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儀器卻演示出真實實驗沒有的效果 一堂奇妙的化學實驗課

2020-12-06 央廣網

學生正在做虛擬仿真化學實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左晨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左晨 通訊員 肖璇 殷婷

【編者按】

如果說4G主要是便利人與人之間的通信,5G則以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等特性,通過連接物與物、物與人,實現萬物互聯,讓經濟社會躍升至全面的數位化時代。

在湖北,5G商用本月剛滿「周歲」,一些悄然試驗的5G應用,讓人們窺見5G的廣闊舞臺: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製造……

讓人充滿想像的5G技術,將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哪些新的變化?讓我們一起探營5G應用。

點燃酒精燈,燃起木條,甩成火星,放入氧氣集氣瓶,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放入另一個二氧化碳集氣瓶,燃著的木條熄滅……

這是武漢一所中學的中學生做的化學實驗。令人驚奇的是,這場實驗竟然沒有任何實驗儀器,學生只是戴上VR(虛擬實境)頭盔,操作手柄,檢驗著二氧化碳與氧氣。

10月28日,武漢市楚才中學報告廳。湖北省電化教育館、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武漢市漢陽區教育局聯合湖北聯通、雲啟智慧教育公司舉行中央電化教育館中小學虛擬實驗教學武漢實驗區啟動儀式。現場,一堂《分子的特徵》實驗課,演示出5G+VR教學實驗的奇妙。

上午10時,楚才中學的阮芬芬老師開始上化學實驗課。與平常不一樣,主席臺上、學生們的課桌上沒有實驗儀器,擺的全是平板電腦。主席臺下,8臺小推車模樣的5G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惹人好奇。

「現實生活中,燃放孔明燈容易引發火災,還會造成環境汙染。今天,我們可以運用3D實驗來燃放孔明燈。」阮芬芬說。

隨後,兩名學生為一組,在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上,用手柄輕輕拖動「火柴」並點燃「蠟燭」,再將一個塑膠袋模型放置到蠟燭上方,熱氣逐漸充滿塑膠袋。隨後,一個「孔明燈」冉冉升起。

接下來的實驗,是檢驗二氧化碳與氧氣,以驗證不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只見學生們戴上VR頭盔,操作手柄點燃「酒精燈」和「木條」,伸入「集氣瓶」……然而,在旁人看來,前方卻看不到任何物體。不到10分鐘,在場學生得出一致的實驗結論。

虛擬仿真實驗,老師和學生的體驗如何?

「虛擬實驗,能達到真實實驗沒有的效果。」阮芬芬說,化學教學中很多有汙染、有毒的藥品無法實驗,虛擬實驗雖然是虛擬的,但每一個同學的操作都是真實的,現象也是真實的,能更好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理解化學的核心思想。

「原來上課的內容都以圖片、文字的形式呈現,而且大多是二維的,現在通過5G+VR技術,能親手做實驗,各種儀器設備都在眼前,也沒有網絡卡頓,充滿新奇感。」楚才中學學生李賢明說。

中央電化教育館基礎教育教學資源部主任黃旭光介紹,虛擬實驗系統主要有視頻實驗教學(實拍和3D演示視頻)、3D實驗教學、VR虛擬實驗教學。覆蓋小初高全年級,可為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多個學科提供實驗教學,包括1100種以上實驗器材,2500種以上實驗資源,能自由組合形成1萬種以上的實驗搭配。

黃旭光介紹,虛擬實驗系統多維度擬真體驗、高精度3D、VR資源能最大程度接近真實實驗操作規則,實現視覺、聽覺、觸覺全方位沉浸式體驗,還能讓危險大、成本高的實驗有實操可能,讓學生可以安全試錯,反覆訓練。所有資源完全匹配新課程標準知識點,實驗測試和練習過程中採集的學生數據,還能明確實驗過程中的難點、易錯點等。

「龐大的實驗模型、數據、資源都需要5G網絡做支撐。」湖北聯通教育行業總監熊歡介紹,5G網絡具有高帶寬、低時延、高可靠性,其傳輸速度比4G至少提高10倍。實驗系統全部接入5G網絡,能讓教學實驗操作實現無時延,畫面超高清。

