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鄭毅:誰能解決構造問題,誰就擁有光電建築話語權!

2020-12-0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11月26日,南京能福建築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鄭毅先生作客新能源電力高端訪談節目《新能薈客廳》,暢談光電建築領域的誤區、痛點和產業未來發展機遇,以下為訪談精彩觀點摘要。

【00:23】光電建築行業,構造為王!

鄭毅已在建築設計領域從業二十餘年,在光電建築領域也有十餘年的研究。他認為,光電建築行業非常美好,但仍須翻山越嶺,未來5年之內,構造為王,誰解決了光電建築的構造問題,誰就擁有行業發展先機,擁有話語權!

【01:25】「BIPV行業的提法是不對的!

鄭毅認為,從技術角度來看,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的提法我是認可的,但是從行業角度來講,我們應該用「光電建築」這個名稱,因為光電建築這個行業從根本上是從屬於建築行業。建築行業的分類法則,有辦公建築、醫療建築、旅遊建築等等,前面是特性,後面是歸屬。光電建築行業應該遵從這個法則,對我們這個行業發展更有利,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建築行業的相關規則,更容易被建築行業所接受。大家要清楚,我們光電建築的用戶和市場在建築行業,而非光伏行業,光伏只是「光電建築」的特性而已。所以這個行業應該叫「光電建築行業」,相關材料組件應該叫「光電建材」。

借用中國建築科學院王志東先生的一句話:建築行業有空調的時候,沒有叫「空調建築一體化」,當使用電梯的時候,沒有叫「電梯建築一體化」,為什麼應用光伏的時候要叫「光伏建築一體化」?建築行業沒有這個先例,這種叫法是一種另類,本身對我們光電建築行業是阻礙的,所以鄭毅認為,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只適用於描述一種技術,而不能描述一個行業或某種產品。今年中國建築裝飾行業協會發布了中國光電建築領域的第一本團體標準《光電建築技術應用規程》,這是建築行業發出的一個信號,為什麼用「光電建築」命名,是有裡程碑意義的。

針對目前光電建築的屋頂構造技術路線有各種防水支架、友科構件式光伏瓦、隆基新能源「隆頂」等多種形式,鄭毅認為,條條道路通羅馬,技術路徑不是唯一的,不要輕易判斷它誰優誰劣,而是應該讓百花齊放,因為他們都有巨大的進步空間。

【08:24】過分強調「光伏投資」理念,是一種傷害!

2009年,鄭毅在創作一個光電建築作品的時候,遇到兩個痛苦的問題,一是光伏產品只有晶矽,沒有選擇;二是沒有任何企業能提供光電建築構造的實施,也就是說沒有光電建材。建築師是非常歡迎新興技術的,但完全依賴建築師來解決光電建築的技術應用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產業缺少應用集成商來解決構造問題。所以這也是他創辦南京能福建築科技公司的初衷。

光電建築行業未來發展方向一定是百花齊放,主要有以下兩種:一類是屋面應用,由原來的附著式分布式屋頂電站,逐步進化到光伏產品替代建築屋面的形式,這種形式在發電能力上更強,建築功能和安全保障方面仍需要儘快提升;另一類是牆面應用,這種形式更注重建築牆面的藝術表現價值和建築功能,發電能力處於次要位置,所以這種形式務必要放棄光伏電站的思維,如果向客戶過分強調輸出「光伏投資回報」的理念,可能會是一種傷害!當然,我們看待任何事物不能非黑即白,在滿足建築功能和表現力的基礎上,發電能力越強越好!

【17:44】既有建築如何進行光電一體化改造?

既有建築進行光電一體化改造,比如在現有建築樓頂加蓋一層「光電建築」,首先要解決設計合規性問題,可能當年的建築設計標準已經被淘汰了,建築改造肯定要用最新的標準,這樣難免會產生矛盾和衝突,可能會造成成本的大幅提升;其次要通過正規的審圖報批手續,這個程序非常重要。有時候即使設計和報批程序都合規了,但仍然沒有被批准,會有以下原因:

1.建築規劃部門對建築有指標控制,比如容積率;通常建築開發商都會對容積率頂格應用,不會給建築改造留下太多空間;在既有建築搭建有建築功能的光伏發電設施,就會增加建築面積,容積率就有可能超標,這個光電建築就不會被批准;

2.城市規劃部門對某些區域(如在航空線路上)的建築有限高要求,光電建築超高,也不會被批准;還有些城市(如歷史文化古都西安)對城市建築物的色彩有統一要求,如果不做好適應也很難通過審批;

因此建議大家碰到類似光電建築改造項目要注意,業主認可並不代表合規,要加強跟設計單位、城市管理部門溝通協調。

【22:52】哪些光電建材企業能成為細分龍頭?

目前來看,光電建材類別主要有:1.以龍焱、中建材、瑞科為代表的碲化鉻光電幕牆產品;2.以隆基、晶科為代表的彩色晶矽光伏產品;3.以日託、中來、上邁為代表的輕柔晶矽光伏產品;到底到底哪些光電建材企業能成為細分領域的龍頭?

