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著島上不斷變化的一切-NAWA公共雕塑/Oskar Zieta

2021-01-08 騰訊網

35個拱狀結構創造出一個超輕且耐用的結構 Oskar Zieta

感謝Oskar Zieta對gooood的分享

NAWA所在的Daliowa島是弗羅茨瓦夫市中心的十幾個島嶼中最小的一個。該項目旨在將一個被人們忽略和遺忘的空間轉變為開放的公共場地,居民們可以在這裡集會、舉辦音樂會和藝術活動。

▼視頻 Oskar Zieta

▼項目概覽 Oskar Zieta

▼城市環境 Oskar Zieta

這座建築雕塑由35個仿生鋼拱構成,形式上參考了島嶼的形狀,以及附近大教堂島上建造於11世紀的歷史建築。這些拱狀結構共同創造出一個超輕且耐用的結構,拋光的鏡面表皮反映出周圍的環境,同時讓雕塑本身隨著時間和季節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觀感。

▼設計示意 Oskar Zieta

▼草圖 Oskar Zieta

▼35個拱狀結構創造出一個超輕且耐用的結構 Oskar Zieta

▼拋光不鏽鋼鏡面 Oskar Zieta

NAWA是慶祝弗羅茨瓦夫在2016年獲得歐洲文化之都稱號的「加冕」設計。使用拱形結構的靈感源於附近的聖約翰大教堂、市場大廳、Ossolineum基金會及其圖書館建築。仿生的拱門形式呼應了島嶼的形狀和周圍的建築環境。

▼設計靈感 Oskar Zieta

▼雕塑近景 Oskar Zieta

藉助原創的算法和基於專業軟體的參數化設計,雕塑的形體被分割為多個單元。該方法允許調整受力方向,並基於實時性(有限元模擬)來對生產、運輸和耐久性進行優化。

▼模型 Oskar Zieta

▼3d列印模型 Oskar Zieta

考慮到雕塑的位置和尺寸,每個拱形單元均在城市東北部的一個舊船廠中製造,然後用駁船直接運送至Daliowa島。

▼運輸 Oskar Zieta

雕塑的製作採用了獨創的FiDU技術(自由內壓塑形),能夠在金屬薄板中創造量身定製的、適應力的方向的超輕結構部件。仿生拱在被切割出來之後沿著邊緣焊接在一起,隨後在內部充滿壓縮空氣。這種結構可以將2D的物體改變為耐用且輕盈的3D形式。

▼自由內壓塑形 Oskar Zieta

▼製造和裝配 Oskar Zieta

拋光鏡面不鏽鋼的表面呈現出水波般的起伏感,反映著周圍不斷變化的一切。NAWA是第一個使用FiDU技術自造的如此龐大的物體,作為一個在當初頗具爭議性的作品,它如今已經成為了受歡迎的聚會、拍照和藝術活動場所。

▼雕塑與人的活動 Oskar Zieta

自2017年6月正式揭幕以來,NAWA在建築界也受到了廣泛認可,吸引了全球評論家和最具影響力的門戶網站的關注。在《Architektura-Murator》雜誌舉辦的競賽中,NAWA被評為2017年波蘭最具創新性的建築項目。2018年12月,NAWA還被世界最著名建築獎項之一的密斯獎(歐盟當代建築獎)提名。

