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死亡法》器官移植的意義在最後一位
《腦死亡法》器官移植的意義在最後一位 2002-11-15 15:09 作者:朱步衝 2002年第45期
-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八原則 腦死亡患者可器官移植
首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將出臺 確立八項原則——— 本報訊 在昨天舉行的第六屆國際臨床肝臟移植研討會上,衛生部官員透露,我國首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現正面向社會徵求意見,隨後將上報國家相關部門。據了解,即將出臺的《條例》中首次規定,腦死亡患者可以進行器官移植手術。
-
衛生部副部長:目前用腦死亡者器官進行移植非法
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信息時報報導,11月3日,在醫生告知陳桂馨腦死亡時,番禺王傑豪三姐弟開始了捐贈媽媽的器官之旅。國家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指出,目前使用腦死亡者的器官進行移植屬非法行為。 國家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前日在廣州出席《全國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峰會》表示,腦死亡是科學的進步,已有89個國家和地區對腦死亡做了立法。衛生部起草完成了腦死亡標準,但立法工作還有待於全國人大決議。昨日黃潔夫進一步指出,中國尚未對腦死亡進行立法,目前使用腦死亡者的器官進行移植屬非法行為。 至今為止,全國已有24位腦死亡患者捐贈了106個器官,救助了100例患者。
-
移植那些事:如何做好腦死亡患者的器官管理?最新指南告訴你!
2020年4月6日,加拿大血液服務中心(Canadian Blood Services)更新了2006年由加拿大器官捐獻與移植協會(Canadian Council for Don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提出的器官移植供者管理實踐指南,旨在從確認患者腦死亡到外科移植團隊介入這段時間內更好地保存待移植器官的功能,供從事成人及兒童器官移植的醫務工作者借鑑。
-
如何判定腦死亡? 腦死亡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如何判定腦死亡? 腦死亡的判斷標準是什麼?時間:2016-11-14 11:51 來源:蝌蚪五線譜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判定腦死亡? 腦死亡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死亡是每個人的人生終點,如果有人問你怎麼判定一個人是否死亡,或許你首先會想到心臟停止跳動,也沒有呼吸了。
-
日本腦死亡兒童器官捐贈人數上升
北青網訊 日本同意腦死亡兒童器官捐獻的家庭數量正在增加。截至8月25日,今年日本18歲以下的兒童捐贈者總數為13人,遠遠超過2018年全年的7人,首次達到10人以上。專家表示,這一增長部分原因是越來越多的監護人和兒科醫生允許並鼓勵腦死亡兒童進行器官移植。在日本,15歲及以上的青少年在1997年被允許成為器官捐獻者。從2010年起,15歲以下的兒童也可以捐贈。根據日本移植學會和其他來源的數據,2016年之前,18歲以下的兒童捐獻者每年只有4人或更少,2017年增加到6人,2018年增加到7人。
-
沒有OPO就沒有器官移植
家屬籤署同意書後,患者由中醫院轉院到市醫院繼續進行搶救治療。11日晚9點多,醫生判定腦死亡,隔12個小時後再次判斷腦死亡無誤。12點開始器官摘取及評估,與此同時,器官的信息已經錄入COTRS系統進行自動匹配。 而每當COTRS系統有腎源分配到了中山市人民醫院,鄧德成的手機就會收到簡訊提示。
-
衛生部副部長談器官移植 提出兩種死亡判斷標準
實行「兩種標準並存,兩種選擇自主」方針 是否捐贈器官由家屬決定 三湘都市報9月18日訊(記者 胡忠民通訊員曾慧華)對於我國每年上百萬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來說,一個好消息即將來臨。《人體器官移植管理條例》(討論稿)已準備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徵詢意見,衛生部黃潔夫副部長今天在長沙湘雅三醫院詳細介紹了即將面世的《條例》。《條例》如果通過,我國將實行心跳停止、腦死亡兩種標準並存,兩種自主選擇的方針。我國器官移植髮展有望走上一個新臺階。
-
器官移植的法制和倫理建設
這份聲明呼籲中國醫務工作者嚴格遵守醫學準則和倫理原則開展人體器官移植工作,恪守職業道德,尊重人的生命尊嚴,堅決抵制各種形式的人體器官買賣活動。該聲明發出後,迅速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機構的高度評價:「中國在器官移植領域開始與國際接軌,具有裡程碑意義!」 器官移植是20世紀生物醫學工程領域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是近代醫學偉大的成就之一。
-
王海波:建立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新體系
王海波於1998年畢業於中國廣州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 2001年獲得美國馬裡蘭大學化學碩士學位。器官捐獻不僅是科學問題,還是文化和社會問題。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波醫生近期在接受《世界衛生組織簡報》採訪時表示,中國正根據本國文化習俗和社會規範,建立符合倫理的、可持續發展的國家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新體系。
-
上海首批兩家醫院對接「施予受」平臺,器官捐獻登記更加可及
原標題:上海首批兩家醫院對接「施予受」平臺,器官捐獻登記更加可及 「我已經快過『19歲』生日了!」身穿「綠葉志願者」馬甲的老徐說。 老徐不是真要過19歲生日,他今年已有66歲。19年前,他成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第一位「換肝人」。如今身體健康的他,又是中山醫院癌症康復、移植受者志願者服務基地的一名志願者。
-
漲知識|人體哪些部位已經可以器官移植,哪些還是禁忌
> 來源:澎湃新聞 器官移植被認為是20世紀人類醫學史上三大裡程碑之一,目前人體有哪些器官可以進行移植呢?
