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母親抑鬱使後代抑鬱機率增加70%,2100年海岸洪水威脅20%...

2021-01-13 前瞻網

強生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優異:接種一次即可激發強力的中和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

7月30日,強生(Johnson & Johnson)公司宣布,該公司開發的主打新冠病毒疫苗在臨床前研究中取得積極結果。這一基於該公司Ad26腺病毒載體的在研疫苗只需接種一次,不但在非人靈長類模型中激發強力的中和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而且在隨後對動物進行的攻毒實驗中達到完全保護或幾乎完全保護的效果。這項研究以加速預覽(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的形式發布在《自然》雜誌上。基於這些數據,在研疫苗Ad26.COV2.S已經啟動1/2期臨床試驗。

美國首例感染新冠病毒的狗死亡 生前可能患有淋巴瘤

據美媒報導,美國第一隻被診斷感染新冠病毒的狗在與病毒進行了長達數月的鬥爭後,於本月早些時候死亡。這一病例凸顯出專家對這種疾病對動物的影響知之甚少。巴迪是一隻7歲的德國牧羊犬,來自斯塔頓島的一個家庭,馬奧尼一家。今年4月,就在它快滿7歲的時候,巴迪開始出現呼吸困難和黏液粘稠的症狀。7月11日,巴迪的病情開始惡化,他的家人決定安樂死。他們不知道是癌症使巴迪更容易受到病毒的攻擊,或者是哪種情況導致了他的不同症狀。

《Stoke》:住院的COVID-19患者卒中風險並不高

日前,賓夕法尼亞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在《卒中》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顯示,因COVID-19住院的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較低。為了評估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中風風險和發病率,研究人員分析了3月至5月期間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醫院、賓夕法尼亞長老會醫學中心和賓夕法尼亞醫院收治的844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數據。該小組還分析了顱內出血病例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2.4%因COVID-19住院的患者患有缺血性中風,這是最常見的中風類型,通常由大腦中的血凝塊引起。重要的是,大多數中風患者都有危險因素,如高血壓(95%)、糖尿病史(60%)和傳統的中風機制,如心力衰竭。此外,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有中風史。

研究:5歲以下兒童體內病毒載量遠超成人,或為社區主要傳播者

《美國醫學會兒科雜誌》(JAMA Pediatrics)周四發表的一項研究稱,5歲以下兒童鼻內新冠病毒遺傳物質載量是年齡較大的兒童和成年人的10至100倍。在3月23日至4月27日期間,研究人員對145名在症狀出現不到一周的輕度及中度的芝加哥新冠患者進行了鼻拭子測試。這些患者被分為三組:46名5歲以下兒童、51名5 - 17歲兒童和48名18-65歲成人。結果發現,在幼兒的上呼吸道中,SARS-CoV-2(新冠病毒)的病毒載量為其他年齡段的10倍到100倍。

中國科學家開發出適應小鼠的SARS-CoV-2毒株 可用於測試疫苗療效

日前,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聯合復旦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適應小鼠的SARS-CoV-2毒株,它能夠在呼吸道中高效複製,並且在有免疫活性的野生型小鼠中引起間質性肺炎。此外,他們還在用這種SARS-CoV-2毒株進行挑戰的小鼠模型中測試了一種新開發的重組亞單位候選疫苗的保護效果。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7月30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Nature》:抑制木瓜樣蛋白酶有望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的新策略

日前,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和荷蘭的研究人員在細胞培養實驗中監測到,SARS-CoV-2病毒能讓人體細胞產生病毒蛋白木瓜樣蛋白酶(PLpro),PLpro有兩種功能:它在新病毒顆粒的成熟和釋放中起作用,它還能抑制1型幹擾素的產生。此外,如果他們阻斷了PLpro,這種病毒的產生就會受到抑制,同時人體細胞的先天性免疫反應也會增強。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7月29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日本科學家找到突破性方法 可提前24小時預測太陽耀斑爆發位置與強度