▼雕塑夜景 Oskar Zieta

相關焦點

  • 雕塑?珊瑚礁?蜈支洲島的海底有什麼?
    被稱為「中國的馬爾地夫」的蜈支洲島也被稱為中國的潛水勝地,像我這樣的潛水愛好者當然是不會錯過在蜈支洲島潛水的機會的。島上還有一家PADI潛水中心,PADI是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他們會在世界各地培訓自己的潛水教練和教練籤證官,並對這些教練所在的潛水店、潛水俱樂部進行認證,通過認證的潛店和俱樂部將獲得PADI的授權,成為PADI潛水中心,根據PADI的授課標準和標準課件,對學員進行等級培訓和考核,籤發PADI的潛水員等級證書。
  • 對於雕塑,公共空間才是最好的美術館
    ■許鴻飛作品《吻》在古巴哈瓦那展出■許鴻飛肥女系列雕塑作品在清遠英德連江口鎮連樟村展出許鴻飛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雕塑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許鴻飛:在舉辦世界巡展期間,我到過很多國家,也看了不同國家的美術館,儘管不同國家的美術館在建築上有不一樣的特點
  • 一個沒有傳統意義上雕塑的雕塑展,是什麼樣?
    羅揚文搭建了一扇只有框架的光之門,在一面是刺眼的強光,像是通向虛空;另一面是不斷變化的光的頻閃,據說只有在微妙的角度才能看到光衍射形成的殘像。一切來自真實,一切看似虛幻。每一個標誌性的建築物都是由無數人拍攝的照片組合成,是由無數人共同建構的,隨著球體的滾動,就像歷史的車輪在向前推進,建築會在圖像中消散。
  • 傑夫·昆斯的玩具式公共雕塑:拜物天堂
    而昆斯最有影響力的正是公共雕塑,他的大膽和快樂的戶外作品影響了世界各地的觀眾。從1992年的小狗雕塑到2000年由紐約公共藝術基金會資助的標誌性不鏽鋼雕塑,以及至今在10多年時間裡不間斷創建的多個植栽修剪作品,他的公共藝術作品不但改變了城市景觀,也讓喜歡新奇事物的美國大眾深深喜愛上這位看上去高不可攀的藝術家。
  • 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 杜絕濫建巨型雕塑等「文化地標」
    城市雕塑作為城市公共場所中的藝術品,體現城市的風格、風尚、風骨,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集中表現。「人民群眾的需求正在從過去的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轉化,城市雕塑的發展,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於藝術、情感、體驗的需求不斷上升的趨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說。在城市雕塑建設越來越面廣量大的背景下,一些雕塑尺度過大、品質不高、題材不適宜、選址不當、抄襲模仿。
  • 盤州不鏽鋼鏤空圓球雕塑設計
    大家為什麼會喜歡城市不鏽鋼雕塑呢?城市不鏽鋼雕塑承襲了不鏽鋼的眾多的優點。校園彩色不鏽鋼鏤空球雕塑-濟寧不鏽鋼雕塑鏤空球生產廠家校園彩色不鏽鋼鏤空球雕塑也可不用焊接。可根據作品的形體比例直接做好鋼筋骨架,用電鑽在設計好的位置上打眼。校園彩色不鏽鋼鏤空球雕塑-濟寧不鏽鋼雕塑鏤空球生產廠家在城市公共環境當中,城市不鏽鋼雕塑作為一種重要的公共藝術形式介入到城市空間。
  • 從凱斯·哈林到斯科特——紐約市公共藝術60年的變化
    從1960年代到現在,紐約的公共藝術經歷了巨大的變化乃至再創造,就連展示地點也發生了多樣化的改變。公共藝術基金會(Public Art Fund)的總監兼首席策展人尼古拉斯•鮑姆(Nicholas Baume)以及非營利組織More Art的執行董事兼首席策展人米卡埃拉·馬丁加尼(Micaela Martegani)進行了交流,梳理了這座城市在近60年中一些最重要的公共藝術品。
  • 美育中國 雕塑夢想——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開幕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呂品晶致辭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呂品晶在致辭中首先指出了雕塑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形式的特點,能夠反映社會現實、表達審美情感、彰顯審美理想,雕塑藝術的審美本質決定了它具有美化人的心靈、美化生活的意義與作用。
  • 32尊世界著名雕塑
    摩艾石像又譯作摩埃石像、毛埃石像,位於智利復活節島。多數為一體成形,從一塊大石頭刻出來的。全復活島上已知有超過六百尊摩艾石像。當地的火山採石場似乎是突然被遺棄,留下許多未完成的石像,而當地幾乎所有完成的摩艾石像到後來都被島上原住民推翻了。20、奧爾梅克巨石頭像。奧爾梅克巨石頭像,高約305釐米,重約30噸,現收藏於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
  • 隋建國:用雕塑「造物」,讓一切回到最原始的狀態
    他曾把《雄獅美術》雜誌上連載的,介紹畢卡索以來現代雕塑的長篇文章連同插畫完整地抄錄下來,抄滿了整整一本筆記本。他還深受當時中國文化啟蒙與尋根熱潮的影響,燃起了對中國古典哲學與文化的求知熱情,「擁有學習山水畫背景的我從此立志要創造中國的現代雕塑」。
