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對於生命的感悟

2020-12-06 騰訊網

那是在19年的12月10日筆者在廣州這邊的一家書店參加了一個和《我的遺願清單》有關的活動,活動講述的是關於疾病與死亡的思考與探尋。

主講的嘉賓是中山大學人類學的一個博士,她的分享分成了兩個部分:上半部分講的是死亡,疾病,人類學可以做什麼?還有針對這個話題,她還分享了一些她的感受以及案例,在這裡我就不列舉了。

(這是筆者拍攝的現場照片)

這場活動讓我感觸很深的就是活動的下半部分.經過前面嘉賓的講述和鋪墊,下半段由一部叫《我的遺願清單》的音樂劇還有一部《遺願清單》的電影開始說起的。那個音樂劇我是一段印象都沒有了,但是遺願清單這部電影的大致情節是這樣的:

電影講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是家財萬貫的富豪同時是一個孤家寡人的人他叫愛德華,和為了把3個兒女培養成才而做了一輩子汽車修理工的黑人老頭科爾。同時得了癌症,住進了同一間病房。兩位出身和地位如此不同的老人,在共同面對死亡時產生了深深的友誼。兩人-起列下了遺願清單,清單裡面的想法不管是瘋狂的還是溫情的,兩個人一起去追逐- -去實現 去完成。

遺願清單裡面的想法完成一個就劃掉一個,沒想到在有生之年竟然把遺願清單全部完成了。在沒有為人生留下遺憾以後,兩個人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去了天堂。

在聽完主持人介紹這個大概故事情節的時候,我整個人深深地被震撼到了。

其實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死期,於是花了很多時間去做那些餬口謀生的事情,直到要死的時候,才想起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卻發現已經沒時間了

其實人生的意義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它是我們每個人活出來的真實模樣,而不是提前勾勒的布景。在我們在生命中不落下最後一筆,是永遠看不到人生的真正全貌的

上面的這兩段話就是我聽完以後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受。

然後主持人問我們你們為什麼要列遺願清單?然後給我們紙和筆還有信封讓我們寫下自己的遺願清單放在信封裡面(這是給我們自己保存的)

這是筆者現場拍攝的照片

其實說實話如果是以前對於死亡和遺願清單這個話題我是比較抗拒的,我這個人呢比較多愁善感見不得生離死別這些事。但是自己自從經歷了一些事以後,對這些東西的釋然了。

逃避不是辦法 我們還是要面對現實 我們每個人都有老去和逝去的那一天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珍惜眼前人,把握現在 不要等以後去後悔。

在我們寫自己的遺願清單的時候,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一個大概四五十歲的大哥他應該是廣州本地人吧,他就是非常抗拒這個的,他就覺得寫這個是很不吉利的。他還問主持人遺願清單是不是就是人生目標,或者是和人生目標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要我們寫。

對於這個大哥提出的問題我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人覺得遺願清單就是人生目標,有的人覺得遺願清單比人生目標要更加具體更加真實。也有人覺得遺願清單就是人時日無多的時候的狀態,可能是只有一個月或者是一百天 或者是具體到多少天的一個時間軸等等

其實在我看來在現場關於「遺願清單」的討論他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他其實就是一個問題來引起我們的反思和重視。也可能會激發我們的危機感,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也有人今天聽完這個 明天就忘的一乾二淨了,還是該幹嘛幹嘛去。

我是一個比較傳統顧家的人,在他們熱烈討論的時候我就在想:什麼樣的年紀做什麼樣的事,不同的時間短我們的責任是不同的。如果是現在的某一天我被醫生告知只有半年生命的時候,我這個時候想到的是孩子才一歲,以後我都不能陪伴孩子的成長 我的願望就是天天陪在孩子身邊希望他快點長大,每天都會抱抱她,帶上他去旅行。

對於愛人來說我會覺得這輩子太短了,還沒和老婆愛夠。以前因為工作忙應酬多,自從結婚以後就沒有陪老婆去逛逛街去旅行了,我會馬上帶著老婆孩子出去玩去旅行。

對於父母我會隱瞞自己的事情,我不想讓父母擔心。而且在忙也會每天給父母打電話,父母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會帶上他們去旅行。

這是家庭方面的遺願清單,對於我個人的遺願肯定想做一些以前想做不敢做的事,想瘋狂一下 這個時候再不瘋狂,一生就這樣結束了。這是不甘的

我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寫回憶錄還有給孩子寫一些信,交代老婆在孩子不同的時期給他看。第二件事就是想去西藏

