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砷基生命」論文作者發表聲明回應質疑

2020-11-24 科學網

 

12月2日,美國宇航局(NASA)天體生物學家費麗莎•烏爾夫-西蒙(

Felisa Wolfe-Simon

)和合作者在《科學》上在線發表了關於「砷基生命」的

論文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周來,學界對這一研究的方法和結果可靠性提出了諸多質疑。12月8日,費麗莎在自己的網站上刊登了回應

聲明

,主要內容如下:

 

我和我的小組注意到,我們在《科學》上發表的同行評審文章在科學界內引起了很多質疑。我們的文章經過了《科學》的完整評審並被接受發表,我們歡迎活躍的辯論,因為我們知道,學術討論能夠促進科學發展。據我們了解,《科學》很快將會公開這篇文章全文,使所有研究人員都能看到。我們邀請其他人讀一讀這篇文章,並將問題提交給《科學》,從而我們可以正式回應。同時,我們正在準備一份「常見問答」,以幫助促進公眾對我們工作的理解。(科學網 梅進/編譯)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舒紅兵院士團隊發文回應論文被質疑
    有部分共同的作者參與,通過翻轉,在2009年發表在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Life sciences 的圖片與在2008年在Cell Research 的圖片出現驚人的相似性。
  • 獨家|舒紅兵團隊關於所發表論文被質疑的聲明
    2020年7月和10月,兩位匿名評論人在美國Pubpeer網站對我們團隊發表的部分論文進行了集中評論和質疑,隨後個別網絡媒體據此發布了一些不符合事實或生命科學領域共識的文章,引起學術界同仁和公眾的關注。
  • SIGIR論文作者回應質疑,ACM主席已介入
    上周,一位 Reddit 網友曝出,一篇 SIGIR 2019 的論文疑似抄襲,論文中的許多段落與 RecSys 2018 的一篇論文高度相似,只是措辭略有不同,但並沒有聲明引用後者。被質疑抄襲的兩位作者分別來自荷蘭和瑞士的高校,其中一位還是教授。這一事件在 Reddit 上引發圍觀。原貼發酵數日之後,兩位被指責「抄襲」的作者終於現身回應。
  • 碳基生命未必是宇宙的唯一,來了解一下砷基生命
    矽基生命:和碳同族又只多一個電子層的矽元素,首先進入了科學家的眼帘。矽在宇宙中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元素,可以組成多種有機物。矽基生命早在1891年就有人提出,並且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如果宇宙中真的有這種生物,科學家推測,他們將是一種比我們更能耐高溫的生物,能量來源可能是鐵的氧化作用所釋放的能量。
  • 母得志團隊回應論文造假質疑:正核查研究數據
    圖源:網站截圖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在文中表示,她曾於2015年10月向上述期刊報告了這一問題,但未獲回應。此後,她檢索了母得志團隊發表的所有論文,發現該團隊五分之一的論文都存在圖像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她已經在學術交流平臺Pubpeer上向論文作者提出質疑。
  • 熱烈歡迎「砷基生命」童鞋
    它就是我們一直期待能快點找到的東西,這樣就可能實現在外星找尋生命的想法了。我們不僅應該接受這種生命的基本化學組成與我們熟悉的地球生命不同(說著容易做著難),而且也要相信它的發現很可能是揭開其他生命羞澀面紗的開端。現在,通過新聞(由Felisa和他的團隊在NASA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並以文章形式出現在Science雜誌上),大家都已經了解了它不僅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上,並已經在地球上成為了現實。
  • 曹雪濤論文受質疑續:3篇論文作者承認用錯圖
    隨後的2天內,有6篇論文的作者(5篇論文的第一作者,1篇論文的通訊作者)針對此事作出回應。截至目前,有3篇文章的作者表示,論文中確實用錯了圖片,導致文內圖片重複。北京時間11月18日下午,Bik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採訪。她對已有的回應表示滿意,但認為仍有數十篇論文中的疑點需要解答。
  • 王延軼發表的SCI論文多是第11作者,網友質疑與武大舒紅兵有關
    由此,作為P4的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頗受質疑。被質疑原因之一,就是王延軼的論文排位事件。王延軼發表的重量級論文,包括SCI在內的論文有23篇。但是,當中的論文只有兩篇顯示王延軼是第一作者,而其中的論文有18篇顯示王延軼是第11作者。這些論文信息都是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資料顯示出來的。
  • 曹雪濤已修改論文圖片,聲明是無意識犯錯,通訊作者該不該擔責?
    憑著這些引人注目的成就,曹雪濤教授也坐穩了醫學界大牛的交椅,面對ElisabethBike博士的質疑,人們也驚駭不已。中國工程院對此展開了調查,曹雪濤教授本人也對此作出了回應。他專門聲明:「我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
  • 南開校長和其他作者「現身」,逐一回應!質疑者再發聲
    曹雪濤和被質疑論文所涉及的相關作者針對不同的質疑作出解釋。質疑者再發聲:我想強調我無意指責任何人行為失當。請記住,很多重複也許只是「誠實的錯誤」。中國工程院: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砷基生命的發現震撼世界 述說上帝創造的奇妙可畏