  • 吳為山:中國人文精神與城市雕塑
    本刊特約著名雕塑藝術家吳為山撰文,講述這一歷史命題。 我國改革開放給社會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最為可貴的是人們精神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和充滿生機的時代氣象。而反映時代最為直接的是城市文化,這種文化的代言常常聚焦於城市雕塑。 何以使城市雕塑成為美麗中國的文化坐標?成為實現中國夢偉大徵程中的時代紀錄?這是一道歷史的命題。
  • 三明製作玻璃鋼卡通雕塑
    2.現代玻璃鋼雕塑注重抽象性表現和形體的動感特徵。在雕塑的表現過程中,抽象性表現能容納更多的內涵,更讓表現人的精神情感,遠離物象接近本質,使雕塑更具現代意味。現代雕塑作為現代藝術的形式之一,具有與其它藝術形式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力求探索新形式,反映新的藝術觀念。同時在造型過程中,突出形體外在的動感表現,也是現代雕塑的重要特點。
  • 李象群:保護城市標誌性大型經典雕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魯迅美術學院院長 李象群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袁思陶、邢賀揚) 5月25日,參加2020年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接受新華網專訪,就保護城市標誌性大型經典雕塑提出建議。
  • 香港空氣不斷惡化出現熱島效應 市民健康受損害
    本報訊:香港消息:香港環保團體研究顯示,九龍半島中部較海旁的氣溫,高出攝氏5.5度,反映近年海旁地帶不斷建高樓,加上市區中心經濟活動有增無減,出現「熱島效應」,即混濁的熱氣不能由中心向外疏散。環保人士警告,市區中心氣溫增高易令空氣中汙染物積累,空氣質素不斷惡化,危害市民健康。
  • 藝海詩會: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舉辦紀念李金髮先生誕辰120周年主題...
    2020年恰逢李金髮先生誕辰120周年,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開展「藝海詩會」主題詩會活動,師生集聚一堂,共同回顧學院歷史,重溫我校雕塑系首任系主任李金髮先生的生平故事,堅定藝術初心,厚植愛校情懷。詩會活動剪影2020年12月29日,雨雪飄零的夜晚,主題詩會在寧靜幽雅的氛圍中拉開帷幕。
  • 【曝光】吳江雕塑不鏽鋼加工
    據了解,我市深入貫徹關於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2016年8月我市正式成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城市。為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文化生活需要,推動我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對原有市級公共文化機構基礎設施相對陳舊,市圖書館有館無址,市美術館(畫院)功能缺失等問題,我市組織實施了市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交流中心項目建設。公園不鏽鋼雕塑。
  • 復活節島上的巨人石像是用來祭祀用的嗎?對此你怎麼看?
    復活節島上的巨人石像是用來祭祀用的嗎?對此你怎麼看?很奇怪吧,事實上現如今復活節上面的90%的雕塑已經是重新被樹立起來的,其他的雕塑都是倒地的,這對於很多人來講不可思議的,但這確實是第一批登陸這一個復活節島的外來者所見的真實現象。很多人趕著奇怪,說為什麼這些雕像一不能吃二,對於人們的生產生活也沒多大影響,為什麼這些人會選擇把雕像給推倒呢?所以去詢問了這些復活節島的本地居民,問他們究竟發生了什麼。
  • 當城市中遍布這樣的雕塑裝置,仿佛生活在科幻世界
    切爾尼以此為出發點,創作了糾結扭曲、形式不斷變換的卡夫卡頭像,以此表現其不斷糾結反思、自我懷疑的一生。 此作品觀念突出、造型獨特,具有視覺衝擊力的作品,並巧妙地將藝術作品融入到時代與公共環境當中。耶路撒冷上盛開的四朵巨型「花朵」 這是一個神奇的城市交互裝置,每一朵花都有9米高、9米寬,感應路過的行人,通電、充氣、盛開,在耶路撒冷的Vallero廣場上,巨大的「花朵」當人路過時,便會自然「盛開」,Vallero廣場位於耶路撒冷市中心的位置,卻由於缺少人性的規劃設計,成為了一個荒廢的空間。
  • 亨利·摩爾:雕塑擁有自己的生命
    不過摩爾本人很少會主動「進入屋內」,他晚年和妻子生活在簡樸的英國鄉下農莊裡,為了便於創作,他的莊園不斷擴大,最後成為一座雕塑公園,而今,摩爾故居佩裡·格林(Perry Green)已經成了亨利·摩爾基金會的所在地。摩爾的作品以綠草、樹木及天空作為背景,約克夏雕塑公園是又一例合適的場景。在藝術家去世以後,他的雕塑展通常都是延續這樣的思路,植物園是慣常使用的舞臺。
  • 那些城市中的「垃圾島」,後來怎樣了?
    那些城市中的「垃圾島」,後來怎樣了?有超過24萬人自願成為垃圾島的公民,甚至為其設計了國旗、護照、郵票、貨幣。所有人都希望,這是海洋上第一個垃圾島國,也是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