研究人員在7月31日的《科學》封面雜誌上報導,基於太陽耀斑背後的物理原理,一項新技術可以幫助預測太陽耀斑的劇烈輻射爆發。不僅如此,這項技術還可以確定耀斑將在太陽上爆發的位置,以及大致的強度。儘管這項研究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但計劃是在未來幾年內將該模型應用到實時太陽耀斑爆炸預報中,這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免受下一次「卡靈頓事件」(Carrington Event,1859年)的影響。

北鬥正式開通:26年發射55顆衛星,動員30多萬科研人員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儀式上宣布了北鬥三號正式開通。此前的6月23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意味著30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全部到位。從1994年北鬥一號系統工程立項,到如今北鬥三號組網衛星發射任務完成,中國北鬥人用26年的時間實現了55顆衛星的研製發射。項目啟動以來,已在全國範圍內動員了400多個單位和30多萬名科技人員參與研發。

亞馬遜入局太空網際網路:將發射3236顆衛星,與SpaceX「星鏈」展開較量

周三,亞馬遜衛星網際網路計劃「柯伊伯」(Kuiper)項目獲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准,將斥資100億美元建設一個衛星網際網路網絡,與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衛星網際網路項目Starlink(星鏈)展開競爭。「柯伊伯」項目計劃將3236顆衛星部署在3個不同近地軌道上,為全球沒有網際網路或其他有需要的地方提供高速寬帶服務。

火星大氣中不僅有變幻神秘的生物甲烷 還有從未觀察到的CO2帶

歐洲航天局的ExoMars追蹤氣體軌道器在火星上發現了新的氣體特徵。這揭開了火星大氣的新秘密。根據其敏感的大氣化學套件(ACS)對火星進行的整整一年的觀測,探測器現在發現了以前從未見過的臭氧(O3)和二氧化碳(CO2)的特徵。「它們所處的波長範圍,正是我們預計會看到最強烈甲烷跡象的地方。在此發現之前,二氧化碳的特徵是完全未知的,這是第一次在火星的紅外波長範圍內發現臭氧。」

化學基本法則受到挑戰:化學反應可加速分子布朗運動

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Basic Science)今日在《科學》(Science)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部分化學反應可加速周圍分子的運動。雖然化學研究人員普遍認為,分子的布朗運動不會受化學反應所影響。但該文章的作者在監測了常見的 15 個有機化學反應後,發現其中許多化學反應放出能量的速率超過一個閾值後,該反應就可以通過發送長距離波來加速反應物和周圍溶劑分子的運動,使其超過該溫度下布朗運動的速度。該長距離波在有催化劑參與的反應中最為明顯,但該現象在單分子或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1,SN2)中卻無法被觀測到。

中科院:首個油菜基因轉錄資料庫構建成功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十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基因功能研究第一次有了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將有力支撐油菜功能基因的相關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植物學報》(The Plant Journal)。該團隊採用最新的三代測序技術準確測定了油菜全長轉錄組,並自主開發了一套用於多倍體油菜複雜基因組的分型方法,繪製了油菜基因組的轉錄全景圖,構建了油菜的標準參考轉錄本資料庫。

《科學》:找到高寒植物「供給地」和「避難所」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星耀武團隊對青藏高原腹地及周邊的橫斷山和喜馬拉雅地區(簡稱THH)植物多樣性研究後發現,該地區高寒植物多樣性是在漫長而複雜的造山和氣候變化驅動下,通過擴散過程、高寒生物區的擴張以及就地物種形成事件積累下來的。橫斷山不僅是高寒物種起源和分化的搖籃,還是喜馬拉雅和青藏高寒多樣性的主要來源。7月31日,相關研究在《科學》發表。

植矽體揭示廣西婭懷洞遺址古人類植物利用

7月29日,《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妍與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謝光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等合作完成的,關於距今3萬年左右的中國南方地區廣西婭懷洞遺址古人類植物利用的研究成果。

