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歲癌症患者,吃7年靶向藥沒耐藥,醫生驚嘆:已成慢性疾病
二、癌症轉移,我接受了靶向藥 半年後複查,醫生發現肺癌腦轉移,這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噩耗。醫生說,這個治療難度大,而且患者的生命周期也會被縮短,預後很糟糕,我的生命再度受到了威脅。
-
靶向藥奧希替尼耐藥,基因療法來助力!
不想錯過新療法資訊?對於EGFR突變的患者而言,近些年新藥不斷湧現,其中第三代靶向藥奧希替尼2018年在美國升級為EGFR突變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然後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然而,如同其他靶向藥一樣,奧希替尼也會出現耐藥。
-
癌症治療取得新突破 —— 南醫大教授抑癌基因成果引關注
醫療前沿前不久,由江蘇省委、省政府主辦的中國江蘇·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暨第六屆產學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談會於南京順利閉幕。本次大會以「智匯江蘇共創未來」為主題,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8個大院、大所1500餘名專家參展參會,展示了當前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
多篇重要研究成果聚焦癌細胞耐藥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功,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癌細胞耐藥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5】J Med Chem: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克服癌細胞對靶向性療法的耐受性doi:10.1021/acs.jmedchem.9b01709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抑制HSP72蛋白的新方法,HSP72
-
Mol Cancer Res:克服胰腺癌耐藥,新藥組合讓癌症之王低頭認輸
2019年8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胰腺癌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一旦疾病擴散,患者平均存活不到一年,目前迫切需要評估更多的治療靶點。化療藥物abemaciclib治療乳腺癌是有效的,但對這種藥物靶向治療胰腺癌的臨床前評價很少。
-
中國藥科大學:氧化石墨烯‐環R10肽納米平臺用於克服多重耐藥性
近日,國際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6.836)在線發表中國藥科大學工學院製藥工程教研室陳維教授和德國柏林自由大學Rainer Haag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Graphene Oxide-Cyclic R10 Peptide Nuclear Translocation
-
道培檢驗--創新技術揭示血液腫瘤靶向治療終極耐藥突變的規律
這是分子醫學團隊在血液腫瘤靶向治療和藥物基因組學方面的又一新研究成果。 最成功的靶向治療 對於血液腫瘤中最常見的融合基因BCR-ABL1的研究創造了多項第一:第一個被發現的腫瘤相關的染色體異常;第一個被鑑定的腫瘤相關的融合基因;第一個人工設計並成功應用的小分子靶向治療藥物-伊馬替尼。
-
人類與癌症的史詩級較量:分子靶向治療 倍道而進、一日千裡 _ 東方...
伴隨基因組學、蛋白組學、表觀遺傳學以及腫瘤免疫學等基礎科學探索不斷深入,腫瘤靶向藥物研發近年來取得突出進展,目前已上市靶向藥物達百餘種、涵蓋 27 種常見癌症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白血病、乳腺癌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作為新藥研發皇冠上的明珠,靶向腫瘤藥將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醫藥研發的最重要方向之一。 成熟靶點更新迭代、在研靶點不斷創新。
-
多篇文章聚焦癌症異質性研究新成果!
癌症異質性是惡性腫瘤的特徵之一,其是指腫瘤在生長過程中經過多次分裂增殖,其子細胞呈現出分子生物學或基因方面的改變,從而使腫瘤的生長速度、侵襲能力、對藥物的敏感性、預後等各方面產生差異。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癌症異質性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
肺癌患者耐藥怎麼辦?吳一龍團隊歷時8年找到辦法
》(JCO,影響因子26.3)在線首發由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領銜的一項克服靶向耐藥的全球研究。該研究採用聯合用藥的形式,有效幫助肺癌患者中EGFR突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患者有效克服耐藥,將無疾病進展時間延長為5.5個月。據悉,這是距吳一龍團隊去年發現克服肺癌患者耐藥新突變的治療模式後,針對另一種耐藥機制創新的治療方法。這也是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半年內第四次重要研究成果發表在JCO上。
-
當腫瘤遇上耐藥,我們都採用了什麼策略?藥學速覽深度解讀
自第一個靶向藥格列衛(伊馬替尼)取得巨大成功以來,靶向癌症靶點的藥物已經玲琅滿目,一些癌症的治療取得了巨大成效,給患者帶來了福音以及希望。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狡猾的癌細胞豈能是任人刀俎的魚肉。產生耐藥性是它們抗爭的最直接的表現。
-
新抗原腫瘤疫苗治療EGFR-TKI 耐藥新突破 亨佳生物成果受邀ESMO
新抗原腫瘤疫苗治療EGFR-TKI 耐藥新突破 亨佳生物成果受邀ESMO 時間: 2019-09-25 15:54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作為全球頗具影響力的腫瘤學術會議之一,每年的 ESMO 年會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近 2 萬名腫瘤專家參會,評審專家會嚴格遴選具有重要價值的研究成果進行展示,相關研究成果則成為了每年腫瘤治療領域的新看點。
-
陸道培醫學團隊 | 創新技術揭示血液腫瘤靶向治療終極耐藥突變的規律
這是分子醫學團隊在血液腫瘤靶向治療和藥物基因組學方面的又一新研究成果。最成功的靶向治療對於血液腫瘤中最常見的融合基因 BCR-ABL1 的研究創造了多項第一:第一個被發現的腫瘤相關的染色體異常;第一個被鑑定的腫瘤相關的融合基因;第一個人工設計並成功應用的小分子靶向治療藥物—伊馬替尼。
-
Nature子刊-綜述巨著| 當腫瘤遇上耐藥,我們都採用了什麼策略?藥學...
