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舒紅兵團隊關於所發表論文被質疑的聲明

2020-12-05 騰訊網

2020年7月和10月,兩位匿名評論人在美國Pubpeer網站對我們團隊發表的部分論文進行了集中評論和質疑,隨後個別網絡媒體據此發布了一些不符合事實或生命科學領域共識的文章,引起學術界同仁和公眾的關注。

對於這些情況,我們團隊高度重視、仔細分析了匿名評論人的質疑和網絡媒體列舉的論文,基於論文的原始數據和材料,認真開展了系統性自查。在此基礎上,舒紅兵團隊共同做出如下聲明:

一、關於匿名評論人在Pubpeer 網站的評論和質疑

我們發現匿名評論人的質疑多數來自於對研究內容、過程和結果不明了而導致的誤判,部分屬於正常學術交流問題。其評論的個別論文確實存在少數筆誤、圖片注釋(圖例)或圖表展示有誤等情形,但均不影響實驗結論,也未發現任何學術不端行為。

1. 其中23條評論,主要是根據一個名為In-Silico的網站預測結果,質疑我們在一系列論文中使用的幾對cDNA 擴增引物(主要是用於擴增對照GAPDH等的引物)的可靠性。事實上這些引物作為我們團隊10多年來常用的基本實驗材料,其可靠性已得到我們和其他實驗室數以百計論文的檢驗,不存在任何問題。

2. 其中10條評論,質疑我們論文中的動物實驗數據。其中3處為匿名評論人不了解相關實驗或對不同論文中的結果張冠李戴而導致的誤判;2處為數據輸出到作圖軟體時引起的細微線條偏移,不會引起讀者對結果的誤判;5處為圖例說明中對動物數量的注釋出現筆誤或注釋不詳盡完整。相關被質疑的實驗結果和結論不受影響。

3. 其中22條評論,質疑我們論文中相關免疫印跡、免疫螢光和Northern 印跡實驗圖片處理的規範性或準確性。其中14處的圖片處理符合學術規範,為匿名評審人對實驗內容或學術規範不了解的誤判;1處為上樣對照圖片,因時間久遠,我們未能找到原始資料而無法判斷是否存在重複使用圖片的問題;其它被質疑圖片的情況見本聲明第二部分中的說明。

4. 其中6條評論,屬於學術探討、交流或匿名評論人缺乏相關分子生物學常識的誤判,我們團隊成員均做了回復和解答。

5. 匿名評論人發布的64條評論中,21條因為缺乏學術交流價值或其它原因,已經被Pubpeer 網站刪除。

二、關於近期Retraction 等自媒體列舉的6 篇論文

1. 關於Molecular Immunology 2013論文中圖片重複使用問題:該論文不是本團隊的工作,我們不對該論文負責。

2. 關於兩篇論文(Immunity 2008; Immunity 2009)中一處圖片的相似性問題:我們經過查詢原始記錄,發現Immunity 2008論文中一張作為對照的MITA 免疫印跡圖片因疏忽大意被誤用,但不影響實驗結論。我們保存有原始圖片,將諮詢Immunity編輯部是否有必要勘誤。

3. 關於Virology 2013論文中出現的圖片重複使用問題:該文中涉及的圖片確實存在因為疏忽大意而導致無病毒感染的空白對照免疫螢光圖片重複使用的問題。實際上這些圖片完全沒必要在文中出現,出現誤用非故意為之,也不影響實驗結論。我們前期已經與Virolog編輯部商議,正按照正常學術程序進行勘誤(預計11 月中旬見刊)。

4. 關於兩篇論文(Cell Res. 2008; Sci China Life Sci. 2009)中圖片相似性問題:因為時間久遠並且工作單位搬遷,我們尚未找到原始記錄,無法確定圖片是否相同或誤用,第一作者明確沒有學術不端行為。

三、舒紅兵本人或論文第一作者已經在Pubpeer 網站對匿名評論人發布的評論進行了回復和討論,歡迎感興趣的學術界同仁去該網站了解具體情況,並做出自己的判斷。我們注意到,Pubpeer 網站已刪除了匿名評論人的21條評論。