首個染色體水平大蒜基因組圖譜繪製成功

7月27日,《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首個染色體水平大蒜基因組圖譜。被測序的大蒜品種是二水早紫皮蒜,其適用性廣,在我國種植地域最廣。這項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以下簡稱麻類所)南方蛋白飼料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團隊聯合有關高校和企業,歷時4年完成。該研究通過基因組擴張收縮分析,結合轉錄組數據,確立了大蒜素生物合成通路。作為首個蔥屬物種中完成測序的基因組,大蒜基因組測序組裝工作的完成對於研究物種進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腸道菌群調控提供新手段!科學家或可精準操縱細菌「智商」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劉盡堯課題組,通過將細菌單獨限制在完整的聚合物塗層中而使細菌暫時失活,而塗層可以通過生物學相關信號在目標位置進行脫離並智能釋放所包裹的細菌,所釋放的細菌能快速恢復原有生命活性,從而產生其相應的精準診斷和治療效果。該成果近日以《通過穿上一件智能外衣實現細菌藥物的靶向釋放》為題發表於《先進材料》。

國際最新研究:到2100年海岸洪水或威脅20%全球GDP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指出,到2100年,受海岸洪水事件威脅的資產價值或達全球GDP的20%。該項研究預計,受海岸洪水影響最大的地區為歐洲西北部、亞洲東南部和東部、美國東北部以及澳大利亞北部。論文作者還利用全球人口分布以及受影響地區的GDP數據,預估了受洪水威脅的人口和資產:在溫室氣體高排放且沒有防洪措施的情景下,預估到2100年受海岸洪水影響的土地會增加48%;到2100年暴露在海岸洪水中的全球人口可能會增加至2.87億人(佔全球人口的4.1%),受洪水威脅的資產價值或達14.2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20%)。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球三分之一兒童血液鉛含量超標

當地時間7月29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全球三分之一的兒童血液含鉛量達到5微克/分升及以上,這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認定需要進行幹預的水平。這些數量接近8億,未滿19歲的兒童,大多身處發展中國家。鉛是一種有破壞性的神經性毒素。高濃度會致死,低濃度也能引起疼痛、嘔吐、癲癇、發育遲緩、精神障礙、情緒障礙等症狀。5微克/分升左右的血鉛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暴力程度升高,長期影響身體健康,比如引發心血管疾病。

《美國醫學會雜誌》:母親抑鬱會使後代抑鬱的機率增加70%

日前,來自休斯頓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UTHealth)的一項新研究就顯示,母親懷孕期間抑鬱會使子女在青春期和成年期患抑鬱症的機率增加70%。這篇系統的評論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美國醫學會雜誌)上,這也是第一個研究母親抑鬱對12歲及以上兒童的影響。

美CDC新研究:有錢人會睡得更香 只有一半窮人有充足睡眠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進行了一項睡眠研究,發現富人晚上的睡眠時間平均比窮人長。在填寫和返回問卷的14萬名成年人中,55%聲稱生活在貧困線或接近貧困線的人每晚能夠睡夠7 - 8小時。相比之下,生活在貧困線400%以上的人群中,66.6%的人睡了一整晚。美國的貧困線會根據收入和家庭規模的不同而不同。對一個人來說,貧困線的界限是每年11670美元,而對一個四口之家來說,這個數字是每年23850美元。

「除皺利器」肉毒桿菌或能有效治療抑鬱症:臉部肌肉抑制了情感表達

肉毒桿菌被用於治療美容之外的各種疾病,包括偏頭痛、面部痙攣和其他肌肉運動紊亂症等等。而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肉毒桿菌甚至可以用來治療抑鬱症。來自美國和德國的專家通過查詢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不良反應報告系統(簡稱FAERS)中的大規模案例發現了上述結論。FAERS記錄了人們服用各種藥物後報告的不良反應,它載有大約1300萬份個別報告。研究發現,與出於同一原因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肉毒桿菌毒素副作用治療的患者患抑鬱症的機率要低40%至88%。

《科學》:為了成功繁殖,深海鮟鱇魚放棄免疫能力「合二為一」

在深海鮟鱇魚/琵琶魚中發現的有缺陷的適應性免疫,可幫助解釋為什麼這些魚能與其伴侶暫時或永久地融合而不會遭到免疫排斥。科學家通過將31個保存標本的冷凍組織磨碎並對其進行DNA測序來解開這個謎團。這些標本涵蓋了廣泛的琵琶魚形態:非附著狀態、暫時附著狀態和永久附著狀態。研究人員發現,與未附著琵琶魚相比,融合中的琵琶魚免疫系統中的關鍵基因組成和結構顯示了劇烈的變化。臨時附著的雄性琵琶魚缺乏支撐抗體成熟(這是適應性免疫的關鍵過程)的功能性aicda基因。已知永久性附著的琵琶魚會顯現更多的變化(如rag基因的丟失),這些基因對T細胞受體和抗體基因的組裝是至關重要的。

