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第一時間 | KEYNOTE-177研究重磅發布,MSI-H/dMMR轉移性結直...

2020-11-30 醫脈通

ASCO第一時間 | KEYNOTE-177研究重磅發布,MSI-H/dMMR轉移性結直腸癌或迎來新的一線方案!

2020-06-02 來源:醫脈通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5月29日~31日,一年一度的全球腫瘤界盛會——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首次以線上虛擬會議的形式舉辦。在全體大會上,LBA研究終於揭開了最後的面紗,今年的LBA研究涉及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尿路上皮癌、骨髓瘤等5個瘤種,這裡為大家介紹結直腸癌領域KEYNOTE-177研究,詳情如下:


背景:KEYNOTE-177(NCT02563002)是一項III期隨機開放標籤研究,評估了帕博利珠單抗(pembro)對比標準治療(化療±貝伐珠單抗或西妥昔單抗)一線治療高度微衛星不穩定/錯配修復缺陷(MSI-H/dMMR)的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這裡介紹PFS最終分析結果。


方法:KEYNOTE-177研究納入307例確認為MSI-H/dMMR的結直腸癌患者,ECOG PS 0或1,1:1隨機分配至一線帕博利珠單抗治療(200mg Q3W 用至兩年)或研究者選擇的化療—mFOLFOX6或FOLFIRI Q2W±貝伐單抗或西妥昔單抗(隨機前進行化療方案選擇)。治療直至疾病進展、不可耐受毒性、患者/研究者決定退出或完成35周期治療(僅對帕博利珠單抗)。接受化療的患者可在確認疾病進展後交叉入組到帕博利珠單抗組進行最多35個周期的治療。主要終點為PFS(RECIST v1.1,中心評估)和OS。關鍵次要終點包括ORR(RECIST v1.1,中心評估)和安全性。本次中期分析數據截止日期是2020年2月19日,本研究將繼續評估OS。



結果:至數據截止,共153例患者隨機至帕博利珠單抗組,154例至化療組。



帕博利珠單抗組中位隨訪時間為28.4個月(0.2-48.3),化療組為27.2 個月(0.8-46.6)。帕博利珠單抗組PFS優於化療組(中位PFS 16.5 個月 vs 8.2 個月; HR 0.60; 95%CI,0.45-0.80; P = 0.0002)。


 


帕博利珠單抗組12個月和24個月PFS率為55.3%和48.3%,而化療組為37.3%和18.6%。確認的ORR兩組分別為43.8%和33.1%;帕博利珠單抗組未達到中位(範圍)緩解持續時間(2.3+至41.4+),而化療組為10.6 個月(2.8至37.5+)。



帕博利珠單抗組和化療組 3-5級與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AE)發生率分別為為22%和66%。化療組中有1例治療相關的死亡。


結論:相對化療,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MSI-H/dMMR轉移性結直腸癌具有臨床意義和統計學意義的PFS改善,且觀察到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更少,或將成為這類患者新的治療標準。


參考文獻:

LBA4-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fo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he phase 3 KEYNOTE-177 study.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FDA批准Pembrolizumab用於MSI-H/dMMR 結直腸癌一線治療!
    FDA已經批准pembrolizumab (Keytruda,派姆單抗)單一療法用於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結直腸癌(CRC)患者的一線治療。
  • 結直腸癌重磅消息!默沙東Keytruda一線治療MSI-H/dMMR患者頭對頭...
    2020年04月03日訊 /生物谷BIOON/ --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評估抗PD-1療法Keytruda(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不可切除性或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III期KEYNOTE-177試驗(NCT02563002
  • MSI-H/dMMR晚期實體瘤:各家PD-1/PD-L1表現如何?
    而在結直腸癌領域,針對 MSI-H 患者的研究從 2015 年以來陸續開展,尤其以Keynote-016、Checkmate-142兩大重磅研究為代表,拉開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MSI時代」序幕。雖然國內還沒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這個適應症上市,但已經有不少企業也開展了抗PD-(L)1單抗用於MSI-H/dMMR 實體瘤的臨床研究布局。
  • MSI-H晚期結直腸癌一線治療新標準|晚期結直腸癌|一線治療|MSI-H|...
    但是在MSI-H-dMMR晚期或轉移性結直腸癌一線治療中,PD-1抑制劑和化療的療效比較尚未明確。綜上所述,該試驗數據代表著以生物標誌物為指導(MSI-H/dMMR)的結直腸癌靶向治療研究方面,我們又邁進了一步。帕博利珠單抗與化療相比顯著延長了無進展生存期,且與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較少。因此,對於MSI-H-dMMR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應考慮將PD-1抑制劑作為初始治療方案。
  • 袁瑛教授:MSS/MSI-H BRAF突變結直腸癌,治療策略大不同!
    會議期間,醫脈通有幸邀請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袁瑛教授,為大家分享了結直腸癌免疫治療的臨床經驗和研究方向。 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遺傳專委會主任委員 衛計委2017版結直腸癌診療規範小組專家 浙江省醫學會腫瘤分會常務委員 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轉移專業委員會
  • 2021 ASCO GI|結直腸癌領域重磅研究盤點
    本次會議將探討和交流食管癌、胃癌、肝膽癌、結直腸癌、胰腺癌、神經內分泌腫瘤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彙編了結直腸癌領域的相關重磅研究,一起看下吧! 1 口頭報告專場 KEYNOTE-177研究最終PFS結果出爐 背景和方法:KEYNOTE-177是一項III期隨機開放標籤臨床研究
  • 新研究揭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多組學圖譜
    新研究揭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多組學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4 20:11:59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卓越創新中心曾嶸、吳家瑞以及上海長海醫院張衛研究組合作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轉移性結直腸癌(CRC)的多組學圖譜
  • 奧希替尼防止非小細胞肺癌復發——ASCO 全體大會重磅摘要
    剛剛,美國臨床腫瘤大會ASCO在官網公布了2020年會全體大會(Plenary Session)上即將亮相的5項重磅研究摘要。讓我們來快速圍觀:1阿維單抗讓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活得更久摘要編號:LBA1JAVELIN Bladder 100研究(NCT02603432)研究納入了700個初治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使用誘導化療後未進展,並隨機分組,使用PD-L1抑制劑阿維單抗(Avelumab)維持治療 +最佳支持治療
  • 一文讀透結直腸癌PD1免疫治療神預測指標-微衛星不穩定(MSI)!
    早期的一些抗PD-1免疫治療臨床試驗在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中並沒有發現顯著獲益,後有研究將患者進一步細化,於2015年正式開啟「豪門」與MSI的對抗時代。先看看結直腸癌的後線免疫治療。再往前看結直腸癌一線、二線免疫治療CheckMate 142研究,主要對Nivolumab為基礎的治療在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進行了評估。
  • 2020 CSCO回顧 |李進教授:轉移性腸癌的免疫治療
    自KEYNOTE-177研究在2020 ASCO會議上敲開腸癌免疫治療的大門後,針對PD-1在腸癌領域的應用的研究更加火熱,在今年的2020 CSCO會議上,來自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的李進教授在免疫治療專場
  • DESTINY-CRC01II期臨床試驗顯示:Enhertu治療HER2陽性轉移性結直...
    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株式會社開展的DESTINY-CRC01II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Enhertu(trastuzumab deruxtecan, 即DS-8201)用於既往接受過兩線及以上標準治療的HER2陽性、不可切除和/或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具有臨床意義的療效。   結直腸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見癌症,也是第二常見致死癌症。
  • KRAS與BRAF,轉移性結直腸癌生存面對的兩座大山
    KRAS與BRAF,轉移性結直腸癌生存面對的兩座大山
  • 腸幹細胞狀態再生重編程抑制轉移性結直腸癌
    腸幹細胞狀態再生重編程抑制轉移性結直腸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23:17:32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Fernando D. Camargo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雙免疫治療 MSI-H/dMMR腸癌見曙光
    點擊查看 結直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而MSI-H/dMMR基因突變,佔大腸癌患者約13%。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饒家棟醫學博士表示,第一至三期大腸癌的治療方向多年來沒有大改變,「第四期治療近年開始有變化,約10年前我有份參與的COIN-B研究發現,KRAS腸癌患者接受化療加標靶藥可延長存活期,更有20%人可治癒。自此愈來愈多治療腸癌的研究,其中一個指出MSI-H/dMMR腸癌患者除化療加標靶藥外,亦可考慮免疫治療。」
  • ...Erbitux(愛必妥)獲批一線治療RAS野生型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
    研究中,Erbitux的耐受性良好,沒有新的或意外的安全性發現。根據默克發布的新聞稿,TAILOR研究是在中國患者群體中開展的首個III期臨床研究,旨在前瞻性地評估一種抗EGFR抗體一線治療RAS wt mCRC患者以及加強RAS生物標記物檢測在臨床實踐中的價值和重要性,以便從開始治療時為患者提供正確的靶向療法。
  • RECOURSE和J003研究:FTD/TPI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期間的中性粒細胞減少可能是其療效的預測標誌物
    我們將邀請腫瘤學年鑑中文版編委、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陳曉鋒教授對該研究進行解讀和點評,敬請關注~~Ⅱ期J003研究(N=169)和III期RECOURSE研究(N=800)表明,曲氟尿苷(FTD)/胸苷磷酸化酶抑制劑(TPl)與安慰劑相比可顯著改善難治性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
  • 「MSI-H/dMMR亞型」腫瘤患者的免疫治療
    K藥的5項臨床研究中,共治療了149例MSI-H/dMMR癌症患者,客觀緩解率(ORR)達到39.6%,從而獲得FDA批准,「用於成人和兒童不可切除或轉移性MSI-H/dMMR實體瘤患者」。
  • 「新進展」轉移性結直腸癌新藥進入3期試驗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一種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新療法已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為快速通道,目前正在範德比爾特英格拉姆癌症中心進行3期臨床試驗。Johnson,美國高級國家首席研究員,範德比爾特-英格拉姆癌症中心胃腸道癌研究計劃的聯合負責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試驗,針對已經接受(或不耐受)先前三項化療的患者;患者必須接觸過瑞格非尼和/或lonsurf。該試驗正在測試的藥物是氟喹替尼,它被設計用來阻止腫瘤的血管形成的新血管。它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劑。
  • 三聯療法可顯著改善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預後
    經過大量研究證實,BRAF-V600E基因突變與癌症的診斷、治療和判斷預後都有重要聯繫。其中,大約10%的轉移性結直腸癌存在這種突變,具有這種突變的腫瘤難以對治療產生反應,從而導致患者的預後不良。這項研究由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Scott Kopetz博士領導,並於12月23日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這項發現有望改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標準,包括那些具有BRAF-V600E基因突變的轉移性結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