中國聯通集團政企客戶事業部副總裁韓卓辰表示,漢陽區作為全國6個中小學虛擬實驗教學實驗區之一,區內12所實行虛擬實驗教學的學校均已實現中國聯通5G網絡覆蓋,為各種5G新應用打下了基礎,中國聯通將繼續發揮網絡通信資源和服務優勢,不斷拓寬與教育部門合作領域,為教育信息化發展作出貢獻。

相關焦點

  • 作業幫直播課|化學之殤,缺少的那堂實驗課
    然而到了初二,劉洪瑞的化學成績開始直線下降,甚至開始出現了不及格的狀況,初二是很關鍵的一年,他很著急,家長也很著急,課餘時間給他報了不少補習班,都沒有什麼效果,他開始自暴自棄。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籠罩了全國。因為疫情,大部分人都被困在家裡,學生們也開始了上網課的日子。劉洪瑞很認真的上學校的網課,但該聽不懂還是聽不懂。
  • 專訪丨一堂優秀的化學實驗課應該如何設計?
    一堂好課,需要有好的理念,好的設計。那麼一堂優秀的化學的實驗課應該如何設計呢?今天我們來聽聽來自陝西鹹陽的楊傑老師的看法。楊傑高中化學老師,陝西省第五批學科帶頭人惠青香工作坊成員,陝西省第六批學科帶頭人王延芳工作坊核心成員,主持參與多個國家省市區級課題,發表論文多篇,多篇論文在省市區級獲獎。
  • 科大生活|印象最深的一堂課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每一天都有幾百堂涵蓋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各類線下課程在進行著。相信「上課」是每一位科大學子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中國科大的學生,有沒有一堂課給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陳同學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應該是第一節無機化學實驗課吧。在這之前我高中也沒正經接觸過化學實驗,所以這也可以算是我第一節的實驗課。
  • 在家也能做實驗 浙大化學實驗中心開通虛擬仿真實驗平臺
    逼真的實驗室、實驗臺、儀器、試劑……在滴定操作中,並不是點擊一下滑鼠就簡簡單單完成,而是要用鍵盤和滑鼠控制滴定速度,同時還有滴加半滴的選項,幾乎完美地模擬了真實實驗的操作。時間緊湊,六大步驟、78個小步驟,一小時內,在虛擬仿真實驗室中,同學們完成了開學第二周的酸鹼滴定實驗操作。
  • 在家中也能做實驗丨化學實驗中心開通虛擬仿真實驗平臺!
    逼真的實驗室、實驗臺、儀器、試劑……在滴定操作中,並不是點擊一下滑鼠就簡簡單單完成,而是要用鍵盤和滑鼠控制滴定速度,同時還有滴加半滴的選項,幾乎完美地模擬了真實實驗的操作。經過反覆討論,化學實驗中心的每個課程組都在正式開課一周前,就上交了精準到每一課時的網絡課程上課計劃,提前籌備,不斷優化。其次,有較好的教學視頻資源儲備,並積極搜尋合適的網上資源。近年來,化學系陸續拍攝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視頻,為此次線上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 淺談物化實驗課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學要以實驗為基礎,重視手與腦的結合,實驗是物理課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談初中生物理實驗能力的培養
    2.物理實驗教學方法死板 內心嚮往新奇,勇於探索是初中學生的性格特點。然而,初中階段最具誘惑力的物理實驗課卻變成了按部就班的操作程序。學生進人實驗教室,面對著已經選好的實驗儀器,照著教材按部就班,實驗過程及結論如出一轍:一樣的表格一樣的書寫,千篇一律的應試教育答案正是一大痛點。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探索興致。
  • 要把化學實驗做好,總共分幾步?
    這套獲得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的化學實驗教學體系是如何實現啟迪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引領作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讓化學這一基於實驗的傳統學科更好適應時代發展呢?作為該實驗體系的主要負責人和普通化學實驗的負責老師,李維紅老師給出了詳細的介紹。
  • 六旬「洋教授」直播化學實驗走紅 展示多種神奇現象
