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夸克世界:已製造出包含一個Xi超子和14個核子的超核

2020-06-28 博科園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核物理學家計算預測,將一種被稱為Xi「超子」的奇異粒子,添加到一個有三個核子的氦核中,可能會產生一個暫時穩定的原子核。這一結果將有助於實驗者尋找原子核,並為核物理和中子星的結構提供洞察,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正常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統稱為核子,每個質子和中子依次由三個夸克組成。

神奇的夸克世界:已製造出包含一個Xi超子和14個核子的超核

夸克有六種類型:向夸克、向夸克、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頂夸克。但是質子和中子只由上下夸克組成,核物理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對包含一個或多個超子的超核感興趣,在超核中,三個夸克中至少有一個是奇夸克。雖然只有少數幾個超核在核物理設施中被創造出來,但它們為了解原子核的奧秘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新窗口。理研西田加速器科學中心(RIKEN Nishina Center for Accelerator-Based Science)

神奇的夸克世界:已製造出包含一個Xi超子和14個核子的超核

和理研跨學科理論與數學科學項目(RIKEN跨學科理論與數學科學項目)的Takumi Doi說:標準核是由它們包含多少質子和中子來定義的,僅此而已,而且基本上是二維的,超子通過奇夸克的數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額外維度,這使研究人員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原子核,比如使原子核穩定的相互作用。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只包含一個奇夸克的超子上,但具有兩個奇夸克的超子,即所謂的Xi超子,也是可能的。

神奇的夸克世界:已製造出包含一個Xi超子和14個核子的超核

圖示:對包含三個正常核子(有上夸克和下夸克)和一個Xi超子(右下角的金紅色球)的束縛核印象概念圖,其中包含兩個奇夸克,理研核物理學家的計算預測,這個奇異的原子核將是穩定的。

到目前為止,已經製造了一個包含一個Xi超子和14個核子的超核,研究人員還預測可能存在含有Xi超子的較輕超核。並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的K超級計算機上對Xi超子和核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計算,以找出答案。研究結果預測,由三個正常核子和一個Xi超子組成的超核應該足夠穩定,可以在實驗中製造出來。根據他計算,這是含有Xi超子的最輕超核。結果令人驚訝,因為它們與使用近似值獲得的結果有很大不同。

神奇的夸克世界:已製造出包含一個Xi超子和14個核子的超核

研究預測,當Xi超子和核子處於特定狀態時,這種相互作用是有「吸引力」的,而一種近似的方法估計,相應的勢將是排斥的,所以這些結果大相逕庭。這些結果不僅將為實驗者提供一個可以瞄準的目標,還將為中子星的研究提供信息。中子星是大型恆星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坍塌並經歷超新星爆炸的極其緻密殘骸,中子星內部可能提供了含有Xi超子的超核存在條件。

