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揭秘感染細胞中SARS-CoV-2的全長RNA基因組的精細化結構!

2020-12-01 生物谷

2020年7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由單鏈RNA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大流行會跨越物種感染人類,目前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開了,其感染人數超過了1000萬,COVID-19感染者的症狀可以從很輕到很重,包括發燒、咳嗽、咽喉痛及呼吸急促等,截至目前為止,科學家們正在不斷研究尋找抗病毒藥物和治療性手段,但他們對SARS-CoV-2的結構和生物學機制還缺乏完整的了解。

近日,一篇發表在預印版網站bioRxiv上題為「Structure of The Full SARS-Cov-2 RNA Genome in Infected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描述了在病毒轉錄過程中國扮演關鍵調節作用的SARS-CoV-2的RNA精細化結構,同時還揭示了病毒內一些主要藥物靶點結構的顯著差異。

對冠狀病毒的早期研究結果表明,有幾個保守區域在病毒複製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比如5』UTR、3』UTR和移碼元素(FSE),利用包括RNAse探針和核磁共振(NMR)光譜學技術對實驗數據進行計算就能夠得出病毒的結構,此外,這些亞基因組區域內的二級結構對病毒的複製和轉錄功能也非常重要。比如,FSE就位於ORF1a/ORF1b邊界附近,其作用是將核糖體閱讀框移動一個核苷酸的位置,這就能繞過ORF1a末端的終止密碼子,並為暴露ORF1b編碼的蛋白質提供機會,比如病毒RNA依賴性的RNA聚合酶(RdRP),對於許多病毒而言,移碼的速度會受到嚴格的調節,因為移碼百分比的微小改變都會促進基因組RNA產生以及感染所需病毒劑量發生巨大改變。基於這一原因,FSE就成為了一個主要的治療性靶點,目前研究人員正在調查小分子藥物是否能改變核糖體的滑動速度從而抑制病毒蛋白質的翻譯。

圖片來源:Tammy C. T. Lan, et al. bioRxiv (2020) doi:10.1101/2020.06.29.178343

SARS-CoV的FSE與SARS-CoV-2幾乎完全相同,其僅有1個核苷酸的差異,NMR研究結果表明其是一個攜帶3個莖的假結結構,這種假結結構的存在會導致核糖體的功能停頓,隨後就會反移一個核苷酸來釋放這種張力,截止到目前為止,研究者並不清楚在SARS-CoV-2中的移位速度。對於FSE目前並沒有有效的RNA結構模型,研究者並不清楚CoVs其它功能重要的基因組元件,其中包括大多數轉錄調節序列(TRS),這些段序列對於亞基因組RNA(sgRNAs)的轉錄至關重要。

早期的矽計算模型能通過利用用於全基因組RNA分析的化學探針進行改進,目前研究人員使用探針硫酸二甲酯(DMS)來探測整個RNA基因組的二級結構,研究者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揭示了矽片內預測的重大差異,同時還強調了已知的功能元件的生理結構;隨後他們將DMS添加到被感染的Vero細胞中,並利用測序進行突變分析,因為DMS在體內能迅速與未配對的腺嘌呤的胞嘧啶配對,隨扈研究者在5』UTR內發現了5個莖環結構(SL),並在ORF1a起始附近發現了3個莖環結構,其均具有不同的重要功能。

病毒的複製需要SL1,而該區域高度保守的SL2也是複製所需要的,SL3則包含不連續轉錄所需要的領袖TRS,SL4是sgRNA合成所必需的,其能保持上遊和下遊莖環之間的適當距離。同時研究者還發現,FSE在細胞內能形成兩種不同的結構(即結構1和2),但後期他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闡明是否通過將核糖體停止在滑移位點而不是遠離其的位點來提高移碼的效率。

此前研究結果表明,在滑動序列上遊形成假結點或穩定的莖能夠改善移碼率,但目前研究者並不清楚是否有特殊的研究來分析感染細胞中ORF1ab的翻譯效率,研究者表示,N蛋白能參與結合併解繞TRS從而使其發揮作用,如果TRS的穩定性被改變或許就會降低與N蛋白的親和力,進而改變sgRNAs的表達,這或許有望成為另一個治療性靶點。

