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為什麼是藍的》告訴我們科學家拉曼是如何發現光散射效應的

2020-12-05 社會小二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拉曼不斷追求、勇於探索的精神。

3、學會「惰、忌、諱、液」4個會認字和「惰、稚、疚、液」4個會寫字,掌握「惰性氣體、愧疚、液體、閉目塞聽、陽光融融、暖風徐徐、源源不斷」等詞語。

教學重點:了解印度科學家拉曼是如何發現光散射效應的。

教學難點:理解拉曼的發現給予人們的警示,體會課文中給人以啟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蘋果熟了會從樹上落下來這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而牛頓小時候卻想「為什麼它向下落而不是向上?」長天后,他發現了「地球引力」;水壺裡的水開了,壺蓋會不停地跳起來,這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長大後發明了蒸汽機……凡是有所作為的科學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具有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從而不斷有了科學的發現與發明,有了科技的進步,有了人類的現代文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印度著名的物理學家拉曼的故事。    

2.板書課題,讀題。

3.簡介人物。

拉曼(1888——1970)。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拉曼效應的發現,獲得了1930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拉曼是印度人,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亞洲科學家。拉曼還是一位教育家,他從事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並將其中很多優秀人才輸送到印度的許多重要崗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按要求進行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2.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3.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檢查認讀。

(2)理解詞語。

(3)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4.給文章文段,概括段意。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生默讀課文第l—8自然段,說說地中海得名的原因?

2.「饒有興味」是什麼意思?

3.從對話中初步感知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兒?

4.拉曼認為海水呈藍色的原因是什麼?

5.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深入理解。

四、課堂小結。

從男孩兒與媽媽的談話中可以看到,他知道這個大海叫地中海後,還要知道為什麼叫這個名字,進而還想知道海水為什麼是藍的。他總能從已經知道的知識裡產生新的問題,想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東西。這對母子的對話引起發拉曼的興趣,並給孩子做出解釋。

