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防空炮,最出名的莫過於是德國的88毫米高射炮,這種上打飛機下打坦克的高射炮,絕對算得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裡的明星高射炮,被廣泛裝配於德國軍隊之中。但是即便有如此優秀的高射炮,德國海軍的軍艦防空效率也是不怎麼樣,強大的俾斯麥號戰列艦都被英國老掉牙的劍魚攻擊機打的舵機失靈。難道是88毫米高射炮效果不佳?
你要把這個鍋給88毫米高射炮也不是不行,畢竟88毫米高射炮的威力在戰艦防空上還是次了點,比之德國海軍的105毫米高射炮要差了不少,而且那炮架的設計也有很多問題。但俾斯麥號戰列艦被劍魚攻擊機炸斷腿的鍋……這個鍋應該是德國海軍裝備的37毫米高射炮的鍋。看到這裡估計有人問了,37毫米高射炮挺好的啊,德國陸軍用了表示爽歪歪,打死了不知道多少伊爾2攻擊機,怎麼到了海軍這裡就不行了?
確實,德國陸軍的Flak36型37毫米高射炮確實優秀,發射PzGr.18型37×263毫米高爆穿甲彈,對高度4200米以下高度的飛機均有較大威脅。實戰射速也不算低,仗著它那個機械式炮栓的設計,理論射速為每分鐘120發,實戰射速則是每分鐘80發,對於大多數飛機都足夠了。至於效果怎麼樣,你看看東線死了一地的伊爾2攻擊機,你就知道這個玩意好不好了。
那既然這種37毫米高射炮如此優秀,為何德國海軍的37毫米高射炮就這麼水呢?難道這倆不是一個東西嗎?對不起,還真的不是,因為德國海軍的37毫米高射炮是這個樣子的…………
沒錯,你沒看錯,這可以叫手拉大栓的…………栓動式單發高射炮…………
德國海軍裝備的這種高射炮叫做SKC/30型37毫米高射炮,口徑為37毫米,身管長度為2962毫米,83倍徑,可發射高爆曳光彈和穿甲曳光彈兩種彈藥。對空最大射程為6800米,但實際有效射程就只有2000米了,初速每秒1000米。如果看炮彈的威力和初速的話,要高於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可是這射速低的沒邊,理論上每分鐘最大射速不超過40發,實戰裡也就是每分鐘20發。畢竟這玩意,是手動裝填的單發高射炮。
不然怎麼叫它栓動式高射炮,或是37手拉機呢?這玩意它真是'手拉大栓'的啊…………江湖諢號,37手拉機…………
不同於其它的小口徑高射炮不是上個大彈夾,就上個裝了彈鏈的彈匣,可這倒黴的37手拉機愣是給你來一個仿若'手拉大栓'的操作出來。每次只能裝填進去一發炮彈,開火後雖然是自動退出彈殼,但那個炮彈你得自己再再裝填另一發炮彈進去,如此往復達成連續射擊。這種操作方式那射速肯定快不起來,真真正正的成了名副其實的37手拉機。就這射速比反坦克炮快不到哪去,用來防空肯定是不行的。
如此垃圾的37手拉機,為什麼德國海軍還在用呢?普遍的一種說法是德國海軍沒有陸軍的Flak36型37毫米高射炮,畢竟德國陸海軍的矛盾非常惡劣,如果不是有希特勒壓著,估計陸海軍自己就能打起來。但就實際而言的話,其實德國陸海軍還沒有惡劣到這個地步,關係怎麼也比隔壁的日本陸海軍強多了。而德國海軍本身其實在1938年左右就拿到了Flak36型37毫米高射炮,可是到最後呢,德國海軍還是用了自己的37手拉機。
而德國海軍繼續用37手拉機的原因也特別簡單,他們認為這個東西有優勢。說起來也特別搞笑,這事情的起因是德國的漢斯們不懂大海……別笑,德國海軍造船的水平和英美等國一向有差距,德國軍艦的適航性並不好,這就導致了德國海軍的高炮工作環境非常差勁,稍微來個浪頭,那軍艦就搖擺不定的。這種情況下你就別指望軍艦上的高射炮能穩定射擊了,炮手和裝填手還能相對穩定的炮彈打出去就不錯了。
於是乎德國海軍就挖空心思,琢磨怎麼讓自己的高射炮能穩定射擊,最後他們的解決方案就是三軸穩定炮架,這種炮架能夠讓軍艦上的高射炮穩定開火,普遍用於德國海軍的各種高射炮上,包括37手拉機。而Flak36型37毫米高射炮沒有這種三軸穩定炮架,所以德國海軍是滿臉嫌棄的看著這種高射炮。最後德國海軍決定還是抱著自己的37手拉機混日子,堅決不用更可靠的Flak36型37毫米高射炮。
按說這就是絕對的智力受損,畢竟這也就是個更換炮架的問題,哪裡有那麼嚴重?何況這37手拉機問題多多,射速也是引人堪憂的低劣,用這個防空怕不是想要測試自家軍艦的抗打擊能力?更別提37手拉機那個讓人詬病的單發射擊,要求裝填手和炮手緊密配合,但凡出點問題,那麼裝填手就可以告別戰爭了——如果炮手在裝填手剛裝填上炮彈的瞬間就開炮,那麼裝填手就可能被夾住自己的手,或是被打斷胳膊,直接負傷退出戰鬥。
之後的結果很明顯了,德國海軍的驕傲,充滿'榮光'且是首次出戰的俾斯麥號戰列艦就倒了大黴。在1941年5月25日晚上10點,正在逃命途中的俾斯麥號戰列艦迎來了一群不速之客,從英國勝利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9架劍魚攻擊機對它發起了攻擊,面對這種老掉牙的雙翼魚雷攻擊機,俾斯麥號戰列艦的8門37手拉機的高射炮手們奮起迎戰,卻沒能擊落任何一架劍魚攻擊機。
次日凌晨3點,俾斯麥號戰列艦再次遭遇了劍魚攻擊機,這次從英國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起飛的整整15架劍魚攻擊機。37手拉機再次奮起迎敵,依舊是一架劍魚攻擊機都沒打掉,37手拉機的問題暴露無遺。而劍魚攻擊機也是不甘示弱,分批次對俾斯麥號戰列艦發起了攻擊。最後發射的15枚魚雷裡,有2枚魚雷命中了俾斯麥號戰列艦,其中一枚魚雷直接炸壞了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舵機,成功為其做了一次'截肢手術'。最後倒黴的俾斯麥號戰列艦就被英國皇家海軍追上,在1941年5月27日戰沉大海。
結語
經過實戰檢驗,37手拉機果然不適合防空,它唯一能給德國海軍帶來的效果,就是讓德國海軍的軍艦儘早沉入大海。德國海軍痛失俾斯麥號戰列艦之後,也真正明白了37手拉機是個失敗之作,必須立刻進行更換。於是德國海軍立刻將所有軍艦上的37手拉機,統統換成Flak28型40毫米高射炮,以免自家軍艦的防空火力存在漏洞。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海軍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