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生命的抒情詩——品讀《沈從文談藝術》

2020-12-05 秋水長天居士的小窩

讀沈從文先生的文字,大概是源起於高中時語文課本中的《邊城》(節選)一文,記得學校當時還放了《邊城》的電影,相比於每天準時播送的《新聞聯播》,僅有的幾次電影播放還是能夠激起我們的觀看熱情的。不過,總覺得電影不如文字美,還是感覺文字美得過癮。這大概也是我對先生的文字最初的印象了。

這幾年,陸陸續續地收集了沈從文先生的各類作品,基本上集齊了,閒暇時就隨意翻上幾頁。這一本《沈從文談藝術》的隨筆集也是因緣湊巧,在第一次造訪「西部書城」買到的,與先生的其他作品不同的是,這一本隨筆集,有演講稿,有書信稿,有序言稿,還有的是生前未完成的遺作。今天,再拿起這些文字,怎不令人感慨,那一段被塵封的歲月,洗盡鉛華,又呈現在我們的面前,這大概是是生命獨有的溫情與力量,破土而出,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我記得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曾言,若不是因為諾貝爾文學獎只頒給在世的作家,中國最有資格獲得該獎應該當屬沈從文先生。雖然斯人已逝,但幸好文字長存,我們還可以跟隨著先生的文字「在消逝的時代裡探求最深沉的情感」。先生憑著一顆誠心、一支筆用乾淨的文字塑造了純美的湘西世界,就像是一首生命的抒情詩,走過一段美的歷程。

我在讀這一本《沈從文談藝術》時,最使我驚奇在於先生美的筆觸之下的犀利與洞見。例如先生寫到:「十五年來,隨著新中國文學的發展,有兩個極無意義的名詞,第一個是'天才',第二個是'靈感'。這兩個名詞雖不為有識者所承認,但在各種懶人謬論中,以及一般平常人意見中,莫不可以看出兩個糊塗字眼兒的勢力存在」。指出問題可謂是一針見血,犀利深刻,而這也是出自先生之筆。

這樣的例子在這本隨筆集中不勝枚舉,還比如,先生寫到「一個民族已經那麼敝舊了,按照過去的歷史而言,則哲學的貧困與營養的不足,兩件事抹不影響到我們這個民族的生存態度。號稱皇帝冢嗣的我們承受的既是個懶惰文化,加上三千年做臣僕的世故,思想皆浮在小小人事表面上爬行,生活皆無熱無光,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這是何等通透的洞見。

正如先生所寫: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正是這些文字讓生命獲得永恆的意義,形成生命的另外一種存在和延續,通過長長的時間,通過遙遙的空間,讓另一時另一地的人,彼此生命流注,無有阻隔。這就像是生命青春的頌歌,向上的理想,追求完美生活的努力,在我們的文字裡獲得張揚,獲得證實,獲得鼓舞。

我捧讀這先生的文字,感覺自己好幸運,可以在這樣的一個下午,抽出一段時間,泡上一杯暖暖的紅茶,俯仰之間,滿目都是先生的文字,好似調動了起來,充滿著的生命裡的抒情,一草一木,一瓶一罐,都有生命的活力,生命的美好,生命的魅力。