五、作業設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資料,了解中外科學家因好奇心而獲成功的例子。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光的散射效應,《海水為什麼是藍的》學習案告訴你光的變化
    ⑵拉曼是怎樣發現「光散射效應」的?① 男孩兒的源源不斷的「為什麼」引起了拉曼的思考,他對自己向孩了的解釋產生了懷疑(第10、11自然段)。       理解句子:「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稚童,那雙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斷湧現出來的『為什麼』,使拉曼深感愧疚。
  • 從海水顏色到拉曼效應
    「拉曼效應」又稱拉曼散射,是在強光照射時產生的一類散射現象。拉曼效應是研究海水顏色發現的,也因此一舉使拉曼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殊榮。
  • T325 拉曼效應、拉曼散射、拉曼受激散射、拉曼受激散射放大器
    計劃是寫拉曼放大器,這得先寫受激拉曼散射,又牽扯到拉曼效應。
  • 海水為什麼是藍色的?到底是反射天空顏色還是光散射效應?
    海水是之所以是藍色的?是因為它反射了天空的顏色。這個解釋,在當時放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它出自以發現惰性氣體而聞名於世的大科學家——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勳爵。因為光的原因,地球上的光是地球能量的來源,它是太陽內部聚變產生的能量通過光傳輸到地球上的,這是一種能量,也是地球萬物的源泉。光是看不見顏色的,但它是有顏色的。彩虹就是折射太陽光的顏色被我們看見的,赤橙黃綠青藍紫就是光的顏色,三稜鏡研究光的顏色存在。所以太陽光裡面有藍色。
  • 海水為啥是藍色的?一個印度人發現……
    海水是無色透明的,而大海是藍色的,為什麼呢?這個在現代人看來頗為簡單、被列入《十萬個為什麼》的問題,在一個世紀以前,科學家們卻搞不清楚,直到一位印度科學家進行深入研究,給出完美答案,他也因此獲得諾貝爾獎……11921年夏天,在歐亞大陸與非洲大陸之間的地中海上,一艘豪華輪船緩緩行駛著。
  •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的亞洲人拉曼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位科學家也是一名印度人(上次講到印度科學家是玻色),同樣也是一名天才,十六歲就大學畢業了,十八歲發表論文在《自然》科學雜誌上,十九歲獲得碩士學位,他就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亞洲人——拉曼。
  • 科學家建立新的拉曼散射理論
    拉曼光譜通過光與分子的非彈性散射光譜信息揭示分子內部的轉動和振動形態,是識別分子化學結構的有效手段,也是研究分子結構變化的重要工具,已經廣泛應用於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探索和開發各種方法,提高拉曼光譜探測的信號靈敏度和成像的空間解析度,以實現更小基團乃至單個分子的化學識別成像這一宏偉的目標。
  • 物理所建立新的拉曼散射理論
    拉曼光譜通過光與分子的非彈性散射光譜信息揭示分子內部的轉動和振動形態,是識別分子化學結構的有效手段,也是研究分子結構變化的重要工具,已經廣泛應用於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探索和開發各種方法,提高拉曼光譜探測的信號靈敏度和成像的空間解析度,以實現更小基團乃至單個分子的化學識別成像這一宏偉的目標。
  • 大海為什麼是藍色的,是因為倒映天空的顏色嗎,答案是否定的
    題目中已經說了,並不是,為什麼呢?1921年,有一個叫拉曼的印度中年科學家在大海上做了一個實驗,他用尼科爾稜鏡觀察沿布儒斯特角從海面反射的光線,即可消去來自天空的藍光。這樣看到的光應該就是海水自身的顏色。結果證明,由此看到的是比天空還更深的藍色。他又用光柵分析海水的顏色,發現海水光譜的最大值比天空光譜的最大值更偏藍。
  • 微課堂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 SERS) 效應是指採用特殊製備的金屬良導體作為襯底,吸附在襯底上的分子由於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引起的局域電磁場增強導致吸附分子的拉曼散射信號比普通拉曼散射信號大大增強的現象,最常用的金屬襯底是金和銀。SERS襯底常由研究人員自行製備,但是也有商品化的成品可用於常規分析。
  • 受自然的啟示做出的重大科學發現︱科學史
    大海的顏色和拉曼散射的發現1931年,印度物理學家拉曼(C. V. Raman,1888—1970)由於「在氣體散射方面所作的卓越研究和發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拉曼效應,為認識物質開闢了新的道路,並取得重要的成果」榮獲這一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越來越「精細」的表面增強拉曼研究——第二十屆全國光散射學術...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11月2-6日,由中國物理學會光散射專業委員會主辦,蘇州大學、廈門大學承辦的第二十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CNCLS20)在蘇州同裡湖大飯店召開,吸引了近600人參會,參會人數創歷屆之最。
  • 拉曼散射傳感器研究新進展
    近年來,拉曼光譜在生物和醫藥領域的應用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相比於紅外和螢光光譜,拉曼光譜特徵峰較窄(<1nm),測試不受生物體系水環境的影響,且具有較高的化學選擇性和靈敏度,這使得拉曼散射成為一種更加有效的生物檢測手段。
  • 新傳感器擴展拉曼散射技術應用
    採用了一個充滿金屬支柱的晶片來增強反射某物體的光信號,其敏感度要比以前所能達到的高10億倍。大好幾個數量級。  這對於拉曼散射原理的應用來說是個重大突破,拉曼散射是通過檢測某個物體反射的光來確定其分子的構成。數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想分離出這些光的頻率,但即便採用先進的實驗方法也很難看到它們。這種新型傳感器
  • 一文帶你全方位看懂拉曼光譜!
    拉曼光譜(Raman spectra)以印度科學家C.V.拉曼(Raman)命名,是一種分子結構檢測手段。拉曼光譜是散射光譜,通過與入射光頻率不同的散射光譜進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動、轉動方面信息。以橫坐標表示拉曼頻移,縱坐標表示拉曼光強,與紅外光譜互補,可用來分析分子間鍵能的相關信息。
  • 一文帶你全方位看懂拉曼光譜
    拉曼光譜(Raman spectra)以印度科學家C.V.拉曼(Raman)命名,是一種分子結構檢測手段。拉曼光譜是散射光譜,通過與入射光頻率不同的散射光譜進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動、轉動方面信息。以橫坐標表示拉曼頻移,縱坐標表示拉曼光強,與紅外光譜互補,可用來分析分子間鍵能的相關信息。
  • 神奇的拉曼光譜
    拉曼Raman是一位印度物理學家,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拉曼效應的發現,獲得了193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亞洲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他16歲就完成大學學業,19歲以優異成績獲得碩士學位。1906年,他18歲時在英國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發表了論文,是關於光的衍射效應的。
  • 科學家發表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材料聲子和拉曼散射綜述論文
  • 第十五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成功召開
    2009年10月18日-20日,受中國物理學會光散射專業委員會委託,由鄭州大學承辦、楚雄師範學院協辦的「第十五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在鄭州成功召開。鄭州大學的光散射研究主要是在物理工程學院。物理工程學院目前有凝聚態物理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離子束生物工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等。此次會議在鄭州大學舉辦可以很好地增進全國光散射學者學術交流、促進鄭州大學在光散射方面的科學研究,最後並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 智能所在多功能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基底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納米材料和環境監測實驗室的劉錦淮研究員、楊良保副研究員等,在可循環多功能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的製備和檢測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