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泰鬥熊慶來的跌宕人生

2021-02-23 衲曰

原載:《江淮文史》2014年第6期

作者:智效民

熊慶來一生做了兩件大事:一是研究數學,二是教書育人。在數學方面,他的函數論研究成果被譽為「熊氏無窮級」(即「熊氏定理」),並載入世界數學史冊;在育人方面,他培養了華羅庚、嚴濟慈、趙忠堯、陳省身、莊圻泰、錢三強、楊樂、張廣厚等一大批優秀數學家,使中國數學研究達到國際水平。1949年以後他客居海外,是周恩來把他請了回來。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數學泰鬥,卻在「文革」中慘遭迫害,甚至在他去世後,人們都不能對他表示哀悼。為此,華羅庚寫下「惡莫惡於除根計,痛莫痛於不敢啼」的詩句。

故鄉:往事追思記從頭

熊慶來字迪之,1893年10月23日出生於雲南彌勒縣朋普鎮息宰村。其實熊慶來一家本來是江西撫州府金谿縣熊家寨人,其祖上因隨清軍到雲南鎮守邊疆,便在這裡安家落戶。熊慶來的父親熊國棟曾擔任過雲南巧家縣儒學訓導,後來又在趙州府(今屬大理市)擔任學官,這為熊慶來的早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幼年的熊慶來好奇心非常強,有一天他把筷子插在盛水的碗裡,發現筷子好像斷了,便問父親是怎麼回事。由此可見,他是個喜歡觀察、肯動腦筋的孩子。

熊慶來7歲那年進入私塾,開始接受啟蒙教育。「六七年的『子曰詩云』,練就了熊慶來的古體詩功底,同時也為他建構了做人的基本間架」。為了培養兒子,熊國棟請了兩位先生,除誦讀傳統典籍之外,還教熊慶來法語、數學和自然科學等基礎知識。雲南地處西南邊陲,與東南亞法國殖民地接壤,所以自開埠以來具有「得風氣之先」的優勢,這對於熊慶來的成長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進入20世紀以後,清政府開始推行以「廢科舉、辦學堂、改官制、整吏治」為主要內容的新政。在新政的影響下,雲南先後成立了方言學堂、高等學堂、東文學堂、法政學堂、工礦學堂、農業學堂、商業學堂、速成鐵道學堂、師範學堂、講武學堂以及一大批中小學堂。1907年,14歲的熊慶來隨父親來到昆明,考入雲南方言學堂的預科。方言學堂是清末對外國語文學堂的通稱,其課程除了國文、數學、格致(即自然科學的統稱)之外,外語佔的分量很重。後來雲南方言學堂改名為雲南高等學堂,熊慶來繼續留在這所學校。在此期間,要求民主憲政和獨立自由的呼聲日益高漲,熊慶來因參加學生組織的示威活動,受到了學校的記過處分。

妻子:菊緣今最好

1909年,16歲的熊慶來遵照父母之命,與家鄉一位教師的女兒姜菊緣結為夫婦。姜菊緣與熊慶來同齡,因其生日是九月初九,故取名菊緣。兩人婚姻是父母包辦,所以婚前他們既不了解,更談不上感情交流。根據當地風俗,新娘在入洞房時要向新郎叩頭,這叫「挑水頭」,意思是向天天都要挑水的新郎表示感謝。叩頭之後,新郎還要跨過新娘的頭頂,意思是以後老婆就要任我打來任我騎。然而當姜菊緣向熊慶來磕了「挑水頭」之後,熊並沒有按規矩行事,而是向她深深地作了個揖。這讓姜菊緣十分感動,也贏得了現場嘉賓的交口稱讚。

1911年,熊慶來考入雲南英法文專修科學習法語,兩年後他以第三名的優異成績考取赴比利時留學的公費生資格。這時,他的第一個兒子熊秉信剛剛出生,真可謂雙喜臨門。但是當他回到家鄉把自己即將出國的消息告訴家人的時候,卻遭到父輩的堅決反對。反對的原因大致有3個:一是怕他出去以後不再回來,二是怕他萬一生了病無依無靠,三是怕他數典忘祖變成洋奴。就在這時,祖母對他的支持起了關鍵作用。熊慶來的祖母是一個賢惠而有遠見的鄉村女子。據熊慶來的孫女熊有德講,當年熊慶來去昆明讀書的時候,曾因父親反對而斷了學費,是老祖母拿出自己的私房錢,才幫助他完成學業。

  

