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才被人類發現,每年限制出口300隻,富人才吃得起

2021-03-05 農村大政策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動植物都能夠被人類當做食材烹飪,特別是在中國,中國的烹飪方式更是多種多樣,隨著幾千年的沉澱,人們也在研究吃的道路上頗有造詣,各種烹飪方式和食材種類讓很多外國人都難以想像,就拿青蛙來說,很多地區都有吃青蛙的習俗,甚至在東北地區,還有人以服用蛤蟆油作為養生保健手段,其實不止是中國,在國外也有食用蛙類的習俗,比如這幾年在我們餐桌上吃的牛蛙,原產地就是在美國,後來引入我國被廣泛食用,今天要和大家介紹一種蛙類,這種蛙類叫做「非洲巨蛙」,我們一同來了解下非洲巨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

非洲巨蛙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這種蛙類的兩大特點,第一點就是它們的原產地,原產地是在非洲,別的地方可沒有分布。第二的是這種蛙類特別的大,甚至可以用巨大來形容了,可能很多朋友都會好奇,畢竟是一種蛙類,長的能有多大呢?如果把一隻成年的非洲巨蛙的兩條蛙腿拉伸開,整個非洲巨蛙的身體能長到一米多,體重能達到六斤,這些數字非常的驚人,非洲巨蛙是在1906年才被人類發現的,以前大家都沒有發現過這種可怕的近似於怪獸的蛙類,當大家發現這種巨蛙之後,更是被這種巨蛙驚呆了,它們和傳統的蛙類差別真是太大了,改變了人們對於蛙類的固有印象。因為身材的原因,非洲巨蛙的彈跳能力非常驚人,能跳六米多,這個數字更是驚人。

這種非洲巨蛙這麼厲害,那能不能買到啊?當然不能了,因為其出口國嚴格的限制非洲巨蛙的出口數量,每年限制出口300隻,這種巨蛙非常難養,所以野生的數量非常少,而且它們還不能通過人工進行繁殖,所以更加顯得非常珍貴,因此非洲巨蛙屬於一種非常珍稀的動物。在當地也只有富豪才吃得上,出口的300隻那更是不要想了。

不過還是有很多不法之徒通過非法的方式對捕獲的非洲巨蛙進行買賣,在非洲有很多當地人會捕捉非洲巨蛙,這些非洲巨蛙通常被買來吃掉,不過普通老百姓可吃不到,只有富人才能吃得起,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非洲巨蛙被大量的捕殺,如今這些非洲巨蛙都快被吃滅絕了,我們期待非洲巨蛙能夠逃脫被滅絕的命運,能夠和人類在這個世界上繼續共存下去。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百年前才被人類發現,每年限制出口300隻,富人才吃得起
    非洲巨蛙是非洲特有的蛙類品種,主要生活在非洲的原始森林和大型河谷裡面,它們被人類發現才不過百餘年,算是蛙類裡擁有姓名較晚的品種了為了保護它們,非洲國家硬性規定了每年只能出口三百隻的非洲巨蛙。所以,現在非洲巨蛙是供不應求,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幾乎是天價般的存在,只有少部分富人才能買到了。
  • 土豪才能吃得起的頂級食材,1906年才被發現,每年限量出口300隻
    目前人類已經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對於地球人來說沒有東西是不可以吃的,而且在這個世界上實在是有太多的東西都可以當做食材了,在我們中國就有很多人因為飲食讓很多老外都震驚不已,比如在我們國內南方的一些朋友會經常吃一些讓老外非常疑惑的東西,青蛙這種生物有的時候也會被放在餐桌上面,而且有很多地方都有吃青蛙的習慣
  • 非洲非常難得的美食,一隻重達3千克,每年限制出口約300隻!