《Cell》:揭示非吸菸人群患肺癌的生物學特性和發病機制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癌症研究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非吸菸人群中的肺癌往往具有多樣化的特性,而且其不同於吸菸人群所患的肺癌,似乎會對靶向性療法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研究者表示,這項研究中對亞洲人群中高比例的非吸菸人群的肺癌生物學特徵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其疾病具有一種分子多樣性特徵,且不同於吸菸人群所患的肺癌。研究人員深入理解了從不吸菸的人群患肺癌的生物學特徵,同時還揭示了有效區分不同腫瘤特徵患者的新方法,其或許能通過定製的治療性手段加以利用。

河南大學等3所高校合併?省教育廳:合併後學生上大學更難

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留言,題出通過整合高校資源,創辦一流大學的想法。具體就是把河南師範大學,新鄉醫學院與河南大學重組合併,提升河南大學實力,讓河南大學和鄭州大學成為河南高校的雙子星座。對於網友的建議,河南省教育廳也進行回應,並提出合併之後種種弊端,對這種建議進行了婉拒,並表示目前高等教育發展已進入大眾化,逐漸向普及化發展,高等學校發展從規模向內涵轉變,原則上不支持高校合併、貪大求全,並要求規範辦學,逐步情況高校跨地區辦學、異地辦學等。將省內辦學質量較好的高校合併整合,不利於提高河南學子入學機會,也不符合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戰略。可考慮在科研合作、平臺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

多所院校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有調整

國家對研究生教育提出新要求,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推動研究生教育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堅持「四為」方針,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調整,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

瀋陽擴大享受購房補貼人群範圍:高校畢業生和高新技術人才享房補

7月29日,瀋陽市印發《瀋陽市高校畢業生和高新技術企業人才首次購房補貼實施細則》,對此前發布的首次購房補貼相關政策的部分內容作了補充和修改。其中擴大了享受購房補貼的人群範圍,2017年9月(含)入學的非全日制普通高校碩士、博士畢業生(不含機關事業單位全額撥款在編人員)也可以享受補貼。同時,取消了高校畢業生必須是瀋陽戶籍這一限制條件。

我國各省市「雙一流」高校數量排行榜出爐

日前,我國各省市「雙一流」高校數量排行榜出爐,北京高校「一騎絕塵」。具體來看,「雙一流高校」最多的十個省份:北京(34所)、江蘇(15所)、上海(14所)、陝西(8所)、四川(8所)、湖北(7所)、天津、廣東(5所)、遼寧、湖南、黑龍江(4所)。

中外機構聯合推出學術出版相關邊界藍皮書

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30日向媒體發布消息說,為推動中國科研誠信建設,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信所)與施普林格·自然聯合撰寫的《學術出版第三方服務的邊界藍皮書(2020年版)》(簡稱《藍皮書》)已正式對外發布。《藍皮書》為研究人員在使用學術出版第三方服務時,如何區分可接受服務與不可接收服務提供了具體指引,旨在幫助研究人員在通過第三方服務提高學術出版效率的同時,避免因接受不當服務而發生科研誠信與學術出版道德問題。

過半研究經費來自留學生 澳高校擔憂科研工作前景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Melbourne University)高等教育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說,有關大學收入的最新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研究經費來自留學生繳納的學費,鑑於留學生人數已經下降,這是「最大的擔憂」。教授拉金斯(Frank Larkins)說,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留學生帶來的收入銳減,對科研工作的交叉補貼也沒有了。對於大學而言,研究前景「極具挑戰性」,而他也為澳大利亞的前景感到擔憂,因為與此同時,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支出也下降了30%。