歡迎關注「衲曰」

相關焦點

  • 熊慶來作品 熊慶來的學生都有誰?
    熊慶來熊慶來出生雲南,1913年出國留學,從比利時輾轉法國,在數學領域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回國後又任教高校,教授了一大批優秀的學子,最終於十年文革中離開人世。熊慶來作品熊慶來潛心於學術研究與著述,編寫的《高等數學分析》等10多種大學教材是當時第一次用中文寫成的數學教科書,創辦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近代數學研究機構——清華大學算學研究部和國立東南大學、清華大學等3所大學的數學系,以及中國數學報。他用法文撰寫發表了《無窮極之函數問題》等多篇論文,以其獨特精闢嚴謹的論證獲得法國數學界的交口讚譽。
  • 清華大學數學系的創建人——熊慶來
    清華大學數學系的創建人——熊慶來 (1893—1969) 楊樂     熊慶來,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參與創建東南大學和清華大學數學系。長期擔任雲南大學校長。熊慶來輾轉經荷蘭、英國前往法國,途中染上嚴重的肺病。抵巴黎後,他進入聖路易中學數學專修班。1915年至1920年,他先後就讀于格勒諾布洛大學、巴黎大學、蒙柏裡耶大學、馬賽大學,取得高等普通數學、高等數學分析、力學、天文學、普通物理學證書,並獲蒙柏裡耶大學理科碩士學位。   1921年初,熊慶來離歐返回昆明,任雲南工業學校、雲南路政學校教員。
  • 數學泰鬥華羅庚:僅初中文憑卻勤勉半生,去世前6小時仍在演講
    華羅庚在數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他致力於數學研究工作,一直到了去世的當天,還活躍在數學的講臺上。中國的數學世界聞名,而華羅庚的數學在中國屬於泰山北鬥一樣的神話存在。華羅庚在數學領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更是享有美譽——中國現代數學之父的稱號。華羅庚不僅是在個人的成就上大有成就,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盤點中國數學天才傳奇人生(組圖)
    在9至10歲時,他在數學和統計學中獲得了更多的A。在完成6年的小學教育後,他直接去上了大學。面試該工作時年僅13歲,卻擊敗了所有成人競爭對手。未來,他計劃攻讀哲學博士。亞沙說:「我正處於我人生中最好的歲月。我喜歡上大學,我愛我的新工作以及幫助其他學生。」對於自己的成就,亞沙說:「我喜歡數學,因為它是一門精確的科學。這是唯一一門你可以證明自己所說是正確的學科。
  • 中國醫學泰鬥王忠誠 生前用生命踐行著人生諾言
    生前,這位中國醫學泰鬥,用生命踐行著人生諾言。上世紀50年代初,為了打破西方封鎖,掌握先進的「腦血管造影」技術,王忠誠在缺少防護的情況下,無數次暴露在放射線中做實驗。由於超大劑量反覆接觸放射線,他的白血球降到2000多,只有正常人的一半,一輩子都沒有恢復。脫髮,牙齦出血,體質大為減弱,多次患肺炎,有兩次險些丟掉性命……王忠誠卻說:「我知道危害性有多大,但是為了成功,必須豁出去。」
  • 華人數學家笑傲世界數學研究 成果以其名字命名
    華人數學家--熊慶來【熊氏無窮級】數學家熊慶來關於整函數與無窮級的亞純函數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譽為「熊氏無窮級」。熊慶來是我國著名數學家、教育家、現代數學的耕耘者,為我國數學教學和研究作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不愧為數學界的一代宗師。熊慶來,字迪之,清代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出生於雲南省彌勒縣息宰村。
  • 憑藉刻苦努力,華羅庚自學成才,成為一代數學大師
    1928年,在數學老師王維克的推薦下,華羅庚到金壇中學擔任庶務員。這年,他不幸患了傷寒症,臥床達五個月之久,從此左腿癱瘓。但他並不悲觀氣餒,而是頑強地發奮自學。有一次,他把一篇論文寄給上海《科學》雜誌社,並得以發表,這時華羅庚年僅20歲。就是這篇論文,徹底改變了華羅庚的命運。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看到這篇論文後大為讚賞,到處打聽華羅庚是哪個大學的教授,大家都說不知道。
  • 華羅庚:他只有初中文憑,23歲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現代數學之父
    進入初中後,華羅庚在數學上的天賦開始顯露出來,幸運的是,華羅庚遇到了自己的"伯樂"——他的班主任王維克。王維克也是他的數學老師,發現了他在數學上的初露頭角,便不遺餘力的培養他,這對華羅庚以後的數學研究影響非常大。時光如梭,初中三年很快就過去了,畢業後,華羅庚本就讀於上海中華職業學校,但是家庭實在負擔不起學費,沒多久就退學了,回到家幫父親打理雜貨鋪。
  • 「中國數學之神」,當年卻被叫「羅呆子」——「天才」華羅庚
    介紹一下華先生華羅庚為中國數學發展作出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
  • 數學手抄報: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
    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
  • 暑期影單:十四部數學電影,十四個數學人生