鄭毅認為,在光電建築領域應用比較好的光電建材產品,比如龍焱科技的碲化鉻幕牆產品,色彩、透明度都可以選擇,它為建築師提供了一個自由應用的空間,所以它受歡迎是有道理的。另外,以杭州纖納為代表的鈣鈦礦薄膜技術路線,也抱有期待。

建築師面對成千上萬的建材產品,沒有精力研究你的產品技術,因此光電建材企業不要把複雜的東西提供給建築師。為建築師創作提供一個簡單應用的基礎建材,同時確保建築安全,那麼各種不同技術路線的光電建材都是應該有所作為的。另外,我們看到晶矽產品在色彩上做出很多努力,但色彩應該成序列,響應建築師在不同建築應用場景的色彩表現需求,不然在建築上很難應用。

組件的柔性不是建築剛需,而輕質化則是光電建築永遠要追求的方向。不管你是什麼技術路線,都要走輕量化的路線。除了關注光電建材中的光伏組件外,我們也要關注密封系統、建材貼膜、電氣連接接頭等配套輔材,這些輔材是光伏能夠安全有效地「上」建築的橋梁。比如做密封膠的浙江凌志、能序列化響應光電建築需求的杭州福膜等輔材企業都值得關注。(來源:NE-SALON新能薈;作者:張麗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光伏薈,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建築師那樣思考,趣說構造方程巧妙求解最新考題,值得回味
    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難道不可以把音樂描述為感性的數學,把數學描述為理智的音樂嗎?」以使用「矩陣」一詞,發展行列式理論而聞名的英國數學家西爾維斯特的這一評論,描述了數學與音樂的關係。像建築師那樣思考:一方面記住手中的建築材料,另一方面緊盯要建造的建築,設計出環保實用、安全舒適、審美愉悅且與環境相適應的建築.
  • 誰來對氣候變暖負責呢?誰又能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過去22年中,有20年是有打破高溫紀錄的,解決這種迅速的氣候變化的唯一方法就是迅速減少我們溫室氣體的排放。但是,雖然所有國家原則上都同意這一個目標,但他們不同意由誰負責,或由誰承擔最大的責任。以及無論過去如何,今天誰該負的責任最多?在此文章中,我們將專門討論民族國家,我們將在另一篇文章中介紹化石燃料行業。問題1(共3題):今天,哪個國家/地區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多?
  • 薄膜VS晶矽 誰與建築更配?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驅動下,近年來,許多光伏企業積極開發與建築結合的新產品、新技術,在這一細分領域存在著薄膜、晶矽兩條產品技術路線。這兩條路線有何差別?在市場競爭中的各自地位如何?誰更能代表今後光伏建材的發展趨勢?本文將一一解答。薄膜VS晶矽,誰更能代表光伏?
  • 關於量子力學的兩大基礎問題,誰能解決它,誰就能得諾貝爾獎
    應該說,這個問題是粒子物理學家極不願意看到的,他們想竭力迴避,但毫無辦法。在當代,物理學家們已將這個問題列入量子力學需要面對和解決的第一大基礎問題。但毫無疑問,量子力學也成功解釋了大量的自然現象,其領域包括了輻射和電晶體的性質及應用,另外,對基本粒子以及作為生命基本組成的酶、以及其他大分子的行為,量子力學也有很好的解釋。
  •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誰更能展現國際話語權?
    和高福院士全程「飈英語」不同,李蘭娟院士全程江浙口音普通話,據能聽出來的網友說,是紹興話,美國方面自己配的翻譯(還得配能聽懂紹興話的翻譯)。在高福院士接受採訪的時候,一些網友驚呼「英語不好的我,只能看字幕」,並開始強調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 中國好房子|這些大咖說「好建築不能摒棄時間維度和人文精神」
    ━━━━陳棟梁:建築行業應該讓使用者掌握話語權朗綠科技總裁陳棟梁在朗綠科技總裁陳棟梁看來,目前建築行業最大的角色缺失是使用者,使用者作為買房人,卻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在這種情況下,搞綠色建築,更像是理想主義者的堅持。」陳棟梁說,「我們願意把綠色建築當做地產商的本職,其商業價值也是成功的。
  • 【社員風採】崔曦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方寸營造建築工作室總建築師
    她是崔曦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方寸營造建築工作室總建築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策劃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全國2014年4月至今,就職於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任方寸營造建築工作室總建築師,負責策劃及建築規劃方案、研究及品牌營銷宣傳。△崔曦考察樓納國際建築師公社
  • 從紐約時報評出的2018重要建築看女性建築師的視界