神奇的夸克世界:已製造出包含一個Xi超子和14個核子的超核

博科園|研究/來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

參考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DOI: 10.1103/PhysRevLett.124.092501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神奇的夸克世界:已製造出包含一個Xi超子和14個核子的超核!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核物理學家計算預測,將一種被稱為Xi「超子」的奇異粒子,添加到一個有三個核子的氦核中,可能會產生一個暫時穩定的原子核。這一結果將有助於實驗者尋找原子核,並為核物理和中子星的結構提供洞察,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正常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統稱為核子,每個質子和中子依次由三個夸克組成。
  • 科學家首次測量到超子的整體極化效應
    在過去二十年裡,物理學家們利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NL)的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機(RHIC)和歐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進行高能原子核碰撞實驗,在實驗室中產生出QGP並研究其物理性質。最近十年的實驗結果表明,這種新物質狀態是實驗室中產生的溫度最高、最不透明和最接近完美的流體。
  • 現代物理研究所馬餘剛院士團隊在正反超核質量和結合能測量中取得...
    在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態冷卻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含有奇異夸克的奇異強子及其反物質,併合成了大量的超氚核(Hypertriton)與反超氚核(Antihypertriton)。超氚核是由一個中子、一個質子、一個Lambda 超子組成的束縛態。與人們所熟知的由質子與中子組成的普通物質不同,超氚核除了含有上夸克、下夸克外,還包含有奇異夸克。對超氚核的研究將極大地豐富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
  • 核-核碰撞中頂級夸克產生的第一個證據
    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密度的演變(y軸)顯示為時間的函數。來自世界各地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與CMS協作合作,最近首次收集了核與核碰撞中產生頂夸克的最早證據。CMS協作,全稱:Compact Muon Solenoid,中譯為:緊湊μ子線圈,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計劃的兩大通用型粒子偵測器中的一個。
  • 科學家精確測量強核力 或能解開最神秘星體謎團
    它本質上是質子和中子得以組成的原子核原因。質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粒子,即所謂的夸克組成的。它們同樣也被強核力凝聚在一起。作為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ALICE(大型離子對撞機實驗)項目的一部分,研究小組現在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高精度地測定質子和超子之間的作用力。後者是一種由所謂的奇夸克組成的不穩定粒子。
  •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
    11月6日報導,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夸克聚變研究的重磅論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合作,首次證明夸克在聚變反應中能向外釋放強大能量,威力遠大於製造氫彈的核聚變釋放能量。但研究人員表示,夸克在1皮秒時間內就會衰變,因此人們不必擔心其會被用於武器。  夸克是組成中子和質子等亞原子的粒子,目前被發現的主要有6種:上夸克、下夸克、頂夸克、底夸克、奇夸克和粲夸克,其中只有上夸克和下夸克質量目前最輕最穩定,能在宇宙中找到,而其他粒子只能通過高能碰撞產生。今年6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團隊從高能碰撞數據中發現一種包含兩個粲夸克的全新重子。
  • 科學家發現比核聚變還可怕的「夸克聚變」,但難以被研製成武器!
    人類目前掌握的能量釋放效率最高的方式是核聚變反應,但是核聚變和核裂變卻廣泛應用於氫彈和原子彈,成為懸在全世界民眾頭上的利劍;當然裂變反應也已經用於核電站、核電池,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那麼,還有沒有效率更高的能量釋放方式呢?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一種比核聚變威力更大的反應方式——夸克聚變。
  • 超氚核與反超氚核質量和結合能精確測量
    位於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HIC)將兩束金離子加速到每核子100 GeV的能量,然後在STAR探測器中心對撞。通過此種劇烈的對撞實驗產生一種高溫、淨重子數密度接近於零的新物質形態——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態。在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態冷卻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含有奇異夸克的奇異強子及其反物質產生,因此RHIC為科學家研究反物質及其奇異物質提供了絕佳的場所。
  • 夸克構成了哪些複合粒子(重子篇)