    不過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可真的是美食,而且還非常難得,很難吃到,因為這種美食每年都是限制出口的,每年出口的數量就只有300隻,是非常少的,那這美食就是——非洲巨蛙。喜歡吃蛙的小夥伴們對於這蛙應該是比較感興趣的,不過這蛙可沒那麼容易得到,本來這巨蛙出口數量就比較少,而且價格還昂貴,在非洲一般也只有富豪才吃得起,普通人家抓到這種蛙一般都不會自己吃,都是賣掉。
  • 非洲難得的美味,每年限制出口300隻,知道真相後網友:千萬別來
    非洲難得的美味,每年限制出口300隻,知道真相後網友:千萬別來!非洲難得的美味,每年限制出口300隻,知道真相後網友:千萬別來!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這種美食,當然也是來自非洲,並且還是非洲當地一種非常難得的美味,因為數量實在是太少了,所以每年限制出口300隻,這種美味就是非洲巨蛙,聽名字就知道它們的體型比較龐大,最大的時候能夠長到一米多長,足足六七斤重,如果作為一個正常人看到這樣的劇情的話,肯定都會非常害怕,然而對於愛吃的非洲人來說,看到它們就等於看到了一鍋美味,是絕對都不能放過的。
  • 世界最孤獨的神獸,曾在1906年宣告滅絕,今重新現世卻只有1隻
    世界「最孤獨」的神獸,曾在1906年宣告滅絕,今重新現世卻只有1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人類才能擁有孤獨的情緒,動物和人類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或許感情沒有人類豐富在世界上,就有這樣一隻最孤獨的神獸,它曾在1906年宣告滅絕,如今重新現世,卻只有1隻。這種茫茫宇宙卻只有一個的感覺,真的是相當孤單了。
  • 還以為金槍魚是最頂級的刺身,縞鰺魚才是只有土豪才能吃得起
    還以為金槍魚是最頂級的刺身,縞鰺魚才是只有土豪才能吃得起一說起日本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日本的刺身美食,因為日本的刺身這種食物現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有名的,一般人們來日本旅遊必然少不了要吃一頓刺身大宴。
  • 越南最「大」的山洞,已發現洞穴300個,每年僅400人可進去參觀
    現在世界上有著幾十億的人,每個人的思想也都有所不同,但不變的是人們對於自然探索的好奇心,也正是因為好奇心,人類才發現了各種礦產、巖石、以及石油,才得以發展到如今這個現代化的世界。但在世界上卻有一個山洞,雖然已經被人們發現幾十年了,但至今都還未被完全探明其到底有多大它就是韓松洞,位於越南風牙者榜國家公園,洞內已發現的洞穴高達300多個,並且這些洞穴絕大多數區域橫截面積達到了80X80米,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單個大型天然洞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洞穴通道。
  • 醫藥製造: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
    8月28日,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商務部 科技部公告2020年第38號,以下簡稱《目錄》)。根據商務部服貿司負責人就調整發布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答記者問顯示,此次調整是基於《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2008版)進行的調整,主要目的是規範技術出口管理,促進科技進步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 經濟學家梁中華:未來5年勞動力每年減300萬,10年後每年減1000萬
    正是千奇百怪的需求,才催生了如此巨大的房地產市場交易體量,但我們深究下去,會發現這些目的都有一個共同點:勞動力需求。什麼叫勞動力需求?只有正值壯年的勞動力,才能為家庭、為財務狀況、為面子、為虛榮而奮鬥,耄耋之年的老人,嗷嗷待哺的嬰兒、風華正茂的學子,他們對房產的需求趨向於零。
  • 無人機限制出口,科學有國界,教育有私心—科技戰的終端是人才戰
    總結上面的信息為:1、涉及無人機自主導航、自主控制算法層面等技術層面被限制;2、無人機前沿應用層面被限制;3、反無人機技術被限制。無人機屬於高科技範疇,其在軍事領用也有著不可限量的用途。無人機在軍事上可以:複雜戰場環境的滲透偵察、對敵方探測設備的誘騙幹擾、對戰場目標的察打一體、多無人機、無人車協同作戰、空地一體集群攻擊。
  • 無人機技術出口被列為「限制」級?