    現在,美國建築師協會(AIA)的成員中女性佔比少於三分之一。而建築設計雜誌Dezeen的一項針對全球最大的100家建築公司的調查顯示,最高等級的職位中女性佔比只有10%。第一次有女性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最高榮譽的金獎是在2014年,而獲獎人朱莉亞·摩根(Julia Morgan)都已經去世57年了。不過情況也還是有改善的跡象的。
  • 建築師負責制落地難
    問題:建築師負責制要落地面臨哪些難題,建築師負責制推行緩慢原因何在。 一般的民用建築分兩種,一種是高級的公共品,即高檔次的民用建築,這類建築我贊成其建設過程中採用建築師負責制;另一種是一般公共品,即解決一般老百姓公共需要的部分,這類建築我認為不宜採用建築師負責制,因為我們中國在推行全過程工程諮詢和建築師負責制時,專門強調政府投資項目要優先採用全過程工程諮詢。
  • 偷師白蟻的「火星建築師」
    未來誰會成為第一批「火星建築師」?如果是機器人,那麼這樣的機器人應該具備哪些本領呢?令人嘆服的白蟻建築大師在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類已經創造出了很多「摩天級」的建築物,如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加拿大多倫多的集餐飲、觀光等多功能於一身的電視塔就高達553.34米。
  • 寶可夢新進化形態,光電傘蜥進化為龍,穿著熊進化誰能一戰?
    鋼炮臂蝦,誰才是本體? 鋼炮臂蝦,又稱「皮神經驗包」。 依舊坑爹的「樹才怪」 要說寶可夢裡最容易欺詐屬性的寶可夢是誰?社長相信,樹才怪算一個。
  • 臺灣建築師與廈門小學生的建築手繪課之約
    供圖  華僑大學建築學院黃媖露老師告訴記者,今年四月,臺中市建築師公會首次來廈進行廈門鄉村建築參訪活動,該機構理事、臺灣建築師劉文杰聽說華大舉辦這一公益研學活動,熱心向她引薦另一位臺灣資深建築師曹登貴,願為公益研學活動助一臂之力。  兩位熱心公益事業的臺灣建築師,當天如約而至,自費來到集美大社,為小朋友們獻上一堂精彩的建築手繪課程。
  • 誰建造了埃及金字塔?外星人或人?
    儘管統計數字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們並沒有揭示這種巧妙建築構造的真正輝煌之處。當我從狹窄的入口豎井攀爬進入金字塔的上葬室時,陰風兮兮,陰森恐怖感油然而生。金字塔是如此令人印象深刻,以至於使許多人懷疑,它們是如何在4500年前建成的。甚至有人暗示,這些建築不可能是由人類製造的,而是由外星人製造的。誰建造了金字塔,外星人或人?
  • 華科和浙大,誰才是光電一哥?
    隨著全社會高度的信息網絡化,光電工程類產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不管是網際網路設備的硬體,還是通信類的技術問題,光學都是獨一無二的香餑餑和產業趨動利器。在2017年教育部全國第四輪光學工程學科評估結果中,共有57所開設光學工程學科的大學參與排名,浙江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獲評A+。
  • 戰雙帕彌什6月新構造體猜想 新構造體是誰
    戰雙帕彌什從九龍夜航版本出來後就有玩家大呼要出新的構造體,一時間引起了玩家的紛紛猜想。現在進入了5月中旬,昨天官方也對新構造體體做出了正面的回覆。6月新構造體是誰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話語權從何而來
    因此,話語權不在做電商的商戶,而在於平臺。沒有平臺的「鑰匙」,打不開C端的大門。我的結論是:誰能夠從營銷技術上觸達C端,擁有影響認知的能力,誰就擁有商業話語權。C端交互決定話語權品牌商重獲商業話語權,取決於是否具備連接C端,與C端交互的能力。從營銷技術講,下列三種方式,都有一定效果:一是大眾媒體仍然有殘餘價值。
  • 商家與消費者:誰是獵物,誰又是獵手?
    【正 文】在商家與消費者中,誰是獵物,誰又是獵手呢?我們通常總會認為,賣家要比買家精,對商家們來說,通常他們自認為是「獵手」,而消費者就是他們要捕獲的「獵物」。在現在這個信息高度對稱、各類資訊高度發達的網際網路時代,賣家往往還不如買家所擁有的信息量大。
  • 未來主義的建築,還真挺性感
    那些觀念超前的建築師 或許已經給過了我們答案 說到現代建築,很多人可能只會下意識想起一棟棟的都市高樓。這座高達5層的汽車工廠,內部構造被設計成螺旋上升的形式。
  • 真實的娛樂圈食物鏈,誰是大魚,誰是小魚,誰又是蝦米
    本文就聊聊娛樂圈存在的食物鏈,看看誰是這條食物鏈裡的大魚,誰是小魚,誰又是蝦米。一、明星也分流量和咖位在某次娛樂圈的活動中,流量小生李振寧遍尋會場都沒找到自己的座位,原因是工作人員把他給忘了,李振寧在會場來回徘徊找座位的畫面看起來頗為滑稽又讓人感到悲哀。在其他的活動中還曾曝出過「流量小鮮肉坐在前排,資深老戲骨在後面當背景」的新聞。
  • 跟誰學:在線教育的問題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問題
    (原標題:跟誰學:在線教育的問題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