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K藥終於登陸中國了!
中國藥監局最近氣勢如虹,對抗癌新藥大開綠燈!O藥獲批僅過了一個月,K藥也來了!最知名的兩個免疫治療新藥,終於全面登陸中國。中國患者真的再也不用去港澳或國外買免疫藥了!
K藥,在癌友圈早已人盡皆知,中文名叫「帕博利珠單抗」。民間之所以叫它K藥,是因為它英文商品名是Keytruda。類似的道理,O藥的名字來自它的商品名Opdivo。它們倆是最熱門的抗癌藥物,而且機理非常類似,都屬於PD-1抑制劑。
PD-1抑制劑是腫瘤免疫療法的一種。所謂免疫治療,是指通過調節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治療腫瘤的治療方法。免疫治療種類繁多,已經成為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的第四種主流腫瘤治療方法。目前療效最明確,應用最廣的就是PD-1抑制劑。
PD-1本身是阻止免疫細胞活化的重要蛋白,癌細胞經常利用這個機制來逃脫免疫細胞對自己的殺傷。K藥這類PD-1抑制劑,可能打破癌細胞的抑制,激活免疫細胞,從而達到控制癌細胞的效果。
除了新聞本身,K藥在中國獲批背後有哪些重要信息需要知道呢?哪些患者可能獲益呢?
(二)
首先,這次K藥獲批上市針對的是晚期惡性黑色素瘤,它是目前國內唯一獲批針對這個患者群體的PD-1抑制劑,而且從遞交到獲批用時不到6個月,創下了中國進口抗腫瘤生物製劑最快審批記錄。
黑色素瘤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腫瘤,而且容易轉移。在免疫治療出現之前,如果發生轉移,患者的整體5年生存率只有5%左右。幸運的是,黑色素瘤患者也是最先從免疫療法受益的群體之一。美國最初嘗試免疫藥物的一批患者,不少已經存活了超過10年,成了超級倖存者。
說起用K藥治療黑色素瘤,最有名的例子應該是美國前總統卡特。他在90歲高齡被發現黑色素瘤,而且出現了肝轉移,腦轉移。如此高齡當然無法用化療,於是他選擇了使用了K藥配合放療的組合療法,結果腫瘤完全消失了!今天,「治好美國總統的藥」進入了中國,中國的黑色素瘤治療終於也進入了免疫時代。
既然美國早就批准了,那為什麼中國要等這麼久呢?
一個重要原因,是需要中國的臨床試驗數據。咱們的黑色素瘤和歐美的主要亞型有所不同,歐美最多的是曬太陽搞出來的慢性日光損傷型,而中國最多的是肢端型和黏膜型。不同亞型的基因突變,對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的響應都有不同,因而K藥想要在中國上市,就必須針對中國患者單獨進行臨床試驗。
根據《中國黑色素瘤診治指南2011版》介紹,中國對一線化療耐藥患者的治療「金標準」是化療藥達卡巴嗪,但這種情況下,客觀緩解率不到5%,中位總生存期不到6個月 。無論客觀緩解率,還是總生存,K藥都顯著好於化療藥,是近40年來中國惡性黑色素瘤治療的巨大進步。
這裡談的是二線治療,我個人相信K藥很快會成為一線治療標準,因為國外大量數據已經證明免疫藥物作為一線,往往能給患者帶來更好的總生存獲益。事實上,在最新的《中國臨床協會CSCO黑色素瘤診療指南2017版》中,鑑於K藥更高的反應率及更少的副作用,專家已經認為K藥應被考慮用作一線治療方案。
(三)
K藥給黑色素瘤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但中國每年黑色素瘤新診斷患者只有不到1萬人,屬於罕見腫瘤類型。大家之所以如此興奮,是因為K藥潛力無限,黑色素瘤僅僅是個開始。
從全球範圍獲批適應症數量而言,K藥是目前用於治療晚期瘤種最廣泛的免疫藥物。它已在80多個國家獲批使用,覆蓋了9個瘤種的12個以上適應症,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頭頸癌,霍奇金淋巴瘤,膀胱癌,宮頸癌,胃癌,B細胞淋巴瘤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K藥2017年革命性地被批准上市用於治療MSI-H(微衛星不穩定性高),成為第一個所謂的廣譜抗癌藥。這是一件大事兒,因為全世界第一個按分子特點而不是發病部位批准了一個抗腫瘤藥。無論腫瘤在什麼器官,只要屬於MSI-H亞型,都可以使用K藥。
那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MSI-H亞型呢?
目前通常是拿腫瘤樣品做免疫染色,檢查四種蛋白的表達(MLH1, MSH2,MSH6, PMS2),如果有一個是陰性,就認為是MSI-H亞型。這種檢驗在中國主要的三甲醫院都可以完成。K藥的另一個主要適應症是肺癌,這是中國的第一大癌種。在美國,K藥已經被FDA批准為部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藥物,替代化療成為了新的標準治療方案.據我所知,它在中國的相關臨床研究也已經完成入組,期待看到積極結果。
(四)
免疫治療的下一個熱點,毫無疑問是聯合治療。單單K藥,在全世界就有超過700個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多數都是聯合其他藥物一起治療。有些結果已經讓人眼前一亮,比如,在今年公布的非小細胞肺癌試驗中(代號KEYNOTE-189),K藥聯合化療的總緩解率是單用化療的兩倍以上,而且顯著提高了患者總生存率和無進展生存率,讓死亡風險降低了50%左右。
在中國,K藥也有很多試驗正在進行,我個人尤其期待看到它對中國特有高發腫瘤的效果。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癌症患者存活率顯著低於美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癌症類型很不一樣。中國特別高發的胃癌、肝癌、食管癌等,目前整體治療效果都不太好,原因是絕大部分患者不適合靶向藥物,基本只能靠化療和放療等傳統手段。幸運的是,從目前的臨床試驗數據來看,免疫藥物至少對其中部分亞型(包括前面提到的MSI-H)患者是有效的。我期待看到免疫藥物更多的成功數據,更期待它們早日進入醫保,儘早讓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