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媒體 / 科技唆麻
美國科幻作家作家威廉吉布森曾以一句「未來已來,只是分布的還不太均勻。」描述圈層與技術發展的非對稱關係。而美國媒體理論家史蒂文·詹森則在《偉大創意的誕生》中,進一步將其概括為一個名為「相鄰可能」概念: 「我們需要的某種能力要素,它可能已經產生並成熟了,只是它正在另外的某個領域被使用著,就看這個已經存在的未來,它會不會撞到你的眼睛裡,讓你心起動念,這就是靈感的瞬間。」
進入 2019 年,私域流量便「撞」到了各網際網路公司的眼裡。嚴格來說,如果將目光瞄準放之實體經濟,私域流量一直存在,但在粗放經營的網際網路上半場,並不為人所注意。
而面對公域流量獲取成本不斷攀升,以及經濟周期影響下,作為網際網路公司營收支柱之一的廣告投放面臨預算銳減,廣告主對於產品多元化、營銷精準化提出更高需求。 於是,私域流量靈活、高效的趨勢便進一步凸顯。KOL,甚至引起熱議的 KOC,愈加受到品牌青睞。根據權威第三方發布的《2019年中國數字營銷趨勢》顯示,81%的廣告主將在2019年增加社會化營銷投入,其中KOL和短視頻是重點。 從社交平臺到短視頻、Vlog,從微博到小紅書、B站,「開箱體驗」、「平價合集」、「良心分享」等內容形式,營造起了「全民種草」的社會化營銷語境。
但面對可見的用戶注意力天花板,如何找到更有效的種草渠道以及與之匹配的更完善的種草方案,成為了困擾品牌們的新命題。
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平臺之一,微博在 9 月 6 日的 2019微博營銷峰會上正式推出了「牧場計劃」,以實現「助力品牌找到事半功倍的內容種草解決方案,打造種草場景化營銷閉環」。 在「全民種草時代」,試圖建立一座「牧場」的微博背後有著怎樣的考量,又拿出了哪些武器?
剖析微博「牧場計劃」背後的邏輯前,我們有必要底層入手,聊聊「種草」到底種的是什麼。 2016 年時,Google 首次提出了「精享族」概念。簡而言之,這一群體崇尚「精明消費,享受生活」的價值觀,他們善於通過網際網路獲取信息,願意為高品質的商品付出更高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究其原因,購物於他們而言,通過消費獲得商品只是一方面,伴隨其「做功課」的過程中實現的「學霸進階」的體驗更為重要。
一方面,「精享族」們的購物過程,其實迎合了當下的「碎片化學習,整塊化娛樂」的潮流。僅以女生關注的美妝為例,至少便涵蓋化學、地理、物理等多學科領域,在已有入手商品作為獲得感保證的前提下,「學習」過程不僅不再枯燥,反而增添了「延遲滿足」帶來的愉悅。 另一方面,對於「網紅單品」的不斷研究,使得他們能一直保持對於消費趨勢的關注,並形成「我站在潮流趨勢前沿」的心裡認知,以此獲得滿足感。
以上兩方面的因素,促成了「精享族」向「種草族」的轉變。
對於種草一族而言,種草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對於「學習成果」的檢驗。比如被朋友請教「七夕送女友什麼好」、「過敏性混合皮哪款乳液合適」…… 這些話題不僅會成為當下社交場景中的有趣談資,更能進一步幫助「種草族」們塑造起「涉獵廣泛」的人設。在社交網絡的加持下,「種草族」的輻射範圍得以進一步擴大,素人也由此得以完成從 KOC 到 KOL 的轉身。 換言之,誰能讓身為 KOL 的種草族們「學得開心」,誰就掌握了這場私域流量變現之爭的輸贏。
從心理層面分析了「種草」行為何以大行其道,其實仍不足矣看懂微博的「牧場計劃」。要了解其背後的考量,需要看懂微博從內容營銷底層邏輯的應對之策——Social First。
去年微博營銷峰會上,微博高級副總裁王雅娟提到: 「一個消費新時代,現象級熱點藉助 Social平臺、數字經濟,可以一次引爆熱點,然後通過可循環的 Social 運作,可以實現企業的躍遷。」
具體而言,藉助社交平臺將研發、生產、市場、銷售、服務等環節組成的企業全價值鏈,以內容作為載體與消費者實現連接,促進品牌與消費者直接對話,進而實現情感連接與品牌價值傳遞。
她舉了這麼一個有趣的例子:海爾一款洗衣機在微博被用戶投訴,原因是洗土豆容易堵。這一傳統渠道難以溝通的訴求很快引起了海爾注意。調查後發現,種植者的確會用海爾洗衣機洗土豆後再運往超市,後來,海爾針對性推出的洗土豆專用洗衣機成為爆款。
換言之,品牌通過社交平臺得以洞察用戶的真實需求,不僅滿足了種草一族的「做功課」需求,更實現個性化產品的反向定製。
Social First 的提出,還對應著微博面對流量模型轉型的思考。