    重子是由三個夸克組成的複合粒子。最常見的重子有組成日常物質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合稱核子。比這兩種粒子更重的粒子,稱為超子。重子指其質量相對重於輕子和介子的粒子。質子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通過膠子在強相互作用下構成。原子核中質子數目決定其化學性質和它屬於何種化學元素。實驗已測得的質子壽命大於1035年。二、中子中子是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成。
  • 是什麼構成核子?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夸克
    本期我們來介紹的粒子是夸克!核子指的是原子核裡的質子和中子,對核子再進行細分,又會是什麼成分呢?那就是夸克。夸克模型於1964年由物理學家蓋爾曼和茨威格獨立提出。在往期我們介紹過夸克一共有6「味」,分別為上夸克、下夸克、奇異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頂夸克。而6種夸克每種還分為三種,用形象的宏觀概念來描述的話就是個夸克可以攜帶紅、綠、藍三種顏色,其實夸克並不帶顏色,因為夸克比可見光的波長還要小得多!準確的來說其實所有的基本粒子的是沒有顏色的。而夸克的顏色是指是一種新的自由度/量子數。
  •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但因衰變過快不適用於研製核武器
    > 據《科學美國人》雜誌網站和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6日報導,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夸克聚變研究的重磅論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合作,首次證明夸克在聚變反應中能向外釋放強大能量
  • 大型粒子對撞機又開始運行,科學家說這依然是個艱難時刻
    大型粒子對撞機約 5000 名學家重回歐洲核研究機構——(CERN)工作,觀測電腦篩選撞擊產生的碎片,試圖找到新的微粒和自然的力量,他們計劃在接下來的至少 20 年裡都堅持這一工作。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僱傭了代表著 22 個成員國的數千名科學家,只為搞清楚宇宙的起源。緊湊渺子線圈(CMS)是項目現場的七個探測器之一。
  • 尋找超對稱粒子
    所謂的超對稱粒子理論,就是假設對於我們所知道的每個粒子,都有一個我們還沒有發現的姐妹粒子。例如,電子的超級夥伴是電子,夸克的夥伴是夸克,光子的夥伴是光子。為什麼我們現在不在宇宙中觀察這些粒子呢?至於為什麼超對稱粒子如此沉重,物理學家推測在宇宙的某些隱藏部分可能已經破壞了對稱性,我們無法看到或觸摸但只能感受到引力。超夸克,超光子,超電子,中性子。這些只是幾種類型的超對稱粒子,這些都是一種特殊的粒子,可以在世界上最強大的原子粉碎機上產生。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式啟動
    現在,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料到質子相撞時會發生什麼事情,但科學家希望通過這次實驗找到物理學中一些最難問題的答案,比如宇宙最初是什麼樣子,如何解釋質量、重力和神秘的「暗物質」等。這些問題即使只解答一個,也將是具有變革意義的突破,所以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稱這次實驗將帶來「物理學發現的新黃金時代」。
  • 超對稱性理論——將有助於回答宇宙中最本質的問題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這個裝置利用光和水,從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一些主要實驗,包括阿特拉斯實驗,創建實時信息可視化。超對稱(SUSY)最早出現在弦理論中,是一個數學概念。半個世紀前,超對稱第一次被應用到我們日常的四維世界(包括時間維度)。它將弦理論提升為超弦理論。但是超對稱性本身並不是一個理論,它是一個可以在許多不同的理論中使用的原理,可以產生不同的宇宙模型。有幾十種理論結合了超對稱性,但多年來實驗已經否定了其中的一些。當費米子被納入弦理論時,「超對稱」誕生了。
  • 全球首次、超氚核與反超氚核質量和結合能的精確測量在滬完成
    近日,復旦大學、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的重離子物理研究團隊首次完成了超氚核與反超氚核質量和結合能的精確測量。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物理》。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STAR探測器於2014年和2016年採集的金—金對撞產生的海量實驗數據,在大約46億個對撞事件中找到了156個超氚信號和57個反超氚信號。該成果在世界上首次精確測量了反奇異夸克原子核反超氚與超氚核的質量差別,並且以萬分之一的精度驗證了CPT對稱性在超核上的成立。測量結果將對擴展標準模型參數提供實驗限制。
  • 核聚變、裂變損失的質量來自哪裡?
    核子中多出來的質量來自哪裡?(結合能)如果我們分別查一下夸克和質子、中子的質量,我們就會知道中子和質子不僅僅是由三個夸克組成的。我們通常說質子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中子由一個上夸克和兩個下夸克組成。
  • 微觀世界的「上帝粒子」是怎麼一回事,它和「上帝」有沒有關係?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早鳥曾宣布,CERN的Atlas(超環面儀器)實驗和CMS(緊湊繆子線圈)實驗都觀測到新粒子,該粒子與科學界尋求已久的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疑似。
  • 超氚核與反超氚核質量和結合能的精確測量在滬首次完成
    超氚核與反超氚核質量和結合能的精確測量在滬首次完成 2020-03-12 13:01:53 來源:光明網  |  作者:佚名| 字號:A+ | A- 近日,復旦大學、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的重離子物理研究團隊首次完成了超氚核與反超氚核質量和結合能的精確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