    最近,一位「洋教授」憑著直播化學實驗迅速走紅網絡,並吸引了超過200萬的粉絲觀看。視頻中,這位「洋教授」穿梭在瓶瓶罐罐的化學藥品和各式各樣的化學器材之間,製作出了「大象牙膏」「穿雲箭」「騰雲駕霧」等多種神奇現象,單條視頻最高點擊量超過1500萬。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位走紅的「洋教授」是北京化工大學的特聘教授戴偉博士。
  • 一堂課下來老師疲憊不堪,學生一臉迷茫,有機化學到底怎麼教?
    中學階段,學生學習化學反應及方程式時,往往是通過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這個過程形象具體,學生記憶深刻。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實驗都可以這麼順利地進行,比如有機化學。有機實驗往往反應速率慢、副反應多,這讓同學們很難在課堂上通過做實驗去觀察。
  • 植物明明沒有意識,為何能檢測出情緒?這一實驗顛覆認知!
    植物明明沒有意識,為何能檢測出情緒?這一實驗顛覆認知!人類在探索未知領域時,從未放棄過對自身的研究,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人類自身的秘密並不比宇宙中的少。關於人類的起源之謎,至今是亙古難題,如果能夠了解透徹,或許就能解開宇宙的起源問題,這也就呼應了一句話,萬物皆有聯繫,世間萬物並不是沒有關聯的。在很早之前,人類根本不會將很多事物與科學聯繫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理論的逐步完善,人類越來越相信科學的存在,多種實驗得出一個理論。科學的出現顛覆人類的認知,任何事物都需要有足夠的科學依據,否則無法確定它是否真實。
  • 五年級小學生愛做化學實驗,還開起了直播
    南京市拉薩路小學五年級學生蔣子祺是班上的「小化學家」,平時喜歡做各種化學實驗。這個假期,他還在兒童學習平臺上直播了一堂化學實驗課。(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此視頻)    一堂化學實驗課
  • 浙大開了門化學實驗課,學生輕鬆應對,但課後還要學炒菜,學生:我太...
    這些看似美食製作過程的文字,竟寫進了浙大《普通化學實驗(乙)》課程的實驗報告裡!《普通化學實驗(乙)》是一門基礎實驗課,也是必修課,每年上這門課的學生超過了2000人。課程佔1.5學分,持續16周。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現場製備全透明工藝皂,還可以親手合成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
  • 液體·家蠶·幹細胞:「實踐十號」上的三堂太空實驗課—新聞—科學網
  • 「經開實驗●教研」千變萬化盡顯化學本色
    6月2日,上午第二三節課經開區實驗初中教研室程主任及理化教研組全體成員齊聚一堂共同觀摩研討張紅玲老師的示範課《走進化學世界》:異彩紛呈的課堂集錦:張老師帶給大家的是一節實驗教學課,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清晰,教學過程與方法新穎。不僅注重規範操作細節,還穿插了當堂親身示範和引導學生實踐體驗。
  • 化學老師絕對不帶你做的13個化學實驗!
    噴泉實驗(NOBOOK化學虛擬實驗)化學,一個沒有實驗就沒有生命的學科。往常我們看到的化學實驗,更多的是絢麗奪目的實驗現象,但是我們通常說,越美麗的東西就越危險,化學也不例外。因此,也有不少化學家死於實驗事故。
  • 天宮第一課:中國6000萬學生同一時間聽講
    授課大約持續了40分鐘,和地球上的一堂課時間相當。人大附中地面課堂現場有宓奇和史藝兩位老師。  實驗一:質量測量演示  沒有重量 一樣能測質量  3位航天員老師「站」穩後,先給同學們露了幾手「功夫」「懸空打坐」、「大力神功」。
  • 從表情包中認識化學實驗儀器!
    是通過加熱使物料中的溼分(一般指水分或其他可揮發性液體成分)汽化逸出,以獲得規定溼含量的固體物料的機械設備。又叫接管、接液管,是為了將冷凝管中的液體收集的作用.比導管內部接觸面積大,冷凝效果好,設置為彎管,方便使用。
  • 網龍虛擬實驗室試水福州校園 上演真實版「未來課堂」
    學生們戴上VR眼鏡,操作VR手柄,就能進入3D虛擬空間,在AI實驗助教的幫助下進行擬真實驗!這一幅「未來課堂」的場景正在福州十中上演。10月16日,網龍虛擬實驗室在物理、化學實驗課中亮相,老師們運用力學、電學、化學反應等實驗引擎,配合3D實驗資源,完成了兩堂精彩的實驗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