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四人桌會接觸最多呼吸道飛沫的是這裡

2020-10-21 楚yoyo



在一張四人桌上,四人桌不同位置會接觸多少呼吸道飛沫呢?

日本科學家發現在一張四人桌上,一個人說話時對角線的人接觸到的飛沫是講者對面人的四分之一。

日本研究:四人桌不同位置會接觸多少呼吸道飛沫?

日本立根大學、神戶大學研究人員使用超級計算機Fugaku對這一場景進行模擬。

研究人員模擬四個人坐在一張桌子上,其中一個人說話一分鐘,對其他三個人全身可能接觸到的飛沫進行計算。結果發現,如果將說話者對面的人接觸到的飛沫量定為1,那麼坐在旁邊的人(說話時會轉頭)身上的飛沫量就是5,坐在他對角上的人身上的飛沫量僅為1/4。

日本研究:四人桌不同位置會接觸多少呼吸道飛沫?

研究人員還測定了溼度對辦公室內飛沫的影響:如果一個人沒戴口罩時咳嗽,那麼在30%的溼度下的飛沫可以大量飛到桌子的對面。當溼度達到60%的時候,飛過去的飛沫減少了大約一半。

日本研究:四人桌不同位置會接觸多少呼吸道飛沫?

由此可見,溼度高可減少飛沫的傳播,在室內通過隔板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止病毒傳播的功效。