第三件事就是想學跳傘和蹦極,不感受一下刺激覺得人這輩子就白活了 。

說了這麼多其實每個人的遺願清單都是不同的,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誰知道呢?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現在,不要給自己留遺憾。同時我們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敬畏的心,只有敬畏生命 我們才會珍惜生命。

這場疫情讓我更加懂得了感恩,懂得珍惜。在這裡也希望大家都能夠珍惜現在,珍惜眼前人,懂得感恩,好好生活

相關焦點

  • 法院文苑‖生活隨筆感悟——生命與美麗
    法院文苑‖生活隨筆感悟——生命與美麗 2020-06-06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吳潔隨筆》感悟生命
    什麼是生命?我所認為的生命是生而存活。萬物在生而存活時都要經歷成長,而成長卻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這份痛苦我們也在經歷著。正如毛毛蟲破繭成蝶一般,這就便是一種成長,只有努力過才能看到最美的自己。有次在刷微博時看到有個微博寫著,人生有三次成長。
  • (人生感悟隨筆)
    (人生感悟隨筆)胡順安過客,顧名思義就是匆匆而過的人。這是一個冷酷的字眼兒。早期第一次看到這個詞,我沒有在乎,更沒有多想和做些研究。後來的幾次經歷,讓我對這個詞有了慘痛感。我開始駐足,對這個讓人非常遺恨的詞進行了關注。
  • 方舟已在港口:《牛津筆記》與張力奮的生命感悟
    他從中感受到呼吸聲、心跳以及生命之火。對於這種書寫傳統的消失,您有怎樣的感受和思考?張力奮:中國有非常深厚的寫作傳統,並且19世紀在和西方的交際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的形式,比如梁啓超,筆中常帶感情,那是我們比較少見的一種中國文字。它既有中國的東西,又有非常強的西洋的思辨傳統。還有就是中國曾經有過非常悠久的隨筆和小品的傳統,往往是以小見大,在常人常態的感知感悟後襯出一個時代的東西。
  • 教育需要對生命的感悟
    教育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對生命的感悟。只有學生真正懂得了對生命的尊重,他們才會理解生活的意義。也唯有如此,教育才有意義,才能稱之為教育。如果千篇一律地進行大同小異的複製,那麼AI產品在未來毋庸置疑將廣泛地代替人而存在。道理很簡單,懂得這個道理的人比比皆是。然而,不知出於什麼樣的動機,這樣的潛在的危險一再地被刻意忽略。
  • 蘇軾對生命的科學感悟
    生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那麼,對生命的感悟、闡釋,就成為作者最富靈性的文字。蘇軾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受人們喜愛的文人之一,就是因其那些從靈魂深處流出來的對生命科學感悟的文字,感染和啟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 對生命與死亡的一點感悟。
    這幾年,我接連送走了父親、大舅還有幾位家族裡的老人,每一次在送別他們時,都會讓我心生感慨、感悟頗多。當我看到死者以同樣的姿勢,安安靜靜的躺在門板上,略顯僵硬的屍體就像一具木偶,任由裝殮師給穿上一層層的壽衣,再抬進棺材裡擺正放平。在棺蓋合上的那一刻,靈堂裡哭聲大慟悲啼一片。
  • 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一個生命在指導另一個新生命如何在這個時間行走,讓我想到「傳承」二字,那是生命的傳承,生命孕育新的生命,並傳遞其生存技能,不斷延續。一句感嘆從心底油然而出,「這就是生命的真諦吧」。生命並不會因為一個人肉身的離去而終止,它會以精神的狀態被延續下去。
  • 情感,來源於我們對生命的感悟
    也許文學對於我來說,是積累起來的一種對往事的回味,是生命深處一次次感悟。誠然我知道,在高遠的夜空中,今夜的星光依然明亮,華燈下的夜景還是那般迷人,可我卻無法釋然為愛我或我愛的人寄予我靈魂的守望。我喜歡在文字搭建的情感平臺上,在某些淡定而又安謐的夜晚寫著它們,一段心情就那麼自然地鋪墊在稿紙上,讓思想的野馬自由馳騁在文字的曠野裡。
  • 我對於遺願清單和生命的感悟
    在沒有為人生留下遺憾以後,兩個人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去了天堂。在聽完主持人介紹這個大概故事情節的時候,我整個人深深地被震撼到了。對於這個大哥提出的問題我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人覺得遺願清單就是人生目標,有的人覺得遺願清單比人生目標要更加具體更加真實。
  • 親近大自然,是對生命的一種感悟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婷婷隨筆」圖片來源:攝圖網全文共645字,閱讀需要1分鐘遠離這城市的喧囂,尋覓一份內心的釋然。因為,生命本應該是一種修行,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看看自然中的每一個卑微的生命,可真的比人們無私多了。多想靜靜的做一棵草,一個嫩芽。在大樹下面,任憑風吹日曬,也要倔強地生長著。