四、我們始終把遵守學術規範視為學術生涯的生命線,真誠歡迎學術界正常的交流、質疑和批評,用學術的方式方法討論學術問題。

真誠感謝大家對我們團隊研究工作的關注,我們將繼續與大家一道,為營造風清氣正、嚴謹求真的科研環境盡到一份責任。

舒紅兵團隊

2020年10月30日

相關焦點

  • 熱門「砷基生命」論文作者發表聲明回應質疑
    12月2日,美國宇航局(NASA)天體生物學家費麗莎•烏爾夫-西蒙(Felisa Wolfe-Simon)和合作者在《科學》上在線發表了關於
  • 舒紅兵院士團隊發文回應論文被質疑
    有部分共同的作者參與,通過翻轉,在2009年發表在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Life sciences 的圖片與在2008年在Cell Research 的圖片出現驚人的相似性。
  • PubPeer網站對她4篇研究論文的質疑
    近日,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的4篇論文出現在了PubPeer網站,這四篇論文被質疑存在
  • 同樣是歸國博士夫婦,饒毅和吳瑛受追捧,舒紅兵與王延軼受質疑
    吳瑛曾是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在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了多篇SCI論文,當時已經具備比較高的影響力。自己的丈夫饒毅回到北京大學任教之後,吳瑛因為孩子在美國讀高中,沒有一起回來。經過一年以後,吳瑛選擇追隨饒毅的理想,回國擔任博士生導師,在生命科學專業領域培養更多的精英人才。正因為饒毅和吳瑛夫婦滿懷教育和科研理想,堅持初心,所以現在才會被越來越多的師生追捧。
  •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學術論文遭造假質疑(圖)
    實驗出現這樣嚴重而低級的硬傷,論文竟然也能夠發表,我對這樣的學術造假實在感到義憤填膺。」  司履生在寫給中科院院部的公開信中,一共列舉了7項質疑理由,涵蓋了魏於全發表在《中華腫瘤》雜誌上的論文所依據實驗的眾多細節。包括實驗觀察方法、數據統計公式以及實驗動物選擇等。基於這些理由,司履生認為,「這是一篇十分拙劣的假科學論文」。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但他表示,實驗論文不會馬上發表。  論文稱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距離韓春雨文章發表6個多月,仍沒有實驗室公開聲明實驗重複成功。昨日,記者了解到,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雜誌上在線發表。  根據該雜誌官網介紹,其由中國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聯合創辦。
  • 多國科學家質疑韓春雨論文 《自然》要求提供原始數據
    2016年5月2日,這位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文章,並提出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手段——NgAgo。  論文發表後,韓春雨受到一些科學家及媒體熱捧,但此後不久,該事件又陷入持續性爭論,多國科學家表示其基因組編輯結果無法重複,也有科學家稱其可以重複。在多方呼籲下,8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聲明,要求韓春雨公開相關實驗數據。
  • 溫醫大谷峰團隊發出聲明質疑 "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咋無法重複
    這些科學家表示,這次聲明是想提醒韓春雨和他所在的河北科大:作為同行,大家都在很認真地重複實驗、驗證技術,生怕因誤解而給出的負面判斷累及新技術發展。但同樣作為科學共同體一員的韓春雨,也應儘快認真回應目前的科學質疑,完成作為論文通訊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 曹雪濤已修改論文圖片,聲明是無意識犯錯,通訊作者該不該擔責?
    憑著這些引人注目的成就,曹雪濤教授也坐穩了醫學界大牛的交椅,面對ElisabethBike博士的質疑,人們也驚駭不已。中國工程院對此展開了調查,曹雪濤教授本人也對此作出了回應。他專門聲明:「我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
  • 王延軼發表的SCI論文多是第11作者,網友質疑與武大舒紅兵有關