    機行業最近最重大的新聞,與國家部委有關無人機技術出口目錄相關。8月28日由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系「徵求了相關部門、行業協會、業界學界和社會公眾意見」出臺的「目錄」,有關無人機的相關技術被列為「限制」級。
  • 澳大利亞每年300萬隻袋鼠被虐殺 幼鼠遭斬首
    出於商業目的每年約有300萬隻袋鼠被虐殺澳洲袋鼠肉產業真「醜陋」「立法保護袋鼠時,應該考慮到每隻袋鼠的感受」,類似這樣的觀點,可能不是每位讀者都能認同的。事實上,這正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動物保護觀念。一種觀念認為,保護野生動物,尤其是瀕危野生動物,主要為了維護生態平衡,保持物種多樣性,因而考慮的出發點往往是「某種動物」;而本文中的動物保護觀念,則是在考慮動物保護問題時,不僅討論「某種動物」,更開始考慮「每隻動物」的境遇,將動物看作與人類平等的生命體,給予足夠的尊重。在澳大利亞,袋鼠肉產業的「吹鼓手」們和一些環保人士一直在號召要將更多的袋鼠肉送進千家萬戶的廚房。
  • 這菜是「花青素」之王,比肉便宜,家家吃得起,多吃強化視網膜!
    現在的好多孩子才五六歲就已經帶上眼鏡了,這讓我們做家長的很是心疼。孩子剛開始是假性近視,但時間長了不治療就成了真近視,緊接著度數就成300多度了。今天營養師大喬給大家準備了一款花青素豐富的食物,對預防近視有好處。
  • 國家限制無人機技術出口,意義何在?
    8月28日由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系「徵求了相關部門、行業協會、業界學界和社會公眾意見」出臺的「目錄」,有關無人機的相關技術被列為「限制」級。 據了解,這不是我國首次對無人機出口進行管制或限制。
  • 一生只產一次卵,在日本被譽為「水中人參」,300元一斤成稀罕貨
    導讀:一生只產一次卵,在日本被譽為「水中人參」,300元一斤成稀罕貨鱔魚是我國一種很常見的水產品,因其味道好、營養高,深受消費者喜愛,每年一到上市的季節,基本很快就被搶購一空。鰻魚別名白鱔、白鰻、河鰻、鰻鱺、溪滑、青鱔、日本鰻,雖然在我國的市場並不是很好,但是其價格卻很高,一般在70元到80元一斤,而鰻魚出口到日本的話,更是稀罕貨,至少在5000日元一斤(折算成人民幣300多元一斤)。
  • UCL教授Uta Frith建議限制研究人員每年只發表一篇論文
    當許多成功的科學家自稱每年發表數十甚至數百篇研究論文時,要求出版物發表 「質量勝於數量」的呼聲似乎很空洞。現在,英國科學協會(British Science Association)的前任主席UCL教授Uta Frith提出了一個解決該問題的激進建議:將限制研究人員每年只發表一篇學術論文。
  • 十二年來首次調整!23項頂尖技術限制出口,多少錢都買不到
    從一窮二白到「全面開花」,近幾十年來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一直以來,在絕大多數核心科技上,沒有人願意與我們分享,正是靠著無數中華兒女堅持不懈的突破技術封鎖,才能有今天的成就。法國《世界報》曾經的一篇刊文中提到,「中國面臨的技術封鎖比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嚴厲,但他們表現出的韌性和智慧卻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 聚才 愛才 用才 育才丨長治為高質量發展加注人才新動力
    在全省首家出臺《長治市人才落戶實施細則》,最大限度放寬人才落戶條件,大專以上可先落戶後就業,全面放開中專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學校畢業生落戶限制,各縣區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符合條件可在市區落戶,充分釋放戶籍改革能量和紅利,把落戶由制約變成服務。目前,已落戶1524人。實施人才安居工程。
  • 人類大腦的潛力只開發5%,剩下95%被故意限制了,有這種可能嗎?
    地球生命誕生的歷史已經有30億年,在這幾十億年裡面誕生數以億計的生物,儘管地球誕生過數以億計的生物,但是生物霸主只誕生過兩種,第一種是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恐龍家族,另一種就是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為何這兩種生物能夠成為生物霸主呢?
  • 袁隆平提出發展海水稻目標:年增產300億公斤,養活8000萬人口!
    最近,疫情在全球加速擴散,再加上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引發了許多國家對糧食能否正常供應的擔憂,比如菲律賓、印尼和伊拉克等國。相比之下,中國憑藉糧食產量豐、庫存足的優勢,能夠從容應對各種糧食問題。具體來說,我國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另外我國小麥和稻穀兩大口糧的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一年的消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