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cience》因為圖片重複問題撤回了一篇13年前的論文。其實在五年前,著名的科學偵探 Elisabeth Bik就已經對該文章中的圖片提出過質疑,但未得到《Science》的回應。
這篇論文在2007年發表,作者單位為荷蘭Hubrecht研究所,該研究所專注於發育和幹細胞研究,曾宣稱是全球最好的研究所之一。該論文發表時,作者之一Ronald Plasterk是Hubrecht研究所的主任,也是荷蘭頂尖研究者之一,曾擔任過荷蘭研究部長。根據Web of Science的數據,這篇論文被引用了至少300次。
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15/5809/244
2015年,Bik在PubPeer上發帖,表達了對該論文中一張圖片的質疑,隨後其他評論者也指出該文章存在的圖片問題,以及該文和小組成員另外兩篇文章的相似之處。
Bik表示:
我認為這篇論文的圖片重複問題並不合理,所以在2015年4月向《Science》報告了對這篇論文的質疑,同時也報告了10篇存在類似問題的論文。我多次要求期刊處理這個問題,但一直沒有得到答覆。
Bik說,在她向期刊上報問題的過往經歷中,回復遲緩或根本沒有回覆的情況並不少見。今年3月,Bik在推特上發布了 「圖片存在問題的論文,期刊要麼只做了更正,要麼什麼都不做」的系列案例中,就包含了《Science》的這篇論文:
這篇刊登在《Science》上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荷蘭科學家和前政治家,期刊還沒有做出任何處理。推文中並沒有特意加上原文或PubPeer帖子的連結,也沒有提到作者的名字,但有些人很快就明白了指的是誰。3月13日,在推文發布幾天後,荷蘭科學家Pepijn van Erp就此事寫了一篇文章。
3月20日,Hubrecht研究所(作者的所在機構)回復了Bik的推文,說他們將開始調查:由於對這篇論文存在問題的擔憂,我們決定在近期的新冠疫情之後,開始對該研究的科學性進行內部調查。
這似乎又是一個通過常規渠道問題無法得到處理,而在twitter上發布後就得到快速響應的案例。
Bik指出:
作者Plasterk還有其他幾篇文章的圖片也存在問題,都已在PubPeer上發帖指出。希望Hubrecht研究所也可以同時調查這些案例。
作者Plasterk則表示:
今年早些時候,Hubrecht研究所告訴我,一篇關於該論文的PubPeer帖子發布。當我看到這篇帖子的時候,我才發現,有一張圖片確實存在問題,我聯繫了其他作者。第一作者到Hubrecht研究所檔案庫中尋找原始圖片,但沒有找到。我們將這個情況告訴了《Science》編輯。雖然這篇論文的結論已經被我們和其他人重複和證實,但還是撤回這篇論文,因為圖片確實存在問題。
這篇文章的撤稿通知如下:
2007年《Science》發表的論文《Secondary siRNAs Result from Unprimed RNA Synthesis and Form a Distinct Class》,圖2D和附錄中圖S1C和S3C中被發現有不合理的重複問題。作者們試圖找到2007年的原始數據,但無法找到。這些數據的丟失削弱了結論的說服力。因此,本著完全透明的精神,作者決定撤回這篇論文。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0/11/19/science-retracts-paper-co-authored-by-high-profile-scientist-and-former-dutch-minist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