    地球上發現了砷基生命,這可能是本年度最大的科學發現。 但是現在科學家發現,磷可以被同族元素砷取代NASA資助的科學家從加州的莫諾湖內,成功分離出一種名為GFAJ-1的單胞體細菌,它能夠利用對大多數生物有毒的砷,作為磷的替代物成為細胞的基本元素。遺傳物質DNA中的磷元素被砷取代,這意味著它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生命基礎,從而與別的生命區別開來。因此申基生命不能用原有的生命多樣性來解釋。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但他表示,實驗論文不會馬上發表。  論文稱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距離韓春雨文章發表6個多月,仍沒有實驗室公開聲明實驗重複成功。昨日,記者了解到,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雜誌上在線發表。  根據該雜誌官網介紹,其由中國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聯合創辦。
  • 又一諾獎得主被指論文存在造假!作者已回應
    來源 | 科研圈、PubPeer、牛津大學蘇州高研院編輯 | 學術君前不久,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之一的格雷格·賽門扎,遭到知名學術網站Pubpeer的質疑:格雷格作為通訊作者的多篇論文裡,都存在涉嫌造假的問題,手段包括但不限於偽造實驗圖片,一圖多用等等
  • 中國免疫學家曹雪濤回應對其論文的質疑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8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國)11月18日凌晨,中國免疫學家曹雪濤院士在同行評議網站「pubpeer」發文,回應了學者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對他部分論文的質詢。
  • 25篇論文涉嫌造假?北大副校長詹啟敏院士被質疑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據悉,這 25 篇論文發表時間在 1998 - 2019 年之間,發表在《自然通訊》、《遺傳與基因組學雜誌》《細胞死亡與疾病》《臨床癌症研究》等雜誌上。  詹啟敏還在這份說明中表示,少數論文確實存在標記錯誤的現象,但不涉及學術不端、不影響科學結論,目前正在與相關雜誌社溝通勘誤;團隊將進一步全面核實並回答 PubPeer 上出現的相關質疑。
  • 溫醫大谷峰團隊發出聲明質疑 "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咋無法重複
    這些科學家表示,這次聲明是想提醒韓春雨和他所在的河北科大:作為同行,大家都在很認真地重複實驗、驗證技術,生怕因誤解而給出的負面判斷累及新技術發展。但同樣作為科學共同體一員的韓春雨,也應儘快認真回應目前的科學質疑,完成作為論文通訊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本人回應:「基本上排除惡意造假」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周刊作者李想俁自5月起,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截至發稿時,PubPeer網站上能檢索到有上述被質疑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董晨的論文24篇。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造假!涉及中國學者團隊
    Semenza)竟有32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 上,其中29篇都是近兩周新掛出來,文章大多涉嫌「一圖多用,圖片PS」。論文發表時間橫跨18年(2001 年- 2018 年)。目前只有一篇文章的作者在 PubPeer 作出回復,其中涉及到中國、日本、韓國的合作團隊。據科研圈查證,其中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國內某高校在職教授,並且曾獲得傑青資助。
  • Science撤稿13年前的論文,5年前就有人提出過質疑但未得到回應
    其實在五年前,著名的科學偵探 Elisabeth Bik就已經對該文章中的圖片提出過質疑,但未得到《Science》的回應。  這篇論文在2007年發表,作者單位為荷蘭Hubrecht研究所,該研究所專注於發育和幹細胞研究,曾宣稱是全球最好的研究所之一。該論文發表時,作者之一Ronald Plasterk是Hubrecht研究所的主任,也是荷蘭頂尖研究者之一,曾擔任過荷蘭研究部長。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造假!涉及中國學者團隊
    Semenza)竟有32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 上,其中29篇都是近兩周新掛出來,文章大多涉嫌「一圖多用,圖片PS」。論文發表時間橫跨18年(2001 年- 2018 年)。q=gregg+semenza 這些被質疑涉嫌學術不端的論文,時間跨度從2001年到2018年,論文發表的期刊包括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PNAS、Cell Metabolism、Onco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