  • 「感悟生活」生命的抒情詩——品讀《沈從文談藝術》
    這一本《沈從文談藝術》的隨筆集也是因緣湊巧,在第一次造訪「西部書城」買到的,與先生的其他作品不同的是,這一本隨筆集,有演講稿,有書信稿,有序言稿,還有的是生前未完成的遺作。今天,再拿起這些文字,怎不令人感慨,那一段被塵封的歲月,洗盡鉛華,又呈現在我們的面前,這大概是是生命獨有的溫情與力量,破土而出,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 古人對生命的感悟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這是王勃寫《滕王閣序》時的一句話,生命是無常的,快樂到了一定程度,悲傷也就來到,就像月亮,從虧到盈,從盈到虧,是不斷變化的,世間的事物也是如此,興衰起伏都是有定數的。這些都是宇宙自然的法則,是人力所不能更改的。人應該順天應命,在繁華時,存一份敬畏之心,在落寞時,留一份淡然之態,做到榮辱不驚。
  • 生命的感悟
    生命的過程註定是一段路途,註定由激越到安祥,由絢爛到平淡。這段路途不管有多長,重要的是我們曾攜愛走過。象雄鷹眷戀著藍天,溪流愛慕著江海,鮮花追逐著陽光,而芨芨草卻偏愛著貧瘠的荒原。雖然有時會有浮雲,也時而會有險灘,只要心中充滿希翼、充滿渴望、充滿愛,你一路的風景就不會寂寞,同樣會景色旖旎,風光無限。
  • 重慶大學生辦生命體驗活動:不同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當天,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主辦,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工作者協會承辦的「感悟生命,感恩生命—清明校園生命體驗活動」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大學生們通過孕育體驗、老人體驗、殘障體驗、「死亡」體驗和遙寄思念環節,體驗模擬孕育、年邁、殘障和死亡等場景,感受不同的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 關於生命,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之隨筆:美好
    我輕輕地來,正如我輕輕地去,生命,不過是一抹淡淡的色彩。不管不想隨風去,身心舒暢天道理。不在追尋活著的意義,因為活著本身就是意義,亦不再思考幸福的秘密,因為當你不再追問幸福是什麼的時候,你就是幸福的。這個春天如此特別,生命如此美麗,我在這裡。
  • 感悟生活的美好,發現生命的意義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感悟生活的美好,發現生命的意義日常生活中,因為思想不一致和家人爭吵,家人希望我們怎麼怎麼樣,而不是按著內心的想法生活,久而久之,家人之間不再坦誠,彼此無法得到認可。假如彼此認可,就會感受到每個人對不同生活的熱愛,也不至於到老了的那一天,感覺生命留有遺憾。彼此認可,得到家人支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會感受到生活是多麼的美好。
  • 意外收穫下的生命感悟!——新冠治癒患者回憶實錄
    如今,新冠疫情已不像昔日般駭人聽聞,隨著死亡人數的減少,治癒病例的遞增,它帶來更多的是對於健康和生命的思考。近日,新冠治癒患者王先生對話鳳凰網山東,分享了治癒之路的意外收穫及對生命的切身感悟。入院ICU治療期間,除了常規治療外,在主治醫生的介紹下接受了幹細胞治療,據王先生採訪時說,自身對於幹細胞治療並不熟悉,但接受治療之後,明顯感覺身體不再虛弱氣喘,恢復加快,肺部病變陰影減小,隱痛也逐漸消失。
  • 句子,句句道盡人生的感悟和對生命的體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人生是多種多樣的。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思考生命與人生的意義,因為這個世界的物太多,人太多,所以對人生與生命的認識也就有了多種多樣,人只有自己經歷過自己的人生,才會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感悟,別人的人生經驗也可以是我們人生的指路牌。
  • 生命的意義……(隨筆)
    雖然老天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給我們烙上了「貧苦」或者是「富貴」的烙印,但是,不論是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烙上了「貧苦」烙印的貧苦的人,還是那些從落地就已經打上了「富貴」標籤的人,有一樣東西都是絕對公平的,那就是「生命只有一次」!對於生命而言,最高的敬畏,莫過於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