過去十年,網際網路營銷信奉傳統的營銷漏鬥轉化模型,堅持「大水漫灌」式的流量信仰。但正如本文開頭所說,經濟周期與增量不足的雙重壓力下,投放精細化的要求陡然提升。
編輯 140 字微博等客上門的粗放式營銷時代成為歷史,唯有以多元化內容承載感性表達的產品特色,以深度連接實現更細緻的用戶數據分析,才能真正實現品牌價值的最大化。
去年微博提出營銷永動機模型,而這個概念換作今日,我可以說——
兼具公域流量與私域流量並存的特點,意味著微博可以如同「永動機」一般,從流量循環到忠誠循環的不斷推動、轉化得以實現。
一方面,企業可以在公域流量上發布內容,打造品牌人設吸引粉絲,通過打通認知-考慮-評估的鏈條,將粉絲積累到私域成為「老鐵」; 另一方面,通過購買後的享受-推薦-紐帶,推動私域粉絲參與營銷互動、產品定製,穿透圈層回傳到公域的大廣場上,進一步做大私域。
一個極好的案例便是寶潔旗下「最窮」的品牌護舒寶,如何通過盤活公域-思域流量的轉化,實現與用戶的情感溝通與產品迭代。
衛生巾有關注度低的先天劣勢。起初,寶潔團隊也遵循「漏鬥邏輯」把品牌「做大」:先圈一群人,再從中篩選,其間更不乏熱點的文案海報、發紅包的等互動方式,但最終並沒能提升有效轉化。 而後,寶潔將思路轉變為建立私域流量。比如,通過為迪麗熱巴辦生日會、更新行程、拍攝獨家寫真等方式與用戶一起追星;通過在電商節日大促,收集到用戶對於更純棉更偏愛的反饋後,建立歐洲工廠,為中國消費者定製純棉產品。 僅僅是通過與微博上的 50 萬「老鐵」,護舒寶實現了每年約 300萬-500 萬的忠誠用戶增量。
換言之,基於「老鐵」的強參與性與社交裂變能力,針對種草族的情感需求營造土壤,「永動機」便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講清楚了「種草」行為成立的邏輯,以及微博基於大環境變化,確立了「借全民種草之勢幫助品牌在公域幫觸達用戶並建立私域」的路線,要看懂「牧場計劃」就不難了。
具體而言,「牧場計劃」是 Social First 理念落地,是為品牌廣告主打造的一站式種草解決方案。
其在內容力、聚合場及造勢力方面,形成了三大核心優勢:
內容力:牧場計劃有近4000+位不同量級的合作達人,覆蓋各細分領域,配合官微帳號矩陣@微博牧場計劃 @好物無限公司 @尤物一姐 @萌草菌,可為品牌提供短視頻(欄目)、VLOG、品牌活動傳播事件等多維度、多形式的內容合作。
聚合場:微博此前便推出了商業化小程序#花式種草#內容社區,以獨家定製瀑布流展現樣式、明星與大V定期空降、獨家大牌福利、博文+櫥窗形式組合等特點聚合優質種草內容。
造勢力:為迎合近年的 IP 營銷熱,牧場計劃旗下打造了眾多熱點 IP,比如#心動的禮物#定位於打造微博平臺送禮「米其林」;#好物進化論#幫助品牌在電商節點完成貨品種草和電商拔草;#趨勢大賞#與時尚大事件合作塑造時尚影響力等等。
不難看出,圍繞「吸引用戶注意力→培養用戶興趣→促發用戶行為」這一路徑,「牧場計劃」在內容種草、品牌圈粉、用戶拔草等階段,幫助品牌打造了種草場景化營銷閉環。
正如,阿里媽媽媒體戰略合部兼市場總監陳良怡在峰會中提到:「把興趣轉化成交易,是所有消費者運營裡面最挑戰的部分」。
種草之難,在於一點:深度與廣度。
簡而言之,深耕於圈層,必定覆蓋人群不足難以出圈;廣度到位,又難以兼顧平臺調性;比如天貓強調「人」,淘寶著眼於「貨」,閒魚則瞄準「同好」
微博穿透公/私域流量的特點,則得以將兩者兼顧。
陳良怡舉了這麼一個例子:去年雙11,天貓與微博聯合策劃了「一鍵穿越回10年前」活動。因為 2009 年正好是雙11 誕生和新浪微博開放,自帶回憶殺的話題瞬間引爆公眾關注,天貓適時將雙11 活動與熱搜融合,通過「清空購物車」話題實現了 GMV 的大幅增長。 而今年的開學活動#開學flag勇敢立#,則正好碰上了吳亦凡緋聞女友@鹿依Luna 曝光,天貓便立馬跟進話題,準備好了一連串「男神收割機你一定要有的時下的好物」,撬動了極大的關注度。
換言之,無論是狂刷段子老梗的「沙雕網友」,還是熱衷八卦的「吃瓜群眾」,微博都能通過公域-私域的全鏈路覆蓋,完成「社交種草,電商拔草」的一站式服務,最終實現品牌賦能。
來總在峰會上分享了一個數據讓我們印象深刻:截至今年 6 月,微博月活躍用戶達 4.86 億,日活躍用戶達 2.11 億,雙雙創下四個季度以來最大增幅;同時,今年上半年以來,微博的流量和互動量同比都有超過 20% 的增長。
以內容帶動電商的賽道上,並不止微博一家。但在放開手腳為用戶種草的同時,卻依然能保證用戶體驗,進而實現數據增長卻極為罕見。或許從某種意義上說,微博的這一座「牧場」,圈住的不只是種草族,更是「內容即商業、商業即內容」這一命題的下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