    暑假快到了,今天給大家介紹十四部有關於數學的電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滴,說不準孩子看了這些電影,能開動腦筋,被激發出一些數學靈感呢!才華蓋世的數學家馬斯在過去十年來,發現股票市場在混亂波動背後原來由一套數學模式操控,於是致力研究尋出該數學模式。 沒想到,主宰金融市場的一家華爾街財團,以及不擇手段要釋破聖經密碼的一個卡巴拉宗教組織均同時派員追緝他,馬斯既要保護一己安全,同時亦要儘快找出這些影響世界金融市場的密碼。
  • 新版話劇「直升機泰鬥王適存」開演,獻禮南航建校68周年
    10月20日,新改版的話劇《旋翼人生——中國直升機泰鬥王適存》,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明故宮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劇場開演。這是該劇入選「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之後,首次亮相舞臺。據悉,新版話劇是在原版基礎上進行了改編,彰顯了科學家精神和思政課程元素,劇中所有演員均為南航在校學生。當天,也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校68周年校慶日,南航人以這樣特殊的方式獻禮母校校慶。
  •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的南京情結|紀念華羅庚逝世35周年
    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曾說,「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由於他在數學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美國芝加哥科技博物館中被列為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華羅庚祖籍江蘇丹陽,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
  • 讀天文學泰鬥韓天芑為2020屆畢業生寫的一封信
    2020年4月15日上午,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療的98歲天文學泰鬥韓天芑(qǐ)正式出院。在康復兩個月後,他提筆給即將踏上人生新徵程的畢業生寫了一封信,把他的人生經歷凝聚成這些箴言,鼓勵畢業生勇敢向前,在危機中尋找機會。
  • 科學泰鬥王淦昌傳,偉大一生,激勵後人
    由於工作原因,近年來總和光電子技術打交道,於是有幸了解到我國光學泰鬥王大珩的故事。讀完王大珩先生的自傳《七彩的分光》,其筆端樸實無華的人生回顧,穿擦中國先輩知識分子的文化素養,讓我對科學家自傳的可讀性信心大增。因王大珩先生回顧起草863計劃的過程,特別提到了王淦昌先生,於是我琢磨著找一找王淦昌先生的自傳,未曾想老先生並未著書立傳。
  • 趣味數學之以華人命名的數學成果
    數學領域中有些研究成果是以華人命名的,其中著名的有:   華氏定理   數學家華羅庚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華—王方法」。
  • 華裔學術泰鬥朱松純回歸,或將領銜科研人員回國潮
    留學期間,其導師是國際數學大師大衛·曼福德教授 David Mumford,菲爾茲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獲得者,國際數學家協會前主席。菲爾茲獎是全球數學領域最高獎項!朱松純最先將概率統計建模與隨機計算方法引入計算機視覺研究,無不誇張的說,他是這個領域的泰鬥級人物。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300餘篇, 三次問鼎計算機視覺領域國際最高獎項——馬爾獎。朱松純提出了圖像與視頻的語義描述框架模型、統計理論。在計算機視覺認知,推理、圖像視頻語義理解等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 [光明日報]剛剛,人文社科最高獎頒給兩位泰鬥
    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剛剛揭曉,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史學界泰鬥章開沅,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首批一級教授吳易風獲此殊榮。章開沅在中國近代史學界深耕多年,取得累累碩果,他所著的《辛亥革命史》是該領域第一部綜論性大型專著。值得一提的是,他發現了《貝德士文獻》,這是南京大屠殺又一鐵證。
  • 僅有初中學歷,華羅庚奮鬥半生成數學巨匠,去世前6小時還在演講
    不但順利推動了國內在數學領域的發展,還為中國數學界培養了不少傑出的人才。連美國的知名數學家貝特曼也對他也有著高度的讚揚。稱讚華羅庚為:中國的愛因斯坦。在華羅庚的一生中,有著許多的稱號。而最具代表性的兩個便是:「近代數學之父」,以及「人民的數學家」。
  • 僅有初中學歷,華羅庚奮鬥半生成數學巨匠,去世前6小時還在演講
    不但順利推動了國內在數學領域的發展,還為中國數學界培養了不少傑出的人才。連美國的知名數學家貝特曼也對他也有著高度的讚揚。稱讚華羅庚為:中國的愛因斯坦。在華羅庚的一生中,有著許多的稱號。而最具代表性的兩個便是:「近代數學之父」,以及「人民的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