又有幾天沒摸魚竿了,在這春暖花開的日子一定要去水邊魚樂魚樂,這次依然是探釣一個鄉村野河溝。再看看,小灣子裡面有點草,淺,這裡不好架杆,自然沒得人,心中竊喜,這些位置正是我喜歡的釣點,野釣嘛,往往越難下竿的地方越藏魚,畢竟又有水草,肯定是釣野生鯽魚的絕佳位置。
  • 天氣冷,連板鯽都不咬鉤了?那是你沒試過這用餌秘訣,莫洩露哦
    細心的釣友就會察覺到,無論哪個季節都可以垂釣鯽魚,只不過到了寒冷的冬季,要麼沒有吃口,一有吃口準是大板鯽所為。當然今年的霧霾天氣特別多,要想在這樣的天氣下釣好魚,除了靠運氣,餌料用法也挺有講究。所以下面就來分享一下,關於冬釣鯽魚時的一些用餌思路,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
  • 別總抱怨大魚不咬鉤,這2個細節做不好,大魚進窩了也不會吃餌
    每個釣魚人出去釣魚的時候都盼望著能有好的收穫,如果還能釣幾條大魚那就完美了。於是在長期釣小魚的情況下,釣大魚的心思就淡了。於是我們不得不問這樣一個問題,大魚為啥這麼難釣?有人說大魚數量少,也有人說大魚不靠岸,還用一些釣友說釣位沒選好,窩料和餌料不給力等等。
  • 野釣大板鯽什麼餌料好?三種餌料,商品餌料只能排最後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釣友問想釣半斤以上的鯽魚,該怎麼選餌料?半斤以上的鯽魚可以稱為大板鯽了,在現在的野釣資源中,很多水域幾乎已經見不到了!有這種大板鯽的野釣水域,魚的數量也不會很多,並且它們覓食時警惕性非常高,除春季產卵期外,很少近岸覓食,所以我們野釣時,很難釣到大板鯽!雖然大板鯽難釣,但是作釣時用對方法、餌料還是會能釣獲!下面就從個人作釣大板鯽的經驗(文中配圖均為本人所釣),與釣友們聊一下適合釣大板鯽的餌料。首先:建議就地取材!
  • 鯽魚咬鉤的四種常見漂相,看到這些動作的時候提竿,中魚率100%!
    鯽魚是許多釣魚人非常喜歡垂釣的魚種,不僅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釣到,而且鯽魚對餌料的要求也沒有那麼高,不管是商品餌還是自製餌料,都非常容易的可以釣獲鯽魚。鯽魚吃餌的動作非常的標準,在95%以上的情況下,鯽魚的吃餌動作都是先吸後吐,覺得餌料沒有任何問題的時候才會吞入口中,然後抬頭遊走,所以我們浮漂在作釣鯽魚時一般出現的動作都是:首先一上一下,一下一上的點動幾次,然後又徐徐上升,此時提竿必中鯽魚!
  • 有魚咬鉤卻還是釣不上來魚?要找對方法,改變思路!
    #釣魚#大家在野釣的時候經常會碰到有魚咬鉤卻怎麼都釣不起來,魚口很好卻就是不中魚,那麼我們該如何來應對這種有魚咬鉤卻釣不起的情況呢?在野外進行垂釣或者在某些池塘當中,小白條和麥穗魚以及蝦米螃蟹等較多,這些魚們對腥香類的餌特別的喜愛,這些小魚是吞不下餌的。6、用鉤是不是太大。大家都知道釣什麼魚就要用什麼鉤。習慣了傳統釣法的釣友們改學其他釣法時,用7號的伊勢尼魚鉤來釣鯽魚,當然只會有信號而釣不上魚了。7、浮漂調整得太過於靈敏。
  • 為啥你釣不到大魚?因為沒人提醒你,這幾個誤區是釣大魚的大忌
    一年之中春秋2個季節都是釣魚人的黃金季節,但是釣友們更多的是喜歡秋季,為啥呢?因為秋季比春季更適合釣大魚。但是很多釣友也吐槽說自己從來沒釣到過大魚,原因是什麼呢?自然水域大魚數量相對比較少,也很狡猾,除了釣位要選對以外,想要釣到它們最關鍵的是要把它們誘進窩並且留住它們。
  • 冬季釣大鯽,蚯蚓作餌效果好!使用蚯蚓的7大技巧,你知道嗎?
