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130個外國政黨和政治組織支持中國南海立場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中國在南海建設的航標燈,為南海水域通航提供了便利。

  孟加拉國人民聯盟中央工作委員會資深助理書記、國會議員卡茲·艾哈邁德

  印度尼西亞大學教授科妮·巴克利

  ▲柬埔寨人民黨: 柬埔寨人民黨支持柬首相洪森關於南海問題的表態。不參與發表任何支持仲裁庭就南海爭議所作裁決的聲明。南海問題不是東協與中國之間的問題。柬埔寨人民黨堅持敦促有關方在南海問題上保持克制,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使直接當事方能夠運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機制解決問題,共同努力推動東協同中國達成「南海行為準則」。

  ▲巴勒斯坦法塔赫中央委員、阿拉伯關係與中國事務部部長阿巴斯·扎齊: 法塔赫認定友好的中國是站在真理一邊的,支持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堅信中國本著和平解決爭議、維護公正、包容與合作的原則立場,致力於夯實真理和正義的基礎,並通過復甦世界經濟,特別是南海地區有關國家的經濟實現互利共贏。法塔赫呼籲南海有關各國排除外部幹涉,通過直接的和平談判解決可能發生的分歧。 外部幹涉只會使紛爭升級,並加劇地區國家關係的緊張。中國已經通過實際行動顯示了她對和平共處、通過和平而非戰爭手段解決爭議的信念。

  ▲敘利亞執政黨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地區領導副書記希拉勒·希拉勒: 敘利亞民眾和阿拉伯公眾擔憂南海地區局勢。令人遺憾的是,南海地區正朝著軍事化和向外部幹涉敞開大門的方向發展。在慣於踐踏國際法的霸權勢力鼓動下,有關方面的所作所為正在破壞南海地區的穩定與合作,侵犯中國領土和島嶼主權。在南海發生的一切是霸權主義、幹涉主義和侵犯他國主權行徑的又一例證……

  南非非國大全國執委會兼中央外事分委會委員易卜拉欣·伊斯梅爾

  ▲尼泊爾—中國媒體論壇秘書長戈芬達·阿茶雅:尼中媒體論壇對於菲方主觀忽視中菲雙邊協議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對南海問題進行挑釁表示深度關切。中菲之間籤署的協議是解決中菲南海問題爭議的良好基準點。不幸的是,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違背了中菲之間的有關共識,還給該問題火上澆油。 中方表明,贊成並倡導東協國家提出的處理問題的「雙軌思路」,因此理解中方有意願解決通過雙邊對話提出的任何問題非常重要。了解中國不支持南海問題軍事化也同等重要。 中方已展示了自己在處理南海問題上的關鍵角色。中方繪製的南海路線圖一定會助力於東協國家的發展與繁榮。

  ▲柬埔寨奉辛比克黨: 在認真研究中國政府有關菲律賓單方面提出南海仲裁案的立場文件後,我黨願作出如下聲明:奉辛比克黨全力支持中國政府的上述立場;我們讚賞中國堅持以和平方式推動南海爭議的解決,特別是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原則為基礎;我們呼籲有關各方,特別是中國和菲律賓在訴諸任何仲裁之前,開展雙邊磋商。

  烏幹達全國抵抗運動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青年團主席納薩爾·卡扎菲

  保加利亞爭取歐洲進步公民黨副主席茨韋塔諾夫

  選擇公理正義捍衛法治尊嚴

  ——國際社會廣泛支持中國維護南海穩定立場

  截至6月30日,來自亞洲、歐洲、非洲、拉美、大洋洲等地區的近130個外國政黨和政治組織積極表態,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認為中國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就仲裁作出排除性聲明是行使正當權利,呼籲當事方直接通過談判、協商解決爭議,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孟加拉國人民聯盟中央工作委員會資深助理書記、國會議員卡茲·艾哈邁德:

  孟加拉國堅信,中國一直秉持維護南海航行自由和南海穩定的立場,也一直採取和平方法來尋求解決辦法。我們相信,本地區的國家完全有能力以友好、和平的方式把這個問題解決好。希望有關各方能展現出克制和理智。

  我們也相信,這個問題應該由相關當事國通過雙邊直接協商和溝通來解決,外部勢力不應該予以幹涉。南海爭端當事國都應該通過和平手段來解決,確保南海航行自由和穩定不受破壞。

  南海是本地區非常重要的一條貿易通道,除了有關當事國,很多其他國家的產品和貿易都要通過南海運送到有關國家,因此我們希望有關國家繼續以和平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始終認為,中方的所作所為對本地區的和平發展是有益的,我們希望這樣一種態度能夠被更多國家效仿,以便我們為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創造更大的福祉。

  印度尼西亞大學教授科妮·巴克利:

  有關主權爭議應該由聲索國直接談判解決,地區安全應由東協和中國共同維護。只有中國和菲律賓才真正知道問題所在,因此南海爭議應該以雙邊而不是多邊或者國際化的方式解決。菲律賓是東協成員,如果菲律賓和中國能夠對話,東協會感到欣慰。

  南非非國大全國執委會兼中央外事分委會委員易卜拉欣·伊斯梅爾:

  南非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則就是非洲國家的問題應該通過非洲方案來解決,在此之前也受到外國勢力和國際勢力的幹涉,凡是有國外勢力幹涉的情況,總會帶來災難。我們認為,如果南海地區有問題,應該由當事國直接協商解決,而不應受外部勢力幹涉。

  我們鼓勵並呼籲各方保持南海和平穩定,所有國家應進行合作,通過合作和對話的方式達到友好的解決方案,造福該地區所有國家。

  烏幹達全國抵抗運動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青年團主席納薩爾·卡扎菲:

  如果雙方有爭端,首先需要通過對話和談判,通過外交努力來解決。中國也提出希望和菲律賓進行一對一的協商談判來解決這個問題。

  鄰國是不能選擇的,菲律賓尋求國際仲裁不是好的選項,中國希望通過直接交流與菲律賓達成一個共同的諒解,這是非常值得考慮、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中菲海上領土爭端並不是世界首例,在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爭端。儘管各自可能有不同的觀念和想法,但是只要大家坐下來一起商討,考慮能夠解決的辦法,最後肯定會認識到彼此需要對方的支持。

  我也敦促菲律賓能夠積極地回應中國,更多聆聽中方的聲音。我們需要通過外交努力,通過雙方的這種睦鄰友好的關係,坐下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保加利亞爭取歐洲進步公民黨副主席茨韋塔諾夫:

  南海爭議的解決應該通過對話、協商和談判等和平的方式進行解決,而不應該通過這些方式之外的其他方式解決。有爭議時,最好是涉事方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在地區範圍內解決。外界也要鼓勵採取對話、協商、談判來解決爭端,而不是其他方式。

  羅馬尼亞前總理維克託·蓬塔:

  朋友、鄰居之間的問題應當以友好對話的方式解決。歐洲各國之間解決矛盾也是用對話的方式,而不是訴諸國際法庭。南海的域外國家應當幫助當事方回到公正對話的軌道上,妥善解決問題。

  國際危機組織總裁、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格諾:

  目前南海問題還遠不是什麼危機。《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不負責對主權問題進行裁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主權爭議應通過協商解決,而非訴諸公約。協商解決不了,可以暫時擱置爭議。有關各方應找到緩解南海緊張局勢的有效途徑,避免升級成危機。

  尼泊爾中國研究中心秘書長烏潘德拉·高塔姆:

  中國提出處理南海問題「雙軌思路」的做法是合法、合理的。這一思路指出有關爭議應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妥善解決,是中國和東協國家共同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的基本框架。國際社會,尤其是中國的鄰國應支持這一「雙軌思路」,為南海地區和平作出貢獻。

  斯裡蘭卡統一國民黨總書記、政府國企發展部長卡爾比·哈希姆:

  斯裡蘭卡認為,本地區事務應由本地區國家協商決定,不應受域外勢力幹涉和影響。有關領土領海爭議,應由涉事雙方通過雙邊渠道協商解決。有關南海爭議,應由中國和有關當事國通過雙邊渠道協商解決。中國是維護本地區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斯方相信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將對本地區的和平發展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南非共產黨政治局委員喬伊斯·莫洛帕:

  我們看到,中國希望以和平方式解決,避免任何衝突。即使中國已經成為經濟大國,但仍保持謙遜的態度,以和平和談判方式解決爭端,而非訴諸戰爭。中國的做法是正確的。中國多次提出對話的大門一直向菲律賓敞開,希望菲律賓新總統接受中國提出的方案,坐下來通過友好談判解決問題。

  南蘇丹蘇丹人民解放運動民間與企業組織書記安東尼·約瑟夫:

  我們讚賞中國堅持和平談判解決問題的做法,這樣能避免地區陷入不穩定局面。菲律賓新領導人應該意識到,國際仲裁可能耗時多年而又擾亂地區穩定。菲方應著眼和平,從兩國和亞洲利益出發妥善處理問題。

  埃及民族進步統一集團黨政治局委員、官方發言人納比勒·扎齊:

  近期,在域外勢力支持下,菲律賓對中國開展一系列騷擾行動。域外大國希望藉此在該地區挑起一場新冷戰,進而向中國施加更大的政治和經濟壓力。歷史事實表明,中國自古即對南海諸島行使主權,包括開展軍事巡邏及建立救援中心等。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很多國家發行的地圖也承認中國對這些島嶼的主權。

  這一域外大國染指中東的目的是霸佔這一地區豐富的油氣資源,其在南海問題上亦是如此。我黨堅決反對其在世界多地推行的這一陰謀,支持友好的中國,反對將南海問題訴諸強制國際仲裁,反對有關方面對中國歷史領土和領海的滲透企圖。

  歐洲左翼黨副主席莫拉:

  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和政策是正確的,中國一直堅持依靠相關當事方來解決爭端,外部力量不應該幹涉。把南海問題國際化是「嚴重錯誤」。許多問題國際化或者訴諸國際仲裁之後可能不會有好的結果,甚至得不到解決。南海問題應該由相關各方進行解決,而不應該訴諸國際仲裁。

  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主席、捷克眾議院副議長沃伊捷赫·菲利普:

  只有在雙邊談判未能解決問題的前提下,雙方才能共同向國際法庭提起仲裁請求,不可單方面提起國際訴訟,而且中國早在2006年就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的規定提出了排除性聲明,因此不存在以國際訴訟方式解決南海問題的可能。

  斯洛維尼亞現代中間黨代表沙克爾:

  斯方完全理解和支持中國政府在南海仲裁案問題上的立場,希望有關當事方通過協商對話、和平談判解決有關分歧。鄰國應加強睦鄰友好關係,以和平對話方式解決相互爭端,這也是解決國際和地區爭議問題的有效之道。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史蒂芬·佩裡:

  仲裁需要雙方接受仲裁的原則。由於雙方並未就仲裁達成一致,本次仲裁是有缺陷的。美國要求,或者說堅持要中國接受仲裁機構的裁決,但美國自己並不承認此仲裁機構,因為此機構的法理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尚未在美國得到批准。因此,認為此次仲裁涉及法治概念的說法經不起推敲。

  阿拉伯作家和記者中國之友國際協會主席馬爾旺·蘇達哈:

  從根本上講,所謂「海洋爭端」是不存在的。無論從歷史、法律還是主權層面來看,中國自古在這片海域就擁有主權。因此,中國無法接受就其擁有絕對主權的領土和島嶼的討論被國際化,也無法接受涉及其安全利益的問題被國際化。

  我黨堅定支持中方在南海問題上的所有立場和表態,支持相關各方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爭議,反對別國利用南海問題幹涉中國主權。