歐洲研究理事會主席空缺3個月後任命臨時主席

近日,歐洲研究委員會(ERC)在主席空缺3個月後,任命法國數學家Jean-Pierre Bourguignon為臨時主席。ERC是一個年度預算超過20億歐元(約為166億人民幣)的泛歐科研資助機構,是組織和推動歐盟科學研究事業前進的主要機構之一。今年4月, ERC原主席、義大利納米學者Mauro Ferrari因不滿ERC新冠疫情的應對政策,與該組織的理事機構發生爭執並辭職。

ENCODE計劃第三階段新成果公布 《自然》及子刊發表14篇論文

29日,《自然》、《自然-方法》和《自然-通訊》發表14篇論文,公布了「DNA 元件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ENCODE)計劃的第三階段成果。在《自然》發表的一篇概述性文章中,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翁志萍和同事根據 ENCODE 已繪製出的數百萬個元件建立了一個在線註冊庫,裡面包含926535個人類的和339815個小鼠的候選順式調節元件(調節基因轉錄的非編碼DNA區域),覆蓋到各自基因組的7.9%和3.4%。

博士後科學基金兩批特別資助擬資助人員名單公布

根據《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規定》,今天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將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2批特別資助(站前)和第13批特別資助(站中)擬資助人員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期為7月31日至8月7日。

百度聯合CCF成立松果基金 每年上千萬支持青年學者科研實踐

百度與中國計算機學會(以下簡稱CCF)聯合成立的「CCF-百度松果基金」(以下簡稱松果基金)在京舉行籤約儀式,雙方將聯手面向海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青年學者,搭建產學研合作及學術交流的平臺,推進我國國有深度學習平臺在科研領域的應用,助推中國科技領跑世界。

中國化工學會人物獎名單公布:成就獎5人、創新獎14人、青年獎30人

根據《中國化工學會會士條例》和《中國化工學會會士評選工作實施方案》,中國化工學會於2020年1月啟動了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的評選組織工作。經學會會士和有關單位提名、形式審查、專家初評、會議最終評審等程序,評選出陳健等9人擬授予中國化工學會會士。另外,根據《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的規定,評選出胡志海等49人擬授予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其中成就獎5人,創新獎14人,青年獎30人。

第五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人選名單公示

按照《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公布第五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2019-2021年度)項目立項結果的通知》要求,各立項單位共遴選出第五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人選332人(不包含特殊科技領域人選)。根據《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實施管理細則》規定,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對332名人選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7月31至8月6日。

研究統計:近十多年,半數諾獎得主出自粒子物理學等五大領域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最近十多年,諾貝爾科學獎一半以上的桂冠「花落」五大研究領域:粒子物理學、細胞生物學、原子物理學、神經科學和分子化學。在最新研究中,史丹福大學的約翰·約阿尼迪斯及其同事梳理了1995年至201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情況,結果發現,在這段時間內,粒子物理學、細胞生物學、原子物理學、神經科學和分子化學領域的相關研究佔諾貝爾化學、醫學和物理學獎的52.4%。在114個科學領域中,只有36個獲得了諾貝爾獎,呼吸系統疾病、行星科學等領域的研究都被排除在諾貝爾科學獎之外。