-
我國申請器官捐獻人數飛速上漲 器官短缺問題仍嚴重
器官捐獻由計算機分配 飽受質疑的還有器官分配。黃潔夫說,「公開、透明、可溯源的器官分配體系至關重要。」 2011年4月開始,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上線,覆蓋169家具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 錄入病人數據由醫院醫生負責,如果有醫生在登記數據時造假,人為提高病情危重程度,一旦被發現,將取消醫生所在醫院的器官移植資質。同時,國家衛計委也會不定期對醫院進行抽查。 在王海波看來,由計算機決定的器官分配系統既顯示了分配的公平、透明,也保障了分配的高效和安全。
-
2020年中國器官移植市場現狀分析,相關捐獻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劣勢(W):具體可表現為我國沒有一部全國統一的器官捐獻的法律,各地方法規規定的人體器官捐獻條例有一定的出入,不利於器官捐獻的全面發展;我國「入土為安」、「死後留全屍」等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交叉移植不合法及沒有確立腦死亡判定標準等。
-
祥雲縣人民醫院完成首例人體器官捐獻手術
祥雲縣人民醫院供圖 近日,雲南省祥雲縣人民醫院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順利完成捐獻。這是一名嚴重腦損傷患者,在積極努力搶救治療後,患者的病情持續惡化,出現了腦死亡。醫生在與家屬反覆溝通病情後,家屬做出了捐獻器官幫助他人的決定。
-
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改革歷程
2017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修訂,明確要推動器官捐獻工作,探索了慈善機構等開展人道主義救助的機制。 根據《條例》規定,原衛生部於2008年對器官移植醫院進行了審查和準入,將有移植資質的醫療機構從原來的超過600家精簡到了164家,並進行嚴格的管理和年度審查。同年建立了肝移植和腎移植受者的科學登記系統,用於登記和考核移植項目的醫療質量。
-
兒科醫院今完成上海首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
經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中國幹細胞集團的共同努力,樂樂順利完成了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據悉,這是上海首次採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的病例。樂樂是在兒科醫院移植的第100例罕見病患兒,這也是中國幹細胞集團完成的第3500例移植。 樂樂自出生後6個月便開始出現面部皮膚出疹,並反覆增多、蔓延至雙手臂;3歲,開始頻繁出現呼吸道感染和中耳炎;7歲,做了兩次舌下腺囊腫切除術;8歲,開始反覆出現肺部感染,多次住院治療。
-
衛生計生委關於印發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培訓與認定管理辦法等有關...
第十四條 申請參加培訓的醫師,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一)持有《醫師執業證書》,執業類別為臨床,執業範圍為外科或兒科(小兒外科方向),執業地點為三級醫院;(二)近3年未發生二級以上負完全責任或主要責任的醫療事故,無違反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倫理原則和人體器官移植技術管理規範的行為;(三)取得主治醫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不讓窮人成為富人的器官庫
中國器官移植的冬天與春天十幾年過去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依然記得在他做國內第一例肺移植治療肺氣腫手術之前面對的謠言,當時就有人傳言移植到人體的肺來自於豬,所以大家覺得做肺移植肯定不能成功。
-
光明日報:在法律和倫理框架下開展器官移植
原標題:在法律和倫理框架下開展器官移植 8月18日至23日,第26屆國際器官移植大會暨國際器官移植協會(TTS)成立50周年紀念大會在香港召開。紀念大會舉辦了「中國器官移植的新時代——中國專場」會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改革發展取得的成就。 器官移植是人類醫學發展的巨大成就,挽救了無數終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