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6.836)在線發表中國藥科大學工學院製藥工程教研室陳維教授和德國柏林自由大學Rainer Haag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Graphene Oxide-Cyclic R10 Peptide Nuclear Translocation Nanoplatforms for the Surmounting of Multiple-Drug Resistance(Adv. Funct. Mater.2020,2000933)。共同指導的Tu Zhaoxu博士為文章的第一作者,陳維教授、Mohsen Adeli教授和Rainer Haag教授為文章的共同通迅作者,中國藥科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
癌症中各種防禦途徑引起的多藥耐藥性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由於多藥耐藥機制的複雜性,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新的療法來克服這一挑戰。基於前期的研究工作基礎(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Nanoscale, 2020, in press),最近我們合作開發核靶向環狀R10肽(cR10)修飾的小尺寸納米複合藥物,實現藥物分子在細胞核作用位點定向釋放,協同克服腫瘤多藥耐藥(MDR)問題。
在這項工作中,團隊合成了具有核內遞送、釋放抗腫瘤治療藥物和抑制MDR能力的聚甘油功能化納米氧化石墨烯(nGO)衍生物(圖1)。隨後,將cR10肽偶聯到hPG殘留的氨基上,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將DOX加載到nGO薄片上。超支化聚縮水甘油醚(hPG)和cR10肽分別提高了nGO薄片的生物相容性和核內化,而雷射照射觸發了DOX從載體的核內釋放。體外和體內的實驗結果表明,該藥物成功地克服了MDR,提高了DOX的抗腫瘤作用。
細胞核靶向的環R10肽修飾的納米複合藥物實現藥物定向釋放與協同克服腫瘤多藥耐藥
這項工作 成功綴合cR10肽與聚甘油覆蓋的納米氧化石墨烯,設計了一個克服多藥耐藥性的納米平臺,得到工程化小尺寸納米複合藥物,靶向細胞核位點,在體內和體外成功克服腫瘤的多藥耐藥性。 該系統使多藥耐藥喪失能力的有效性歸因於多方面的成功結合,包括cR10對細胞核的靶向能力,DOX與石墨烯納米片的牢固結合以及雷射觸發的DOX釋放和光熱效應。有和沒有遠程雷射照射顯示出最佳和次佳結果, 即雷射觸發釋放負載的阿黴素可產生有效的抗癌活性 。指出了cR10克服多藥耐藥的關鍵作用。合成的納米平臺具有多種不同的特性,包括主動靶向核、高負載能力、控制藥物釋放和光熱特性,為繞過耐多藥癌症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
來源:新材料資訊、 中國藥科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000933
《輝瑞總結的400多個藥物合成路線匯總》
滿分推薦:化學科研必備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