2020-2021年美國最佳醫院排名發布

7月28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News& World Report)發布「2020-2021年度美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美國有6000多家醫院。2020-2021年度對其中4500家進行了比較排名,涵蓋26個成人專科。其中,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的梅奧診所(Mayo Clinic) 排名第一。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排名第二,其次是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排名第三。紐約長老會醫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在排行榜中並列前五名: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國際最新研究:到2100年海岸洪水或威脅20%全球GDP
    中新網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指出,到2100年,受海岸洪水事件威脅的資產價值或達全球GDP的20%。圖片來源:ICphoto 該項研究預計,受海岸洪水影響最大的地區為歐洲西北部、亞洲東南部和東部、美國東北部以及澳大利亞北部。在這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伊布魯·基雷齊(Ebru Kirezci)和同事將特大暴雨期間的全球海平面數據與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預測的海平面上升數據相結合,利用這些數據模擬到2100年可能出現的最大海平面。
  • Lancet子刊:圍產期抑鬱或可增加後代精神病風險!
    那麼圍產期抑鬱又怎麼與後代精神病有關聯了呢?研究表明,孕期媽媽在圍產期若經歷了抑鬱,那麼她們的後代在18歲報告具有精神病症狀的可能性更大。在此之前,Jones PB 團隊於1998年 Am J Psychiatry 發表文章表明,成年後代的孕婦精神分裂症與孕期抑鬱症有關,然而,這種情況只在有家族史的人中觀察到,也就是說,這並不代表了普遍適用。基於以上,作者決定展開此次研究,探究圍產期抑鬱與後代精神病經歷的關聯與適用性。
  • 八十年後,近三億人將受海岸洪水威脅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維也納技術大學科技日報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到2100年,受海岸洪水事件威脅的資產價值,或達全球GDP的20%,暴露在海岸洪水中的全球人口可能會增加至2.87億人(佔全球人口的4.1%),研究人員預計,受洪水影響最大的地區為歐洲西北部、亞洲東南部和東部、美國東北部以及澳大利亞北部。
  • 手機藍光不僅傷害眼睛:還有可能增加抑鬱機率
    值得警惕的是,最近有研究表明,藍光不僅對人身體有危害,對人情緒也有影響,藍光有可能提升抑鬱機率。近期,韓國崇信女子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的《睡眠》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睡前看手機推遲睡眠時間,影響心理健康,更易患上抑鬱和焦慮症。而其中的 " 兇手 " 很有可能就是黑夜裡手機發出的光。
  • 孕期抑鬱或帶來後代DNA甲基化水平改變
    蒙特婁麥吉爾大學的Moshe Szyf博士認為:為母親提供社會支持,保障母親精神健康對後代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值得注意,母親的精神狀態可影響新生兒腦內及免疫系統的DNA甲基化。」
  • 氣候變化模型顯示:八十年後,近三億人將受海岸洪水威脅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到2100年,受海岸洪水事件威脅的資產價值,或達全球GDP的20%,暴露在海岸洪水中的全球人口可能會增加至2.87億人(佔全球人口的4.1%),研究人員預計,受洪水影響最大的地區為歐洲西北部、亞洲東南部和東部、美國東北部以及澳大利亞北部。
  • 高脂飲食帶來肥胖和抑鬱,影響自己和後代,消油膩要靠肉桂
    2019年5月,格拉斯哥大學的團隊,報告研究結果。學者們採用脂質組學和轉錄組學方法,發現膳食脂肪酸可幹擾下丘腦中的信號通路,進而導致抑鬱的發生。同時發現,通過降低磷酸二酯酶的表達,可減輕由肥胖導致的抑鬱。肥胖和抑鬱之間的聯繫,涉及到代謝與免疫,也與心理狀態相關。肥胖與抑鬱往往共存,甚至分不清是因抑鬱而暴食暴飲帶來肥胖,還是因肥胖而陷入壓力和抑鬱的心境。
  • 腦科學日報:父母抑鬱子女更易抑鬱;年輕時血壓高會加速認知衰退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2月9月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n epoxide hydrolase inhibitor reduces neuroinflamm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 吃黑巧克力的人更不容易抑鬱?