相關焦點

  • 日本最新研究表明:室內溼度60%飛沫傳播少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寧蔚夏冬天氣候寒冷、空氣乾燥,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尤其給喜冷怕熱的新冠病毒傳播創造了可乘之機。近期,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組,運用超級計算機進行的模擬實驗表明,預防新冠病毒,在室內加溼和換氣有較好效果。
  • 研究發現飛沫最遠可傳6米,是美疾控推薦社交距離的3倍多
    有多少飛沫會變成氣溶膠顆粒?在新冠預防措施方面,這些問題的答案將為政策制定者和公眾提供急需的指引。為此,有研究團隊專門研究了環境的溫度、溼度及空氣流通速度,會對飛沫傳播產生怎樣的影響。9月10日,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的期刊《Nano Letter》刊登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在溼冷條件下,飛沫最遠可傳播6米。
  • 關注|冬季校園常見呼吸道傳染病預防知識
    為了有效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今天我們一起來關注和了解冬季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知識,提高學生自我防病的意識和能力,遠離呼吸道傳染病。冬季比較常見的傳染病包括: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結核等,這些疾病雖然臨床症狀各異,但都與乾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有關,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其傳播途徑的共同特點是:大多通過呼吸道飛沫散播傳染,也可通過患者口、鼻及皰疹的分泌物直接傳染給被接觸者;水痘還可通過直接接觸傳播。
  • 健康測查,怎樣應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備選答案A呼吸道合胞病毒不會造成成年人感染B通過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C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D抗生素是治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正確答案 C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答案解釋
  • 【科普】冷空氣來襲 謹防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是由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傳染性疾病。病原體主要通過空氣飛沫或氣溶膠傳播。健康人吸入感染者噴射出的飛沫或氣溶膠(大聲講話、咳嗽、打噴嚏時形成的)後就可能被感染。也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傳播。 新冠疫情期間,我們為抗擊病毒做了很多的衛生防護措施,居家隔離、少聚集、出門戴口罩、室內勤通風、勤洗手、講究呼吸道禮儀等。數據顯示,新冠疫情期間,我們遵循這些預防規律,很多呼吸道傳染病發生率有了大幅下降。
  • 研究:新冠病毒可通過眼結膜感染 1天後轉至呼吸道等
    COVID-19的暴發具有很高的傳染性,目前普遍認為新冠病毒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呼吸道飛沫或直接親密接觸進行傳播,然而其他潛在的傳播途徑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在此前的臨床病例中,患有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和COVID-19的結膜炎患者都有在眼淚和結膜分泌物樣本中檢測到病毒RNA的情況。
  • 新的模型利用人們的呼吸頻率來追蹤攜帶病毒的飛沫
    美國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如果你接觸到新的冠狀病毒,你被感染的可能性有多大?據南達科他州立大學機械工程系的助理教授Saikat Basu說,你吸入的病毒顆粒數量以及它們在呼吸道中的位置會影響你感染COVID-19的機率。「要被感染,你必須先吸入病毒,所以吸入方式很重要,」Basu說。他開發了一個模型,利用呼吸速率來追蹤可能到達呼吸道最脆弱區域的液滴的大小。
  • 研究回顧一起餐廳聚集感染案例:空調或助推飛沫傳播 尚無證據顯示...
    這項研究回顧分析了今年1月在廣州一家使用空調的餐廳發生的一次疫情傳播,涉及在同一個時間段內就餐的3個家庭,共10個人被確診為COVID-19。研究認為在這次傳播鏈中,飛沫傳播是由空調通風引起的,感染的關鍵因素則是氣流的方向。目前,國內多地疫情雖基本平息,但復工、開學、旅行等多項涉及密集人群的活動仍在謹慎中推進。
  • 傳染屆三兄弟流感、水痘、腮腺炎,冬春季如何防治呼吸道傳染病?
    #冬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由於天氣寒冷、乾燥,尤其在北方,氣候多變、氣溫偏低,人體的免疫力相對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機而入、侵襲人體,若平時不注意鍛鍊,再加上室內空氣不流通,很容易發生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流行
  • 最新研究表明,戶外也需要戴口罩
    由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率先發布的研究發現,室外對於新冠傳播可能不如我們最初認為那樣安全。該研究由機械工程副教授Kiran Bhaganagar進行,使用從美國COVID-19熱點區域紐約市獲得的數據。Bhaganagar稱,這是首次測試戶外條件下冠狀病毒傳播的研究。
  • 可致呼吸道感染、角膜結膜炎、胃腸炎等
    ,近年來,因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暴發疫情在國內外時有報導。腺病毒常侵犯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等,非常耐熱耐酸腺病毒是一種引起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的病毒,常侵犯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眼結膜和淋巴結等,該病毒是在1953年由Rowe等人從人體腺樣組織中首次分離,1962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將該新病毒正式命名為腺病毒。
  • 新研究證實戴口罩可有效阻擋病毒通過飛沫傳播
    一項近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新研究展示了戴口罩可有效阻擋病毒通過飛沫傳播的影像證據,其中無呼吸閥的N95口罩防護效果最佳。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雷射影像分析發現,阻擋飛沫效果最佳的口罩是一線醫務人員常用的無呼吸閥N95口罩。此外,外科口罩和聚丙烯醫用防護口罩也顯示出很好效果。手工製作的棉口罩也可有效阻擋日常說話產生的飛沫噴出,但頭巾和圍脖並不能很好地阻擋飛沫。
  • 梅奧診所新研究:口罩在預防COVID-19傳播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梅奧診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任何一種口罩對預防新冠病毒傳播都至關重要。研究人員用人體模型證明了口罩的有效性,並在不同距離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發現,口罩與社交距離相結合,可以顯著降低一個人在接觸感染者時感染COVID-19的風險。
  • 梅奧診所新研究:口罩在預防COVID-19傳播方面發揮著 「關鍵」作用
    梅奧診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任何一種口罩對預防新冠病毒傳播都至關重要。研究人員用人體模型證明了口罩的有效性,並在不同距離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發現,口罩與社交距離相結合,可以顯著降低一個人在接觸感染者時感染COVID-19的風險。
  • 一項新研究證實戴口罩可有效阻擋病毒通過飛沫傳播
    一項近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新研究展示了戴口罩可有效阻擋病毒通過飛沫傳播的影像證據,其中無呼吸閥的N95口罩防護效果最佳。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雷射影像分析發現,阻擋飛沫效果最佳的口罩是一線醫務人員常用的無呼吸閥N95口罩。此外,外科口罩和聚丙烯醫用防護口罩也顯示出很好效果。手工製作的棉口罩也可有效阻擋日常說話產生的飛沫噴出,但頭巾和圍脖並不能很好地阻擋飛沫。
  • 俄專家:蚊子體內的新冠病毒一天之內就會死亡,不會引起呼吸道病毒...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流行病學中央科學研究所自然起源疾病診斷新方法科研小組負責人柳德米拉∙卡蘭向衛星通訊社表示,多種蚊子體內的新冠病毒一天之內就會死亡,吸血蚊蟲攜帶的大部分病毒都不會引起呼吸道病毒感染。
  • 首次捕捉到,人在說話時產生飛沫的畫面
    ,但在口中產生飛沫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在這項研究中,他們利用高速成像技術,首次直觀地捕捉到了人們在說話時產生飛沫,並將這些飛沫噴向空氣中的畫面。這些細絲很薄,很快就延伸到幾釐米長,最後變成液滴,以飛沫的形式被氣流帶出說話者的嘴巴。
  • 呼吸道合胞病毒來勢洶洶 如何減輕RSV帶來的危害
    醫生一看這些症狀就會高度警惕,這很可能不是感冒,而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導致的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種在全球範圍內流行,引起5歲以下兒童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指毛細支氣管炎、肺炎)的首要病毒,也是嬰幼兒因肺炎住院的首要因素,嚴重威脅兒童的健康成長。
  • 研究發現DIY口罩在阻止高速飛沫方面「相當有效」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在疫情初期,人們對使用自製和可重複使用的口罩存在一些爭議,公眾對這些普通材料是否能適當減緩空氣中飛沫的擴散表示擔憂。一些研究已經驗證了這些口罩的使用效果,不過他們關注的是較小的飛沫,而不是打噴嚏時排出的較大飛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