自第一個靶向藥格列衛(伊馬替尼)取得巨大成功以來,靶向癌症靶點的藥物已經玲琅滿目,一些癌症的治療取得了巨大成效,給患者帶來了福音以及希望。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後續由於檢測到ALK基因繼發突變(C1156Y),該突變提示對第二代靶向藥ceritinib不敏感,但卻是第三代靶向藥lorlatinib的有效靶點。Lorlatinib治療持續8個月有效後,癌症復發,基因檢測發現,不僅有ALK C1156Y突變,還出現了新的ALK L1198F突變。
-
中國藥科大學Adv. Funct. Mater.:氧化石墨烯‐環R10肽納米平臺用於克服多重耐藥性
Rainer Haag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Graphene Oxide-Cyclic R10 Peptide Nuclear Translocation Nanoplatforms for the Surmounting of Multiple-Drug Resistance(Adv.
-
媽媽肺癌化療失敗之後,靶向治療效果很棒!但如何解決耐藥問題?
這裡我想說的是一開始我是比較反對靶向的,因為總覺得如果耐藥了就沒有出路,但很多癌友都對我說「你還沒開始用,有沒有效果都不知道,怎麼就想到耐藥了呢?」確實,當前的情況都控制不住,還想什麼以後呢?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
為什麼有人靶向藥一用好幾年,有人倆月就耐藥?一旦耐藥了腫麼辦?
前言 幾乎所有的靶向藥最終都會出現耐藥現象,但是,患者出現耐藥的時間卻各不相同。有人服用一種靶向藥數年都有效,例如臨床工作中經常有晚期ALK融合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服用靶向藥5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有效。但也不乏服用靶向藥幾個月就出現疾病進展的患者。
-
第四代EGFR抑制劑有望攻克奧希替尼耐藥難題!
2019年AACR大會上公開顯示的國產新藥TQB3804不僅能克服第三代抑制劑耐藥後產生的兩大類常見三重突變,更能抑制EGFR野生突變和前二代靶向藥物引發的T790M突變。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截至2019年1月17日,研究共納入116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中可評估的有效數據是88位。在這88位患者中,有8位是20外顯子插入突變的患者,有者10位是既往接受過第三代EGFR靶向藥治療後進展的患者,這些耐藥的患者中大部分出現了C797S突變或c-MET擴增。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而靶向藥物特羅凱、易瑞沙、凱美納這些藥就是專門針對這一突變進行治療,顯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靶向藥易瑞沙,相信廣大癌症患者並不陌生,因為在中國很多癌症患者服用過易瑞沙,推薦閱讀:《肺癌靶向藥:易瑞沙的用法用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目前,易瑞沙在亞洲和歐洲用得多,特羅凱在美國用得多。
-
國內晚期肺癌也能活過8年了,全因這種新靶向療法!
2014年,28歲的晚期肺癌劉苗(化名)伴隨腦轉移,當時醫生給出的結論是「最多兩個月」,不過通過基因檢測,醫生發現她存在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突變特徵,這意味著適合靶向藥物的治療。隨後通過治療,她的轉移病灶消失,如今六年時間過去了,她的病情還被控制得很穩定,成為了「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