  ——尼泊爾農工黨

  我黨認為,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應當由中國和東協國家共同維護,這符合國際法和國際實踐。我黨堅決反對南海軍事化或外部勢力插手,堅持由當事方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世界各地區爭議的原則,以杜絕外部勢力為了軍火販子的利益橫加幹涉,並為僱傭軍團夥和恐怖組織的發展壯大打開方便之門。

  ——埃及共產黨

  近期,鼓譟中國就南海問題接受國際仲裁的各種說法,都是對中國主權的侵犯,與事實不符,對世界各國維護主權的行為都造成了損害,破壞了國際法。其實質是把不利於中國主權和利益的東西強加於中國,迫使其承認和接受國際仲裁。這是不切實際、不嚴謹、不明智的。

  我們發現,南海問題之所以引起國際社會關注,是因為有一隻手一直在背後進行操縱。在法律問題上繞圈子,是為了服務一些域外國家的利益,以便其進行領土和海洋擴張。中國當然不接受、不承認該遊戲。

  ——加納作家塔裡克·伊薩格

  所有歷史和現實證據都表明,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將南海問題訴諸國際仲裁的做法是可笑的,是某些域外勢力新殖民主義的體現。他們的企圖不會得逞。我們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支持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約旦作家塔斯尼姆·法拉

  國際社會早就承認了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從19世紀下半葉起,英、法等國的文獻就記錄了中國在南沙群島等南海島礁上的活動。任何拒絕承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的國家,都是在拒絕承認歷史和國際法準則。

  菲律賓等國非法佔領中國南海島礁是南海問題的實質。而菲律賓單方面將南海問題提交國際仲裁的做法不僅違反了國際法,而且違反了此前與中國達成的有關共識。仲裁庭深受某些域外大國的影響,很可能作出不公正判決。中國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就仲裁作出排除性聲明是行使正當權利。

  ——茅利塔尼亞作家阿卜杜拉提夫·賽義德·穆罕默德·阿卜杜伍杜德

  南海問題不是新問題,更不是中國挑起的問題。上世紀70年代,菲律賓就已經違反《聯合國憲章》在內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非法佔領中國南海部分島礁,並建造設施、部署武器。菲律賓的所作所為嚴重威脅了地區和平與穩定,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構成了威脅。

  中國是熱愛和平的國家,一貫主張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但菲律賓卻在外部勢力唆使下拒絕和平協商解決,妄圖用提交國際仲裁的方式解決問題。某些域外國家在幕後操縱著菲律賓的種種行徑。

  歷史證明,中國儘管國力強大,卻從未侵犯過任何鄰國,中國是熱愛和平的國家。中國無論在軍事、經濟還是人員上都具備足夠實力,但同時也具有妥善處理問題的冷靜智慧,在重要決策方面態度謹慎。中國絕不會允許任何人侵犯其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世界各國應該堅定站在中國一邊。

  ——伊拉克作家巴哈·馬尼亞

  在南海問題上,中國釋放了很多積極信號,值得菲律賓仔細研究。這些信號包括以和平談判方式解決爭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以及「雙軌思路」等。其中,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未來解決海洋和島嶼爭端的方向和大趨勢,中菲應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國際學院院長湯之敏

  (本版內容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提供)

 

 