相關焦點

  • 總結沈從文5年北漂生活,送你4個成長秘籍
    我最初寫沈從文的故事,最想落筆在沈從文的精神世界,所以有了這篇開頭的文章:沈從文精神出軌後,為何能向妻子主動坦白:《美與愛》給出了答案。我在沈從文寫的散文《美與愛》裡發現,他在散文中藏著糾纏他一生的執念:「美與愛」的思考。如何看待他經歷的這一切與擺脫這種執念的束縛,我想只有在沈從文生命經驗中尋找答案。於是我一直以真情實感去深入他的經歷,閱讀他的文章,撰寫我所感悟的道理。
  • 法院文苑‖生活隨筆感悟——生命與美麗
    法院文苑‖生活隨筆感悟——生命與美麗 2020-06-06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品讀人生」花言花語
    ●品讀人生花言花語劉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迄今已逾三千年歷史,沈復在《浮生六記》裡,深情而又生動地記載了與妻子劉?花插花之樂。插花不僅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也大大豐富了人們的情感生活,是情感交流的使者,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插花是多種藝術形式的融合,是凝固的音樂,是立體的繪畫,是形象的詩歌,多姿多彩,形態萬千。所以人們管插花叫做「藝術」,因它而興起的各種插花藝術學習班,插花藝術專業等頗為熱鬧。在我看來,更接地氣一點地說:「插花,就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
  • 識人先讀詩,沈從文為何對卞之琳高度評價?
    從現代文學史的記述看,詩人卞之琳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是1933年5月印製的《三秋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前後兩部詩集的編輯或問世,均與已廣有聲譽的小說家沈從文有直接關係。識人先讀詩卞之琳在《〈雕蟲紀曆〉自序》中,這樣敘述他開始寫詩的動因:「我從鄉下轉學到上海,經過一年的呼吸荒涼空氣、一年的埋頭讀書,我終於又安定不下了。說得好聽,這也還是不滿現實的表現吧。我彷徨,我苦悶。有一陣我就悄悄發而為詩。」
  • 來自「無印良品」的白噪音,讓你體驗什麼是真正的「性冷淡」#...
    一定有不少人早已計劃好了周末晚上的各種活動了吧,工作一周給自己放鬆一下當然無可厚非,不過除了喝酒、聚餐、逛街、看電影……這些「動態」的放鬆方式以外,有沒有想過試試更「安靜」一些的放鬆方式,比如——聽聽白噪、放空腦袋……,這樣的方式也許會更有效些。 「MUJI to Relax」就是今天簡要推薦給大家的一款可以幫助我們放空腦袋、放鬆神經的優質白噪軟體。
  • 沈從文3年走過了3個階段,學習他從發現自我走向確定自我的思考
    上篇講述了20歲的沈從文到北京以後,為了夢想開始進行創作的心理歷程:沈從文筆名曾屬於:夢中牽掛的親情,歡樂的夥伴,徹夜長談的朋友。今天我想深入到一個初到北京的普通打工者沈從文內心,探究他在生活巨大的壓力下的思考,從而鼓勵更多人思考自己生命的價值,反思人生。如何看到自己的性格與命運20歲至21歲的沈從文是在經歷著發現自我的過程。
  • 讀《苦雨之地》感悟
    我看完後,提了幾個我認為邏輯不通之處,惹得小說家好生不高興,同先生抱怨道:「你學科學的朋友怎麼都提些怪問題?」(顯然我不是第一位)。看來文學家與科學家看事情的角度確實會有些不同。因此,當有人來信要我就吳明益的小說《苦雨之地》與科普作品的差異寫篇文章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拒絕。
  • 畫音樂沈從文
    這是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之一《邊城》中的一段描寫。作家像一個高明的畫家,用帶有色彩的詞語,描繪好一幅夏日圖景;他又像一個巧於安排樂音的音樂家,在生氣勃勃的田園畫裡,又糅進自然動聽的音響。讀來,確讓人感到沈從文的文字,有不同凡響的魅力。以寫小說著稱的沈從文,和畫、音樂倒真有密切聯繫。沈從文愛畫,尤愛帶有中國風格的山水畫、人物畫,他也曾收藏過不少古代珍品。
  • 品一杯「經濟學人」咖啡 – The Economist Espresso #iOS #Android
    品一杯「經濟學人」咖啡 – The Economist Espresso #iOS #Android 生活中能讓我們不明覺厲的東西很多,可有三個標籤除此之外還讓我們望而卻步
  • 沈從文的初戀以騙局告終,悲劇的開端並不意味著人生的結束
    從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生命的意義並樹立個人夢想;在亂世中用夢想種下幸福的種子並不斷地用飽滿的精神澆灌它;於茫茫人海中艱難而行,心裡已有希望之燈塔。我是從散文《美與愛》開始接觸沈從文的作品,當探尋他人生歷程的時候,才逐漸走進了他內心的思考環境。人生的苦難是一筆財富。沈從文也經歷過失敗;經歷過自暴自棄;同樣的他還被誤解與拒絕過。也許您會在這篇文中找到自己曾經歷過的痛苦與悔恨。