    UCL網站新聞稿的標題是「吃黑巧克力的人更不容易抑鬱」,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標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的數據,抑鬱症已影響全球超過3億人。目前,談話療法(短期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是最常見的治療手段。正如作者們解釋的那樣,談話療法通常供不應求,所以醫生會給大多數患者開抗抑鬱的藥物。然而,這些藥物並非適用於所有患者。而且,根據目前這項研究,大約有一半患者在開始治療的6周內就停止服用這些藥物。因此,當務之急是尋找生活方式的幹預手段來改善抑鬱症狀。
  • 20年來最長梅雨季,連續陰雨天如何防止抑鬱、焦慮?
    嚴重的還會抑鬱....最近連續的雨天,各地自殺率開始攀升,各個醫院門診上來看抑鬱的增加了不少。杭州一個姑娘,6月中旬的一天,她心情有些低落,吃了20多顆安眠藥,好在她趁最後的神志救回了自己。事後,她和心理醫生聊天時提到:「最近和男朋友在吵架,我就覺得整個世界崩塌了。
  • 拯救荒野裡的抑鬱患者
    受訪專家: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 王紹禮本報記者 張 健美國作家海明威因抑鬱症於1961年開槍自殺,港星張國榮在抑鬱症折磨20年後自殺……抑鬱症,離我們很遠嗎?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王紹禮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中國還需對抑鬱症進一步重視。
  •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壓力、焦慮和抑鬱中的作用
    當你在一個人群擁擠的地方,環顧四周,每六個人中也許就有一個人在他們人生的某個階段經歷過抑鬱,每15-20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人至少經歷過一次嚴重的抑鬱發作。現在,抑鬱症已經變得非常普遍,全世界有超過3.5億人正遭受著抑鬱症的折磨,我國的抑鬱症患者已經達到9000萬以上,這個數字預計還會上升。
  • 研究表明:到2100年洪水可能造成全球損失20%的財富
    據法新社報導,根據30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沿海洪水和風暴潮可能威脅著價值高達全球財富20%的資產,突顯了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潛在經濟災難。然後,他們使用數據對2100年可能出現的最大海平面進行建模,並計算遭受此類洪災威脅的人口和資產。研究小組發現,在高排放情景下,人類無法遏制其碳汙染,到本世紀末,多達2.87億人將遭受極端洪水的威脅。
  • 戀愛、失眠、抑鬱、創傷……|年度最值得關注的心理學研究
    *TMS是一種使用無衰減磁脈衝信號刺激大腦神經的方法,2008年被美國FDA批准治療難治性抑鬱。治療後,70%的受試者抑鬱症狀減輕,40%出現緩解。患者雖然報告孤獨症症狀沒有變化,但照料者發現他們的重複行為、多動症和易怒性有所下降。
  • 如果2100年升溫5℃,地球會怎樣?
    《中—英合作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氣候風險指標研究》報告發布——如果2100年升溫5℃,地球會怎樣如果2100年氣溫升溫5℃,地球會是怎樣?「如果繼續推行現行政策不做出任何改變,將使世界處於高排放路徑,會導致2100年全球升溫的中心估值為5℃,最壞情況將有10%的概率升溫7℃。」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說。
  • 海平面上升對海岸的威脅超過此前預估
    sea-level rise and coastal flooding 為標題發布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自然-通訊》本周發表的一項模型研究New elevation data triple estimates of global vulnerability to sea-level rise and coastal flooding指出,海平面上升和海岸洪水對全球海岸線的威脅是此前估計的三倍
  • 抑鬱與憤怒如何相互作用?
    1 憤怒是自我同情的產物 憤怒源自對我們的情感或身體健康的某種感知威脅。這也是對其他負面情緒以及與之相關的身體緊張的一種反應,並且常常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憤怒迫使我們將注意力轉移到外面。
  • 痤瘡藥物與抑鬱、自殺有關?「研究速遞 」
    最近發表在《美國皮膚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也得出結論,異維A酸與抑鬱和自殺有關。但UCR研究員、該研究的作者之一Misaki Natsuaki說,如果不治療嚴重的痤瘡,它本身就會造成嚴重的抑鬱和焦慮風險。 早在1983年,異維A酸治療痤瘡可能誘發抑鬱症狀第一次被報導。
  • 抑鬱焦慮同時存在令大腦尺寸變大,匯總抑鬱最新研究
    文/老K最近抑鬱症的關注度明顯增加不少,這個和社會與相關部門的重視有關,那麼今天給大家匯總關於抑鬱症的一些最新發現,供大家參考學習。但根據統計來看,從2010年以來,美國女青年的抑鬱症患病率從2011年的12%上升到了2017年的20%。2015年的數據更是發現,10-15歲的女孩因為自殘進入急診的數量是2010年的3倍。而自殺率相較2007年翻了一倍。
  • 母親哪些疾病會遺傳給女兒 情緒性疾病遺最有可能
    大腦皮層邊緣系統主要負責情緒調節和處理,並在抑鬱等情緒疾病的發病過程中發揮一定作用。此前一項研究曾表明母親和女兒在抑鬱症的發病上存在很強的關聯性,而許多動物研究也表明相比於雄性後代來說,雌性後代更容易應答母親產前受到的應激並發生情緒相關的腦部結構變化。但此次研究報告作者表示,此前沒有研究能很好地將這兩類研究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