總的來講,研究人員在整個基因組中發現了幾個主要的RNA結構,同時還提出了一種新型的FSE模型,後期研究人員還將繼續深入研究闡明SARS-CoV-2 FSE的替代結構到底是通過什麼機制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來調控ORF1ab翻譯的,以及FSE是否能在細胞中摺疊成為一種假結結構,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科學家們後期開發出更多治療SARS-CoV-2的新型療法或預防性措施。(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Structure of the full SARS-CoV-2 RNA genome in infected cells

【2】Tammy C. T. Lan, Matthew F. Allan, Lauren E. Malsick, et al. Structure of the full SARS-CoV-2 RNA genome in infected cells,bioRxiv (2020) doi:10.1101/2020.06.29.178343

相關焦點

  • ...SARS-CoV-2或能利用「基因組摺紙技術」來感染宿主細胞並進行複製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和吉森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SARS-CoV-2如何利用基因組摺紙技術(genome origami)來成功感染宿主細胞並在其中進行複製,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靶向作用病毒基因組特殊部位的有效藥物,從而治療
  • Mol Biol Evol:新研究指出流浪狗可能是SARS-CoV-2大流行的起源
    Xia說,「我們的觀察結果為SARS-CoV-2的起源和最初傳播提供了新的假設。SARS-CoV-2的祖先及其親緣關係最接近的蝙蝠冠狀病毒感染了犬科動物的腸道,這很可能導致這種病毒在犬科動物中快速進化並跳躍到人類身上。這提示著監測野生狗中的SARS樣冠狀病毒在對抗SARS-CoV-2中起著重要作用。」
  • 食品中的化合物可以阻斷關鍵的sars-cov-2酶的功能
    根據北卡羅萊納(NC)州立大學植物生物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綠茶、麝香葡萄和黑巧克力等食品或飲料中的化合物可以結合併阻斷SARS-CoV-2病毒中一種特定酶或蛋白酶的功能。NC 州立大學植物和微生物生物學教授、這項研究的相應作者說,蛋白酶對細胞和病毒的活力非常重要。
  • 基因組分析顯示許多動物物種可能易受SARS-CoV-2感染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人類不是唯一受到SARS-CoV-2潛在威脅的物種,SARS-CoV-2是導致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使用基因組分析方法,比較了人類病毒的主要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在410種不同的脊椎動物中進行了比較,包括鳥類、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
  • 全基因組CRISPR篩選揭示SARS-CoV-2感染的關鍵宿主因子
    全基因組CRISPR篩選揭示SARS-CoV-2感染的關鍵宿主因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4 21:47:50 美國耶魯大學Craig B. Wilen、博德研究所John G.
  • 靶向SARS-CoV-2 RNA基因組的小分子配體及核糖核酸酶靶向降解嵌合體開發
    作者針對2020年世界流行的COVID-19,通過分析其基因組結構特徵,開發了可以通過靶向SARS-CoV-2 RNA基因組影響病毒移碼的小分子化合物;同時以此小分子為基礎發展了核糖核酸酶靶向降解嵌合體,通過細胞核糖核酸酶破壞病毒基因組,證明SARS-CoV-2 RNA基因組也是一類可成藥靶點。
  • 揭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進入人體呼吸組織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的Jose Ordovas-Montanes博士和麻省理工學院的Alex K. Shalek博士的領導下,研究人員指出了這種病毒可能感染的細胞類型。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還發現人體對病毒感染的主要防禦措施之一可能實際上幫助這種病毒感染這些細胞。
  • 最新Nature論文揭示SARS-CoV-2病毒-人類蛋白相互作用圖譜,並鑑定...
    2020年5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由大約100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合作,在受感染的人細胞中克隆並表達了29種SARS-CoV-2蛋白中的26種,隨後他們鑑定出與每種病毒相互作用的數百種人類蛋白。這些病毒-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對於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在人體中的產生至關重要。