相關焦點

  • 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立場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理解和支持
    原標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立場正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理解和支持香港事務屬於中國內政任何外國都無權幹涉 據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 (記者靳若城)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3日表示,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正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支持,中方對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發出正義的聲音表示高度讚賞。
  • 人民日報:亞洲政黨政治——人類文明多樣性的鮮明畫卷
    因此,亞洲的政黨政治比其他任何地區都更加紛繁複雜,變化多樣。尤其在冷戰後,這裡的政黨政治、政黨格局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    一、政黨政治發展不平衡,各國之間情況不盡相同    亞洲國家的國情差異甚大,政治體制和與此相適應的政黨制度五光十色。在中國,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深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取得長足發展。
  • 【人民日報】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全球抗疫合作——外國政黨...
    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外國政黨政要、智庫學者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表示,中國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以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大國責任與擔當。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鄭永年認為,當人類面臨公共衛生危機時,中國向10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提供支持和援助,真正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習近平闡述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原則立場
    導讀: 三、基於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的長期歷史實踐及歷屆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根據中國國內法以及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包括:(一)中國對南海諸島,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擁有主權;
  • 當代亞洲政黨政治演進的主要特點
    19世紀,其發展歷程蜿蜒曲折、複雜多樣,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19世紀到二戰結束,為亞洲政黨政治的形成階段,產生了一批民族主義政黨和工人階級政黨。尼泊爾、葉門、約旦當局這期間也相繼解除黨禁,允許建立政黨,甚至走上了多黨制道路。在葉門形成了以全國人民大會、伊斯蘭改革集團、葉門社會黨等構建的多黨格局。在約旦組成了包括伊斯蘭行動陣線黨、約旦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約旦共產黨等20個政黨。科威特也改變了過去多年無政黨存在的狀況,已有幾個政治組織活躍於政壇。
  • 2015年世界政黨政治的主要特點
    過去一年,全球共50多個國家舉行全國性選舉,諸多國家政黨政治呈現碎片化趨勢,歐洲、拉美等地區多國政黨政治出現「右擺」,多黨民主政治的固有矛盾和問題有新表現,執政安全、治理能力與自身建設依然是多數政黨面臨的主要課題。
  • 加強世界政黨研究 開創政黨外交新局面——「疫情背景下的世界政黨...
    黨的對外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揮特色優勢,不斷開拓創新,通過加強對國際社會的政治引領,推動形成了各國政黨支持中國、合作抗疫的強大聲勢。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代中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
  • 多重治理難題考驗歐洲政黨
    主流政黨的「精英黨」傾向弱化了其所宣揚的群眾性政治組織特徵,加大了與民眾的裂痕,使得政黨作為國家與社會橋梁的功能受到削弱。從整體上看,歐洲政黨缺乏穩定可靠的選舉財源和選民基礎,基層組織建設面臨危機。  組閣困難增多。近年來,歐洲許多國家的選舉結果打破了中左和中右政黨輪流坐莊或聯合執政的格局。法國共和黨和社會黨被淘汰,荷蘭和奧地利等國由中左和中右主流政黨參加的聯合政府也遭摒棄。
  • 治理民主是政黨政治的屬性
    這就需要科學定位好政黨政治的民主屬性,釐清政黨政治民主的內涵和定位。   民主是兼具價值與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價值的民主,即價值民主,指涉的是經由全人類理性構建並孜孜追求的美好價值目標,涉及民主實踐的績效問題。其實,民主的價值就在於維護和實現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價值民主就是維護和實現絕大多數人利益的民主。