    魚為什麼愛吃蚯蚓蚯蚓其實是無法在水下生存的,放進水裡只會被淹死。一個在土裡,一個在水裡兩個不搭嘎的生物,很多魚都可能沒見過蚯蚓,為什麼蚯蚓卻能釣上魚來?原因就在以下兩點:1. 魚喜歡吃活餌動物蛋白是魚類生長不可或缺的,掉進水裡的飛蟲,水中的幼蟲或水蛭都是魚經常能吃到的小動物,蚯蚓在水下掙扎蠕動,也起到了相同的效果。2.
  • 春天用蚯蚓釣鯽魚,一定不能漏鉤尖?露出鉤尖魚就不咬鉤?
    春天來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釣大板鯽的旺季,熬了一個冬天的釣魚人又開始活躍在水邊了。在春天釣鯽魚很多人喜歡用蚯蚓做餌料,關於用蚯蚓釣魚有個很有意思的爭論:要不要露鉤尖?露鉤尖會不會影響魚口?相信很多釣友在初學釣魚的時候都聽老釣友說過這樣一句話:釣蚯蚓千萬別露鉤尖,魚兒看到鉤尖就不會吃餌了。不知道其他釣友怎麼認為,反正路人甲小時候是信了老釣友的話。(還有的老釣友教我,用蚯蚓釣魚的時候在蚯蚓上吐口水,這樣魚愛吃,釣一天下來口水都吐了半斤,現在想想真奇葩)那麼釣魚真的不能將鉤尖露在外面嗎?路人甲覺得要辯證來看。
  • 冬季釣魚,最易被忽視的「隱性」技巧,釣不到魚,可能這點沒做好
    一、打窩要精準冬季鯽魚喜歡扎堆,氣溫越低魚群越大,而且不愛動。只所以魚群越大可能是因為氣溫太低,更適合過冬的區域較少造成的,其次也有抱團取暖的效果。如果打窩不精準,或者叫做窩點的面積較大,發窩之後魚在水底分布會比較分散,下鉤到窩點,距離魚較遠的話魚甚至都不會主動進食。
  • 尋魚探釣系列之二:團頭湖炮竿擒板鯽
    漁夫上次發布了《尋魚探釣系列之一:巨物難覓其蹤影,鰟皮鯽魚玩「雙飛」》文章後,很多釣友紛紛索要釣點位置圖。漁夫當然慷慨而給,因為都是同道中人,那種迫切的心情,漁夫深表理解。漁夫攝影拿到釣點定位圖後,家住望城的釣友「漁夫和魚」,在10月25日下午趕往釣點,試釣了三個小時左右。據他說,趕到釣點時,已是下午2點半左右。
  • 夏初兩不釣,一不釣大肚子魚,二不釣紅尾巴魚,這是什麼意思呢
    穀雨一過就是夏,天氣再度降溫的概率也是越來越低,只要不是遇到寒流,幾乎天天都是出門釣魚的好天氣,所以不管是新手還是老鳥,只要條件允許,都是欣然而往;在釣魚的圈子裡,有經驗的老鳥卻說,夏初兩不釣,一不釣大肚子魚,二不釣紅尾巴魚,這話讓很多新手頗為摸不著頭腦,尤其是第二句,是什麼意思呢?