  • 有些人,只依靠自己的影子生活 |「為你讀詩」
    | 演員如果我們的影子也具備五種官能,我們同時用兩顆心臟生活,那將是多麼美好的事情。人變成了影子,甚至只依靠影子生活。而且,可能更糟。「不是用整個的影子, 而是依次的,時而用一隻手, 時而用一隻眼睛。 」什麼是人的影子呢?也許是金錢,也許是某種權威,也許是某種主義,也許是你最畏懼的某種力量。它要遮蓋你,吞噬你,掩埋你,俘虜你,把你完全佔有。
  • 孔子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
    我們也可以據此為「孔子相信有所謂天堂的存在嗎?」、「孔子認為人的生命會不斷地輪迴轉世嗎?」、「孔子對靈魂不朽有什麼看法?」這些宗教性的問題提出孔子可能的觀點。首先,孔子如果相信「天堂」存在,那「天堂」就在這個塵世,也就是靠大家努力而實現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的社會。
  • 冬日讀詩,觸碰心靈,感悟生命!
    只要美好的心靈和感悟世界的眼睛還在,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詩歌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在這個晴朗的冬日,讓我們一起讀詩吧,雖然不能禦寒,但卻能讓我們的內心平復,找回那個最真的年代,最純的自己。讀詩,感受不同人的心境,或抒情、或言志,抑或只是一瞬的相思。現代詩歌三首,送給大家!
  • 感悟生活的美好,發現生命的意義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感悟生活的美好,發現生命的意義日常生活中,因為思想不一致和家人爭吵,家人希望我們怎麼怎麼樣,而不是按著內心的想法生活,久而久之,家人之間不再坦誠,彼此無法得到認可。假如彼此認可,就會感受到每個人對不同生活的熱愛,也不至於到老了的那一天,感覺生命留有遺憾。彼此認可,得到家人支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會感受到生活是多麼的美好。
  • 「社畜」青年為什麼需要「沙雕」文化?
    其次,當代青春甜寵也成為國產沙雕重要的「試驗田」。生活中單純的戀愛常見,但沙雕風的戀愛可能八成要被分手,但作為影視作品,就是要來點源於生活,又和生活不一樣的味道,於是各種沙雕風的戀愛、甜寵劇成為新品種被開發出來。
  • 機器學習博士自曝:實驗室「閹割」我的創造力,勸你別讀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我博士第五年在讀,但我不建議你來讀博士,因為這是個騙局……」一位外國網友在Reddit上發帖這麼說,他自述研究方向是機器學習。而且他還說,所謂「騙局」只是勸退博士的一個次要原因,還有更殘酷的事實。這個帖子在一天之內衝上熱榜第一,已經有800多回復討論。
  • 「讀外刊學考研詞彙」How plants reclaimed Chernobyl's poisoned land(1)
    放射性的;有輻射的但車諾比的隔離區內並不是沒有生命。狼、野豬和熊又回到了烏克蘭北部老核電站周圍茂密的森林裡。在植被方面除了最脆弱和暴露在外的植物,大部分都存活了下來。即使是在該地區輻射最強的地方,植被也在三年內恢復了。
  • 沈從文《蕭蕭》:這個女孩十二歲就嫁人了,丈夫只有三歲
    女學生穿衣服不管冷暖,吃東西不問饑飽,晚上子時方才睡覺,白天正經事全不幹,只知唱歌打球讀洋書。她們一年用的錢能買十六隻水牛。學校裡男女一起上課,熟了就隨意住在一起,也不要媒人,也不要彩禮,名叫「自由」。她們也做官,喝鐵罐子裡面裝的牛奶。她們有老到二十四五歲還不嫁人的,也有老到三十四五歲還好意思嫁人的。她們不怕男子,男子敢讓她們受委屈,她們就敢去衙門打官司。要來的錢跟男子平分。
  • 「更豐盛的生命2」主日 2020年12月27日
    「更豐盛的生命2」,並將於12月31日年終感恩聚會傳講「更豐盛的生命3」,以此三篇信息作為完整的2020聖誕信息。「得生命」跟「得豐盛的生命」是兩個不同的層次。每個活在世上的人都有天然的生命。有的人從來不愛讀書,即便他有很多的機會,他都流失掉,他有許多的書,從來不要看一面,所以生活了幾十年,什麼知識都沒有。你問他:「你活著嗎?」他說:「早就活著。」你問他:「活得如何?」「活得很貧乏。」
  • 環保生活盛行下,看阿迪達斯如何做好「綠動」表率?
    01阿迪達斯天貓超級品牌日,赴約「綠動」環保生活最近一周,阿迪達斯家族的微博、微信、天貓商城、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官方帳號頭像集體變綠,這是在為1月11日的「即刻綠動」環保主題超級品牌日做鋪墊。;用「終結塑料廢棄物」為願景打造的ULTRABOOST DNA LOOP,循環回收理念為地球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