  • 林德山:歐洲左翼政黨的現狀與前景
    在既有的歐洲政治構架下,大多數國家的政黨政治格局更取決於政治聯盟而非主流政黨的表現。但左翼力量之間的分化——這主要表現為社會民主黨與激進左翼力量之間的立場分化——削弱了左翼政治的前景,這對於作為左翼主流政黨的社會民主黨來說無疑是一個持久性的挑戰。這種情況在德國、義大利表現得十分突出。即使是在兩種力量間關係相對緩和的北歐國家,也是社會民主黨欲保持長期執政的一個難題。
  • 「氣候政治」如何改變歐洲政黨光譜
    新華社柏林6月13日電(國際觀察)「氣候政治」如何改變歐洲政黨光譜新華社記者任珂德國近期一項民調顯示,環保主義政黨綠黨成為德國最受支持的黨派。而在5月底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多個歐盟國家的環保主義政黨異軍突起。隨著近年極端天氣情況增多,氣候變化再成歐洲各國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
  • 南海風雲 │ 印度尼西亞的主要政黨和當前執政情況
    印尼黨派數目繁多,政治利益複雜,常常是多黨聯合執政。在近60個合法黨派中,民主黨和民主鬥爭黨是印尼政壇最大的兩個政黨。此外,專業集團黨、大印尼運動黨、繁榮公正黨、國民使命黨、建設團結黨等都是活躍在印尼政壇上的主要政黨。印度尼西亞實行總統制,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從2004年起,印尼總統和副總統由全民直選產生。
  • 構建當代中國政黨政治學學科體系的積極探索——評介周淑真教授的...
    該書的研究線索是通過三個維度展開的,即政黨政治通論、政黨政治比較研究和中國政黨政治研究。圍繞著這三個維度,作者從五個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其中不乏精闢的見解。 在第一個方面,作者主要探討政黨運作的一般規律,論及政黨的定義、分類、起源、發展,政黨成員、政黨組織以及政黨理念等。作者認為,在21世紀初,政黨已經成為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普遍存在的政治現象。
  • 越南佔據48個島礁後,宋忠平:中方堅持基本立場,南海屬於中國
    比如說鄰國越南,從中國疫情爆發時就緊急關閉了邊界口岸,同時又開始在南海問題上進行試探。如今又有48個島礁被越南佔領,然而這依然不能滿足越南的野心。越南再提「南海主權」就在前段時間,越南趁著中國海警的缺位迅速登上了鄰近的島礁,理所當然地將其佔為己有。
  • 從政治品格的高度理解求真務實
    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指導下,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看待人生,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視為最高利益,把為社會進步、為人民利益作出最大貢獻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通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來實現人生價值。
  • 位於政治光譜兩個極端者都支持柯文哲?
    「政治光譜」是西方政治學者常用的一個名詞術語,一般是用作量度政黨或個人的政治立場傾向(即不同意識形態)的工具。在現代西方國家或地區,,政治光譜通常以左右的界線來加以描述。大多數政治光譜都包括兩大派,左派(社會主義或無政府主義傾向)和右派(保守主義傾向),光譜的其中一端代表著最極端的無政府主義,另一端最則代表最極端的法西斯主義(威權主義)。
  • 選情與疫情疊加下的美國政治:認同分裂、政黨重組與治理困境
    反觀選情與疫情疊加下美國政治的情勢及反映出的西方國家治理困境,有利于堅持走中國政治發展道路,堅定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然而,與珍珠港事件和九一一事件後總統的民調支持率持續走高不同,隨著疫情不斷發酵和川普政府在應對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增多,民眾的失望和不滿情緒從3月下旬開始迅速上升。多家美國主流民調機構的數據顯示,到5月底時超過80%的受調查者稱不會因疫情應對支持川普連任。相應地,川普的執政滿意度到6月中旬時迅速跌至42%,達到8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基本特徵 (4)
    -《人民日報》   四、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在資本主義社會,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各個政黨在選舉中進行激烈競爭,由取得選舉勝利的政黨或政黨聯盟上臺執政,而在競選中遭到失敗的政黨則成為反對黨,
  • 人民日報鐘聲: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但在證據的組織上,菲方卻夾帶私貨,包藏禍心,不顧中國對南海諸島最早發現、命名、長期開發利用、持續和平有效行使管轄這一完整的證據鏈條,不時強調「中國領土範圍最南界限不超過海南島」,「直到1933年才對南海島礁提出主權要求」,「中國未對南海諸島行使管轄」等。   第二,斷章取義。菲方在使用文字證據時,多次隱瞞全文意旨,只截取可支持其立場的隻言片語。
  • 印度尼西亞民主黨將與14個政黨組成大聯盟
    中新網5月5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面對戈爾卡黨和鬥爭派民主黨所主導的政黨大聯盟,印尼總統蘇西洛所領導的民主黨,下周將與其他得票率達到進入國會門檻即2.5%的4個政黨,以及10個未達門檻的其他小黨正式成立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