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寫的篇文章是建議在夏天釣魚的時候首選耐高溫的魚種,比如草魚,鰱鱅,鯿魚之類的,不建議釣鯽魚。就有釣友說知道鯽魚不好釣,可為啥不好釣,難點在哪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鯽魚在夏天為啥不好釣的原因。
1,習性不一樣
雖說魚都是變溫動物,但習性也不盡相同,就拿鯽魚來說,它耐寒能力強,但耐熱能力差。活躍程度和覓食慾望會受到外界環境影響。比如說陸地上空氣溫度是25-30度左右的時候,它們就比較活躍,身體消耗的能量大,吃東西自然更積極。而且那時候也因為產卵消耗大量的體力急需食物補充營養,大方向也是有利的。到了三伏天,不耐熱的習性就會讓它們感到不太適應,會習慣性的到水溫更舒適的深水區納涼。所以夏天短竿很少釣到大板鯽,反而用磯竿,拋竿偶爾能碰到。
2,夏天的氣候特殊性
大家都知道夏天的天氣不確定性很高,不僅僅是單純的溫度高,氣壓也不穩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來了陣雷雨,導致氣壓波動大。這些變化會導致魚情發生變化,魚不愛吃東西也就很正常了。遇到這種情況其實不僅是鯽魚,其它魚也沒有覓食慾望,有時候連白條都不會咬鉤。出門釣魚之前一定要看天氣預報,最好看當天和第二天有沒有大的天氣變化。特別要注意氣壓的變化,不要剛到釣點天氣就悶悶的,浮漂一定會是定海神針。
3,溶氧量不足影響魚情
魚的活躍度和水中的溶氧量是密切相關的,即使在高溫天氣沒有出現大的氣候變化,水中的溶氧量也是偏低的。在溶氧量較低的情況下,個頭比較小的魚警惕性差一些還會到近岸淺水區來活動,但大個體的魚(並不僅僅代表鯽魚)會待在安全感相對足的地方,寧可少活動也不會去沒有安全感的地方,釣不到大板鯽也就不奇怪了。用短竿全都是小奶鯽和其它小雜魚,連續釣幾次也就沒動力了。
4,該怎樣應對呢?
出釣時間有講究,既然鯽魚不喜歡高溫,那麼我們可以選擇溫度相對低的早晚時分出釣,也可以選擇雨後出釣。在這些時候大氣壓是緩慢上升的(至少是比較穩定的),如果刮個微風就更好。這時候魚的活性和覓食積極性會比白天高很多,魚口自然不一樣。即使在白天做釣儘量選一些水溫比較低長期不見陽光的涵洞、水閘內部或者有遮陽的河道轉彎深水區。
另外,釣法和和餌料也可以適當調整,儘量選擇水底環境複雜的深水處。餌料以清淡為主,不僅是大個體的鯽魚喜歡本味餌,還因為小魚鬧窩會很誇張,用腥味餌料到不了底,想要誘魚快可以適當加點甜。
最後:說一千道一萬,釣魚都是需要隨機應變的,想要釣得好只掌握好基本功是不夠的,決定漁獲的往往是你能不能做到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