  • 野釣的時候,窩子裡有一大串魚泡,但就是不吃鉤的原因在此
    魚兒是不是找不到餌料如果水底有水草,雜物之類的障礙物,鉤餌陷進裡面,魚兒中找不到餌料,同樣也會出現魚兒不咬鉤的情況。一般來講,水底的情況,我們在在調漂找底的時候,基本上是可以判斷出來的。這也是為啥找底的時候,建議在釣點周圍多拋幾竿的原因所在。綜上所述,餌料的問題同樣是魚兒不咬鉤的重要原因。而餌料問題中的味型和鉤餌狀態是最為關鍵的兩點。
  • 大藍鯽·腥世界狂拉大板鯽,爽呆了
    冬季作釣,餌料腥味為主,今天直接試用單開大藍鯽·腥世界。在家用溫水開好餌料,便於出絲。一早趕到河邊,難得看到老沈也在作釣,今天有伴不寂寞了。既方便邊釣邊聊,又可對比驗證大藍鯽·腥世界的效果,就找了個離老沈釣位不遠處作釣。開好的餌料拉絲合適,附鉤性好。老沈是遠近聞名的傳統釣釣鯽大師,他釣得總是比旁任多且精。
  • 有魚咬鉤提竿沒魚?這些原因和解決方法,掌握之後更優秀
    釣魚是一項變化多端的活動,尤其是魚口問題,在實際作釣中,總會遇到很多種情況,其中有魚咬鉤,但是提竿卻不見魚。不管是新手還是老手肯定都能碰到這個問題,老手是會去分析其中的原因所在,而新手的話,由於作釣經驗不足,可能會產生許多疑問,最後搞的一頭霧水,對垂釣失去信心。
  • 窩子裡有魚卻不咬鉤?無非就是這5個原因,解決後魚就不難釣了
    在自然水域釣魚,魚情變化是最多的,常常會因為各種外界因素的幹擾而讓魚情發生變化。有時候同樣的餌料,同樣的釣位,昨天和今天的魚口都有很大的區別。明明感覺今天和昨天的溫度也沒有太大變化,可就是沒魚吃餌,有時候甚至感覺到窩子裡有魚,可浮漂就是不動。
  • 都說空鉤調平水釣2目頓口最清晰,為啥你調平水浮漂卻沒動作?
    尤其是被很多人推崇的調平水釣2目,很多新手調出來的效果卻是完全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路人甲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一,首先咱們來分析下空鉤調平水的優勢:1,不用擔心找不到底,在調高釣低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浮漂的吃鉛量和餌料的比重不合理,導致餌料沒辦法將浮漂壓下去。
  • 魚不靠岸就把餌送出去,筏竿配串鉤遠投,輕輕鬆鬆就把魚釣了
    如果漁獲能夠有保障,我想誰都希望用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去垂釣,比如拿個短竿釣近點操作起來不得輕鬆點麼。但事實上,野釣不可能有保障,某些地區甚至在進入冬季後魚就像消失了一樣,咋釣咋沒口,水質好一點的地方近岸三五米的水底都清晰可見,有魚沒魚一目了然。冬釣並非一定要釣遠釣深,但釣遠釣深是你不可忽略的一個選擇。
  • 釣魚要學會找魚的規律,找對了冬季也能釣到魚
    順天時,首選睛暖天時出釣寒冬釣魚,首要之策就是一定要選擇晴暖天出釣,這才有望釣獲。然而寒冬氣候是變化無常的,天氣的冷暖,必然會影響水溫升降,而水溫的高低,又必然會影響魚兒的生活規律,而此時的魚兒,對水溫的變化特別敏感,哪裡的水溫適宜,就向哪裡遊動。故此,冬釣時只能選擇陽光燦爛的晴暖天氣,它是寒冬釣鯽成功的關鍵之所在。
  • 為啥你泡的酒米誘不到魚?這3個誤區,能讓誘魚效果減半
    說起酒米,釣魚人應該都很熟悉,在網上經常聽見某某大師說用酒米打窩釣了多少魚。於是自己也有模有樣的去學這跑酒米,效果卻不是很理想。而且後期我們都會添加一些營養物質進去,比如說維生素B2,牛某鯽等等。酒米的顏色要夠鮮豔,比如說紅色,黃色,在水底就比較顯眼,我們所釣的淡水魚一般眼神都不好,顏色越顯眼就越容易被它們發現,誘魚效果自然更好。2,留魚很多釣友都以為酒米留魚的主要功能是顆粒散落在水底後,零零散散的會讓魚兒想吃又吃不飽,不吃又捨不得,這樣魚就會一直待在水底不願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