  • 兩項研究探究人體對SARS-CoV-2變體和疫苗的獨特易感性
    2021年1月4日訊/生物谷BIOON/---在免疫系統成分中具有不同遺傳變異的人對SARS-CoV-2的免疫反應往往非常不同。他們對疫苗的反應也會不同。同樣的道理,SARS-CoV-2中新出現的變異也會在相同的免疫系統中引起不同的免疫反應。在我們如今面對的更大的現實中,必須同時考慮上述所有潛在的變異。
  • ...利用新型CRISPR/Cas13靶向冠狀病毒SARS-CoV-2等RNA病毒
    2020年3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基於CRISPR的遺傳篩選已幫助科學家們鑑定出在鐮狀細胞性貧血、癌症免疫療法、肺癌轉移和許多其他疾病中起關鍵作用的基因。但是,這些基因篩選的範圍是有限的:它們只能編輯或靶向DNA。
  • Nucleic Acids Research|黃病毒基因組RNA的環化抑制了從頭翻譯起始
    Sanford團隊的一篇關於circRNAs研究論文,報導了黃病毒基因組RNA的環化抑制了從頭翻譯起始過程。簡介黃病毒,包括登革熱病毒(DENV)和黃熱病病毒,在人類中引起嚴重疾病,而母親感染寨卡病毒(ZIKV)後會誘發新生兒小頭畸形。
  • Science | 陳冰組解析新型冠狀病毒刺突蛋白全長結構
    目前全球流行的疾病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則是由一種新型病毒SARS-CoV-2引起的。膜融合是冠狀病毒侵染宿主細胞和建立感染的關鍵步驟。其S1中的受體結合結構域(RBD)與宿主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結合,並在絲氨酸蛋白酶等的進一步蛋白酶水解下,從融合前結構
  • Science:新研究追蹤在巴西流行的SARS-CoV-2毒株的傳播率和起源
    2020年7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巴西、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旨在追蹤目前在巴西流通的主要SARS-CoV-2毒株的傳播率和起源。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試圖了解更多有關傳播率和SARS-CoV-2感染巴西人的特定毒株。這些研究人員指出,由於當地領導人的努力,最初為減緩這種病毒在巴西的傳播所做的努力似乎是有效的---但隨著這種病毒向該國其他地區的傳播,COVID-19疫情也在加快發展。為了了解更多關於這種病毒的信息,以及為何它能夠如此迅速地傳播,他們使用了多種工具。
  • ...高解析度基因圖譜,並指出這種病毒的基因組僅由9個亞基因組RNA...
    2020年4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最新統計,截至2020年4月10日,SARS-CoV-2已在全球疫情大爆發中讓超過158萬人受到感染,並導致94800多人死亡。
  • ...我國科學家從結構和功能角度揭示SARS-CoV-2利用人ACE2進入細胞...
    然而,SARS-CoV-2的來源仍在調查中,但與一家溼動物市場有關。病毒感染始於病毒顆粒與宿主表面細胞受體的結合。因此,受體識別是病毒的細胞和組織嗜性(tropism)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此外,病毒結合其他物種的相應受體的功能獲得也是物種間傳播的先決條件。有趣的是,除了HCoV-OC43和HKU1均與糖分子結合從而與細胞附著外,其他的四個人類冠狀病毒均將蛋白肽酶識別為受體。
  • ...解析度基因圖譜,並指出這種病毒的基因組僅由9個亞基因組RNA組成
    2020年4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最新統計,截至2020年4月10日,SARS-CoV-2已在全球疫情大爆發中讓超過158萬人受到感染,並導致94800多人死亡。
  • Nano Letter:細胞納米海綿顯著抑制SARS-CoV-2感染細胞!
    2020年6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包裹在人肺細胞膜和人體免疫細胞膜中的納米顆粒可以吸引和中和細胞培養中的SARS-CoV-2病毒,導致病毒失去劫持宿主細胞和繁殖的能力。在實驗室實驗中,肺細胞和免疫細胞類型的納米海綿都導致SARS-CoV-2病毒以劑量依賴的方式失去了近90%的"病毒感染性"。病毒感染性是指病毒進入宿主細胞並利用其資源複製和產生額外的感染性病毒顆粒的能力。這些納米海綿不是針對病毒本身,而是用來保護被病毒入侵的健康細胞。
  • 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這麼容易感染人類細胞?
    據早前的研究,SARS-CoV-2確實是通過一種叫做「突刺蛋白」的東西附著在人體細胞上,這是根據先前的一份現場科學報告得出的結論。當突刺蛋白與人類細胞受體(細胞表面的一種蛋白質,可作為進入細胞的入口)結合後,病毒膜與人類細胞膜融合,允許病毒基因組進入人類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