    由此,作為P4的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頗受質疑。被質疑原因之一,就是王延軼的論文排位事件。王延軼發表的重量級論文,包括SCI在內的論文有23篇。但是,當中的論文只有兩篇顯示王延軼是第一作者,而其中的論文有18篇顯示王延軼是第11作者。這些論文信息都是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資料顯示出來的。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
    圖/清華大學醫學院官網)本刊記者/李想俁自5月起,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截至發稿時,PubPeer網站上能檢索到有上述被質疑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董晨的論文24篇。
  • PubPeer網站對於耿美玉課題組若干研究論文的質疑
    近日,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的4篇論文出現在了PubPeer網站,這四篇論文被質疑存在圖片不當裁剪、一圖多用等問題 本文以下內容是翻譯自pubpeer網站(pubpeer.com)上網友Actinopolyspora Biskrensis等關於通訊作者為耿美玉等人的若干研究論文的質疑。限於譯者英文水平,如有翻譯不當的地方,歡迎指正,譯者將第一時間回應和修改。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
    近兩周以來,塞門扎合著的發表時間為 2001 年到 2018 年的 32 篇論文(截至撰稿時)在 PubPeer 受到質疑,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這些文章作者中有同一單位的長期合作夥伴,也涉及中日韓等多國的合作團隊。
  • 深綠名嘴再質疑蔡英文論文造假:一本論文三個地方都搞丟,概率多大?
    」持質疑態度的「深綠」媒體人彭文正,23日繼續就此事提出新的質疑,還指責蔡英文「為了圓謊不斷編織謊言」。 蔡英文論文封面的「讀前聲明」 圖自臺媒 他說,更令人疑惑的是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計算機正式查詢的系統當中
  • 高能所發表關於帶電費米子與有質量中微子的「味」結構綜述論文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室中微子課題組研究員邢志忠在物理學界國際綜述期刊的Physics Reports 發表長篇單一作者論文「Flavor structures of charged
  • SIGIR論文作者回應質疑,ACM主席已介入
    上周,一位 Reddit 網友曝出,一篇 SIGIR 2019 的論文疑似抄襲,論文中的許多段落與 RecSys 2018 的一篇論文高度相似,只是措辭略有不同,但並沒有聲明引用後者。被質疑抄襲的兩位作者分別來自荷蘭和瑞士的高校,其中一位還是教授。這一事件在 Reddit 上引發圍觀。原貼發酵數日之後,兩位被指責「抄襲」的作者終於現身回應。
  • 聽聽胡良兵團隊怎麼說
    相關論文發表於Science 雜誌,共同第一作者為Tian Li博士、Yao Zhai博士、Shuaiming He博士。尹曉波教授(左)與胡良兵教授(右)。圖片來源:CU-Boulder / UMD不少讀者都或多或少聽說過胡良兵教授團隊關於木材的研究,比如2018年的超級木材(Nature, 2018, 554, 224, 點擊閱讀相關https://www.x-mol.com/news/11451),將這種傳統材料「玩」的如此風生水起,小希也是佩服不已。
  • 關於醫學SCI論文發表,你得記住這些
    ,WOSCI沃斯編輯在這給有職稱晉升需求的朋友們提供些醫學論文快速發表的建議。 比如晉升副高:至少發表2篇省級以上的論文, 正高:至少3篇以上省級以上的的論文 。 此外還可以與已經順利通過職稱晉升的老師多多交流,汲取經驗,結合曆年的政策預判當下趨勢。 二、指定職稱晉升計劃表 在了解政策後,最好要自己建立一個職稱晉升規劃時間表。
  • SCI論文發表:論文順利見刊需知的五個問題
    在選擇期刊上,我們還需要注意:1、了解所選SCI期刊的辦刊宗旨和範圍,包括期刊的讀者對象、側重點和研究興趣。只有自己的論文主題跟所選期刊的辦刊宗旨和範圍相符,才有被接受刊發的可能,否則,即使你的論文創新點再好,論文寫得再完美,結果也只能是拒稿。另外,如果你的論文信息交叉了幾個學科的研究領域,則可以有多種選擇。
  • 又一諾獎得主被質疑論文造假,有華人學者牽涉其中
    Ratcliffe(以下稱為「Ratcliffe」)也登上了PubPeer:據網友指證,Ratcliffe有12篇在2004年-2020年發表的論文存在後期裁剪或重複使用的痕跡,有些論文中所使用的細胞圖像顯示:細胞可能出現了汙染。這12篇論文中,有9篇論文是近五日上傳到PubPeer的,最早一篇質疑Ratcliffe論文造假的帖子在三年前便已po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