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上海交大人工智慧研究院近期成果 來源/上海交大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在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學傳來消息,上海交大在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成果轉化、長三角一體化等方面形成人工智慧完整布局,通過11個研究中心的建設布局,形成交大特色的人工智慧跨學科創新體系。
據悉,上海交大推動數學基礎研究中心、機器認知計算研究中心、視覺智能研究中心、智能語音與自然語言處理研究中心、集成電路EDA技術研究中心、作業系統研究中心、智能網聯汽車研究中心、雲邊端協同製造研究中心、智能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和人工智慧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布局建設,從前沿基礎、關鍵技術、應用場景和治理規則等方面,搭建跨學科、開放式、國際化的研究與合作平臺。
「人工智慧的源頭就是『交叉』,比如深度學習就是應用數學、神經科學和計算科學的交叉;『交叉』也是AI應用於現實的方向。『交叉』具有生態效應,交叉的領域最可能產生原始創新。目前在我們的多個研究中心建設中,已經能夠看到可喜端倪。」
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小康說道:「人工智慧的深入可持續發展需要有強勁的基礎研究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理論和核心技術支持。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牢記服務國家、服務上海人工智慧發展的使命,充分利用自身在人工智慧領域紮實的學科基礎和深厚的學術資源力量,開展系列基礎問題研究,為人工智慧後續發展提供可用、可靠的創新源泉。」
去年年底成立的上海交大人工智慧研究院數學基礎研究中心,依託自然科學研究院和數學科學學院,構建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科學深度合作,開展了若干人工智慧前沿科學問題研究。目前研究團隊在偏微分方程等一些複雜數學問題中嘗試運用AI技術,獲得了很好的近似值求解結果。研究中心還圍繞基於人腦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網絡設計、機器學習算法在統計物理和量子力學中的應用、基於數據隱私保護的機器學習理論和方法、深度學習理論基礎(多層和泛化理論)、高維非凸函數隨機優化計算方法、量子計算中的人工智慧算法研究等方向開展科學研究,打造交大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
AI+法律也值得期待。「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的深入發展,人工智慧治理問題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我們成立人工智慧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以人工智慧治理、法律人工智慧、法律大數據應用、網絡和數據安全、數據制度化治理為主要研究方向,將人工智慧領域的智識資源引入法學領域,在社會治理模式和法學研究範式的革新方面進行探索。」楊小康介說,這些交叉領域已經迎來學習自動化、計算機等專業的學生加入修讀法律課程,如果未來這些交叉背景的優秀人才能夠完成實際AI場景中應用的治理規則和治理技術的制定和開發,也將是一項重大的創新成果。
據悉,人工智慧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的成立,標誌著上海交大文理交叉融合的研究進入新階段,也意味「法治社會理工體系」的建設找到了重要的切入點。研究中心將會發揮1+1>2的能力,在科技革命的潮流中為法學領域的未來拓展新的可能,開發人工智慧服務社會新的邊界,為中國建設科技強國和法治社會貢獻力量。研究中心將圍繞法律的人工智慧輔助系統和人工智慧的法律決策系統以及數據法的重大問題群,就人工智慧治理和數據治理的原則、倫理、政策、技術標準以及法律法規開展深入的研究和交流,在科技創新的背景下推動法律制度創新,進而探索與人工智慧時代相適應的法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